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下丘脑、顶区皮质)孕酮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阴道涂片镜检法和旷场实验筛选合适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PMS肝气逆证模型组和肝气逆证造模给药组[经前平颗粒给药剂量10 g/(kg.d),给药5 d];电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模型,同时采用宏观行为学观察和旷场实验评价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激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鼠下丘脑和顶区皮质中PR的蛋白表达量及定位分布模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S肝气逆证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得分显著增加,下丘脑和顶区皮质中PR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阳性细胞少且趋向于边缘;与造模组比较,造模同时给予经前平颗粒干预组大鼠旷场实验得分显著下降,两脑区PR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上调,细胞分布模式趋于正常。结论:PMS肝气逆证发病与下丘脑和顶区皮质中PR密切相关,经前平颗粒能够显著上调两部位PR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PM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大鼠不同脑区雌激素α受体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探讨PMS肝气逆证的发病机制。方法以电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激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鼠下丘脑和顶区皮质中雌激素α受体的蛋白表达量及定位分布模式。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顶区皮质中雌激素α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经前平颗粒干预后大鼠下丘脑和顶区皮质中该受体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 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会出现下丘脑和顶区皮质雌激素α受体蛋白表达下调,经前平颗粒干预后可改变异常下调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肝气逆证大鼠脑顶区皮质、额区皮质、下丘脑、海马μ阿片受体(μ opioid receptor, MOR) mRNA及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20只大鼠制备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造模后大鼠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造模同时,中药组大鼠给予经前平颗粒 (1.6 g/kg) 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 mL/100 g)灌胃,每天1次,连续5天。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顶区皮质、额区皮质、下丘脑和海马MOR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顶区皮质、额区皮质MOR mRNA及蛋白扩增产物电泳条带相对较弱,光密度值降低,顶区皮质、额区皮质MO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降低;下丘脑、海马MOR mRNA及蛋白电泳条带相对较强,光密度值升高;下丘脑、海马MOR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顶区皮质、额区皮质MOR mRNA及蛋白扩增产物电泳条带增强,顶区皮质MOR mRNA表达升高,顶区皮质和额区皮质MOR蛋白相对表达升高;下丘脑和海马MOR mRNA及蛋白电泳条带亮度减弱,下丘脑和海马MOR mRNA相对表达降低,海马MOR蛋白相对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结论 MOR在PMS肝气逆证大鼠不同脑区呈现特异性表达,经前平颗粒表现出相应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芙蓉  薛玲  张惠云 《中医杂志》2011,52(15):1308-1311
目的探讨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的发病机制及经前平颗粒的干预机制。方法将30只处于非接受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数字脉冲电刺激噪音干扰仪刺激5天,制备PMS肝气逆证模型。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ml/100g体重,给药组予经前平颗粒(0.16g/100g体重)。每天1次,连续5天。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μ阿片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PMS肝气逆证大鼠下丘脑和海马μ阿片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经前平颗粒可使恢复至近似正常水平。结论下丘脑和海马μ阿片受体表达升高是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之一,经前平颗粒可通过抑制该受体表达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ERαmRNA、ERβmRNA表达,观察经前平颗粒对PMS肝气逆证的干预作用。方法:以情志刺激多因素法复制PMS肝气逆大鼠模型,以经前平颗粒干预治疗,采用RT-PCR法检测模型大鼠下丘脑ERαmRNA、ERβ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PMS肝气逆证组下丘脑ERαmRNA、ERβmRNA表达降低,PMS肝气逆给药组下丘脑ERαmRNA、ERβmRNA表达无差异。结论:肝气逆证模型下丘脑ERαmRNA、ERβmRNA表达显著性升高,经前平颗粒对PMS肝气逆证的异常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愤怒反应模型大鼠顶区皮质和额区皮质5-羟色胺2C受体(5-HTR2C)的表达以及中药经前平颗粒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居住入侵结合社会隔离的方法制备愤怒反应大鼠模型,并予以经前平颗粒进行药物干预,运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顶区皮质和额区皮质中5-HTR2C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愤怒模型大鼠顶区皮质和额区皮质中5-HTR2C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性升高(P<0.05,P<0.01),经前平颗粒可显著下调其异常表达(P<0.01)。结论:愤怒情志刺激可导致大鼠顶区皮质和额区皮质5-HTR2C表达升高,经前平颗粒可对5-HTR2C表达异常变化起到调节作用,提示5-HTR2C基因与愤怒情绪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是经前平颗粒的中枢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借助前期研制成功的PMS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检测其血清与不同脑区中E2、P、PRL含量,探索"肝失疏泄"的微观机制.方法:挑出动情周期非接受期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给药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给药组.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情志刺激为主多因素复合造模法制备,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以慢性束缚应激法制备,模型复制成功后肝气逆大鼠模型用经前平颗粒干预,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用经前舒颗粒干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及中枢中E2、P、PRL含量,比较各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旷场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造模后逆模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可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郁模组大鼠则显著减少(P<0.05),用药后这一趋势得到明显纠正(P<0.05).肝气逆证模型大鼠症状呈现其血清中E2和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肝气郁证模型大鼠血清中E2和P含量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中枢内激素变化与血清中相反.结论:PMS两证症状产生可能与体内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异常波动有关,经前平、经前舒颗粒可分别对外周血及中枢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借助前期研制成功的PMS肝气逆、郁两证大鼠模型检测其血清与不同脑区中E2、P、PRL含量,探索"肝失疏泄"的微观机制.方法:挑出动情周期非接受期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组、PMS肝气逆证造模给药组、PMS肝气郁证造模给药组.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情志刺激为主多因素复合造模法制备,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以慢性束缚应激法制备,模型复制成功后肝气逆大鼠模型用经前平颗粒干预,肝气郁证大鼠模型用经前舒颗粒干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及中枢中E2、P、PRL含量,比较各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旷场实验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造模后逆模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可旷场实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5),而郁模组大鼠则显著减少(P<0.05),用药后这一趋势得到明显纠正(P<0.05).肝气逆证模型大鼠症状呈现其血清中E2和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肝气郁证模型大鼠血清中E2和P含量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中枢内激素变化与血清中相反.结论:PMS两证症状产生可能与体内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异常波动有关,经前平、经前舒颗粒可分别对外周血及中枢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居住入侵法制备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适用性。方法:采用居住-入侵法造模,记录并分析大鼠行为变化,经前平颗粒与白香丹胶囊药物干预反证模型可靠性。结果:造模组大鼠混合攻击行为得分为37.22±9.80,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用药组大鼠行为学混合攻击行为得分分别为16.75±7.77和15.17±4.24,行为学指标在用药后均得到明显纠正;旷场实验中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总分,造模组与正常组和用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模型是理想的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经前平颗粒与白香丹胶囊对PMS肝气逆证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PMS肝气逆证患者尿样代谢物变化及经前平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探索与PMS肝气逆证发病机理密切相关的代谢组学特征和小分子标志化合物.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纳入PMS肝气逆证病例.应用UPLC-Q-TOF结合PCA模式分析,对PMS肝气逆证患者不同时间点尿样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区分代谢轮廓并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及代谢通路.结果:对照组、PMS肝气逆证组、PMS肝气逆证治疗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PMS肝气逆证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显著偏离时照组经前、经后及PMS肝气逆证组经后尿样.PMS肝气逆证组尿样较对照组N-乙酰谷氨酸-γ-半醛显著降低;组氨酸、香草扁桃酸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了PMS肝气逆与对照组及给药组的代谢模式差异,经前平颗粒可以显著修复PMS肝气逆证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紊乱.从微观代谢物角度印证了PMS肝气逆证患者经前系列症状及"经前症状,经后消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PMS肝气逆证患者尿样代谢物变化及经前平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探索与PMS肝气逆证发病机理密切相关的代谢组学特征和小分子标志化合物。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纳入PMS肝气逆证病例。应用UPLC-Q-TOF结合PCA模式分析,对PMS肝气逆证患者不同时间点尿样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区分代谢轮廓并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及代谢通路。结果:对照组、PMS肝气逆证组、PMS肝气逆证治疗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PMS肝气逆证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显著偏离对照组经前、经后及PMS肝气逆证组经后尿样。PMS肝气逆证组尿样较对照组N-乙酰谷氨酸-γ-半醛显著降低;组氨酸、香草扁桃酸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了PMS肝气逆与对照组及给药组的代谢模式差异,经前平颗粒可以显著修复PMS肝气逆证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紊乱。从微观代谢物角度印证了PMS肝气逆证患者经前系列症状及“经前症状,经后消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白香丹胶囊对模型大鼠下丘脑类固醇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的中枢作用靶点.方法 以情志刺激多因素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经中药白香丹胶囊干预,采用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激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下丘脑中主要的类固醇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α、孕酮受体)的蛋白水平表达量及定位分布模式.结果 白香丹胶囊能够显著上调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类固醇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α、孕酮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α、孕酮受体是白香丹胶囊的两个重要作用靶位,该药可能通过上调上述两种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发挥其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香丹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的中枢作用靶点。方法:阴道涂片法测定大鼠动情周期、动情前期电刺激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并用白香丹治疗。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脑组织内主要的神经类固醇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定位分布模式。结果:白香丹胶囊能够显著上调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是白香丹的两个重要作用靶位,白香丹可能通过上调ER、PR表达水平发挥平肝理气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香丹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额区和下丘脑中γ-氨基丁酸(GABA)B1受体(GBR1)、γ-氨基丁酸B2受体(GBR2)分布及表达的影响,探讨白香丹对PMS肝气逆证的干预机制。方法通过旷场实验和阴道涂片法筛选健康雌性Wistar大鼠进入实验,采用电刺激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GBR1和GBR2在额区和下丘脑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垂直得分、水平得分和总分均显著增加(P<0.01),GBR1和GBR2蛋白在额区和下丘脑中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白香丹组和巴氯芬组大鼠旷场得分显著降低(P<0.01,P<0.05),GBR1和GBR2蛋白在额区和下丘脑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BABR亚基(GBR1和GBR2)表达的下调可能与PMS肝气逆证的发生密切相关;白香丹可对GBR1、GBR2的表达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经前平颗粒治疗PMS肝气逆证患者的疗效,并揭示PMS肝气逆证部分微观机制。方法:荧光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24h尿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结果:治疗前PMS肝气逆证患者CA总量明显增加,Ad降低,NA含量显著升高,治疗后CA、Ad、NA均得到改善,接近正常水平。结论:经前平颗粒治疗PMS肝气逆证患者疗效显著,CA、NA升高,Ad降低即可能是PMS肝气逆证微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宗飞  乔明琦  张惠云 《河南中医》2009,29(2):149-151
目的:针对,临床缺乏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标准的情况,建立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原则,依据“PMS肝气逆证症状严重程度患者自评表”初步建立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结果:“经前平颗粒”和安慰剂对于PMS肝气逆证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经前平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患者自评表”可以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论:初步建立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为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行业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缺乏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标准的现状,建立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的方法,将356例PMS肝气逆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经前平组,另一组为安慰剂组,随访调查连续3个月经周期。第1、2个月经周期在随访观测的同时应用经前平颗粒、安慰剂,在治疗阶段处于“治疗中”,第3个月经周期停止用药,继续随访观察,处于“治疗后”观察阶段。以前期研究阶段中2个月经周期所收集的数据为“治疗前”阶段。利用症状严重程度每日记录量表(DRSP),初步建立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经前平颗粒和安慰剂对于PMS肝气逆证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经前平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DRSP可以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论初步建立了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参考标准,为PMS肝气逆证疗效评价行业标准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海马脑区μ阿片受体(MOR)分布形态、蛋白水平表达,初步揭示PMS肝气郁证的发生机理及舒郁胶囊对该病证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复制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分别予以调肝方药舒郁胶囊进行干预。采用免疫荧光标记(IF)和蛋白免疫印迹(WB)技术对各组大鼠海马CA1、CA3脑区MOR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脑区MOR分布排列杂乱且蛋白含量增多(P<0.01),给予药物干预后,MOR蛋白含量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PMS肝气郁证的发病机理可能与大鼠海马中CA1、CA3区 MOR高表达有关;舒郁胶囊可以有效纠正其恢复近正常水平,这可能是舒郁胶囊治疗PMS肝气郁证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郁证发病的微观分子机理和中药经前舒颗粒对PMS肝气郁证的干预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经前舒组。慢性束缚应激法复制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以经前舒颗粒进行药物干预。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技术测定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的结合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下丘脑中ERβ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S肝气郁证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ERβ的配体受体结合活性、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5),而经前舒组可纠正其异常升高。结论 下丘脑中ERβ表达量、配体受体结合活性的升高可能是导致PMS肝气郁证的重要病因;经前舒颗粒对下丘脑中ERβ表达、配体受体结合活性的异常变化有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香丹胶囊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逆证大鼠血清和大脑皮层中γ-氨基丁酸(GABA)与谷氨酸(Glu)的影响,进而探讨PMS肝气逆证的发病机制。方法:以情志刺激多因素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经药物白香丹胶囊干预,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清及皮层中GABA与Glu的含量。结果:大鼠造模后血清和大脑皮层中GABA、Glu含量均显著降低,白香丹胶囊给药后GABA、Glu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论:PMS肝气逆证大鼠血清及大脑皮层中GABA、Glu含量变化与PMS肝气逆证关系密切,白香丹胶囊可能通过调节血清及大脑皮层中GABA、Glu的表达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