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3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后遗症,进行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与同期35例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评定疗效,显效患者23例,占65.7%;有效患者6例,占17.1%;无效患者6例,占17.1%,总有效率82.9%。对照组显效患者14例,占40.0%;有效患者8例,占22.9%;无效患者13例,占37.1%,总有效率62.9%。两组间总有效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遗症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2005年11月~2007年1月62例脑卒中后遗症,其中31例进行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为治疗组,31例为药物治疗,为对照组。结果:经过3个月后评比,31例康复治疗组的患者肌力恢复强于31例药物治疗组的患者。通过Brunnstrom评分标准比较和Barthel指数(下肢步行能力)比较,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宜尽早介入康复训练及针灸疗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加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1月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分组,治疗组(n=38)应用中药加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n=38)单纯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中药加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学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某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患者总有效率、改良Ashworth评级、Fugl-Meyer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2%)高于对照组(50.0%)(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肢体Ashworth评级为(1.55±0.42)级,低于对照组的(2.15±0.38)级,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分别为(74.2±6.94)分和(76.75±6.9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5.1±7.46)分和(68.25±7.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疗效更好,可缓解肢体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指南》2015,(33)
目的针对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加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外加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降低幅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升幅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升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90-91
脑卒中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为特征,患者常有相应的运动感知觉、学习记忆等行为能力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需要采用康复治疗技术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改善其功能障碍。为了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的影响,笔者对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康复训练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医学针灸治疗3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水晶管脉冲治疗仪进行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疗程3个月。结果试验组行康复治疗后,肢体肌力恢复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天数为(16.2±0.2)d少于对照组的(18.3±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医学针灸联合水晶管脉冲治疗仪行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进一步改善循环,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跟据中医分型分别给予中成药治疗。由专业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行正规系统的运动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针灸采用体针治疗方法,取穴以患侧阳明经穴位为主。对所有患者在入组时、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患肢运动功能评价(FMA)、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以及下肢Brunnatro m评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两组下肢Bru nnatrom评级、下肢FMA积分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下肢Brunnatrom评级、下肢FMA积分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中风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针灸并配合康复训练,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灸技术与中医康复训练联合方案实施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共80例,均于我院2021年16月至2022年6月收治,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30例应用针灸技术与中医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方案,就两组总有效率、中医症候指标、吞咽状态及吞咽功能障碍评分、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相较对照组的80.00%居于更高水平(P <0.05)。两组在干预前的中医证候即口角流涎、口歪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干预后,各项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居更低水平(P <0.05)。两组在干预前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有降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上升幅度更为显著(P <0.05)。两组在干预前的营养状况指标即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干预后,各值均...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肌痉挛是由低级中枢控制,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该模式下以大脑为主的高级中枢已丧失对机体随意运动的调控作用。脑卒中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肢体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脑卒中后肌痉挛已成为肢体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近几年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研究为切入点,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治疗作用,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显示,脑卒中后肌痉挛的发病机制主要体现在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细胞凋亡、神经递质、肌梭的过度活跃、轴突侧芽生长等;临床应用中的联合治疗主要体现在多种针法的联合、不同康复训练模式的联合等。多种模式的联合使用对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解秀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1):62-62
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脑卒中发病率成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临床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虽有显著提高,但其致残率仍很高,在存活患者中约有1/2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我科采用针灸配合经络通治疗仪治疗脑卒中躯体功能障碍患者4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在临床治疗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共8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系统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配合以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的差异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评测法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比治疗前得到改善,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观察组的患者改善效果要明显比对照组的改善程度强,其差异也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在临床上疗效显著,应当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51-52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0例,占总数的66.67%,有效6例,占总数的20.0%,无效4例,占总数的1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中显效13例,占总数的43.33%,有效6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1例,占总数的36.67%,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4例,早期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早期康复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冉传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4):217-219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72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MoCA的注意力、定向力、空间/执行、抽象能力、命名、语言评分及总分分别为(3.76±0.29)、(5.18±0.52)、(3.88±1.46)、(4.73±1.12)、(2.57±0.55)、(3.54±0.43)、(23.87±2.5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9±0.22)、(4.91±0.28)、(3.15±1.52)、(4.14±1.17)、(2.14±0.60)、(3.13±0.52)、(21.42±1.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的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语言、回忆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取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有确切疗效,值得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中风是一种致残率和发病率非常高的常见病。现代临床急救医学的发展,虽然使患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致残率也明显增加。在本院收治的60例脑中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康复训练方法配合针灸治疗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在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问题上的效果,研究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总结医学经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这两年内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康复干预护理。通过洼田饮水实验改善程度以及X线透视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然后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透视评分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后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各项指标评分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从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效果可知,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26%,明显高于对照组(78.75%)。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护理在恢复吞咽功能的问题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降低残障的发生率,对提高和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极为有意义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