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两面针根和茎抗炎镇痛不同部位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两面针根和茎的不同部位抗炎、镇痛药理活性,为评价两面针茎能否成为抗炎镇痛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考察小鼠镇痛作用,应用小鼠耳廓肿胀、脚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等实验综合评价两面针根及茎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活性。结果:除茎水层低剂量组的抗炎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部位的高、中、低剂量组(1 g/kg,0.5 g/kg,0.25 g/kg)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P<0.05,P<0.01),根的正丁醇部位活性最强。结论:两面针根和茎均有抗炎镇痛活性,根的活性比茎强。  相似文献   

2.
野菊花挥发油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野菊花挥发油抗炎镇痛的药理活性。方法: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0.5 g·kg-1),野菊花挥发油高、中、低剂量组(0.8,0.4,0.2 g·kg-1)。应用小鼠耳肿胀、足肿胀及棉球肉芽肿等实验评价野菊花挥发油的抗炎活性,采用热板法、扭体法实验考察野菊花挥发油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肿胀明显,小鼠棉球肉芽肿明显,小鼠足趾肿胀明显,扭体次数明显增加,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野菊花挥发油高、中、低剂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棉球肉芽肿、角叉菜胶致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野菊花挥发油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P0.05)。结论:野菊花挥发油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活性。  相似文献   

3.
白花菜子挥发油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花菜子挥发油抗炎镇痛作用。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的白花菜子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棉球致大鼠肉芽肿和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白花菜子挥发油提取物能明显抑制二甲苯小鼠耳廓肿胀,抑制棉球所致大鼠炎症的肉芽增生,以及明显延缓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的出现时间,减少扭体反应次数。结论白花菜子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为白花菜子新的药用资源开发提供可能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荆根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建立炎症模型观察黄荆根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黄荆根乙酸乙酯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黄荆根提取物各剂量(16g·kg^-1、8g·kg^-14g·kg^-1)均能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产生抑制作用(P〈0.05);也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P〈0.05)。对热刺激和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黄荆根提取物高、中剂量(16g·kg^-1、8g·kg^-1)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5)。结论:黄荆根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四数九里香挥发油的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和棉球致大鼠肉芽肿法观察四数九里香挥发油的抗炎作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醋酸扭体法观察四数九里香挥发油的镇痛作用.结果:四数九里香挥发油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程度和大鼠棉球肉芽组织重量(P<0.05);能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延长小鼠热板痛阚值(P<0.05,P<0.01).结论:四数九里香挥发油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茶树根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左右耳重差(肿胀度)的影响,观察茶树根的抗炎作用;采用对小鼠热板法致痛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方法,观察茶树根的镇痛作用。结果茶树根可使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减小,同时使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高剂量茶树根水煎剂能明显延长小鼠舔后足的的潜伏期(P<0.01)。结论茶树根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南砂仁挥发油抗炎镇痛止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砂仁挥发油的抗炎、镇痛及止泻作用.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的海南砂仁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卡拉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值和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的影响以及对番泻叶和蓖麻油所致小鼠腹泻的影响.结果:海南砂仁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卡拉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组作用与吲哚美辛相当.海南砂仁挥发油对热致痛小鼠可延长其痛阈时间,高剂量组较为明显;对醋酸致痛小鼠,各剂量组可减少其扭体次数,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海南砂仁挥发油对番泻叶所致腹泻有效,对蓖麻油所致腹泻无效.结论:海南砂仁挥发油有一定的抗炎、镇痛和止泻作用,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五色梅根三萜类物质镇痛和抗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五色梅根三萜类物质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用扭体法观察镇痛作用;用二甲苯使小鼠致炎观察该药的抗炎作用。结果;五色梅根三萜类物质对醋酸致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二甲苯所致炎性水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五色梅根三萜类物质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急性毒性。方法:抗炎实验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法;镇痛实验采用小鼠热板和醋酸扭体实验;采用Bliss法测定了其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PRE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度,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长;可明显对抗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增加,提高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其LD50为6.3718s/kg,LD50的95%平均可信限为5.4084~7.7232s/kg。结论:水黄皮根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并且其急性毒性很小。  相似文献   

10.
山生柳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山生柳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应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测痛;角叉菜胶、蛋清、巴豆油致炎剂引起大、小鼠炎症模型。结果:山生柳浸膏(21-42g/kg ig)能显抑制小鼠热板和扭体反应,抑制角叉菜胶和蛋清所致大、小鼠足肿胀及巴豆油致小鼠耳壳肿胀。结论:山生柳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抗炎作用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及抑制PGE的合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两面针不同药用部位镇痛和保护胃黏膜的药效作用,为两面针扩大药用部位提供参考,并进行两面针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预实验。方法:观察两面针根、茎、枝、叶、地上部分对冰醋酸致小鼠疼痛扭体的镇痛作用;观察两面针根、茎、全株对盐酸乙醇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小鼠一日最大给药量,初步考察两面针根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两面针根、茎、枝、叶、地上部分均能显著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疼痛扭体的次数;两面针根、茎、全株能减少盐酸乙醇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溃疡指数;两面针根的小鼠一日最大给药量为960g生药·k^-1。结论:两面针根、茎、枝、叶、地上部分均有镇痛作用;两面针根、茎、全株对盐酸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两面针根的临床用量(5~10g·d^-1)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两面针提取物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两面针3种提取物抗氧化作用,采用比色法测定过氧化脂质以探讨两面针提取脂质过氧化作用,并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该提取物对大鼠全血化学发光的抑制作用及对碱性连苯三酚体系产生的O2^-的清除作用。实验证明,两面针3种提取物对全血化学发光有抑制作用,对由碱 连苯三酚体系产生的O2^-有不同程度的清除 ,对由Fe^2+-半胱氨酸诱发的肝脂质过氧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硅胶、凝胶、RP-18中压柱色谱、HPLC等分离方法,结合NMR,MS等波谱技术,从中药两面针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zanthonitidine B(1)、cyclo-(Leu-Leu-Leu-Leu-Ile)(2)、6S-10-O-demethylbocconoline(3)、鹅掌楸碱(liriodenine,4)、异阔果芸香碱(isoplatydesmine,5)、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醇(5, 5′-dimethoxylariciresinol,6)、丁香树脂醇(syringaresinol,7)、表丁香脂素(episyringaresinol,8)、异紫花前胡内酯(marmesin,9)、丁香醛(syringaldehyde,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植物界发现的环五肽,化合物3为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化合物3和4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分别为27.37, 24.10, 33.58μmol·L-1和9.12, 6.05, 11.35μmol·L^-1。  相似文献   

14.
两面针抗宫颈癌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芸香科植物两面针HPLC指纹图谱与抗宫颈癌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批两面针药材进行HPLC分析,以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为药效模型,用MTT法测定各批次两面针药材的抗肿瘤活性,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两面针抗宫颈癌谱-效关系方程。结果:建立了两面针抗宫颈癌谱效关系方程,利用该方程对10批两面针药材进行抗宫颈癌活性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率不超过10%,表明谱-效关系可用于预测两面针的抗宫颈癌作用。结论:两面针抗宫颈癌谱-效关系方程可反映抗肿瘤作用是两面针药材中多种成分协调、互补或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谱-效关系研究为有效地控制两面针质量搭建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两面针栽培品与野生品中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差异,为规范化种植两面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氯化两面针碱含量。结果两面针野生药材氯化两面针碱含量为0.048%~0.21%;栽培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含量为0.013%~0.198%,氯化两面针碱含量与栽培年限成正比关系,栽培时间越长,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就越高。结论野生品中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只有1个批号略高于栽培品,故栽培两面针的质量优于野生两面针。  相似文献   

16.
两面针茎及其伪品的生药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赖茂祥  饶伟源 《中药材》1994,17(3):18-21
本文报道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茎及3种伪品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iica)、竹叶椒(Z. armatum)和刺壳椒(Z. echinocarpum)茎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层析和紫外吸收光谱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7.
麝香乌龙丸抗炎及镇痛药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麝香乌龙丸抗炎、镇痛的药理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小鼠耳廓肿胀、大鼠足跖肿胀、佐剂性关节炎和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对小鼠耳廓炎症、大鼠足跖肿胀、佐剂性关节炎、棉球肉芽肿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能明显抑制炎性渗出液和白细胞趋化,并能明显减少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延长扭体出现时间和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P<0.01)。结论麝香乌龙丸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选酶解预处理后浸渍提取两面针中总生物碱的工艺。 方法 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研究酶种类、加酶量、pH、酶解温度、时间等酶解因素和提取溶剂、次数、时间等浸渍因素对总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底物质量比均为1:250,4倍量pH 5缓冲液,室温(30 ℃)下酶解30 min,再以体积分数60%乙醇-5 g?L-1盐酸室温下浸渍3次,溶剂量分别为12、4和3倍量,每次2 h,总生物碱提取率85.22%。 结论 该工艺简单高效、节能环保,为工业生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大叶臭椒果实,叶,茎3个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并探讨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化学组分分析;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实验。结果果实中挥发油提取率为4.73%,主要成分为桧烯(32.43%)、苧烯(28.91%)和1,8-桉树脑(13.55%);叶部分中含挥发油提取率1.89%,主要成分为1,8-桉树脑(43.79%)、桧烯(26.89%)和α-萜品醇(11.13%);茎中挥发油提取率为0.21%,主要成分为萜品烯-4-醇(37.77%)和桧烯(10.58%)。果实中挥发油无抑菌作用;叶提取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茎中挥发油对多种菌株均有抑制作用。结论果实中挥发油含量最高,且果实、叶和茎中的挥发油成分差别较大;茎所提取得的挥发油有广谱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