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鼠伤寒沙门菌L型变异对细菌质粒和外膜蛋白的影响。方法;在鼠伤寒沙门菌L型的诱导传代过程中,取传不同代的L型细菌提取质粒,观察质粒图的变化。提取鼠伤寒沙门氏菌稳定L型的外膜蛋白,通过聚丙烯胺凝胶电泳观察外膜蛋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胡军  苏堤 《河南医学研究》1999,8(2):119-121
目的:获得稳定的鼠伤寒沙门菌L型菌株,了解其超微结构。方法:用羧苄青霉素将5株鼠伤寒沙门菌诱导为L型,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诱导出的鼠伤寒沙门菌L型呈典型的油煎蛋样菌落,菌体呈显著多形性,且难以回复。电镜下可见巨型体、球形体和丝状体多完全缺壁,少数有部分细胞壁残留。原生小体完全缺壁,部分呈空心状。有些巨型体内有大量原生小体产生。结论:获得的鼠伤寒沙门菌L型是细胞壁严重缺陷的稳定L型,是对其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深入研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了解鼠伤寒沙门菌L型变异对细菌质粒和外膜蛋白的影响。方法:在鼠伤寒沙门菌L型的诱导 传代过程中,取传不同代的L型细菌提取质粒,观察质粒图谱的变化。提取鼠伤寒沙门菌稳定L型的外膜蛋白,通 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外膜蛋白的变化。结果:鼠伤寒沙门菌L型在诱导传代过程中原菌的质粒逐渐以致全 部丢失,大多数外膜蛋白亦丢失。结论:鼠伤寒沙门菌发生L型变异后,原菌的质粒不能稳定遗传,且有外膜蛋白 的丢失。  相似文献   

4.
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的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安市鼠伤寒沙门氏菌(STM)噬菌体的分型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市106株STM噬菌体的分型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噬菌体以7774型(54株)和4774型(24株)居多,占73.58%。对47株STM噬菌体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耐10种以上抗生素的有13株,耐5~9种抗生素的有26株,耐4种的有8株。结论噬菌体分型技术可对STM噬菌体进行准确定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小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导致误诊及病程迁延,本文简要综述小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6.
L型伤寒沙门菌兔感染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做好伤寒的防治工作,加强病原学研究,对在江西萍乡某村发生的一起伤寒流行中分离出的L型伤寒杆菌,进行了动物感染试验,并对动物的致病性进行了观察,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和侵袭相关基因spa0的测序,进行了基因多态性分析,证实这种基因类型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的类型。用这种方法能使感染兔患病,感染动物的细菌与接种的细菌完全一致。表明建立的这种动物模型,既经济又简单,对病原学研究、疾病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报告我院爆发一起鼠伤寒沙门菌感染95例,均有细菌学证实。其中新生儿60例,1岁以内85例,~3岁7例。~7岁3例;胃肠型72例,败血型23例。95例病儿均有严重原发疾病,经有效综合措施治疗,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9.
10.
对血培养和L型血培养分离的102株伤寒沙门菌的抗原结构作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血液标本分离的伤寒沙门菌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壁,缺壁菌占一定数量时会影响其抗原性,主要为“O”抗原和Vi抗原的减弱或消失,而对H抗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对3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进行了分型研究,以30株噬菌体全部裂解者为1型;以噬菌体序号2~30裂解者为2型;以噬菌体序号3~30裂解者为3型;以此类推。结果:鼠伤寒沙门氏菌可分为30型、463个亚型及28个不规则反应亚型。该分型方案为菌株的噬菌体分型提供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乙酰化/去乙酰化酶Pat/CobB对沙门菌酸耐受应答的影响。方法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分别敲除鼠伤寒沙门菌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编码基因pat和cobB。利用生长曲线比较生长差异;Real-TimePCR检测参与酸应激的部分基因转录变化;采用Cfu计数法检验敲除株和野生株在对数期和平台期酸耐受应答中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pat和cobb敲除株。pat和cobb敲除不影响细菌生长,也不影响对数期和平台期的鼠伤寒沙门菌对酸的耐受应答能力。结论鼠伤寒沙门菌中编码乙酰化/去乙酰化酶的基因pat/cobB突变不会影响菌的生长,也不参与酸耐受应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模拟脂多糖抗原表位的噬菌体环状展示肽。方法用抗鼠伤寒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2F4为靶分子,亲和筛选噬菌体随机环七肽库,双夹心ELISA及特异性抗原抑制试验鉴定阳性克隆。结果经三轮筛选,随机挑选38个克隆,其中34个克隆显示与2F4结合。鼠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可抑制噬菌体克隆与2F4结合,所有克隆的半数抑制浓度为(0.125~0.250)μg/ml。挑选10个克隆测序并推导氨基酸序列,其中7个克隆出现P-X-WAS-X-W保守序列;10个序列中非极性氨基酸含量平均值为71.4%。结论噬菌体展示环七肽可模拟鼠伤寒沙门氏菌脂多糖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表达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flk-1)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疫苗菌对胶质瘤荷瘤小鼠的抗肿瘤血管及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flk-l,通过电转化法将pcDNA3 1.-flk-1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中,经由胃管饲于C57BL/6J小鼠,对胶质瘤荷瘤小鼠进行免疫预防及治疗。通过观察免疫动物的生存期,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血管密度,评价重组疫苗菌的抗血管及肿瘤生长抑制作用。分离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分析重组疫苗菌免疫后小鼠体内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结果重组疫苗菌免疫能够明显减少肿瘤血管密度,延缓胶质瘤的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获得明显的抗肿瘤效果。重组疫苗菌免疫后可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针对flk-l的CTL活性。结论表达鼠flk-l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疫苗菌经口服免疫,可打破小鼠对于自身抗原flk-1的免疫耐受,诱导小鼠产生抗flk-1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和治疗小鼠胶质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鼠伤寒沙门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鼠伤寒沙门菌败血症的24例儿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表现及疗效。结果:婴幼儿多见,平均年龄9个月,主要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外周血白细胞16例(66.7%)正常、2例(8.33%)减少,6例增高(25%),临床分离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83.3%、87.5%、91.7%、66.7%、100%,24例初治均采用头孢曲松钠,22例血培养正常,2例仍为阳性,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结论:头孢三代耐药率相对较低,是治疗婴幼儿鼠伤寒沙门菌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携带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 pac基因A区片段的重组质粒 pET 17b/A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 6 1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SDS PAGE技术检测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 6 1中是否有新的蛋白条带 ,Westernblot检测条带的抗原性。【结果】SDS PAGE显示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 6 1中有 35ku的新蛋白条带 ,Westernblot显示在相应的位置上有特异的条带。【结论】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32 6 1表达的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 pac基因A区片段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Hp)过氧化氢酶的无抗性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方法采用缺失腺苷酸环化酶(△cya)、环腺苷酸受体蛋白(△crp)及天门冬氨酸β-半醛脱氢酶(△asd)的鼠伤寒沙门菌(X4072)作为宿主,将编码过氧化氢酶的基因CAT插入Asd 的组成型表达载体pYA248,通过两次转化引入宿主菌,构建表达过氧化氢酶基因平衡致死的减毒鼠伤寒沙门重组菌X4072(pYA248-CAT)。采用桥联法ELISA测定X4072(pYA248-CAT)培养上清液和裂解上清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抗原性,参照Meacock的方法及重组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来确定重组菌株的稳定性,通过C57BL/6小鼠口服测定半致死量来确定重组菌的安全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过氧化氢酶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重组菌株X4072(pYA248-CAT)。桥联法ELISA测定表明重组菌X4072(pYA248-CAT)培养上清中过氧化氢酶的含量高于菌体裂解液;重组菌pYA248-CAT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培养25代,随机挑选的重组菌全部都能生长,且在ELISA测定过氧化氢酶抗原时均显阳性;重组菌的生长曲线测定表明,X4072(pYA248)和X4072(pYA248-CAT)的生长状态基本一致。口服重组菌株X4072(pYA248-CAT) 1.0×1010 cfu,30 d后C57BL/6存活率仍为100%。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过氧化氢酶的无抗性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疫苗X4072(pYA248-CA  相似文献   

18.
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微粒体试验研究了14种化合物的抗突变性。14种化合物是:(1)半胱氨酸、(2)桂皮酸、(3)芦丁、(4)鞣酸、(5)二氧化锗、(6)5氟尿嘧啶、(7)叶绿素铜钠、(8)β谷固醇、(9)维生素C、(10)香豆素、(11)维生素E、(12)L谷胱甘肽(氧化型)、(13)L谷胱甘肽(还原型)、(14)有机锗(GA)。实验按抑制突变、抗突变和去突变3种作用模式研究了化合物的抗突变效应。结果表明,除二氧化锗外,所有测试化合物均能抑制亚硝基胍(MNNG)和苯(并)芘[B(a)P]的致突变性。化合物1、2、3、4、6、8、10和12的抑制率在90%以上。14种化合物对MNNG的致突性有抗突变效应,12种化合物对B(a)P有抗突变效应,唯二氧化锗和GA对B(a)P无抗突变作用。在B(a)P作用于细胞前,14种化合物对B(a)P有直接的去突变作用。根据作用模式和作用潜力,1、2、3、4和10在14种化合物中是较好的抗突变剂,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每种化合物都有其有效剂量,化合物 2、6、7、8、10、11为500μg,化合物1、3、4、12、13、14为1000μg,化合物5、9为1250μg。研究表明,有必要选择有效的抗突变剂制成复方,并研究其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外膜蛋白(OMPs)和微孔蛋白(porin)诱导BALB/C小鼠产生细胞免疫(CMI),即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能力进行了检测,并观察了用500LD50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和伤寒沙门氏菌以腹腔途径攻击经OMPs,porin免疫的BALB/C小鼠所产生的主动免疫、交叉免疫和T细胞转移免疫保护的能力。发现:CMI的能力,OMPs(DTH(0.76±0.03)mm;IL-2(54400±10200)u/L优于porin(DTH(0.36±0.02)mm;IL-2(26200±4900)u/L,P<0.01;而主动免疫保护率(OMPs:100%,porin:70%)、交叉免疫保护率(OMPs:33.3%,porin:22.2%)和T细胞转移免疫保护率(OMPs:87.5%,porin:42.9%)均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果提示:虽然鼠伤寒沙门氏菌OMPs和porin均能诱导较强的CMI和免疫保护,但两者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