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上报至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24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44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61岁以上的老年人组发生率为最高,其次为21~30岁年龄组;最易引发ADR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的药物种类为抗微生物类,占63.93%;主要累及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应加强ADR知识的培训,对抗微生物药和中药注射剂使用时应重点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5年24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收集到的24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4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40a者占79.83%;心血管系统药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45.69%,其次为抗微生物药;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ADR发生频率最高的为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占9.0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8.14%。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强化医务人员对ADR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湘西苗族患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湘西州2012年度上报的450例苗族患者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ADE多发生在20-29岁和30-39岁的患者岁年龄组;抗感染药发生ADR/ADE所占的比例最大;临床表现消化系统及皮肤损伤最为常见;静脉给药方式更易发生ADR/ADE;患者发生ADR/ADE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治愈。结论 苗族患者ADR/ADE发生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经等,应加强抗感染药、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用药和监测,加快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减少ADR/ADE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度所有的ADR报告,从发生ADR的年龄构成比、给药途径、严重程度及分级、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及发生频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我院情况与北京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和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年度ADR报告进行比较。结果:我院244例ADR报告中,以抗肿瘤药物和抗感染药物为主;静脉给药较易引发ADR,占ADR总数的98.4%;药师参与报告的例数较多,占49.59%,参与比较的医院当中,男女差异不大,年龄分布较广,医生上报的数量较多,科室分布较平均。结论:提高临床科室对ADR监测的重视和认识,普及ADR知识,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及时客观上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67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4例中,以抗感染药物引起ADR最多(44.81%),其次是中药制剂(29.08%);ADR/ADE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35.32%)。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及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35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无性别差异,中老年人比例较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引起ADR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营养药、抗肿瘤药物、血液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监测工作,加强对ADR的认识和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2006年茂名地区各医疗单位呈报的65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了解茂名地区ADR发生、分布情况.方法 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建立ADR数据库,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分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及处理结果 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生ADR药物以抗感染药物最多,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静脉注射药物发生的ADR最高,导致死亡的ADR以中药注射剂(静滴)为最多.结论 加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传递,临床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的静脉使用,大力宣传科学合理用药知识,为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茂名地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景辉  杨华 《今日药学》2008,18(1):15-18
目的通过对2006年茂名地区各医疗单位呈报的65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了解茂名地区ADR发生、分布情况。方法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建立ADR数据库,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分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及处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生ADR药物以抗感染药物最多,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静脉注射药物发生的ADR最高,导致死亡的ADR以中药注射剂(静滴)为最多。结论加强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传递,临床严格控制中药注射剂的静脉使用,大力宣传科学合理用药知识,为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宁卉  周秋峰  庄洁 《药品评价》2013,(18):37-41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2年1-12月上报的24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4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老年人多见,占41.8%;化学药共涉及11大类131种药物,抗感染药居首占化学药的52.6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全部ADR的28.62%;静脉滴注给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为69.83%。结论:老年人生理功能的改变、抗感染药物广泛应用及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是产生ADR的主要因素。应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强化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以期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鲍引娟  王桂英  顾国良 《安徽医药》2006,10(12):990-991
目的了解该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该院收集到的9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份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有3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63例,占70.0%,其次为中药制剂,有15例,占16.7%。ADR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等。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对我市ADR监测中心接受的1 596例ADR报告,分别从ADR患者年龄及性别,引起ADR药品剂型、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报告人、报告机构、关联性评价等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严重ADR。结果:1 596例ADR报告中,新的ADR 108例,严重的ADR 27例;>60岁的患者占28.13%;引起ADR主要剂型、品种和给药途径分别是注射剂、抗菌药和静脉滴注;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医生和一级医院上报比例高。结论:不断加强ADR报告和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王金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428-142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8年1~12月上报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ADR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器官、报告人职业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50岁患者(72例占42.86%)ADR发生率较高;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103例占54.5%)远大于其他药物种类;静脉注射(119例,占62.96%)为ADR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83例,占49.40%),临床表现多见红斑疹、荨麻疹、皮肤瘙痒、静脉炎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统计我院2009-2011年自发呈报的460例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抗微生物药物、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合并用药、给药疗程及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58∶1。抗微生物药和抗肿瘤药构成比分别为33.6%和19.4%。报告例次最多的12个药品中,抗微生物药有8种,其中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发生ADR最多。所有的用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用药发生ADR最高,构成比达91.07%。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多见。所有的报告中合并用药数据较低。结论:重视抗菌药品和抗肿瘤药ADR监测的。医院自发呈报的数据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缺陷,有必要开展医院集中监测提高ADR的报告率。  相似文献   

14.
2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集的206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报告例数的70.39%。抗微生物药物的ADR发生例数最高,占39.09%;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6.46%。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孙鑫晔  袁耀辉 《河北医药》2012,34(21):3333-3334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的发生除了药品自身原因外,还存在很多其他因素。本文对我院2010年上报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质量。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涉及104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45.2%),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5.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6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8.6%);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有4例;绝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出现在用药61分钟至24小时内(112例);对症治疗5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60例。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偏少,报告表填写质量较差。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应用及静脉用药的给药方式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18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淑娟  刘晓玲  赵波 《中国药业》2010,19(13):66-6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收集的18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方式导致的ADR最多,占95.11%;导致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63.59%;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为主,占24.49%和21.09%。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许云莺 《海峡药学》2010,22(10):229-23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度药品ADR报告89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56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ADR最为多见;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儿童相对于其他年龄层的人群,更易发生ADR。结论应重视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以促进合理用药,预防和降低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该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2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之比1∶1.0339,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率较多,占30.00%;其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70.83%),静脉给药方式为主要途经(76.2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66.25%)。新的不良反应19例,其中严重的1例;严重的不良反应14例。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对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2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海淀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218例填报完整和有分析评价的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有212例(占97.25%)。我院抗微生物药的ADR居第1位,有216例(占93.91%),其次为中药制剂,有8例(3.4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有113例(占46.89%),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损害,有54例(占22.41%)。结论:加强我院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我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