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并给予精心、全面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1%,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9.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3例酸中毒,血浆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或消失。结论对于重型肝炎患者,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安全、有效,同时经精心护理和密切观察,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宁波产HP-200型血液净化仪对3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69例次治疗。结果 人工肝治疗组重型肝炎治愈率为64%,明显高于对照组(37%),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患者TSB、ALT、AST、TBA、G明显下降,CHE显著上升。人工肝的并发症在处理后均能好转。结论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有效、安全的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周德江 《西南军医》2009,11(5):822-82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68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人工肝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16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早期患者有效率93.3%,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分别为60.8%、10.8%。结论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表明,对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作用,不良反应轻,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并发低血压原因及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个体外机械和理化装置,能暂时性辅助或替代严重病变的肝脏功能,清除有害物质,代偿肝脏功能,使肝细胞再生至自体肝脏功能恢复或等到肝移植的机会,该系统简称人工肝。该技术以体外循环为基础,对患者的心血管有直接影响。同时重型肝炎患者常常存在血容量不足、内毒素血症、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和神经体液调节功能障碍.因此,低血压是人工肝治疗中重型肝炎患者最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现将1998年以来,我院在开展人工肝治疗时重型肝炎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有关情况及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高原地区慢性重型肝炎支持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9月—2007年8月我科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16例慢性重型肝炎(来自我省不同海拔高度地区2000m~3680m),共治疗38人次,平均每例患者(1~4)次。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PT、PTA),血氨(NH3)等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结果:每次治疗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氨均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有效改善高原地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防止因高原低氧环境导致的肝细胞坏死进一步加重,为肝细胞的再生修复及肝移植赢得了时间,是高原地区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人工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肝肾功能生理指标变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68例有效存活,存活率为68%;治疗后无效死亡的有32例,死亡率为32%.结论 年龄≥50岁、胆酶分离、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脏萎缩等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这为以后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患者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且人工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贺永  熊碧君  张勇 《西南军医》2004,6(3):78-79
重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衰竭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棘手的问题。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尤其是血浆置换(Plasmaexchange ,PE)其对有害物质的消除范围广,同时还补充了肝功能不全病人缺乏的凝血因子、调理素、白蛋白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代偿肝脏的部份代谢功能,减轻了肝脏负担,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有效方法[1~3] 。我科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2 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2 8例,诊断标准符合2 0 0 0年制定的《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 ] ,其中男…  相似文献   

8.
甘利欣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甘利欣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1998年 6月— 2 0 0 3年 4月期间收治的 80例重型肝炎(其中亚急性重型肝炎 5 0例 ,慢性重型肝炎 3 0例 ) ,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例 ,应用综合性治疗 ,观察组 40例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利欣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 ,疗程均为 2~ 3个月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乏力、纳差、腹胀、腹水、黄疸、肝大、脾大等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及治疗 8周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60 86%和 3 0 0 0 % ,肝功能的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甘利欣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且显著。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目前仍是各型病毒性肝炎中治疗难度最大,死亡率极高的病种,治疗不积极、用药不得当,患者肝细胞坏死将会持续进行,肝功能损害程度逐渐加重,并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而致死亡。许多年来,从事肝病治疗研究的专家提出了许多治疗方法,也有不少新药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均取得了不同的结果。自1992年~1998年10月对促肝细胞生长素在重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详细的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肝细胞生长素(HGF)治疗重型肝炎使存活率明显增高(P<0.01),临床效果良好。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根据…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很多,在我国以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最为常见,预后不良,病死率接近50%-80%。人工肝支持治疗系统给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它主要借助一种体外的机械、理化或生物的装置,清除患者体内蓄积的各种有毒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进一步的临床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对肝移植患者则可起到过渡的桥梁作用。由于各种条件的局限性,目前国内临床应用最多、技术最成熟的当推非生物型人工肝。我院2004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29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重型肝炎由于病情严重,发展迅速,临床死亡率较高,到目前为止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国内从1988年开始探索,从乳猪新鲜肝脏制备具有促进肝细胞DNA合成的低分子量多肽类物质,命各为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使重型肝炎尤其是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有了新的措施。我科自1990年开始试用HGF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取得初步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21例中,早期病例9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再生因子的动物实验研究在国外已进行多年,多数学者肯定了用于治疗肝病的可能性。国内是先从人胎肝治疗重型肝炎开始的。1989年9月全国人胎肝临床研讨会上张宜俊介绍了由乳猪肝提取的小分子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 factor)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后,引起关注。本文就肝细胞再生因子研究的进展作一摘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重型肝炎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重型肝炎I型肝肾综合征2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5例。分析重型肝炎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肝肾功能、MELD评分、尿量以及住院病死率。结果该病主要发生于肝功能衰竭患者,易出现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在治疗后总胆红素、肌酐以及MELD评分降低,尿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肌酐、MELD评分以及尿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ELD评分〈30分患者中,观察组住院病死率比对照组低(25.0%vs.85.7%,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重型肝炎合并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有利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性脑病与未合并肝性脑病的特点,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1999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性脑病与未合并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病死率及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上消化道出血及肝肾综合征的关系。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241例中,合并肝性脑病68例(28.2%),与肝性脑病直接相关的死亡38例(55.9%);同时或先后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8例(70.6%)及上消化道出血33例(48.5%),另外,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性脑病中,低血清钾、钠分别为18例(26.5%)、24例(35.3%)及血氨升高40例(58.8%)。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性脑病常与其他并发症共存,病死率较高。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行人工肝治疗的肝功能衰竭患者10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从护理工作满意度、焦虑心理状态、治疗后并发症方面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治疗后并发症插管处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插管处感染、迟发过敏反应、管道堵塞移位滑脱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可减轻患者治疗前、中、后的焦虑程度,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及患者对治疗的应对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提高治疗疗效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支持系统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肝功能衰竭是各种严重肝病的终末期表现,在我国以十分常见的重型肝炎为其典型代表,病死率高达60%-80%。迄今为止,传统内科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几无良策。肝脏移植虽为目前肝功能衰竭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但受供体来源、免疫排异、围手术期以及移植费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尤其是供肝来源的紧缺,使不到10%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有幸获得肝移植(我国获得肝移植的患者比例更低)。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长期致力于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即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的研究,以期为肝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或通过自身肝再生恢复提供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饮食护理对慢性重型肝炎 (以下简称慢重肝 )患者非常重要 ,合理饮食 ,可为受损肝细胞提供恢复的物质基础 ,增加机体抵抗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 。相反 ,饮食不当则会诱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加重病情 ,甚至导致死亡。为此 ,我们对 2 3例饮食不当的慢重肝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8- 0 6~ 2 0 0 2 - 0 6我科共收治慢重肝患者 2 4 3例 ,其中 2 3例因饮食不当而引发各种并发症 ,占 9.0 7% (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 18~ 73岁 ,平均 4 9岁 )。 2 3例中 ,不洁饮食 11例 ,占 4 7.83% ,粗硬、刺激性饮食 5…  相似文献   

18.
人胎肝细胞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临床用于重型肝炎治疗收到一定的效果。我们用人胎肝胞质液大鼠腹腔内注射,观察其对D-氨基半乳糖(D-Gal)中毒大鼠肝损伤时肝内脂质过  相似文献   

19.
在施行血浆置换治疗时 ,护理尤为重要 ,我们对 2 4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浆置换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 2 4例重型肝炎患者接受血浆置换 44例次 ,男 2 1例 ,女 3例 ,其诊断符合全国第 6届病毒性肝炎会议所订标准。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1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7例 ,慢性重型肝炎 16例 ,年龄在 19~ 6 6岁。1 2 治疗方法 利用内瘘针建立桡动脉和肘静脉间血液体外循环通路 ,并进行心电监护。治疗开始时静脉应用地塞米松 5mg ,非那根 2 5mg ,治疗中加用地塞米松 5mg ,10 %葡萄酸钙 2 0ml。结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物理型 (血液灌流吸附 )及中间型 (血浆置换 )人工肝支持方法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安全性。方法 :4 1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灌流吸附 (2 4例 5 2例次 )和血浆置换 (17例 3 6例次 )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PT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吸附和血浆置换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种方法治疗后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下降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血浆置换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总蛋白下降 ,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1或P >0 2 5 )。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物理型、中间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均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中间型人工肝的支持效果与物理型人工肝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