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表现为锁骨上肿块的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表现为锁骨上肿块的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我院手术治疗的 7例表现为同侧锁骨上肿块的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锁骨上肿块部分切除 1例 ,行锁骨上肿块切除、腋窝肿块切除、乳房切除 1例 ,锁骨上肿块切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2例 ,锁骨上肿块切除、乳腺癌根治术 3例。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锁骨上肿块 ,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 ,应予切除并送病理确诊 ,锁骨上肿块转移的组织学类型可对判断肿瘤来源提供重要线索。一经确诊 ,本病宜选根治术 ,并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3.
隐匿性乳腺癌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乳房X线、MRI检查,对肿块切除活检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治疗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后加放疗。结果乳腺钼靶的阳性率45.8%(11/24),MRI的阳性率70%(7/10);免疫组化检查阳性率62%(18/29);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后加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73.9%、77.8%(P〉0.05)。结论乳腺钼靶和MRI有重要诊断价值,切检和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和保乳术后放疗的5年生存率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199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2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2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4%、76.4%、73.2%;中位生存期为53个月.阳性淋巴结数目>4个的患者3、5、10年总生存率低于阳性淋巴结数目≤4个者(77.8%、64.8%、38.9%比90.7%、86.7%、86.7%,P=0.015).乳腺癌根治术后病理切片发现原发灶组3、5、10年总生存率低于未发现原发灶组(60.0%、40.0%、40.0%比92.0%、83.6%、79.2%,P=0.023).有复发转移组总生存率低于无复发转移组(63.5%、28.6%、19.0%比97.1%、97.1%、97.1%,P=0.000).结论 隐匿性乳腺癌预后与阳性淋巴结数、乳腺病理切片能否发现原发灶以及有无复发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治的12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腋下肿块切除术1例,腋下肿块切除加单纯乳房切除1例,乳腺癌根治术6例,改良根治术4例。11例获随访1—15年。随访期间行腋下肿块切除和加行单纯乳房切除的2例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22个月死于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者于术后3年出现腋淋巴结转移而再次手术,于再次术后4年死于肺转移;其余患者仍存活,其中已生存3年以上2例,5年以上2例,10年以上4例。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肿块,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腋下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学结构对肿瘤来源能提供重要线索。一经确诊,本病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予辅助性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提高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经腋窝淋巴结活检,患侧乳腺钼靶摄片、彩超及MRI检查,12患者例均拟诊为隐匿性乳腺癌并接受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术后均给予辅助化疗和内分泌等综合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切片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5~28个,平均7.90个,均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10例在患侧乳腺内找到直径约2~6 mm肿瘤,浸润性导管癌9例,导管内癌2例,1例未见原发灶。全部患者均获1~5 a随访。1例术后第2年死于骨、肝、脑多发转移。另有2例术后第4年死于为骨、肺转移。余9例均存活,未见转移与复发。结论腋窝淋巴结活检,患侧乳腺钼靶摄片、彩超检查及MRI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以改良根治术为主并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解剖术(附16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解剖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手术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乳腺癌行ALND的169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3例行Ⅰ、Ⅱ平面解剖术,6例行Ⅰ~Ⅲ平面解剖术。切除标本共检出淋巴结4273枚;每例10~69枚,平均(25.28±10.23)枚。术后切口感染3例(1.78%),经引流治愈;患侧上肢水肿4例(2.37%),其中3例为切除Ⅲ平面淋巴结患者,1例为切除Ⅰ、Ⅱ平面淋巴结患者;腋窝淋巴漏1例(0.59%),为切除Ⅲ平面淋巴结病例;患侧上臂内侧及背侧皮肤麻木14例(8.28%),患侧胸肌萎缩5例(2.96%),多发生在先期诊治病例(1999年12月前)或切除Ⅲ平面淋巴结病例。结论ALND要求应用精细解剖技术,切除Ⅰ、Ⅱ平面淋巴结即可,人为扩大手术范围会增加特异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郑向欣|管小青|吴骥|顾书成|吴建强|陈焰|张旭旭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5):564-56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204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6例(改良组)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并于术中行淋巴管结扎、皮瓣与胸壁固定,术后双根引流管负压引流,98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方法,即在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后置引流管1根负压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与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分别为9例(8.5%)和21例(21.4%),改良组术后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 2=6.796,P<0.05).对发生皮下积液者,经穿刺抽液,调整引流管位置或重新置管等相应措施,均获得治愈.结论:改良手术方法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且未增加手术难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以腋窝淋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乳腺组织内触摸不到实质性肿块. 相似文献
10.
隐匿性乳腺癌:九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977年至1994年,作者共收治9例隐匿性乳腺癌。9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在6例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中,4例生存达10年以上,1例术后8年因心脏病死亡,1例术后己4个月仍在化疗中。另3例行腋下肿块切除者术后因脑转移、肝转移分别于8个月、16个月、32个月死亡。我们认为隐匿性乳腺癌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辅助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6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同时应用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D2-40标记淋巴管并计数,分析两者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6.5%,COX-2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雌、孕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肿瘤组中淋巴管密度(D2-40 positive lymph vessel density,LVD)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且LVD与COX-2的表达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较高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LVD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提示在COX-2可能通过受体途径诱导肿瘤淋巴管的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被称为隐匿性乳腺癌。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让乳腺中微小的原发病灶愈加难以遁形。但为何这小小病灶可以发挥巨大能量,在腋窝淋巴结处蓬勃发展,让我们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目前对妊娠期乳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研究,为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PubMed、Medline和CNKI以"妊娠期乳腺癌、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妊娠期乳腺癌的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关于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手段包括彩超、钼靶、核磁共振、穿刺活检等,其治疗包括了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但是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使用要考虑到是否对妊娠患者及胎儿的影响。结论通过对相关妊娠期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妊娠提供安全且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贝伐单抗及拉帕替尼在妊娠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使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EnCor真空辅助旋切技术对不可触及的可疑乳腺癌微小病灶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nCor真空辅助旋切技术诊治乳腺不可触及可疑微小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7例乳腺高频超声或钼靶X线摄片发现的单发可疑乳腺癌微小病灶患者,在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下使用EnCor真空辅助旋切技术将病灶完全切除,继续扇形扩大切除周围超过1 cm边缘的乳腺组织送检。结果病理确诊为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4例。行保乳手术9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11例获阴性切缘,1例为阳性切缘。术后穿刺创道及微创切口均未发现癌细胞残留。12例恶性病灶者平均随访18(2~34)个月,25例良性病灶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3~12)个月,彩超随访无肿瘤残留或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的EnCor真空辅助旋切技术准确、可靠,可作为切检临床不可触及可疑乳腺癌微小病灶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Joslyn SA 《The breast journal》1999,5(1):29-35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recent time and geographic variations i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while controlling for patient age, race, and ethnic group. Treatment data for women diagnosed with localized breast cancer from nine defined geographic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1983 through 1992 were analyzed. Of 80,887 subjects, 33.9% were treated with lumpectomy from 1983 to 1992.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treated with lumpectomy varied greatly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area, ranging from overall percentages of 19.0% in Iowa to 41.4% in Connecticut, but increased in all sites during the time period under study. Women less than 50 years and more than age 80 years and older were most likely to have lumpectomy, while Asian/Pacific islander women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compared to Caucasian women. Rates for African American and Hispanic wome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ose for Caucasian women. Although consensus conferences a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have indicated lumpectomy is appropriate therapy for the majority of women diagnosed with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 large geographic differences in rates have persisted over time. These differences were not explained by underlying differences in age or race distributions in the geographic area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 相似文献
17.
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对62例行直肠系膜全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低位直肠癌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检测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其转移规律。结果低位直肠癌系膜转移率为72.6%(45/62)(其中系膜淋巴结阳性29例,系膜癌巢阳性16例)。①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系膜转移率为:肿瘤直径≥5 cm者为90.5%(19/21),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的63.4%(26/41)(P〈0.05)。②T1、T2和T3期者分别为22.2%(2/9)、68.0%(17/25)和92.9%(26/28),组内两两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③高、中、低分化者为14.3%(1/7)7、9.5%(31/39)和81.3%(13/16),高分化者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者(P〈0.05)。④Ⅰ、Ⅱ、Ⅲ期者分别为11.1%(1/9)、63.6%(14/22)和96.8%(30/31),Ⅰ期者明显低于Ⅱ、Ⅲ期者(P〈0.05)。⑤环周切缘阳性者为93.3%(14/15),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阴性者66.0%(31/47)(P〈0.05)。直肠系膜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侵袭肠壁周径、Ming分型无关(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环周切缘阳性者,其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高。因此,低位直肠癌应遵循彻底TME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副乳腺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见45岁以上,良性肿瘤多在45岁以下。肿瘤最常见部位是腋下。主要临床症状是局部肿块,11例术前均误诊。结论:副乳腺肿瘤较少见,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良性肿瘤以局部切除为主,恶性肿瘤的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