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房间隔缺损(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效果、安全性夏共并发症等。方法 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诊断ASD、PDA患儿,在透视和(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分别经胸超声、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6例ASD患儿,球囊测量值13~28mm,选择封堵器直径13~30mm;25例PDA患儿。造影测量值2~7.7mm,选择封堵器直径4~12mm。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10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TTE检查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肺动脉压下降。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和ASD,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适合儿童继发孔型ASD及各种类型PDA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及原因。方法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行介入封堵治疗PDA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封堵前后及随访1年的变化。结果共收集1 408例患儿,男482例、女926例,中位月龄27.0(2.0~215.0)月,介入成功封堵1 404例(99.72%)。PDA内径术前超声测值为3.3(0.1~18)mm,主动脉造影为2.2(0.1~18)mm;选用封堵器大小为(8.47±2.52)mm。术后24小时心脏超声复查有残余分流125例,血小板减少21例,心律失常31例,溶血2例,动脉血栓3例,假性动脉瘤4例,右髂总动脉破裂1例,右肾挫裂伤1例,封堵器移位4例,降主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狭窄1例,三尖瓣前瓣腱索断裂1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递增、封堵器直径增大为术后发生残余分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PDA介入治疗安全、有效;PDA内径较大、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发生率、影响因素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提供监测及干预治疗的建议。方法  86例胎龄 2 8~ 3 6周、无呼吸机治疗 (未用或已停用 )的早产儿 ,出生 2~ 5d行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为PDA的早产儿动态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 生后 3~ 4d超声心动图诊断PDA 2 2例 ,胎龄 (3 3 .1± 2 .0 )周。生后 8.5d 2 0例复查 ,16例动脉导管自行关闭 ;4例PDA早产儿经治疗 ,动脉导管关闭 2例 (1例吲哚美辛 ;1例动脉导管再开放 )。最终遗留PDA 3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出生体质量越低 ,PDA发生机率越高 (χ2 =2 .890 7 P =0 .0 891) ;生后窒息及严重疾病增加PDA发生的危险性 (χ2 =4.3 72 9 P =0 .0 3 65 ;χ2 =11.65 90 P =0 .0 0 0 6)。PDA存在使早产儿左心房 /主动脉根内径比值增高 (1.0 8± 0 .18vs 1.0 0± 0 .0 7 P =0 .0 48) ,心功能良好。结论 平均胎龄 3 3周、平均日龄 3d、一般状况较好的早产儿超声心动图诊断PDA机率 2 5 .6% ,85 %早产儿PDA可自行关闭。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严重疾病及症状性PDA发生或持续均是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选择性动脉造成影及介入治疗可及时发现小儿下消化道大出血的出血部位 ,从而有效控制出血 ,挽救患儿生命。本文对 8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997年 8月~ 2 0 0 0年 4月因下消化道出血在我科行血管造影的 8例患儿。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9~ 14a。临床表现为反复大量血便 ,腹痛 ,1例伴失血性休克 ,经内科保守治疗 48h~ 5d未能控制出血。使用设备为Angiosta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SiemensGermeny) ;导管为 5FCobra导管和3FSP微导管 (日本Terumo…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3岁以内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应用蘑菇伞封堵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组21例,年龄9个月~3岁,平均(2.2±0.8)岁,体重6.0~13.2 kg,平均(12.6±2.5)kg.主动脉侧位造影确定动脉导管的形态和导管最窄处直径,选择合适封堵器.经静脉途径置入封堵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1年、2年及3年复查胸部X线平片及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观察封堵器的位置、残余分流情况、肺动脉压及心脏大小.结果 21例患儿植入封堵器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造影测定PDA最窄处直径2.5~10.9(5.8±2.6)mm.应用直径4~18 mm大小的PDA封堵器进行封堵.随访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蘑菇伞封堵器治疗婴幼儿期动脉导管未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在婴儿期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效果。方法婴儿期PDA患儿37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行动脉导管封堵术。年龄(8.7±3.3)个月;体质量(8.6±3.5)kg。主动脉侧位造影确定动脉导管的形态和导管最窄处直径,选择封堵器。经静脉途径置入封堵器。术后24 h,1、6、12个月行胸片和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血管造影测定导管最窄处直径(3.3±1.5)mm。术后即刻完全封堵19例(54.29%),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检查完全封堵者为31例(88.57%),术后1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完全封堵者34例(97.14%),术后6和12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封堵成功的患儿均无残余分流。手术时间(57±43)min,X线透视时间(23.0±14.9)min。结论Amplatzer导管封堵器治疗婴儿期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该年龄组患儿解剖学特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与心血管造影在介入治疗中测量动脉导管未闭(PDA)直径的应用价值.方法 拟行PDA堵闭的PDA患儿52例.应用TTE观察降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相通的动脉导管的位置、直径及长度,测量PDA最窄处直径;心血管造影选用猪尾管,行左侧位造影,测量其最窄径线.并对2种方法的测量值进行比较.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血管造影显示52例PDA患者中,漏斗型45例,管型5例,漏斗型并管型、PDA结扎手术后残余分流各1例;TTE显示漏斗型46例,管型4例,窗型、PDA结扎手术后残余分流各1例.心血管造影测量的PDA直径为(3.72±2.51) mm,显著<TTE测量值(4.47±2.31) mm,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5.17 P<0.05).结论 TTE可用作术前病例的初步筛选,心血管造影决定PDA的分型,PDA直径需结合心血管造影与TTE测量综合分析,术后有无残余分流及随访依靠TTE.TTE与心血管造影在PDA介入治疗中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AH-CP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PAH-CP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5例患儿,男2例、女3例,初诊年龄0.08~4.4岁。主要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肝脾大、肝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合并心内畸形。腹部超声示肝内外门体静脉分流。腹部增强CT和心导管造影可显示肝内外血管的走形和发育。结论 PAH-CPS可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超声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腹部增强CT扫描、心导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一般资料:自1997年9月~2001年2月我们手术治疗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22d,体重2.9~4.0kg.所有患儿经胸片、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其中4例行心导管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病种包括:完全性大血管转位(TGA)6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S)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伴肺动脉高压(PH)1例、大PDA合并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伴PH各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12例经临床、心电图、X 线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PDA患儿,采用美国AGA公司生产Amplatzer自膨性蘑菇状封堵器,选择封堵器的型号较PDA最窄径大2 mm,用6F传送鞘经静脉置入,术后即刻行胸主动脉造影。手术前、后均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术后24 h,3、6、12 个月作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X线检查。结果PDA最窄径18~6.3 mm,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听诊杂音消失11例, 轻度收缩期杂音1例。15 min后胸主动脉造影示11例完全闭塞(91.6%),随访3~12个月,患儿均无PDA再通及封堵器移位。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是目前介入治疗PDA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Hu HB  Jiang SL  Xu ZY  Zhao SH  Huang LJ  Wu WH  Liu YL  Wang H  Wang Y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1):808-812
目的 评价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 0 0 2年 11月~ 2 0 0 4年 7月 ,共 5 0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接受了Amplatzer偏心状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男 2 6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9 1± 4 8)岁 (2~ 17岁 )。其中 1例合并主动脉窦窦瘤 ,2例为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 ,1例合并镜面右位心。经胸超声心动图 (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 ,TTE)提示 ,VSD的平均直径 (4 8± 0 9)mm (3~ 7mm )。封堵前右心导管提示 ,肺循环血流量 /体循环血流量 (Qp/Qs)比值平均为 1 32 (1 1~ 2 0 )。 4例中等量左向右分流 ,其余均为少量左向右分流。所有患儿在X线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 ,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 1、3、6、12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随访评价。结果  4 7例患儿封堵器置入成功 ,技术成功率为 94 % ,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 2例 (<3mm)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例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接受了平均 7个月的随访 (1~ 18个月 ) ,随访中无封堵器移位、脱落以及瓣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1例残余分流于 6个月随访时消失。超声测量的左室舒张末径 (leftventricleend diastolicdimension  相似文献   

12.
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误诊和漏诊较多。本文对我院近 10年来收治的 15例IE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IE的诊断价值。一般资料 :1990年 8月至 2 0 0 0年 1月本院收治的 15例IE患儿 ,均符合Duke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8例 ,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硫氮唑酮和前列腺素E1(PGE1)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肺动脉高压 (PH)患儿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寻求降低肺动脉压力的药物 ,我们对此进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PH患儿 4 0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先心病 ,并估测肺动脉收缩压超过 30mmHg或肺动脉平均压超过 2 0mmHg为入选标准[1] ,平均年龄 10 .4± 3.2岁 ;男 2 8例 ,女 12例。健康组 4 0例 ,平均年龄 10 .4± 3.2岁 ;男 2 6例 ,女 14例。二、方法 PGE1针剂 [北京赛而制药有限公司 ,生…  相似文献   

14.
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Gao W  Zhou AQ  Yu ZQ  Li F  Zhang YQ  Sun K  Zhong YM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4):287-290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trialseptaldefect ,ASD)封堵术的指征、方法学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1998年 10月~ 2 0 0 3年 1月 ,119例继发孔型ASD患儿 ,根据家属意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的介入治疗。年龄 0 8~ 17 0岁 ,平均 ( 7 5± 2 8)岁 ,体重6 7~ 88.0kg ,平均 ( 2 3 7± 7 8)kg。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被证实均为继发孔型ASD。按ASD球囊伸展直径或大于 1~ 2mm选择封堵器进行堵塞。其中 3例为多发ASD。 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 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或肺动脉瓣狭窄 ( pulmonarystenosis ,PS)者应用其他封堵装置和球囊扩张治疗合并的畸形。术后定期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  119例患儿术前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 ,TEE)或经胸超声 (trans thoracicechocardiography ,TTE)检测ASD平均直径 ( 12 9± 5 6 )mm ( 6 5~ 34 5mm ) ,肺动脉平均压力为 ( 2 9 0± 5 0 )mmHg( 2 5 0~ 6 2 0mmHg) ,球囊伸展直径为 ( 15 7± 4 8)mm( 8 0~ 38 0mm)。所选封堵器直径平均为 ( 15 0± 5 0 )mm( 8 0~ 38 0mm)。 112例封堵成功。 3例多发ASD也选用单一封堵器。 6例合并PDA或PS者同时完成介入治疗。 112例堵塞后即刻封堵率为 93 8% ( 1  相似文献   

15.
儿童大型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mplatzer法介入治疗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效果。方法:227例大型PDA患儿,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者63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行动脉导管封堵术,年龄中位数为3.2岁,体重中位数为10.6 kg,PDA最窄处直径中位数5.7 mm。结果:227例患儿中,216例封堵成功(95.2%)。合并肺动脉高压者治疗前肺动脉平均压为45±19 mm Hg,封堵术后降为22±12 mm Hg(P<0.05)。216例封堵成功患儿中,术后造影显示即刻完全封堵109例(50.5%),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检查完全封堵者181例(83.8%)。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封堵成功的患儿均无残余分流。结论:Amplatzer法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大型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婴幼儿特殊形状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经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提示窗型PDA或动脉导管长度7 mm管型PDA,并选择VSD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的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儿中窗型PDA 12例,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8.7个月(6个月~3岁);管型PDA 15例,男6例、女9例,中位年龄18个月(11个月~5岁)。窗型PDA选择膜部VSD封堵器,管型PDA选择肌部VSD封堵器封堵;按照窗型PDA肺动脉端内径加3~6 mm、管型PDA肺动脉端内径加2~4 mm选择封堵器腰部大小。所有患儿均成功封堵,术后均无残余分流。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胸片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降主动脉流速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左肺动脉流速较术前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VSD封堵器介入治疗特殊形状PDA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8861590 二维和M型超声心动图在2岁以内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范崇济…∥天津医药。—1988,16(6).—331~333 天津儿童医院内科2年中共收治2岁以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43例,1岁以内22例,最小28天。均由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仅6例为排除可能合并室间隔缺损或肺动脉高压,做了心导管检查。利用二  相似文献   

18.
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及国产球囊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并肺动脉瓣狭窄 ,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全组 2 0例 ,年龄 2~ 17岁 ,平均 8.4± 6 .2岁。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测 ,ASD直径为5~ 2 1mm ,平均 14± 6mm ,同时测肺动脉瓣狭窄程度及经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及跨瓣压 ,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PBMV)及置入国产双盘封堵器封堵ASD。全部患儿于术后 4 8h、1~ 3月及 1年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均无重要并发症发生 ,PBM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 84± 2 5mmHg降至 4 0± 10mmHg ,肺动脉至右室跨瓣压由 6 7± 2 6mmHg降至 13.0± 11.5mmHg (P <0 .0 1) ,ASD 1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19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2 4h、术后 1月及 1年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双盘状封堵器及国产球囊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可靠 ,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国产双盘状封堵器及国产球囊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并肺动脉瓣狭窄 ,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全组 2 0例 ,年龄 2~ 17岁 ,平均 8.4± 6 .2岁。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测 ,ASD直径为5~ 2 1mm ,平均 14± 6mm ,同时测肺动脉瓣狭窄程度及经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及跨瓣压 ,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PBMV)及置入国产双盘封堵器封堵ASD。全部患儿于术后 4 8h、1~ 3月及 1年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均无重要并发症发生 ,PBMV术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 84± 2 5mmHg降至 4 0± 10mmHg ,肺动脉至右室跨瓣压由 6 7± 2 6mmHg降至 13.0± 11.5mmHg (P <0 .0 1) ,ASD 1例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 ,19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2 4h、术后 1月及 1年超声心动图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 应用双盘状封堵器及国产球囊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并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可靠 ,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远期追踪的价值。方法 选取1999至2007年广州市儿童医院KD急性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同时采用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于恢复期进行远期随访。结果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逐层筛选,确定9例KD患儿为本研究的样本。男8例,女1例,急性期发病年龄为1~10岁,平均(4.44±3.09)岁。检查时年龄4~12岁,平均(7.89±2.62)岁。追踪时间1.5~7年,平均(3.44±1.67)年。急性期超声心动图示9例患儿中冠状动脉巨瘤5例,冠状动脉瘤3例,冠状动脉扩张1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6/9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5/9例。冠状动脉造影示:双侧主干冠状动脉瘤4例,同时伴远端动脉瘤3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1处,并冠状动脉扭曲,狭窄或充盈缺损3处,附近侧支血管形成1处;左前降支动脉瘤、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支循环形成1例,冠状动脉扩张4例。与同期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 ,冠状动脉造影新发现冠状动脉远端瘤3处,右冠状动脉远端狭窄2处,左前降支狭窄1处,右冠状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1例。5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者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均发现相应冠状动脉支狭窄或充盈缺损表现;1例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阳性,冠状动脉造影仅见轻度冠状动脉扩张。结论 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特别是动脉瘤造成的心脏损害可长期存在。对于远期追踪观察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三磷酸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具无创、安全可靠的优点,是判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形态、数目及严重程度,特别对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及远端病变能做出准确的评估。两种方法结合检查对KD冠状动脉损害的远期追踪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