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飞行时间质谱(UPLC-Triple-TOF-MS)对3个辽东楤木三萜皂苷同分异构体(Ⅵ,Ⅶ和B)进行质谱区分。通过分析楤木皂苷Ⅵ(1)和楤木皂苷Ⅶ(2)的[M+Na]+的二级质谱(CE=90 e V),二者在m/z981.502 5[Y0α+Na]+,819.443 3[Y0α-Glc+Na]+,527.157 2[C3β+Na]+,509.150 4[B3β+Na]+和365.106 5[C3β-Glc+Na]+处产生了相同的碎片离子峰,而楤木皂苷B(3)的[M+Na]+二级质谱在m/z 671.198 2和689.208 7处产生了2个明显不同的碎裂离子峰,其分别归属于[B4β+Na]+和[C4β+Na]+。因此,[B4β+Na]+和[C4β+Na]+可作为化合物3区分其他两个异构体(1和2)的特征性的诊断离子。进一步分析楤木皂苷Ⅵ(1)和楤木皂苷Ⅶ(2)的[M+NH4]+或[M+H]+的二级谱图(CE=40 e V),二者在m/z 455.350 7和437.341 2处产生相同的苷元脱水碎片离子峰,其分别归属于[苷元-H2O+H]+和[苷元-2H2O+H]+。楤木皂苷Ⅵ(1)的苷元类型是刺囊酸,其[苷元-2H2O+H]+和[苷元-H2O+H]+的离子强度比值1,而楤木皂苷Ⅶ(2)的苷元类型是常春藤,其[苷元-2H2O+H]+和[苷元-H2O+H]+的离子强度比值1,基于此可以有效区分楤木皂苷Ⅵ(1)和楤木皂苷Ⅶ(2)。以上研究表明,利用电喷雾二级质谱法可以快速、简便、准确地区分3种楤木皂苷(Ⅵ,Ⅶ和B)异构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三七皂苷R_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阐述三七皂苷R_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 以三七皂苷R1的微生物转化产物为对照品;采用LC-ESI-MS/MS方法,检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结果 在大鼠体内共检测到8个代谢产物,并利用对照品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20(S)-三七皂苷R_2,20(R)-三七皂苷R_2,20(S)-人参皂苷Rh_1,20(R)-人参皂苷Rh_1,人参皂苷Rh_4,原人参三醇,人参皂苷F_1和3β, 12β -二醇达玛烷-E-20(22),24-二烯-6-O-β-D-木糖-(1→2)-β-D-葡萄糖苷.结论 三七皂苷R_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较多,且与微生物转化产物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王丹  赵余庆 《中草药》2017,48(4):648-652
目的利用甘蔗镰孢Fusarium sacchari对人参茎叶皂苷进行生物转化。方法转化产物通过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人参茎叶皂苷的Fusarium sacchari转化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0(S)-人参二醇(1)、20(S)-原人参二醇(2)、20(R)-原人参二醇(3)、20(S)-人参三醇(4)、20(S)-原人参三醇(5)、20(R)-原人参三醇(6)、20(S)-原人参二醇-20-O-β-D-吡喃葡萄糖苷(CK)(7)、人参皂苷F1(8)、人参皂苷Rh1(9)和人参皂苷Rg1(10)。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人参茎叶皂苷的Fusarium sacchari生物转化产物中分离得到,且Fusarium sacchari可转化人参茎叶皂苷生成稀有抗肿瘤皂苷,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稀有活性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对高能冲击波所致肾脏损伤的作用。方法: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皂苷组,每组12只,高能冲击波致伤前15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人参总皂苷,在致伤后24h测定尿白蛋白(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γ-谷氨酰转移酶(γ-GT),IgG和肌苷(Cr)水平,并进行病理观察。结果:体外冲击波致伤后尿NAG/Cr,γ-GT/Cr,ALB/Cr的水平升高,而IgG/Cr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皂苷组尿NAG/Cr,γ-GT/Cr,ALB/Cr的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病理观察示肾脏出现不同程度损伤。结论:人参总皂苷可减轻高能冲击波所致肾损伤。  相似文献   

5.
人参糖苷酶提取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娜  宋宏新 《陕西中医》2003,24(12):1125-1127
目的 :研究可用于对人参皂苷进行改造的糖苷酶的纯化与性质。方法 :从鲜人参根中提取人参皂苷酶 ,乙醇沉淀 ,离子交换层析纯化 ,凝胶电泳分析 ,薄层色谱法测酶活力。结果 :离子交换在 1 80 mmol/ L KCl洗脱条件下得到人参皂苷- β-葡萄糖苷酶 ,为电泳单点纯 ,分子量为 5 9k Da;该酶水解人参皂苷 Rb1,最适反应温度是 60℃ ,最适反应 p H是 5 .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分析人参、黄连有效成分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HPLC-MS联用法对人参黄连提取物进行成分的分析鉴定,并应用酶底物反应法对其主要成分进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试验.结果 分别对人参提取物、黄连提取物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包括8个人参皂苷和3个生物碱,进一步选取了含量较高的3种人参皂苷和2种生物碱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人参皂苷和生物碱都是有效的潜在降糖成分,但黄连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2和人参皂苷Re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较差.结论 本研究初步分析了人参黄连降糖的活性成分,证实了参连饮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分析人参、黄连有效成分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HPLC-MS联用法对人参黄连提取物进行成分的分析鉴定,并应用酶底物反应法对其主要成分进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试验.结果 分别对人参提取物、黄连提取物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包括8个人参皂苷和3个生物碱,进一步选取了含量较高的3种人参皂苷和2种生物碱进行体外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人参皂苷和生物碱都是有效的潜在降糖成分,但黄连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2和人参皂苷Re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较差.结论 本研究初步分析了人参黄连降糖的活性成分,证实了参连饮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人参皂苷Re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通  杨敏  果德安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540-1543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e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并了解其代谢产物.方法:将6只SD大鼠按100mg·kg~(-1)灌胃给予人参皂苷Re,收集给药后12,24,36,48,60,72h粪便,预处理后采用HPLC-ESI-Ms/Ms方法,以人参皂苷Re的微生物转化产物为对照品,检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体内共检测到6个代谢产物,并利用对照品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20(S)-人参皂苷Rg2,20(S)-人参皂苷Rh_1,20(R)-人参皂苷Rh_1,人参皂苷F_1,3-羰基人参皂苷Rh,和原人参三醇.结论:人参皂苷Re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较多,且与微生物转化产物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21,(7)
目的探究黑曲霉转化穿山龙皂苷制备prosapogenin B工艺。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技术,从微生物菌库中筛选出能将穿山龙皂苷进行生物转化的阳性菌。使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该皂苷转化过程进行规模化放大,并结合色谱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分析跟踪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转化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穿山龙皂苷在黑曲霉的共培养下,各原皂苷成分逐日降低,2~3 d后产生新的转化产物,该产物经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为薯蓣皂苷元-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苷,系薯蓣皂苷失去末端鼠李糖后得到的短糖链甾体皂苷,即prosapogenin B,其转化率为59%。结论微生物对穿山龙皂苷的生物转化具有菌种专属性。黑曲霉Asperillus niger对穿山龙皂苷的生物转化具有结构专一性,转化率高于文献值,并且该生物转化途径系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三七总皂苷酸水解产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崇康  罗启鹏  张莲  刘佳  沈勇 《中草药》2020,51(5):1175-1182
目的对三七总皂苷(PNS)酸水解产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PNS用盐酸水解,水解产物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由波谱数据(HR-ESI-MS、ESI-MS、1H-NMR、13C-NMR、HSQC、HMBC)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PNS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达玛-25-烯-24-过氧羟基-3β,6α,12β,20S-四醇(1)、6α,12β,20S-三羟基-达玛烷-24-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2)、6α,12β,20R-三羟基-达玛烷-24-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越南人参皂苷R8(4)、24(S)-拟人参皂苷GQ(5)、人参皂苷Rg5(6)、20(R)-人参皂苷Rg3(7)、20(R)-人参皂苷Rk2(8)、3β,12β-二羟基-达玛烷-E-20(22),24-二烯-6-O-β-D-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20(S)-人参皂苷Rg2(10)、人参皂苷SL1(11)、20(R)-人参皂苷Rh1(12)、20(22)E-人参皂苷Rh4(13)、25-羟基-20(R)-人参皂苷Rh1(14)、(3β,6α,12β,20S)-20,25-环氧-3-12-二羟基-达玛-6-O-β-D-吡喃葡萄糖苷(15)、20(R)-原人参二醇(16)、20(R)-原人参三醇(17)、20(S)-原人参三醇(18)。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四环三萜化合物,化合物2~5为三七及PNS转化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U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石斛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主要代谢产物进行鉴定与分析。方法:运用人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模拟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及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酶反应体系,采用Thermo Q-Exactive型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系统分析,Hypersil Gold C_(18)色谱柱(2.1 mm×150 mm,1.9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碎片离子信息,鉴定了石斛碱在人肝微粒体中Ⅰ相代谢的4个主要代谢产物,依次标记为M-250([M+H]+m/z 250.180 1),M-262([M+H]+m/z 262.180 0),M-280([M+H]+m/z 280.190 6),M-296([M+H]+m/z 296.185 6),以及Ⅱ相代谢的1个主要代谢产物,标记为M-440([M]+m/z 440.227 8)。结论:所建立的UPLC/LTQ-Orbitrap-MS测定人肝微粒体中石斛碱及其代谢产物的方法灵敏、快捷,可应用于石斛碱在人肝微粒中的代谢研究,同时为石斛碱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A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知母皂苷制备知母皂苷AⅢ,以转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及酶用量对转化率的影响L16(45),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酶解反应的最适条件为55℃、pH5.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酶用量为600U/g、反应时间 3h。结论:β-葡萄糖苷酶水解知母皂苷制备知母皂苷AⅢ,工艺简单可靠,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参茎叶总皂苷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LC-ESI-Q-TOF-MS)负离子监测模式,对人参茎叶总皂苷样品和人肠内细菌转化的人参茎叶总皂苷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将采集的原始数据导入分析软件进行碎片和相对分子质量匹配,根据高分辨质谱信息推导可能的裂解碎片;部分化合物通过与对照品比对进行解析,比较2个样品中人参达玛烷三萜化合物的差别。结果:在人参茎叶总皂苷样品中共鉴定出83个化合物,在人肠内细菌转化人参茎叶总皂苷的样品中共鉴定出67个化合物,包括区别性化合物20(S)-25-OH-原人参三醇[20(S)-25-OH-PPT]、20(R)-25-OH-PPT、人参皂苷O(G-O)、绞股蓝皂苷Ⅸ、绞股蓝皂苷ⅩⅦ、25-OH-G-Rh2、20(22)E-G-Rg9、G-Rs3、20(R)-G-Rs3、G-Mc、G-Y、G-Mx、20(S)-25-OH-原人参二醇[20(S)-25-OH-PPD]、G-CK和G-CK异构体。结论:人参茎叶总皂苷经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后产生了低极性的达玛烷型人参三萜类化合物;提示人参茎叶总皂苷经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后更利于其吸收进入系统循环。  相似文献   

14.
杜伟锋  贾永强  姜东京  蔡宝昌 《中草药》2014,45(22):3251-325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分析续断发汗前后成分变化的方法。方法 HPLC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0~45 min,6%~20%乙腈;45~90 min,20%~35%乙腈;90~110 min,35%~70%乙腈;110~120 min,70%乙腈;柱温为30℃,体积流量为0.8 m 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全扫描检测,并通过[M-H]-、[M+HCOO]-、[M+H]+、[M+Na]+等离子信息推断化合物。结果建立了续断发汗前后的HPLC-ESI-MS图谱,均得到42个色谱峰,通过与对照品和文献对照,推断出了31个化合物;续断经产地加工发汗后,有些成分的量下降,如马钱苷酸、隐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马钱苷、异绿原酸B、续断苷A、续断苷B等;有些成分的量升高,如茶茱萸苷、川续断皂苷X、川续断皂苷VI、川续断皂苷VII、川续断皂苷乙、川续断皂苷XIII、川续断皂苷A等;其他成分的量几乎不变。结论所建立的HPLC-ESI-MS图谱,便于全面控制续断发汗与未发汗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朝  蒋莉莉  施莉莉  邓跃毅 《陕西中医》2014,(10):1306-1308
目的:观察中药水蛭治疗糖尿病肾病及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内科门诊及住院100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日常饮食控制同时给予胰岛素、降压药等临床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水蛭粉胶囊(水蛭虫体焙干研粉)治疗本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晨尿微量白蛋白、尿内皮素-1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肌酐比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晨尿微量白蛋白均有明显降低,尿内皮素-1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肌酐比值亦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晨尿微量白蛋白、尿内皮素-1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肌酐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蛭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肌酐比值,提高肾内皮滤过功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皮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下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方丽  刘金平  卢丹  李平亚 《中草药》2009,40(6):869-871
目的 对林下参 Panax ginseng 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及制备HPLC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 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林下参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并鉴定为20(S)-人参皂苷Rg3(Ⅰ)、20(S)-人参皂苷Rh1(Ⅱ)、20(R)-人参皂苷Rh,(Ⅲ)、20(S)-人参皂苷Rg2(Ⅳ)、20(S)-人参皂苷Rh2(Ⅴ)、人参皂苷Rbs(Ⅵ)、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5,6-二氢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Ⅷ)、β-胡萝卜苷(Ⅸ)、β-谷甾醇(Ⅹ).结论 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林下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李珂珂  杨秀伟 《中草药》2015,46(2):169-173
目的研究人参Panax ginseng茎叶总皂苷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人参茎叶的总皂苷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β,6α,12β,25-四羟基-达玛-E-20(22)-烯-6-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三七皂苷B1(2)、3β,6α,12β-达玛-E-20(22)-烯-3,6,12,25-四醇(3)、人参皂苷Rk3(4)、人参皂苷Rh4(5)、三七皂苷T2(6)、3β,6α,12β-达玛-20(21),24-二烯-3,6,12-三醇(7)、人参皂苷Rk1(8)和人参皂苷Rg5(9)。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天然产物,并首次全面报道了其1H-NMR谱数据;其余化合物均为从人参茎叶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法(UFLC-MS/MS)同时测定鲜人参晶和林下山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的含量,探讨鲜人参晶及林下山参中人参皂苷的差异变化,为阐明鲜人参晶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室温下,用70%甲醇水溶液对鲜人参晶及林下山参药材进行超声提取,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Shield RP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乙腈-0.5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通过UFLC-MS/MS外标对照品法测定鲜人参晶及林下山参中39个人参皂苷的含量。结果:经方法学验证,建立的分析方法符合定量分析要求。4批林下山参和1批鲜人参晶中的总人参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27.59~52.63、52.26 mg·g–1,稀有人参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3.79~6.65、7.42 mg·g–1。林下山参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总质量分数为0.72%~0.94%,人参皂苷Rb  相似文献   

19.
刺人参叶中两种三萜皂苷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刺人参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了各种层析分离技术,分得单体,经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确定结构。结果:从刺人参叶中分得两种皂苷,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常春藤皂苷配基-28-氧-〖WTBX〗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A);3-表白桦脂酸-28-氧-〖WTBX〗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B)。结论:这两种皂苷均为首次从刺人参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功能真菌固体发酵的方法,提高人参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将菌种M1与湿热灭菌后的人参药材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分别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药材发酵前后的总皂苷以及单体皂苷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检测。结果:M1真菌能够显著提高人参药材中人参总皂苷的水平,总皂苷含量在第12天达到最高,增长率为103.82%;六种单体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和Rd的含量之和也有显著提高。结论:采用固体发酵的方法,通过真菌M1的生物转化作用,可以显著提高人参药材中有效成分人参皂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