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抗体检测对格林—巴利综合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枢神经髓鞘的免疫性损伤,方法GBS患者20例,神经系统其它疾病组(OND)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者33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73份脑脊液(CSF)中髓鞘碱性蛋白IgG(MBP-IgG)。结果 GBS患者,OND患者和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者CSF中MBP-IgG阳性经分别为55%,30%和9.1%,GBS患者CSF中MBP-IgG阳性率与发病天线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GM1抗体及I…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检测了1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神经节苷酯1(GM1)-IgG抗体和IgG-指数,并与1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GBS组GM1-IgG抗体滴度及IgG-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在1例复发型GBS患者血清中检测出高水平GM1-IgG抗体。提示GM1可能是GBS相关抗原。GBS患者IgG-指数增高可能反映CSF中免疫活性细胞的激活。GM1-IgG抗体是否可作为GBS  相似文献   

3.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抗硫脂抗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抗硫脂抗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关系。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急性期GB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抗硫脂IgG和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GBS患者血清和CSF中抗硫脂IgG及IgM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硫脂IgM抗体滴度与标本收集时患者发病天数呈负相关(P<0.05),而血清中抗硫脂IgG抗体滴度与临床分级(P<0.01)、CSF中抗硫脂IgG抗体滴度(P<0.01)呈正相关;血清中抗硫脂IgG或IgM阳性的GBS患者,体检时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患者为56%,而血清中抗硫脂抗体阴性患者仅为16%,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抗硫脂抗体可能在GBS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检测了34例动脉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16例、脑缺血18例)急性发病后1.5~6d内外周血血清(S)IgG、IgA、IgM、C3、C4、CH50与脑脊液(CSF)白蛋白(Alb)以及CSFIgG/SIgG比值,并与20名患动脉硬化的“正常人”(无其他疾病)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外周血IgG、C3、C4、CH50两组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两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三组间IgA、IgM无显著性差异。(2)CSF中IgG两组患者均增高,且出血组更明显;CSFIgG/SIgG比值出血组较缺血组明显增高;两组Alb均增高,出血组更明显。提示该病发病后体液免疫增强,这可能是伴发肺部感染的免疫病理机制之一。出现血脑屏障功能损害且脑出血较缺血更为严重,并可能有IgG的内源性合成,提示急性脑组织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应激反应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完整性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上述外周血与CSF各项指标测定结果的不同,说明神经免疫学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蛋白系列指标,判断血脑屏障通透性,明确 Ig G 来源。方法 用考马斯亮蓝 G250 法测定总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法测定寡克隆区带,火箭免疫电泳法同时测定 Ig G 和白蛋白, C S F Alb/ Serum Alb 比值判断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30 例多发性硬化患者 22 例血脑屏障通透性正常,其蛋白系列指标阳性率: O C B 为 54.5% , Ig G 合成率为 63.6% , C S F Ig G/ C S F Alb 比值为 40.9% , C S F Ig G/ C S F T P 为 45.5% , C S F Ig G 为 45.5% , O C B+ Ig G 合成率为 81.8% 。结论 在判断清楚血脑屏障通透性是正常还是异常的前提下再分析蛋白系列指标,并且以寡克隆区带和 Ig G 合成率为主要指标,只有血脑屏障通透性正常而寡克隆区带和 Ig G 合成率又异常时,才能肯定的认为有中枢鞘内 Ig G(抗体)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急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急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免疫学改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测定21侧急性期GBS患者和16例正常人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液IL-2,IL-6,TNF-α,免疫球蛋白及血清T细胞亚群。结果 GBS患者血清IL-2,TNF-α,PBMC上清液IL-2,IL-6,TNF-α和IgG都高于正常对照组;14例患者有一种以上血清免疫球蛋白或IgG亚类增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观察糖皮质激素(GC)对于Na+依赖高亲和摄取3H-L谷氨酸(孵育4min)的影响。发现GC包括皮质酮硫酸盐(B-SO4)、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盐(F-suc)、地塞米松磷酸盐(DEX-PO4)及皮质酮(B)均促进突触体摄取谷氨酸,且呈一定浓度依赖性。B-SO410-5mol/L时,谷氨酸摄取较对照组增加25.6%,B-SO4、F-Suc及B最低有效剂量均为10-7mol/L,DEX-PO4最低有效剂量为10-6mol/L。孵育2min后即见B-SO4(10-6mol/L)促进突触体摄取谷氨酸,孵育4min后B-SO4的作用达高峰。10-6mol/L睾酮及孕酮也有促进摄取谷氨酸的作用,而去氧皮质酮及17β-雌二醇硫酸盐对突触体摄取谷氨酸没有显著影响,GC的作用有一定甾体特异性。GC胞内受体阻断剂RU486本身对谷氨酸摄取没有影响,但可部份阻断B的促进作用。由于已从神经元上离断下来的突触体不再受基因组机制影响,本实验中GC快速促进突触体摄取谷氨酸是非基因组机制介导的,其详细机制及潜在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活性B细胞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法检测75例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患者脑脊液(CSF)中的活性B细胞(ABL)。结果:感染、脱髓鞘疾病组与CNS其他疾病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1.5%和8.7%,其差别极为显著(P<0.005);病毒性脑炎组与细菌性脑膜炎组的ABL>5%的阳性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现CSF中ABL的出现较IgG早。认为CSF中ABL的检测有助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用ELISA方法,检测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和40例其他神经病(OND)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及40例健康对照(NC)血清标本的抗P2蛋白IgG和IgM抗体。结果发现:GBS和OND血清抗P2Ig6和IgM抗体与NC血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GBS脑脊液抗P2IgG抗体明显高于OND(P<0.05),而抗P2IgM抗体则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物学方法检测了30例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6水平,结果表明GB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6检出率及水平明显高于非炎症性神经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14例血清和脑脊液均可检出IL-6的GBS患者中,血清IL-6水平与脑脊液中IL-6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血清IL-6检测阳性的GBS患者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G、IgM、IgA)明显高于血清IL-6检测阴性的GBS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血清IL-6检测阴性的GBS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提示IL-6与GB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格林—巴利综合下的临床和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临床和神经活检病理特点,对40例GBS患者进行活检病理观察,40例中急性起病28例,亚急性和慢性起病各6例;单纯累及脊神经22例,颅脊神经受累14例,多颅神经麻痹2例和全植物神经功能不全2例。肌电图均为神经源性损害,CSF蛋白细胞分离91.9%,寡克隆重区带阳性63.5%,IgG合成率升高75.0%。病理所见以脱髓鞘为主38例,以轴索变性为主2例,脱髓鞘并发轻度轴索  相似文献   

12.
左旋咪唑迟发性脑病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48例左旋咪唑迟发性脑病(LIDE)患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同时用ICS-Ⅱ分析仪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配对标本的部分体液免疫指标。结果表明:LIDE组CD3、CD4、CD25、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01)。血清和CSFIgG、IgA、IgM及IgG鞘内合成率(IgG-Syn)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13.
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治疗大鼠脑胶质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带有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CMV-tk)结合核苷类似物(NA)治疗大鼠C6脑胶质瘤。方法:用X-gal染色测定AdHCMV-lacZ转染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效率。用AdHCMV-tk/ACV、GCV离体及活体治疗大鼠C6胶质瘤。结果:AdHCMV-lacZ感染C6细胞效率达100%,AdHCMV-tk感染C6细胞,在病毒感染复数为1000时,GCV和ACV半致死剂量分别为3μg/ml和20μg/ml,Ad-HCMV-tk/ACV治疗大鼠C6胶质瘤模型,大鼠生存期超过90天,而对照组分别为17.0±1.6天(生理盐水组)、14.5±1.3天(AdHCMV-lacZ组),P<0.001。结论:重组腺病毒对靶细胞感染效率可达100%,AdHCMV-tk用GCV的杀伤C6胶质瘤细胞比ACV强,而HSV-tk/ACV用腺病毒介导治疗大鼠脑肿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格林—巴利综合征者鞘内IgG合成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火箭电泳法对7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和61例对照者配对血清和脑脊液进行白蛋白(Alb),γ-球蛋白(IgG)检测,并计算出每24小时鞘内IgG合成率(Syn-IgG)脑脊液和Alb,Albc/albs,Syn-IgG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表明本组GBS患者血脑屏障破坏和鞘内IgG的自身合成是其脑脊液IgG的自身合成是其脑脊液IgG升高的主要原因。Syn-IgG与临床相密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特异性抗体(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38例散发性脑炎中18例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20例为非HSE的散发性脑炎(NHSSE)。并与30例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三组对比性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发现HSE在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等方面有其特征性。18例HSE的24份脑脊液(CSF)标本中,PCR阳性18份,IgG阳性19份,其中13份PCR和IgG皆阳性;其余两组PCR和IgG均阴性。PCR和IgG检测有可能成为HSE常规诊断方法,PCR于发病当天即可获得诊断。  相似文献   

16.
MRA和TCD对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发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发作(VBTIA)的发病机理。方法患者组65例,对照组26例,作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测量VBTIA的脑血流量(CBF)。结果对照组双侧椎动脉(VA)CBF为112.3~278.9ml/min(均值195.6),较患者组48.0~262.0ml/min(均值14.90)高(P<0.01)。15例患者CBF降低,双侧VA广泛迂曲者下降明显,均值为107.5ml/min,VA重、中、轻度狭窄或发育不良者均值分别为120.0、141.3、154.2(ml/min)。三者健侧CBF占双侧CBF的百分比分别为91.5%、82.0%、65.8%。结论通过MRA和TCD可以测量CBF,它是诊断VBTIA的量化指标,对诊断VBTIA和认识其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手段对早期诊断疱疹病毒性脑炎(HVE)的价值。方法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VE患者脑脊液中的抗疱疹病毒IgM抗体和疱疹病毒核酸;应用免疫细胞化学(ICC)、原位杂交(ISH)和PCR检测HVE患者脑活检组织中的疱疹病毒抗原和核酸。结果64例患者脑脊液中54例抗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50例PCR阳性,其中40例两者均为阳性。12例脑组织中10例PCR阳性,4例ISH阳性,6例ICC阳性。结论抗疱疹病毒IgM抗体检测最敏感,以下依次为PCR、ICC、ISH诊断疱疹病毒性脑炎,联合应用以上几种检测手段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HVE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应用ABC-ELISA法检测了96例重症肌无力(MG)病人血清中IgM-AchR、Psmab。发现MG组中,有18例(18.7%)IgM-AchRab阳性;10例(10.4%)IgM-Psmab阳性。IgM-Psmab阳性频见于病程〈2年的MG病人;而与MG组病人的年龄和临床分型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果提示IgM型抗体也与IgM型抗体共同参与了MG的发病机制,且提示有神经肌肉接头突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转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前后胶质瘤细胞对更昔洛韦(GCV)的药物敏感性;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是否增强HSV-TK/GCV基因治疗的肿瘤杀伤作用,以及该治疗方法能否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方法:用带有HSV-TK/GCV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株BT325。用MTT法测定GCV对转染HSV-TK基因BT325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0.1ug/ml的GCV对转HSV-TK基因的BT325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加入尼莫地平后,0.01ug/ml的GCV即有杀伤作用。同时发现该治疗方法可以引起胶质瘤细胞的凋亡。结论:HSV-TK/GCV基因治疗对胶质瘤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并可以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尼莫地平有协同作用,这可能使尼莫地平做为一种增敏剂在脑肿瘤该治疗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胶质瘤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表达水平与肿瘤间质血管(SBV)增生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和HE染色观察了73例人胶质瘤。结果 73例中,仅8例(11%)有少许SBV表达PDGFB mRNA,SBV的PDGFα受体、β受体和酷氨酸磷酸化蛋白(P-Tyr)的阳性率分别为95.9%、34.3%和61.6%,四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62例(84.9%)的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