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55例(69眼)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患进行视力、屈光度、A/B超、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 43例(78.2%)近视病程超过20年,54眼(78.3%)眼轴超过29mm,44眼(63.8%)出现后巩膜葡萄肿,所有患屈光度均超过—10D,黄斑出血时8眼(11.6%)可见漆样裂纹,6眼(8.7%)显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subretinal neovaseularization,SRNV)。出血吸收后19眼(27.5%)可见漆样裂纹,9眼(13.0%)出现SRNV。结论 近视病程超过20年、眼轴超过29mm、屈光度超过—10D、有后巩膜葡萄肿的患容易发生黄斑出血,漆样裂纹与高度近视黄斑出血有密切的关系。高度近视黄斑出血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不伴SRNV的单纯型出血,另一种是伴有SRNV的出血。单纯型黄斑出血预后较好,伴有SRNV的黄斑出血预后差,定期检查眼底及FFA,有助于早期发现SRNV。  相似文献   

2.
卵磷脂络合碘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口服的碘剂-卵磷脂络合碘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的疗效.方法 确诊为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患者,观察组24例26只眼采用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治疗加血管扩张剂及支持疗法;对照组20例22只眼采用血管扩张刺及支持疗法,两组病例均治疗4周、8周后进行检查,观察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视力、黄斑出血吸收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好转、无效病例分别为19、4、3眼,对照组分别为6、5、11眼.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卵磷脂络合碘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眼球结构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五年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86人(257眼),依次检查视力、电脑及检影验光、A超测眼轴长度、观察眼底,然后分别根据屈光度、眼轴长度及眼底进行分级,探讨屈光度、眼轴长度及眼底近视改变与视力的关系。结果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底分级与视力呈中度相关;当眼轴长度≥30.00mm,屈光度-18.00d及以上,眼底分级为4级者,其矫正视力多在0.5以下。结论高度近视眼视力随屈光度加深、眼轴进行性变长、眼底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25眼),其中伴周边部裂孔者7例,黄斑白孔11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C3F8或硅油填充术,其中12例填充硅油,13例填充C3F8。结果随访3~6个月,20例术后视网膜复位,其中12例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8例视力同术前。3例硅油取出术后和2例C3F8填充术后1个月再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C3F8或硅油填充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率。  相似文献   

5.
刘凤茹  于香蓉 《天津医药》2001,29(4):248-248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即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Submacalar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简称CNV)是由多种疾病所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芽穿越Bruch膜,并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或上增殖的纤维血管组织。它常伴有视网膜下的浆液性渗出或出血,为多种眼底病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现将我院自1992~1998年临床所见并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所证实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单志明 《河北医药》2011,33(9):1350-1351
目的观察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诊断为MBRVO病例120例,120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阻塞支为黄斑第一分支111例(92.5%);第二分支9例(7.5%);黄斑分支静脉与颞侧动脉主干交叉99例(82.5%);与动脉较大分支交叉11例(9.17%);交叉处动脉于静脉前117例(9.75%);交叉处动脉于静脉后3例(2.5%);阻塞区毛细血管闭塞、中心凹血管拱环部分破坏53例(44.12)%;黄斑囊样水肿18例(15%)。侧支循环血管清晰可见42例(35%)。结论 MBRVO预后与阻塞区毛细血管闭塞、中心凹血管拱环部分破坏、黄斑水肿时间、侧支循环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女,27岁。2006-12-05因视力下降来我科治疗。一年前,右眼无明显诱因视物不清,自觉近1个月视力呈渐进性下降,无眼痛,无畏光流泪,无头晕,无恶心呕吐。门诊荧光眼底造影见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专科检查:视力:右0.4,左1.0,双眼睑无内外翻,双眼角膜透明,KP(-),瞳孔  相似文献   

8.
导致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黄斑出血的原因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传统治疗是通过荧光血管造影(FFA)确定其位置范围后才决定是否适于激光光凝治疗。但研究表明,(FFA)检查有约50%的CNV由于被出血、渗出及色素所遮盖,或由于荧  相似文献   

9.
10.
杨艳  王琼 《安徽医药》2019,23(11):2251-2253
目的探讨影响足月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7年 1—10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应用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对出生的足月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按照检查结果分为视网膜出血组与无视网膜出血组。同时记录受检新生儿及母亲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查 10 215例足月新生儿,检出视网膜出血 2 213例( 21.66%)。两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存在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产次( 2胎及以上)、人工受孕、多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阴道分娩( OR=16.149,P<0.001)与产次( 2胎及以上)(OR=1.533,P<0.001)是视网膜出血主要的危险因素,出生体质量 ≥ 4 000 g(OR=0.757,P<0.01)对发生视网膜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分析经阴道分娩的两组新生儿产程,发现急产(χ2= 28.093,P<0.001)、滞产(χ2=5.0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月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 21.66%,经阴道分娩、产次(2胎及以上)是视网膜出血主要的危险因素。在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中,急产、滞产也是视网膜出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对屈光度≥-6D,眼轴≥26mm的69眼进行OCT、A/B超、部分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高度近视眼的不同的OC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眼的OCT图像表现为五种,第一种与非高度近视眼相似的正常OCT表现;第二种色素上皮不均及增厚;第三种神经上皮层间的裂隙样光学空间形成;第四种黄斑下新生血管膜形成;第五种黄斑部的板层裂孔及全层裂孔。结论OCT能精确的显示高度近视眼的不同的病理改变特征,特别是对神经上皮的层间分离眼提示高度近视眼的获得性视网膜劈裂。  相似文献   

12.
雷智 《河南医药信息》2013,(9):30-31,3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89例(102眼)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Q05者3眼,0.05-0.1者5眼,0.12-0.25者13眼,0.3.0.4者38眼,0.5-0.6者36眼,≥0.8者7眼。脱盲率97.06%,脱残率79.41%。其中矫正视力≥n5者共42眼,眼轴〈30mm者38眼(51.35%),眼轴≥30mm者4眼(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2,P〈0.05)。并发症主要有:术中撕囊失败7眼(6.86%),后囊破裂5眼(4.91%),悬韧带断裂4眼(3.92%),术后角膜水肿15眼(14.71%),葡萄膜反应11眼(10.78%),经治疗后均在1周内消退,继发性视网膜脱离2眼(1.96%),手术后复位。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3.
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对37例50眼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术中透明角膜切口下充分水分离白内障核后,用劈核勾把晶体核勾起至虹膜面进行劈核,再用45%~50%的能量,80~100mmHg负压进行乳化吸除,抛光后囊膜,观察术后视力、术后反应、并发症及用药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两天矫正视力≥0.5眼者25眼占50%,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05以上者45眼,占90%;术后角膜内皮轻度水肿5眼,占10%;后囊混浊6眼,占12%。结论观察超长眼轴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脱盲率达90%,角膜水肿发生率低,达到良好手术效果,且视力不良者与眼底病变、斜视、弱视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光明眼科医院门诊部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58例,其中低度近视19例、中度近视21例、高度近视18例。另选取视力正常的青少年22例作为对照组。低度近视组男10例、女9例,年龄(12.38±3.03)岁;中度近视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13.01±2.95)岁;高度近视组男9例、女9例,年龄(12.85±3.11)岁;对照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13.08±3.32)岁。采用德国蔡司公司的Cirrus HD-OCT-5000仪器,测量患者黄斑血流相关指标及视网膜厚度。对比近视组及对照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对比低、中、高度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对比低、中、高度近视组的黄斑血流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血流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分别为(93.68±10.25)μm、(118.63±9.87)μm、(110.33±10.37)μm、(57.93±8.14)μm、(87.91±8.33)μ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43±8.52)μm、(134.77±9.65)μm、(133.26±8.08)μm、(79.43±9.66)μm、(102.44±6.7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中、高度近视组的全周、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视网膜厚度依次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中、高度近视组的1区血管长度密度(VD1)、1区血流灌注密度(PD1)及4区血流灌注密度(PD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4区血管长度密度(VD4)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指标,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近视度数变大VD4、FAZ变小。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屈光度与视网膜厚度及FAZ呈负相关(r=-0.648,P<0.001;r=-0.312,P=0.003),与VD4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近视越严重,视网膜厚度越小,且FAZ越低,呈负相关性,但因果关系需进行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术在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112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56眼).参照组患者使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超声乳化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半个月、1个月的视力、角膜散光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  相似文献   

16.
高垒 《淮海医药》2011,29(2):111-112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情况.方法 对85例113眼眼轴长26.89~33.62 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分布.结果 术中2例后囊破裂,术后发生角膜内皮水肿8例,2例术后8月出现视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使临床医生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达到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目的。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9年5月7年问41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CT动态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与早期临床进行性恶化、早期血压水平、饮酒史、肝肾功能状况、糖尿病史、首次头颅CT检查距发病时间、血肿形态、血肿密度、阿司匹林应用史,发病早期甘露醇应用及发病早期血压管理等密切相关。SICH早期血肿扩大是SICH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的临床资料分析,密切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适时予以头颅CT扫描复查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期间在收治的77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评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病因、预防和治疗手段。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周、胎儿体质量、分娩方式、流产史等因素密切相关。子宫收缩乏力是最主要病因,其次为胎盘因素。结论针对高危因素,积极预防,采取积极合理的对因,及对症抗休克、抗感染治疗措施,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合理补液,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产妇死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或T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度近视8例15眼,平均年龄(25.56±3.2)岁,经术前检查后符合入选标准,屈光状态稳定1年以上。14眼矫正视力≥0.8,1眼:0.6。11眼行ICL植入,4眼行TICL植入。术前2周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10∶30和1∶30位)或于术中在12点位行虹膜周切术。术后检查屈光度、角膜、前房、眼压、人工晶体等情况。结果 15眼中14眼术后裸眼远视力等于或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93.33%),术后1 d裸眼远视力≥1.0者10眼(66.7%),0.5~0.8者4眼(26.7%),0.4者1眼(6.67%);随访6个月时矫正视力,12眼≥1.0,2眼为0.8,1眼为0.6。4眼TICL植入经随访6个月,散光轴偏差均<10°。本组8例未发现前囊下晶体局限性混浊。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前房深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回退,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特别适用于不适合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高超的手术技巧及术后的密切观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