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公立医院"管"与"办"的对立统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一个矛盾体,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改革模式也不例外.文章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分析方法,在对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定义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改革模式进行分析,最后分别从政府和医院的角度探讨我国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管办分离"打破了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办医体制,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事业单位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运行机制,给公立医院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苏州、无锡、上海、北京海淀四地"管办分离",把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作为出资人的职能分离了出来,四地"管办分离"模式在共性之下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所具有的"拓荒"和"样本"意义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3.
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实践应当遵循什么原则至关重要.基本原则是人们决策和行动的依据和方针,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反映人们决策和追求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决定和指导具体的改革实践.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价值目标和政策目标模糊不清,基本原则尚不清晰.提出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应遵循的5大基本原则.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公立医院应按照社会福利机构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来设计管办分离改革,解决现存的问题,改善全体公民的健康福利状况.  相似文献   

4.
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办分离"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营效率意义重大。文章在分析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可选择模式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深讨卫生体制改革中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以期对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提供相应思路和对策建议.方法:以政府职能转变为视角,以卫生法学、管理学为纬度,对建立政府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新型监管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结果:采用管办分离模式,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设置医院管理中心,其职责为管理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营运和使用,实现和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结论:管办分离模式使政府能够从医院行政管理事务中脱身,职能重新定位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四个方面,这种权力的复位对于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无锡管办分离模式改革历程,以托管制为前奏,组建医院管理中心,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医院理事会制度为推理,深入探索分开模式改革机制.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管办分离"的特点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了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1年6月无锡市首先推开了以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为主要内容的医院“托管制”改革”。经过5年的实践,无锡市公立医院的发展有了令全国卫生行业瞩目的成就。在此基础上,无锡市2005年9月又率先在全国实施了真正意义上的“管办分离”,掀开了无锡市卫生改革的新篇章。“管办分离”的主要内容是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即政府只管医院不办医院,市医院管理中心负责办医院并承担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增值的责任,通过这种方式的改革使医院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履行法人职责。“管办分离”条件下医院品牌战略如何实施值得医院管理者再思考。  相似文献   

8.
屡见报端的公立医疗机构“管办分离”探索,近期迅速在舆论界升温,并引起了医疗卫生界高层的关注。然而,对于此项制度,各地并没有统一行动:一方面,“管办分离”在上海、无锡、山东、北京等地试点开展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城市还在犹豫观望,并且在思考——在目前的医疗卫生格局下,公立医院“管办”到底有没有可能分离?“管办分离”能否将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分开?各地对“管办分离”改革的探索、实践有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性质、含义、形式与基本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回顾发现,管办分离是一项崭新的制度创新和改革措施,人们对其基本内涵的理解千差万别,各地管办分离多样化的模式典型反映了人们对管办分离的不同理解。这种社会理解多样化状况的最大问题是,难以在相关人员和利益群体之间形成社会共识,从而制造了新的问题,而社会共识是贯彻实施政府的政策方针、采取统一社会行动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分析管办分开的相关理论,概述各地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几种典型模式,研究公立医院监管实施路线与作用方式路线图,借鉴国外公立医院监管,构建了我国公立医院监管的指标体系,最后强调管办分开下公立医院监管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1.
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委任务之一.如何使我国的医疗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发挥更大的效率,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是政府、社会、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近两年,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就是一项积极的改革尝试.文章阐述了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背景,进而介绍了"管办分离"的具体实践情况,最后提出了一些思考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至今已十多年,但已经完成转变的政府职能屈指可数。卫生系统实施的政府职能转变仅有两项,其一为医疗事故鉴定,其二为临床科研技术成果评审,均转为医学会负责。2006年以来,在医院管理领域,无锡市的“管办分离”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无锡市的做法是:成立医院管理中心,  相似文献   

13.
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绩效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上海和无锡两地实施管办分离改革的两家医院改革前后的绩效进行评估,旨在评价两家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前后的绩效变化,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综合评价法,先将各医院指标有量纲变为无量纲,再运用加权求和方法计算综合评分,对经营、医疗质量、效率、发展潜力、社会公益5个层面的绩效逐一进行评估.结果:管办分离改革后两家医院在经营、效率、发展潜力、社会公益几方面的绩效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医院人力和物力方面资源的优化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政府监管公立医院的含义、主体、范围与基本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监管医院的基本含义、监管主体、范围内容与基本形式至关重要。文献回顾与实证研究发现,公立医院管办分离中的管主要有4种含义。监管的主体分为2大类:一是政府机构,二是政府机关代理人或委托人,二者都代表政府行使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目前,我国医院监管的主要问题是政府监管主体过多,如何在卫生领域实施善治和科学监管公立医院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设立和发展基于管办分开的医院管理中心是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设计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基本原则的重要路径。通过阐明管办不分是公立医院改革需要破解的关键铁板之一、医管中心是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治理的重要抓手和医管中心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法人治理的具体做法表明设立和发展医管中心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实践中医管中心的两种主要治理模式,明确了医管中心的职责定位,提出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管中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卫生》2011,(9):56-56
杭州市卫生局局长陈卫强: 公立医院改革首先要搞清为什么要改?改什么?然后才是怎么改?也就是说,“管办分离”是否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由之路,现阶段管办有否必要分离,能否做到分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发现,无锡市公立医院治理改革模式在分开政府"办医"和"管医"职能后,加强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并在专科规划上形成了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完善了公立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通过绩效合同,具体明确了医院管理者的职责,加强了对公立医院院长的问责,从而落实了政府的所有者职能,为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北京市“区办市管”医院托管前后医疗服务绩效进行分析,总结区办市管管理经验,为进一步深化区办市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版诊断相关组(BJ-DRGs)”为研究工具,对医院2016—2018年病案首页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综合指数法,通过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安全3个维度对医疗服务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托管后医院综合医疗服务绩效呈上升趋势,2018年比2016年有84.62%的科室实现医疗服务绩效提升,其中能力指数和效率指数提升的科室比率分别为96.15%和15.38%。结论根据医疗绩效指数变化趋势对科室实行分类管理,对不同学科进行精准帮扶,加大政府和管理部门支持力度等措施,可进一步提升区办市管医院医疗服务绩效。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探索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探索管办分开的实现形式已成为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之一。文章在指出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张家港乡镇医院的"镇办镇管"模式、无锡市属医院的"医管中心"模式和镇江的"医疗集团"模式,总结江苏省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成功经验,希冀为更好推进公立医院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卫生》2011,(9):50-50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 北京医管局是市卫生局的二级单位,将承担“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职能。医管局挂牌正式开始实施管办分开。有人认为又多了一个机构?但机构多或者少,关键看这个机构起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