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美  郑甲林  陶四明 《医学综述》2011,17(24):3750-3753
心力衰竭(心衰)和心房颤动(房颤)是心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两种疾病,两者常常并存和相互促进加重,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持续性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近年已转移至非药物治疗策略,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因持续性房颤合并心衰患者预后差,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导管消融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治疗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101例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40例患者为射频消融组,接受药物治疗的61例患者为药物治疗组,对所有患者进行1 a的随访,收集心脏彩超、6 min步行试验(6MWT)、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NYHA心功能分级等评价指标,记录窦性心律维持、心衰再住院、血栓栓塞等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 a后射频消融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药物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小于药物治疗组,左房内径(LAD)小于药物治疗组,6MWT大于药物治疗组,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低于药物治疗组,NT-pro BNP小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维持窦性心律人数多于药物治疗组,心衰再住院率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无心律失常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较药物治疗能有效地恢复和维持持续性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衰再住院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方法日趋成熟,包括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左心房线性消融、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FAE)消融、神经节消融、右心房消融等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尚无定式。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及个体化治疗对慢性房颤产生了更好的消融效果,成功率为21%~95%。对慢性房颤的机制及各种三维标测方法的研究、新的消融技术和能源的应用将提高消融成功率、减低复发率和手术时程;而慢性房颤导管消融的长期效果及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方法日趋成熟,包括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左心房线性消融、复杂碎裂心房电位(CFAE)消融、神经节消融、右心房消融等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尚无定式.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及个体化治疗对慢性房颤产生了更好的消融效果,成功率为21%~95%.对慢性房颤的机制及各种三维标测方法的研究、新的消融技术和能源的应用将提高消融成功率、减低复发率和手术时程;而慢性房颤导管消融的长期效果及对心脏结构功能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不断的完善,导管消融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房颤的一项重要的选择。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品控制房颤,我科2009年5月~2010年5月对1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配合科学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目前导管消融已经成为症状性房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明对于年轻且不伴有左心房扩大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优于药物治疗~([1-2])。2014年AHA/ACC/HRS公布的房颤指南建议:对于Ⅰ类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8.
覃绍明 《微创医学》2011,6(6):551-554
心房颤动(房颤)是房性心律失常最严重的临床类型,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诱发心衰及引起脑栓塞,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成人房颤发生率为0.3%~0.5%[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临床观察发现房颤有渐进性规律,其过程是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其发生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中风、心功能不全,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药物治疗房颤无论在治疗效果还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射频消融术应运而生,并且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其治疗房颤的成功率也逐渐提高。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也存在因追求高成功率而扩大消融范围的问题,另外整个射频消融过程对于技术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由于房颤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尚有许多未解之谜,这就使得根据房颤发生机制来有针对性地消融病灶还不太可能。近十年来,对于房颤发生机制的研究如火如荼,而这一定程度上为安全、有效的房颤消融提供了可能。作者就房颤的发生机制、射频消融术患者的选择、消融技术及策略的变化以及持续性房颤的消融等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11.
导管消融治疗在心房颤动治疗中定位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是未来50年的心血管流行病,在美国约有230万房颤患者,每年因房颤住院的患者约40万例。我国房颤的流行病学资料尚不完善,估计为1000万例。房颤患者的卒中、栓塞和心衰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心血管病。但是房颤治疗的方法尚不完善,总体来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导管消融治疗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器械的进步、操作经验的积累使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导管消融治疗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本文将对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16排螺旋CT图像与CARTO三雏电解剖标测整合技术(Carto-Merge)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方法 32例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进行手术,其中6例患者术前1~3d行16排CT心脏成像检查,术前将CT导入有Carto-Merge的软件包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在Carto-Merge指导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并发症.Carto-Merge整合误差为(1.8±0.62)mm,使用Carto-Merge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8±28)min,X线曝光时间为(26±11)min;未使用Carto-Merge患者手术时间为(112±42)min,X线曝光时间为(35±17)min.结论 使用图像融合技术可以缩短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提高手术的效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围手术期护理与并发症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三维电解剖标测(Three-dimensional electroanatomical mapping,CARTO)系统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81例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和17例持续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87.65%(71/81)的阵发性房颤(随访时间16±5)和58.82%(10/17)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访时间13±5)维持窦性心律,二组间窦性心律的维持率有显著差异(P<0.05).窦性心律下房颤消融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房颤节律下的消融时间(188±30与243±26 min,P<0.01).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心包填塞,1例胸壁血肿,1例中重度肺静脉狭窄,1例急性胃扩张,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经护理和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规范化的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治疗老年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Framingham心脏研究证实,年龄每增长10岁,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增加1倍.我国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为0.77%,并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8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患病率达7.5%.老年心房颤动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因此采用药物治疗抑或导管消融是一项值得探讨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无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治疗与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人群筛查的无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46例,23例为导管消融组,23例为药物治疗组(胺碘酮+贝那普利+辛伐他汀),治疗后1、3、6、9、12个月定期随访,观察2组窦性节律维持率,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生活质量.结...  相似文献   

16.
《河南医学研究》2008,17(3):195-19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两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两者间相互作用复杂,常合并存在,且一种疾病可以增加另一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心衰伴房颤患者的治疗难度高,作为本届ESC年会心律失常方面的关注重点,多个分会场从不同侧面对比问题进行了论述,综合出以下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刊》2006,41(3):6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据估计,我国的房颤患病人数达1000万以上。房颤的危害包括:①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俗称心跳紊乱),其本身即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适,例如心慌、胸闷等;②如果患者同时并存有其他心脏疾患(如心力衰竭、冠心病等),房颤的发作还会诱发或者加重这些疾病;③房颤患者脑卒中(严重者表现为偏瘫,甚至致死)发生率高达无房颤者的5倍以上。以占房颤患者绝大多数的非瓣膜病房颤来讲,其年脑卒中发生率为5%,如果以前曾发生过一次脑卒中,那么再次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则升至12%。据统计,至少有35%的房颤患者在其一生中将至少发生一次脑卒中;④房颤并不是一种“良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部分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快慢综合征(TBS)患者导管消融(CA)后仍因症状性心动过缓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探究此部分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需要起搏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有39例阵发性房颤合并TBS患者接受CA后又因症状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此类患者临床特点、CA结果、植入起搏器原因及时间特点,并与同期年龄、性别、左房大小相匹配的39例CA后不需永久起搏TBS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筛选TBS患者CA后需永久起搏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组需起搏患者年龄(62.79±8.74)岁,男性25例(64.10%),随访(25.54±6.96)个月,单次消融成功25例(64.10%),多次消融成功29例(74.36%)。71.79%患者起搏器植入时间为CA同期住院或空白期内,1 a后植入起搏器仅有3例(7.69%)。11例(28.21%)因器质性窦房结功能障碍(SND)植入起搏器,余均因快速房性心律失常(ATA)事件后窦性停搏植入起搏器。多因素分析发现,最长长间歇长及长间歇发生在非夜间(06:00—24:00...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现状和困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临床心电生理发展最活跃的领域就是心房颤动(房颤)的经导管消融治疗。在不断获得理论和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房颤的导管消融术逐渐成熟。下面简要介绍有关这一治疗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刘洋  徐文俊 《现代医学》2002,30(5):345-347
心房或与心房相连的大静脉内存在一个或多个致心律失常的异位兴奋灶发放冲动而引发的心房颤动被称文局灶性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这些异位兴奋灶可根治房颤。但这种非药物性治疗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并发症、标测困难曝光时间长和复发率高。近年,新的标测及辅助手段和新的消融系统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