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对32例持续肺动脉高压和呼吸衰竭患儿,在呼吸机机械通气情况下,将NO气源加入呼吸机环路中,NO浓度从20ppm(1ppm=0.001‰)开始,每经15~30min无效者增加5ppm,达到50ppm,30min仍无效者停用。有效者,持续6h后,每15min降低NO浓度5ppm,降为6ppm,持续24~72h。治疗时观察体循环氧合情况、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肺动脉压力、血压、心率、高铁血红蛋白(MHb)、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结果32例患儿中28例(28/32,87.5%)吸入NO后血氧饱和度迅速上升,吸入30min后,平均肺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加(P〈0.001),以6ppm浓度维持24h后,氧合指数持续改善,肺动脉血流继续增加。停用后没有复发。而心率、血压、高铁血红蛋白未明显改变。结论吸入NO能显著降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改善氧合。对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疗效,且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术前合并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27例,应用Swan Ganz导管动态监测术后动脉血压(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出量(CO)、氧合指数(PO2/FIO2 )等。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4?μg/(kg•min),分别于在吸入硝酸甘油前(基础值)、吸入后5、10、30?min和1?h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雾化吸入硝酸甘油5、10、30?min、1?h后MPAP、PVR均较吸入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CO和PO2/FIO2则较吸入前明显增加(P<0.05),而HR、MAP、CVP、PAWP与吸入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降低肺动脉压力与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出量,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而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与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以及吸入NO和吸入氧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实验时将动物(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组Ⅰ)、缺氧组(组Ⅱ)、缺氧+吸氧组(组Ⅲ)、缺氧+NO吸入组(组Ⅳ)和缺氧+NO吸入+氧吸入组(组Ⅴ)。结果:组Ⅱ与组Ⅰ比较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增高,氧分压(PO2)、血浆NO明显降低,血浆ET-1明显增高。析因分析处理间P<0.01,交互影响P<0.01,表明吸入NO同时吸氧有交互影响。结论:NO与ET-1参与了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吸入NO同时吸氧能显著降低慢性缺氧性脉动脉高压,增强肺氧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一氧化氮供体--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疗法,包括适当的通气支持。观察组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硝酸甘油20 μg/(kg·次)+生理盐水3 mL,持续20~30 min/次,每12 h一次,连用3 d。对照组予硫酸镁负荷量200 mg/kg在30 min内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给予30~50 mg/(kg·h)连续静脉滴注3 d。结果 所有病例记录治疗前后、PAMP、pH、PaO2、PaCO2、FiO2、HR、RR、SBP。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数据的对比,发现两组PAMP、PaO2、PCO2、FiO2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两组均能有效治疗PPHN,但治疗后结果比较,发现治疗组PAMP下降更明显 、FiO2下调更快 。观察组S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SP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例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结论 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效、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硝普钠联合小剂量硫酸镁静脉泵入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确诊为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126例患儿给予雾化吸入硝普钠,症状改善后改为小剂量硫酸镁静脉泵入.于治疗前、治疗后12~24h及治疗结束后监测体循环血压、肺动脉压、血气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患儿肺动脉压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而体循环动脉压无明显改变.结论 雾化吸入硝普钠联合硫酸镁静脉泵入是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并肺动脉高压(PH)的疗效。方法:雾化吸入PGE1治疗CHD并PH20例;观察治疗前、后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动脉收缩压(PASP)、心脏指数(CI)以及Tei指数的变化。结果:本组PAMP、PASP、Tei指数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外周血压、HR与治疗前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雾化吸入PGE4可使CHD并PH患儿肺动脉压力下降。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吸入用于心脏手术病人肺动脉高压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佳  方才 《安徽医学》2006,27(4):344-347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围手术期病人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何有效治疗或缓解心脏手术病人肺动脉高压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局限或不满意。近年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吸入治疗PAH的效果得到肯定,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近期国内外文献,就NO吸入用于心脏手术病人PAH治疗的相关问题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了解NO吸入治疗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以及不同模式吸入NO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给10条杂种犬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吸入(25—30)×10-6NO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换用不同通气模式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30min后平均肺动脉压上升至基础值的206.13%,吸入NO1~2min内平均肺动脉压开始下降,5min后处于稳定状态,从(2.02±0.99)kPa降至(1.23±0.35)kPa(P<0.02),基本恢复至缺氧前的基础值。在此过程中心输出量从(1.35±0.62)L/min至(1.34±0.62)L/min(P>0.05)、体循环阻力从(1075.02±565.08)(kPa·S)/L至(1072.85±525.30)(kPa·s)/L(P>005)均无明显改变。此外,在不同通气模式中(间歇正压通气-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压力释放通气-APRV、反比通气-IRV)配合吸入NO均可观察到以上现象,各模式之间相互比较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本无差别。吸入NO可以选择性降低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而不影响心输出量、系统循环阻力,不同通气模式并不影响NO的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疗法,包括适当的通气支持.观察组予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硝酸甘油20 μg/(kg·次)+生理盐水3 mL,持续20~30 min/次,每12 h 1次,连用3 d.对照组予硫酸镁负荷量200 mg/kg在30 min内静脉注射,负荷量后给予30~50 mg/(kg·h)连续静脉滴注3 d.所有病例记录治疗前后PAMP、pH、PaO2、PaCO2、FiO2、HR、RR、SBP.结果 两组PAMP、PaO2、PaO2、FiO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MP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FiO2下调更快.观察组S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SBP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病例出现低血压的不良反应.结论 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程影 《中国医学创新》2008,5(10):110-111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是新生儿时期危重症之一,其特点是持续肺高压和有向左分流。引起持续性肺高压的主要因素是肺血管痉挛,常见病因有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胎粪吸入和肺炎等。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并获得较好疗效。多年来国外临床及动物实验证实,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多种新生儿严重肺部疾病,如RDS、  相似文献   

11.
李瑜辉  高兴林 《广东医学》1998,19(5):387-387
NO有强烈肺血管扩张作用而无体循环不良反应,临床研究已应用于各类肺动脉高压,但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的治疗效果报道甚少。1995-1996年我们采用吸入NO治疗PPH12例,本文对吸入NO的血液动力学即时效应作如下探讨。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1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对.67212.86岁;病史0.75-5年,均有劳力性气促。下肢水肿8例;咯血3例。均排除其它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增高(收缩压>4ffe府张压>2.akPa),而肺毛细血管楔人压正常。1.2NO吸入方法:以氮气平衡的800ppmNO气体(广东佛山分析仪器厂配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对老年COPD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硝酸甘油,7 d后测量两组患者的肺动脉压。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动脉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可以有效降低老年COPD患者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 PPHN)又称持续性胎儿循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升高,肺动脉压超过体循环动脉压,由胎儿型循环过度至正常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的心房及(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右向左分流,新生儿持续缺氧和发绀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等[1]。PPHN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的生命。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PPHN患儿27例,研究雾化吸入硝酸甘油治疗轻中度PPHN的疗效及疗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为新生儿期的严重疾病,活产儿中发生率约0.1%~0.2%。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自2001年6月~2005年4月,经硫酸镁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PPHN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2例肺动脉高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2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参考组患儿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动脉压力(SPAP)、体循环收缩压(SBP)变化。结果:2组患儿治疗1~2小时、24~48小时及治疗后的PaO2、SPAP相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SBP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参考组患儿SBP出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药效发挥快,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吸入NO治疗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NO吸入治疗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以及不同模式吸入NO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给10条杂种犬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吸入(25 ̄30)×10^-6NO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换用不同通气模式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30min后平均肺动脉压上升至基础值的206.13%,吸入NO1 ̄2min内平均肺动脉压开始下降,5m  相似文献   

17.
姜春萍  李培文 《中国医疗前沿》2012,(11):51+10-51,10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系新生儿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青紫及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严重的PPHN多需NO吸入、新型机械通气或ECMO等治疗,目前我国基层医院新生儿监护室多无此设备及技术能力,且尚无完善的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故重度PPHN死亡率仍极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联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地那非联合NO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及肺动脉压(PAP)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S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CO_2、PAP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西地那非联合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动脉高压体征,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硝酸甘油与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54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患儿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硝酸甘油组(n=27)与西地那非组(n=27),2组患儿均接受氧气吸入、 纠正酸中毒、 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硝酸甘油组应用雾化吸入硝酸甘油,西地那非组则给以鼻饲或口服西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与腺苷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28例采用NO治疗(NO组),33例采用腺苷治疗(腺苷组).结果 NO组治愈20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8.57%,腺苷组治愈19例,死亡14例,死亡率为42.42%,10例先天性心脏器质性病变患儿全部死亡;NO治疗持续时间、人均感染并发例次高于腺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儿效果更显著,但治疗与住院时间较长,引发感染并发的几率较高,腺苷起效迅速,但应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