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提出临床难于消退的厚苔可因湿邪、痰浊、食滞、热邪、阴虚、阳虚所致,分别用除湿、化痰、消食、泻热、益阴、补阳等治法以退苔。通过辨析舌象,消退舌苔,祛邪除病,可抓住辨治的核心,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清热利湿排石通淋,行气化瘀为基本治法,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50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本方的确有利于结石排出,积水消退,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石排出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腹水属于中医臌胀范畴,本文参照中医理论、历代医家及当代中医临床实践,概括提出难治性腹水的治法为健脾、补肾、疏肝 、宣肺、活血化瘀、清热、通腑,通过以上治法的联合应用达到利水退肿消退腹水的目的.并指出腹水中医治法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肾病后期即肾病经治疗后水肿消退,症状减轻,生活自理这一病理时期。现代医学称之为“恢复期”,即临床的“蛋白尿期”,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阳性,伴有其它临床症状。论其治法,大量参,芪,为其定法。然笔者以为尚不至此。现将笔者临床体会,浅谈于下,仅供参考。1.补益脾肾法:此治法古已有之。患者多为小儿或老年。因禀赋不足或年高体虚或过劳伤气,复病正虚,致脾肾亏虚,气虚不固。临床表现为神疲倦怠、心悸、气短、纳呆、自汗、嗜睡、舌质淡舌体胖大,  相似文献   

5.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蓓蕾、风疙瘩。该病发无定处,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消退后不留痕迹,且较常见,约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 风的特点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首。荨麻疹皮损特点时隐时现,发无定处,皮肤表现为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大多数医家认为与风关系最为密切。治疗除以疏风清热或祛风散寒为主外,还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运用调和冲任、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等治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内治法:十全大补汤合四物消风散加减;外治法:陈皮、黄精、地榆、狗脊、红花、蛇床子、地肤子、白蒺藜、黄柏、白花蛇舌草等煎汤熏洗;针刺放血:针刺选取足三阳经脉和皮损部位所在经脉等穴位,远端取穴放血,多以足部为主。3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结果:临床观察36例,治愈(皮损消退)15例;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17例;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4例。总有效率88.89%。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能够扶正祛邪,调整人体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皮肤变态反应,促进皮损修复,使病程明显缩短,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尿感后尿频症是指尿感经治疗后,湿热征象消退却尿频依然,此乃从湿热淋证转化为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膀胱后遗症。本证以肾阳虚损为主要病变机理,以温补肾阳、恢复气化为主要治法,用加味济生肾气丸协定方(济生肾气丸加土茯苓30g、石苇20g)治疗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病 ,可引起剧烈的神经疼痛。笔者自 1 998年以来采用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1 7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及治法1 7例中男性 9例 ,女性 8例 ;年龄 42~ 65岁 ;病程 4~ 6日。用极薄层医用脱脂棉片覆盖于整个病损区 ,然后点燃棉片一端施灸。每日 1次 ,7日为 1个疗程。治疗效果本组经治疗后 6例皮疹全部消退 ,自觉症状消失者 ;8例皮疹基本消退 ,自觉症状减轻者 ;3例皮疹大部分消退 ,自觉症状有所减轻。体会棉花灸局部应用对神经末梢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并对表皮的常见致病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真菌等有杀…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并更好地运用于临床的角度出发,首先对主流治法、治则的界定进行梳理,理顺治法、治则2者之间的关系;其次,针对现存治法体系层次分类多样性的现状,分析各治法层次分类方法的利弊;最后,本着治法理论更好地指导并运用于临床,试构建新的治法层次.  相似文献   

10.
高军 《山东中医杂志》2007,26(5):320-320
荨麻疹是因风而发,亦称风疹块,相当于中医学瘾疹、风瘙瘾疹、风痦、痦痞一类疾病。本病以发于皮肤,忽起忽退,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点。笔者采用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石室秘录》128法中有关“三因制宜”的治疗方法,来探讨陈士铎对“三因制宜”学术思想的认识。研究认为陈士铎十分重视“三因制宜”思想,充分体现在男治法、女治法、肥治法、瘦治法、日治法、夜治法、东南治法、西北治法等治法中。在医疗实践中充分考虑到时间、地域和个体的差异,是提高中医临床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浅谈补肾     
补肾是临床一种常用治法,对于脑髓、骨折、脱发、胎漏、阳痿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兹对补肾法在临床的常用治法予以探讨,期有助于临床及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足指在感染肝炎病毒的基础上,血清总胆红素大于171μmol/L,是肝病中危重症之一。黄疸进行性加重,可使肝细胞发生液化性或凝固性坏死,因此,及时顿挫黄疽的进展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临床应根据黄疸的不同病理阶段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确立不同的治法,往往能促进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14.
斑块状银屑病静止期是控制其发展的重要环节。郁是静止期的关键因素,此期患者的各种症状表现与郁密切相关。气郁—痰浊—血瘀可导致斑块肥厚、多层鳞屑,是斑块状银屑病静止期持续难愈的重要病机。从郁论治是对现代医家从血论治的进一步发展和补充,可更好地兼顾机体气血、经络、脏腑的病变,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解郁应为总治法,通过以疏肝清肝为先、肝脾同调为要、祛风化痰活血为辅助治疗斑块状银屑病静止期,不仅可以使患者皮损平稳消退,尽早使病情由静止期过渡到消退期,还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多种情志障碍。从郁论治可丰富银屑病的临床辨治实践,为中医药防治银屑病拓宽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反治法临床应用举隅韩先知湖南省安乡县卫生职工中专学校415601反治法也称从治法或变法,系在特殊情况下所采取的治法,是中医较为常用的另一种大法。由于临床疾病复杂,病变无常,所以在医疗实践中常常应用反治法。如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等。现择其具体应...  相似文献   

16.
从诊断预后、方药运用等方面探讨旴江医家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有关骨折内治法的临床运用,探析骨折内治法的特色与优势,为骨折内治法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方剂治法的分类论“同证异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治法在理、法、方、药中是证治的中介体谈起,提出方剂治法的逐级分类体现出治法的层次性,治法的分类和层次性中存在同证异治的现象。同证异治可以使辨证更加精细,更为准确,从而提高辨证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种树彬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584-2585
对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资料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内治法、外治法、内外合治法、中西医结合治法、综合疗法等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的首要原因,中医治疗DKD有几千年的历史,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许多临床实用方药。中医治法研究是糖尿病肾脏病研究的热点之一,观今之临床,大致有补肾化瘀治法、补虚活血泻浊治法、益气活血治法、化瘀散结治法、从热论治、从络论治、从风论治,深入挖掘其发展渊源、理论内涵对于提高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烙治、啄治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符合入选条件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240例,其中148例采用烙治法,每周治疗2次,10次为一个疗程。92例采用啄治法治疗,每周1次,5次为一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扁桃体肥大程度及临床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变化。结果 148例患者经烙治法治疗后,痊愈56例,显效55例,无效9例,愈显率75.00%,总有效率93.92%;92例患者经啄治法治疗后,痊愈19例,显效36例,无效8例,愈显率59.78%,总有效率91.30%,两组疗效显著;治疗后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烙治法组117例患者(79.05%)扁桃体恢复到Ⅰ°肥大;啄治法组32例患者(34.78%)扁桃体恢复到Ⅰ°肥大。结论中医烙治、啄治法在保留扁桃体组织前提下,均能有效地缓解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咽部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咽干不适的临床症状,缩小扁桃体大小,减少扁桃体内脓栓残存。临床疗效显著,其操作简单,无需麻醉,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