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探讨不同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因、死亡原因和预后。方法:基于华西医院卒中登记,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是依据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类原则。分析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危险因素、死亡原因和1年末结局。结果:2002-03-  相似文献   

2.
3.
洪雁  汪莉  刘英 《内科》2013,8(1):44-45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5年来收治的116例经头颅CT或者MRI证实的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中,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84例(72.4%),高血压55例(47.4%),糖尿病29例(25.0%),高脂血症63例(54.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49例(42.2%),酗酒35例(30.2%),吸烟60例(51.7%),发病前劳累49例(42.24%)。绝大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局灶缺损症状、体征,病情严重。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复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主要的危险因素。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病情凶险,应在早期给予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老年脑梗死患者伴脑微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伴脑微出血(CMB)的危险因素及治疗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2~3月的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MRI检查分为CMB组23例和无CMB组77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组均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无CMB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4 d后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有效率的评价。结果与无CMB组比较,CMB组年龄更高,高血压和既往脑卒中患病率高,服抗血小板药物>3个月比例高(P<0.05)。CMB灶数目与腔隙性脑梗死灶数目及脑白质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治疗14 d后,无CMB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CMB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CMB组(P<0.05)。结论 CMB是由高龄、高血压及既往脑卒中等所致的血管壁病变。CMB可能在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中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病发后在梗死区内又出现脑出血的病例临床上并不少见,这类病人在治疗和转归等方面与通常脑梗死或脑出血存在不同。现总结2002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用止化汤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病人32例,并与对症支持治疗25例病人相比较。取得了一定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住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住院的常见原因,年龄是心力衰竭预后的主要预测指标。明确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中的特殊性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比较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与非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无症状性脑梗死(SBI)是指临床无脑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和尸检发现的梗死灶〔1〕。SBI包括两种情况:1无脑卒中史人群中存在的脑梗死灶;2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不能解释其症状、体征的梗死灶(非责任灶)。1990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脑卒中研究所(NINCDS)的脑血管病分类中增设了这一项。1995年我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将SBI正式归入脑血管病分类中〔2〕。SBI常隐匿演变为症状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糖尿病(DM)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将24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DM合并脑梗死(DM组)99例,单纯脑梗死(非DM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病死率.结果 与非DM组比较,DM组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死病史及其家族史等危险因素者多,病死率高(P均<0.05).结论 DM合并脑梗死较单纯脑梗死的合并危险因素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外伤性出血,常形成大小小等的脑内血肿,有时可穿破脑实质成为继发性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约占10%-20%,其死亡率约占50%,由于脑出血的发病年龄比脑梗死患者年轻,所以还有丧失工作能力和照顾家庭能力的问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丘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连续登记住院的28例丘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分成单纯丘脑梗死组和联合丘脑梗死组,均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分析两组间危险因素、临床表现、DWI分布特点.结果 单纯丘脑梗死组18例(64.28%),最常见梗死部位为外下侧区(13,72.22%),其次为后部区(3,16.67%),前部区(2,11.11%);联合丘脑梗死组10例(35.71%),累及最多的区域为前部区(5,50.00%),其次为外下侧区(4,40.00%),其中有4例患者同时累计2个梗死区域.结论 单纯丘脑梗死主要累及外下侧区及后部区,联合丘脑梗死主要累及前部区.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月至2004年7月,我们收治住院脑梗死患者712例,其中复发者161例,占22.6%。现对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其诱发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80例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为观察组,78例同期无脑梗死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血压、血糖、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年龄、血压、血糖、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脑梗死多为腔隙性梗死或小梗死,多灶性多见。结论年龄、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可能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80岁老年后循环脑梗死(PCI)的临床特点、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33例≥80岁的老年PCI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发病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于发病后30 d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分析预后。结果≥80岁老年PCI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79.7%)、高脂血症(58.65%)和糖尿病(21.8%)。常见症状为肢体乏力(50.38%)、言语不清(25.56%)和头晕(14.29%)。常见梗死部位是脑桥和小脑。≥80岁老年PCI患者发病后30 d严重残障率为24.06%,病死率为4.51%,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高NIHSS评分和后循环远段血管受累。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PCI患者主要的发病危险因素。老年PCI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征性症状,入院时高NIHSS评分和远段血管受累是其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探讨高脂血症在老年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本文从血脂变化和头颅CT显示脑梗死范围对3 3 3例急性脑梗死的血清脂质与一氧化氮(NO)及近期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8年5月~2 0 0 2年12月住院的老年急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老龄化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成为趋势。而高龄患者急性脑梗死亦渐增多。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5岁,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约1倍,60岁以后发病率随之以“加速度”地增加[1]。现将36例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苏垒鑫  程康  赵志敬 《心脏杂志》2017,29(4):422-426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急性脑梗死(AIS)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住院的75例AMI并发AIS患者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单纯AMI和单纯AIS患者各8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临床资料。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AMI并发AIS组与单纯AMI组比较,既往脑梗死病史、外周血管病史、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AIS组比较,男性、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外周血管病史、血肌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院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既往脑梗病史、血肌酐为AMI并发A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入院舒张压为其保护性因素(P<0.01,OR<1)。临床特点分析表明,KILLIP分级≥Ⅱ级高于两对照组(44% vs. 16% vs. 1%,P<0.01),多发脑梗死高于单纯AIS 组(46% vs. 16%,P<0.01),PCI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显著高于单纯AMI组(76% vs. 52%,P<0.05)。 结论 男性、入院舒张压降低、既往脑梗病史、血肌酐水平升高为AMI并发AIS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功能不全、多发脑梗死为其临床特点,冠状动脉3支病变为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继发出血对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 1999年间我院收治的 6 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继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继发出血对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栓塞、梗死累及皮层、高血糖、年龄 5 0~ 6 0岁是脑梗死继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校正后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优于未出血组。结论 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易继发出血 ,高血糖、抗血栓治疗及低龄增加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在不形成血肿的情况下 ,出血不会导致预后恶化。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脑出血的早期预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影响原发性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的评估 ,探讨其进展机制及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 :对 132例住院脑出血患者了解病史并进行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头部CT检查 ,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脑叶出血 19例 ,基底节区出血 93例 ,脑干出血 8例 ,小脑出血 12例。 30d死亡率为 2 0 .5 %。结论 :年龄、GCS评分、中线移位、出血量和感染可作为原发性脑出血 30d转归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出血量和初次GCS是预测早期病死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内科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脑出血内科治疗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01-01—2013-06-30铜陵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根据其30 d内生存与死亡预后分为死亡组20例和生存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平均动脉压(MAP)、出血量、出血部位、ECG异常情况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AP、出血量30 ml、脑干出血、血糖升高是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内科治疗患者的预后与年龄、MAP、出血量、出血部位、ECG异常及血糖升高有关,其中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是不可控制因素,但MAP、血糖水平可适当加以调整,同时应密切监测ECG变化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