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钟海  岑浩锋  袁小冬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5):551-552,F0003,F0004
目的分析肺肉瘤样癌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8例肺肉瘤样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8例病灶均为单发肿块,其中左肺3例,右肺5例;中央型2例,周围型6例;肿瘤出现分叶3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4例,肺内转移1例;4例有同侧的胸腔积液,7例可见胸膜受累,2例有骨转移。CT增强后表现为肿瘤呈周边不均匀强化,中央区无强化。MRI表现为肿瘤T1呈低信号,T2呈不均匀等信号,增强后,病灶边缘呈不均匀轻度环状强化。结论影像学表现为肺上叶单发巨大肿块,胸膜受侵,增强后呈周边不均匀强化,应考虑肺肉瘤样癌的可能性;肉瘤样癌的最终确诊需依靠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临床特征及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CT表现。43例全部行胸部CT检查,其中30例行CT增强扫描。结朵43例中男性34例,女性9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主要表现为肺内单发肿块,发病时肿瘤最大径一般大干5cm,周围型(39例)多于中央型(4例),跨叶生长8例;边缘光滑或清楚;毛刺征、胸膜牵拉征少见:坏死、空洞及分叶、支气管截断多见,坏死边界不清,可见坏死内强化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多为环形强化。结论肺肉瘤样癌体积较大并可跨叶生长,以膨胀生长为主:其“坏死内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卵巢内膜样癌30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影像对卵巢内膜样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内膜样癌的CT影像表现。结果:30例CT影像中21例单侧发生,其中14例发生于左侧,7例发生于右侧;9例双侧发生。合并子宫内膜癌者4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平扫显示肿瘤影像多为类圆形实性为主肿块,部分病例实性肿块中央可见囊性病变。无钙化影像可见。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实性部分均一中度强化,呈多囊状环形强化者23例。结论:卵巢内膜样癌的CT影像有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MRI及DSA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CT、MRI及DSA影像表现,其中2例行CT及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1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和DSA检查。结果:单发病灶者2例,多发病灶者5例,肿瘤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病灶中央可见不规则形坏死区,3例病灶周围多发子灶,2例病灶周围血管受压推移;MRI上肿瘤表现为长T1稍长T2信号;7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实质部分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中心坏死区无明显强化。结论: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点,特征表现为肝内边界较清晰的类圆形肿块影,病灶较大时周围常有子病灶,病灶中央常见液化坏死,强化方式为渐进性强化。  相似文献   

5.
陈其春 《安徽医学》2014,35(12):1657-1660
目的探讨骨肉瘤不同亚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提高对骨肉瘤亚型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种亚型11例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毛细血管扩张型3例,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内多发囊变,呈分房状,其内常见液-液平。皮质旁型2例,表现为骨表面的高密度肿块伴瘤骨形成。骨膜型2例,表现为骨表面密度不均的肿块,可见放射状分布的肿瘤骨,骨膜反应明显,髓腔未受累。小细胞型2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虫噬状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形成。颌骨型1例,表现为以颌骨为中心的软组织肿块,伴肿瘤骨形成。多中心型1例,表现为多发病灶,主病灶呈典型骨肉瘤表现,周围伴多发子灶形成。结论骨肉瘤亚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睾丸核蛋白(NUT)癌的临床病理表现及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经病理诊断为肺NUT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比CT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分析其CT特点。结果 5例肺NUT癌患者中,男2例,女3例,年龄19~64(47.20±15.79)岁,临床表现为咳嗽2例,声音嘶哑1例,胸闷1例,体检发现1例,病程1周~4个月。4例(80%)表现为不均匀分叶状肿块,2例(40%)位于左肺上叶,3例(60%)分别位于左肺门、右肺下叶和左肺下叶,最大径为1.4~13.6 cm,多数为不规则形,边缘多为分叶状,密度不均匀,病灶内均无钙化及累及胸膜,多伴有坏死、囊变,强化程度各异。转移多为纵隔淋巴结转移,亦出现肺内转移、骨转移、肝转移。结论 对于中央型肺肿块、病情进展快、初治反应差的患者,应考虑NUT癌的可能性,应尽快进行抗NU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必要时结合基因检测,CT成像对于肺NUT癌的分期、管理、治疗反应评估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10例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病理、X线胸片及CT扫描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5例,咳血丝痰2例.胸闷3例,胸痛3例,发热2例,3例为体检发现,无明显症状.本组病例影像上主要表现为周围型肿块或结节,直径在2_3~12.4 cm.有浅分叶者7例,有毛刺征者3例,胸膜凹陷者3例.5例行CT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到中度,3例强化不均匀.结论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性,但X线与CT表现仅能提示诊断,术前确诊需经支气管内窥镜活检或经皮肺穿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类癌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肺类癌12例,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分类及MSCT表现。结果典型类癌8例,非典型4例;中央型5例,周围型7例。所有病例均为单发,术后均未见淋巴结转移。肿块呈分叶状9例,其中中央型3例、周围型6例;7例气道阻塞性表现,其中5例为中央型、2例周围型。动态增强扫描,类癌表现为延迟强化明显,平均最大强化40HU。结论原发性肺类癌周围型较中央型多见,MSCT可以更好地显示病变征象,肺类癌多为分叶状肿块,动态强化以延迟强化明显均匀强化,肿块内可有坏死或钙化,多直接或间接累及气道,同时伴有远侧肺野阻塞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柴玉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40-1841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7例肺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SCT结果。结果 7例中中央型4例,周围型3例,中央型肿块影较小,平均直径约2.5cm,周围型病灶呈圆形、分叶状及不规则形,其中最大者直径约5.6 cm.平扫病灶密度均匀者6例,平扫肿块平均CT值约31 Hu,增强后明显强化6例,CT值平均上升42 Hu.病理明确3例阳性淋巴结转移,未见有明确远处转移。结论肺类癌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影像特点多为肺内单发边缘清楚的类圆形肿块,多为明显均匀强化,MSCT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肺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肺恶性上皮肿瘤,较一般肺癌更具侵袭性,预后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本文通过分析8例肺肉瘤样癌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强化方式、胸膜侵犯等。结果粘8例肺肉瘤样癌中,中央型1例,周围型7例,7例位于上叶,1例位于下叶。最大径3.4cm~13.0cm,平均8.5cm,其中<5.0cm者1例,5.0~~8.0cm者2例,>8.0cm者5例。5例边缘清楚,3例边缘不清。增强扫描2例呈均匀强化,6例病变周围呈不规则强化,中央见大片低密度区。8例均侵犯胸膜。结论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表现为肺内体积较大的肿块,周围型多见,增强扫描周围呈不规则或厚环状强化,中央见大片状低密度区,易侵犯邻近胸膜和胸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X线胸片与CT扫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2009年1月N2013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9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CT扫描和X线胸片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对两种方法对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9例X线胸片检查者其中央型肺癌的诊出率为63.8%(44/69),93例CT扫描患者的诊出率高达91.4%(85/93),统计学分析显示CT扫描的诊出率明显优于X线胸片检查者(P〈0.01)。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清晰度分别为80.6%、77.4%和48.4%,显著高于X线胸片的显示情况(58.0%、53.6%、18.8%)(P〈0.05)。结论X线胸片和CT扫描均为中央型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但是CT扫描相对X线胸片而言.其准确性和灵敏度更高,对病变部位的清晰度显示也要优于X线胸片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表现,评价CT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肺结核空洞32例和周围型肺癌空洞46例,78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肺结核空洞常位于上叶尖后段,以薄壁相对多见,洞壁厚薄较均匀,周围常有卫星灶,纵膈肿大的淋巴结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以肺结核最常见。而癌性空洞一般为位于上叶前段,厚壁,内缘凹凸不平,有壁结节,分叶及胸膜凹陷征多见,纵膈肿大淋巴结平扫有中心坏死。结论空洞的部位,空洞壁的厚薄及其是否有壁结节,周围有无卫星灶、空洞外缘分叶的深浅、空洞壁CT强化的幅度、胸膜凹陷征及纵膈淋巴结情况是其鉴别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肿瘤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标准,以评估胸部CT检查在预测乳腺癌肿瘤大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文山州人民医院180例经手术取材活检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胸部CT报告的肿瘤大小结果,肿瘤大小以最大肿瘤直径值定义,记录所有患者的胸部CT及病理学检查报告的肿瘤最大直径.通过线性回归及Spearman's相关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根据肿瘤的大小将患者分为肿瘤直径<20 mm组、肿瘤直径≥20 mm组,根据病理组织学亚型分为浸润性导管癌组、非浸润性导管癌组,并对各亚组之间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预测肿瘤大小方面,胸部CT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病理学肿瘤直径=CT报告肿瘤直径×1.102-1.136,Spearman's相关系数r=0.81,P<0.001).纳入对象中绝大部分(n=153,85%)的胸部CT对于肿瘤大小的报告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但有18例患者(10%)肿瘤大小被CT检查低估(平均低估值为11 mm.估值范围:6~36 mm),9例(5%)被CT检查所高估(平均高估值为10 mm,估值范围:6~19 mm).亚组分析中,肿瘤<20 mm组、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的两种检查结果的吻合率要相应地优于肿瘤≥20 mm组以及非浸润性导管癌组.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胸部CT与病理学报告确定的肿瘤大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肿瘤<20 mm、组织学亚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其胸部CT检查与病理学结果吻合率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睾丸原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睾丸原发肿瘤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CT检出全部10例肿瘤,其中精原细胞瘤5例(1例合并胚胎性癌),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胚胎性癌、畸胎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横纹肌肉瘤各1例。4例精原细胞瘤与1例淋巴瘤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1例精原细胞瘤囊变;1例畸胎瘤平扫见钙化及脂肪密度,增强后软组织部分明显强化;1例胚胎性癌、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和1例横纹肌肉瘤平扫密度不均,不均等强化。1例混合型生殖细胞瘤LDH升高,1例胚胎性癌与1例畸胎瘤AFP、β-HCG显著升高,仅1例精原细胞瘤LDH、β-HCG轻度升高。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睾丸肿瘤的检出、诊断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对各种睾丸肿瘤鉴别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述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后并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CT表现,探讨其在aGVHD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例}JSCT患者进行胸部HRCT扫描及腹部动态增强CT扫描,分析aGVHD患者(8例)双肺、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及肠道CT图像改变特征。结果aGVHD患者中CT异常征象包括:双肺斑片状磨玻璃影、胆囊壁增厚、脾脏体积增大及肠壁增厚、肠粘膜明显强化等一系列改变。结论HSCT治疗后并发aGVHD患者的CT改变虽无明显特异性,但影像学检查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同并发症之间的鉴别诊断和活检定位提供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螺旋 CT 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19例,所有病例均行 CT 平扫及增强双期或三期扫描,2例行 CTA 后处理重建。结果19例小肠间质瘤中,2例位于十二指肠,6例位于空肠,10例位于回肠,1例多发位于空、回肠。良性3例,潜在恶性1例,恶性15例。全部19例 CT 表现为向肠腔外生长的肿块。良性者,平扫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可见轻度均匀强化。恶性者,平扫肿块边缘清晰12例,4例边缘模糊,增强扫描见轻至中度强化14例,明显强化2例,2例肿块内可见粗大的供血血管。多数内见无强化坏死区,坏死区呈偏心性且达边缘6例,坏死囊变明显呈囊肿样及肿块内出现气体、液平面各1例。结论螺旋 CT 对于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内不同良恶性结节或肿块的CT灌注特点,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5月至2013年5月入住我院的110例肺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癌50例,肺良性肿物60例。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对上述两组患者肺部进行扫描,并使用CT灌注软件包一般灌注模式进行分析,对两组病变的灌注值(PV)、血容积(BV)、最高强化值(PEI)以及达峰时间(TTP)进行测定与记录。结果 (1)高、中分化肺癌组(n=24)与低、未分化肺癌组(n=26)PV、PEI及BV值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两组TTP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肺良性肿物组(n=60)与肺癌组(n=50)PV及PEI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V及TT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鳞癌组(n=28)与肺腺癌组(n=22)PV、PEI、BV及TTP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够定量地反映肺内肿块血供特点的相关信息,有利于肺癌与肺内良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是描述慢性肺微吸入的高分辨率CT的肺纤维化表现,并通过CT的肺纤维化表现筛查GERD。方法:连续抽取食道胃镜检查证实的GERD病例的肺CT检查资料86例。通过三位具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分别读片及共同读片,最后筛选出24例资料。肺CT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肺底,然后0.625~1.25mm薄层骨算法重建。对所有病人CT图像进行观察,以IPIF CT表现为诊断标准提取影像表现。结果:24例CT的肺纤维化表现是:(1)班片状磨玻璃影例24(100%),其中局部中心分布22例(92%),合并周边性分布17例(70%)。(2)胸膜下蜂窝影9例(37%),其中合并间隔线影7例(3)小叶中心结节影7例(29%),其中合并小灶样实变5例。(4)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15例(62%)。(5)中下段食道扩张17例(70%)。结论:GERD伴有的肺纤维化CT表现主要表现为:局部中心分布的班片状磨玻璃样影以及周边分布班片状磨玻璃影、胸膜下蜂窝影、小叶中心结节影伴食道扩张、细支气管扩张,如具有这些CT表现高度提示GERD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前常因肾脏原发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而进入尿毒症期后多种原因可致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低下,是肺结核侵犯的主要人群。海南省属于中国肺结核高发地区,血液透析患者肺结核患病率数据长期缺如。目的 调查2017年海南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肺结核流行病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寻找下一步结核病防控突破点。方法 选取2017-01-01至2017-12-30在海南省33家二级以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行MHD的患者2 385例为调查对象。由海南省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统一制定调查表后发放给各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室的医疗质控员进行调查与数据资料登记。调查表包含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按照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胸部CT正常患者、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疑似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患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HD患者出现非活动性肺结核、疑似肺结核、肺结核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2 385份,回收有效问卷1 917份,有效回收率为80.37%。1 917例MHD患者中,胸部CT正常457例(23.84%),非活动性肺结核336例(17.53%),疑似肺结核1 045例(54.51%),肺结核79例(4.12%)。不同性别、年龄、医保类型、肾脏原发病、区域分布的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4岁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45~59、60~74、75~89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59岁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75~89岁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南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海南省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N)为原发病的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以糖尿病肾病(DN)为原发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部区域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东部、南部、中部区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部区域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南部、西部区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南部区域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中部区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部区域MHD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与中部区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492,95%CI(1.303,1.709)〕、区域分布〔北部:OR=5.299,95%CI(3.493,8.038);南部:OR=2.320,95%CI(1.469,3.663);西部:OR=3.817,95%CI(2.454,5.937)〕是MHD患者出现疑似肺结核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1.373,95%CI(1.160,1.625)〕、区域分布〔北部:OR=3.739,95%CI(2.219,3.299);南部:OR=1.929,95%CI(1.079,3.448);西部:OR=2.332,95%CI(1.327,4.100)〕是MHD患者出现非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OR=2.073,95%CI(1.172,3.665)〕、年龄〔OR=1.944,95%CI(1.466,2.578)〕、区域分布〔北部:OR=5.103,95%CI(1.710,15.224);南部:OR=4.650,95%CI(1.458,14.828);西部:OR=3.260,95%CI(1.004,10.579)〕是MHD患者出现肺结核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017年海南省MHD患者CT检查结果示肺结核患病率为4.12%,将CT检查结果中疑似肺结核和肺结核进行汇总,总的临床肺结核患病率为56.83%;且肺结核患病率在老年、男性、有居民医疗保险的MHD患者中较高,同时在不同原发病患者中,DN患者结核患病率显著高于PGN;海南省中部区域MHD患者肺结核、疑似肺结核患病率均为全省最低。年龄、区域分布是MHD患者出现疑似肺结核、非活动性肺结核、肺结核的影响因素,性别是MHD患者出现肺结核的影响因素,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MSCT资料。结果CT能够准确显示所有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并能判断肿瘤对周围组织结构有无侵犯、有无远处转移。27例GIST中发生于胃19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6例。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2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均有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低度恶性11例,肿块直径多〈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多均匀强化;中高度恶性16例,肿块直径多〉5cm,边界多不清楚,15例肿块内有坏死、液化,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瘤内点状钙化1例,4例出现转移灶。结论CT检查对于GIST定位准确,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肿瘤恶性的判断提供依据,为GIST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后或化疗后患者的随访提供重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