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PC蛋白在大肠粘膜、腺瘤及大肠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APC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及演进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和正常大肠粘膜中APC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中APC蛋白阳性率为100%(45/45),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中阳性率分别为80%(20/25)和55.5%(6/11),大肠腺癌中APC蛋白阳性率为44.4%(40/90),经统计分析发现大肠腺癌及腺瘤癌变APC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粘膜(P<0.01),大肠腺癌中APC蛋白阳性率也显著低于大肠腺瘤(P<0.01),而大肠腺癌与腺瘤癌变之间以及腺瘤与正常粘膜之间的APC蛋白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APC蛋白表达缺失与腺瘤类型、大小及组织学分级无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APC蛋白表达缺失可能在大肠癌的早期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APC基因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开席  李文业 《江西医药》1998,33(6):321-32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2例胃癌中APC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PC基因产物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行为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CDC25B基因mRNA在大肠癌、不同阶段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中的表达,探讨CDC25B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检测24例大肠癌组织,62例大肠腺瘤及10例正常大肠粘膜中CDC25B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①CDC25B在大肠癌、大肠腺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意义(P&;lt;0.05)。前二者之问差异无显著性(P&;gt;0.05)。在大肠腺瘤伴有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病例中,表达阳性率有逐渐增高趋势。但未达到有显著意义的程度(P&;gt;0.05)。②CDC25B在大肠癌、大肠腺瘤中的相对含量与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lt;0.01),前二者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lt;0.05);同时腺瘤伴有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DC25BmRNA含量有逐渐增高趋势,三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lt;0.01)。上述结果提示,CDC25B参与了大肠腺瘤到大肠癌的转变过程,在大肠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其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程度对了解腺瘤到癌转变的危险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肠腺瘤及癌组织APC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瘤、大肠癌组织与APC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41例大肠癌与腺瘤组织标本,采用银染单链构相多态性技术分析AP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有16例发生APC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5.7%。8例腺瘤组织检出突变3例,突变率为37.5%。APC基因在散发性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中均有较高突变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还表明,APC基因突变与年龄、性别、肿瘤性质、位置、类型、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APC基因突变在大肠腺瘤阶段就出现,属于大肠癌发生的早期阶段。检测APC基因突变能预测腺瘤的癌变倾向,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3-H1mRNA表达对鉴别大肠良恶性病变的意义,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93例大肠癌、62例癌旁粘膜、6例大肠腺瘤、7例增生性息肉、9全慢性结肠炎及5例正常在肠组织中nm23-H1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明显,上述在大肠组织中nm23-H1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6%、75.8%,83.3%、85.7%、77.7%和80.0%,各组间差异无显性,而大肠癌中nm  相似文献   

6.
张人华  邹美平  李珀  何常 《贵州医药》2013,37(7):579-581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KLF6、KLF4及APC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探讨它们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58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结直肠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的KLF6、KLF4及APC基因进行蛋白检测。结果KLF6、KLF4及APC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率分别为77.59%(45/58)、51.79%(30/58)、65.50%(38/58),低于在结直肠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的100%(20/20)、85%(17/20)、9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6、KLF4及APC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浸润深度及预后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无关(P>0.05)。结论KLF6、KLF4及APC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nm23和c-erbB-2基因产物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福建省肿瘤医院周东应敏刚福建省人民医院方公贤腾云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赖来俊本文应用nm23和c-erbB-2癌基因产物多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对78例大肠腺癌组织的两种癌基因蛋白...  相似文献   

8.
9.
CRD-BP基因在大肠肿瘤中的转录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CRD-BP基因mRNA在大肠癌、不同阶段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检测64例大肠癌组织、32例大肠腺瘤及1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CRD-BP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①CRD-B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腺瘤组织(P&;lt;0.01)。CRD-BP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与不典型增生程度无关,在成人腺瘤和正常组织中表达无差异(P&;gt;0.05)。②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癌旁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CRD-BP mRNA表达,其中以大肠癌中为最高,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较少。CRD-BP在大肠癌中的相对含量高于大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P&;lt;0.01);在大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别(P&;gt;0.05);其在大肠腺瘤伴有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别(P&;gt;0.05)。结论:CRD-BP可能成为一个高特异性的大肠癌标志物,并在其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CDX2、LI-cad在人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旨在研究二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与肿瘤增殖、恶性程度的关系,用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正常大肠黏膜、28例腺瘤和50例腺癌组织CDX2、LI-cad的表达。结果①正常肠黏膜、腺瘤和腺癌组织中CDX2与LI-cad的表达均呈逐渐减低趋势,二者分别在正常黏膜与腺癌组、腺瘤与腺癌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而正常黏膜与腺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二者在大肠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412,P<0.05);②大肠腺癌中二者的表达与Dukes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无关。结论①CDX2与LI-cad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大肠肿瘤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及侵袭转移的参考指标。②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大肠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53蛋白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在33例结直肠绒毛状腺癌、32例绒毛状腺瘤、15例非肿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3在结直肠绒毛状腺癌、绒毛状腺瘤、非肿瘤黏膜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25/33)、59.4%(19/32)、13.3%(2115)。p53蛋白表达强度:结直肠绒毛状腺癌〉绒毛状腺瘤〉非肿瘤黏膜(R从大至1,),其中结直肠绒毛状腺癌和绒毛状腺瘤R的95%可信限下界均高于非肿瘤的上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基因突变及其产物p53蛋白的检测,用于早期发现结直肠腺癌具有重要的病理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Kail/CD82和CD44v6在肾脏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例肾脏良性肿瘤、35例肾脏恶性肿瘤中的Kail/CD82和CD44v6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Kail/CD82在肾脏良性肿瘤中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肾脏恶性肿瘤,而CD44v6在肾脏恶性肿瘤中表达阳性率高于肾脏良性肿瘤,且两者均与肾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显著相关(P〈0.05)。随访两年,Kail/CD82阴性、CI)44v6阳性的肾癌预后较差。结论 Kail/CD82对抑制肾脏恶性肿瘤的转移有一定的作用。而CD44v6在肾脏恶性肿瘤的发生、浸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Kail/CD82和CI)44v6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肾癌转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癌多基因产物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镁合剂对慢性充血性心衰(CHF)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对36例CHF患者在抗心衰基础上中用钾镁合剂静滴,每日一次,连用14天。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纠正心律失常特别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CHF患者大多有低钾、低镁血症。钾镁合剂能补充细胞内钾、镁、保持细胞膜稳定性,消除心律失常,消除心律失常,同时恢复心肌供能,有利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膀胱肿瘤标本进行研究,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膀胱肿瘤,P53表达阳性13例中Ⅰ级3例、Ⅱ级 4例、Ⅲ级6例,P53表达平均指数15.75±27.5,Ⅰ级、Ⅱ级、Ⅲ级P53指数分别为2.636±4.826、8.189±13.030、36.970±38.658,结合病理诊断及随访资料,P53 表达大于15.75组和小于15.75组之间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生存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复发与未复发组P53指数差异显著(P<0.05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2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腺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KT2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瘤癌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腺瘤癌变组、大肠腺瘤组AKT2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42.5%,73.3% vs10.0%,P<0.05),AKT2的表达率在大肠腺瘤癌变组与腺瘤组间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AKT2表达水平同大肠腺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与大肠腺瘤的危险性分级呈正相关.结论:AKT2在大肠腺瘤癌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AKT2的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杨国凯  罗开元  杨嵘  时德 《云南医药》2002,23(6):432-433
目的 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了解其同大肠肿瘤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 ,运用单克隆VEGF抗体测定 5 9例大肠癌、 16例大肠腺瘤以及 12正常大肠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VEGF的阳性表达 39例 (6 6 10 % )高于大肠腺瘤的表达 (12 5 0 % ) ,有显著性差别 (P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1994年 5月至 2 0 0 0年 8月应用 B型超声明确诊断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7例大肠肿瘤患者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7例中 ,男性 11例 ,女 6例 ,年龄 3 3~ 78岁 ,平均为 5 2岁。其中 4 0~ 5 0岁者 8例 ,占 4 7%。临床主要表现 :腹部不适、腹痛 6例 ,腹部包块 7例 ,大便带血 2例 ,大便习惯改变 2例 ,乏力、消瘦、贫血 2例 ,肠梗阻 1例 ,其中 4例有以上多种临床表现同时出现。所用仪器为 SSA- 2 2 0 A型凸阵实时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为 3 .75 MHz。检查前 1d晚餐禁食、排便 ,疑患乙状结肠或直肠肿瘤者 ,检查前需充盈膀胱 ,利…  相似文献   

18.
19.
五种癌基因蛋白产物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天星  罗尧生 《河北医药》2000,22(3):165-167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癌变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于石蜡切片对43例甲状腺癌,17例腺瘤,19例瘤旁甲状腺组织进行了c-erbB-2,p53,Bcl-2,c-myc,p16癌基因产物的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1种或1种以上基因产物表达与腺瘤及瘤旁组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c-erbB-2表达随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mye和p15基因蛋白在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临床病例特征检测48例GST组织中c-myc和p15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c-mye和p15基因蛋白表达与GST的良恶性以及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c-myc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其强度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即c-myc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旱正相关(P<0.05);而p15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c-mye的过度表达和p15抑癌基因的缺失可能对GST的发生发展有协同作用,有利于判断GST的恶性程度和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