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肠胶囊内镜的出现使得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胶囊内镜的记录时间大多约为8h,20%~30%的受检者无法完成全小肠观察,有可能遗漏病变。既往可通过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改变患者体位等手段来缩短胶囊内镜在胃和食管内的停留时间,以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近期研究显示,内镜下胶囊放置能够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继而提高诊断阳性率,但未提及是否会对小肠黏膜的图像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卫炜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6,11(11):697-699
胶囊内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测小肠疾病的工具,诊断率约为60%。但因受其电池供电量的限制和肠道内不洁等因素的影响,临床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的未完成率达20%左右,各研究的诊断率亦不尽一致。促胃肠动力药、术前肠道准备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是否能提高其检查完成率和图像质量,进而提高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就各种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的干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胃镜、全结肠镜、小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腹部血管造影等检查无阳性发现的23例病变疑在小肠的患者,应用胶囊内镜进行小肠检查,评估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3例患者进行了24次胶囊内镜检查,1例因胶囊内镜滞留在食管下段而进行第2次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23例中20例发现病变,病变检出率为86.8%,其中4例存在2种病变。小肠炎症性疾病10例,血管病变9例,黏膜下结节2例,憩室2例,问质细胞瘤1例。19次胶囊内镜向前摄影,4次向后摄影。17例通过回盲瓣进入盲肠(73.9%)。结论 胶囊内镜小肠黏膜摄影图像清晰,检查安全方便,病变检出率高,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探讨其联合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102例不明原因腹痛或腹泻患者,共218例进行内镜检查。其中165例首选胶囊内镜,53例首选双气囊内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或可疑病变者建议双气囊内镜检查,反之亦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以及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例胶囊内镜和2例双气囊内镜操作失败。51例患者行64次双气囊内镜检查,其中34例经口、4例经肛检查,13例分别接受经口和经肛检查。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的总检出率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检出率(72.0%和88.0%),均明显高于双气囊内镜(41.2%和60.0%),诊断率也高于后者(51.8%和39.2%)。5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经双气囊内镜检查者中,1例发现病灶;15例胶囊内镜检查怀疑小肠病变者中,12例经双气囊内镜结合活检病理确诊。而3例双气囊内镜未发现异常者再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检出率高,可作为怀疑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双气囊内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中仍可发现部分病灶,并能明确多数胶囊内镜下可疑病变,可作为胶囊内镜检查后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张威庆  孙俊涛 《山东医药》2011,51(17):94-9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病变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可疑小肠疾病92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对胶囊内镜的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92例患者共检出病变70例(检出率76.1%);胶囊内镜未通过幽门而致检查失败1例,成功91例,成功率为98.9%。受检者均未发生胶囊内镜滞留和肠梗阻。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可提高可疑小肠疾病确诊率且检查相对安全;受检者检查前进行严格的评估,可降低胶囊内镜检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陈慧敏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9,14(6):367-370
克罗恩病(C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病变,可侵及全消化道各部位,约70%的病变累及小肠,诊断需联合其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影像学、实验室检生化查等。新型检查技术如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对评估小肠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在小肠CD中的诊断率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明确两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应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5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结肠镜、腹部彩超等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原因,其中出血组13例,腹痛组46例。采用甘露醇行肠道准备。结果59例中检查出小肠疾病26例。OMOM胶囊内镜性能稳定,图像清晰,摄像胶囊所携带的电池一般能满足对全小肠的观察。胶囊内镜在胃内通过时间9min~149min,胃内平均滞留时间44min,小肠通过时间83min~398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195min。有3例胶囊滞瘤体内,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安全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病因比较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中的诊断准确率和实用价值。方法24例原因不明的可疑小肠出血患者分别接受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双气囊小肠镜首选进镜方式分为经口或经肛2种,首选方式检查后未发现病灶者,日后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胶囊内镜采用以色列GIVEN公司产品。2种检查方法分别由专门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比较。结果24例患者中21例通过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总检出率为87.5%。24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后,有阳性发现者11例(45.8%),另13例无异常发现。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的阳性病灶均经活检病理和手术探查证实,其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7.5%,胶囊内镜诊断准确率为25%。在耐受性评估方面,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进镜的耐受性最佳,以后依次为非麻醉经肛方式和非麻醉经口方式。所有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者中未见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①经口和经肛方式结合能使双气囊小肠镜完成对全小肠的检查。②双气囊小肠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面明显优于胶囊内镜检查。③胶囊内镜在小肠多节段病变和长段病变的诊断上仍有一定价值。④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一项易为患者接受的、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目的 了解胶囊内镜检查在国人运用的临床特性,评价胶囊内镜对国人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5例次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1)53例受检者进行了55次胶囊内镜检查,成功54次,成功率为98.2%。53例受检者均耐受了检查,未出现并发症。(2)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平均时间为44min(6—135min),小肠内滞留平均时间为334min(90—433mim)。在检查记录有效期间,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瓣42例,未通过12例。52例胶囊在检查结束后顺利排出体外,排出平均时间为24h(5h 10min~72h)。(3)检出了小肠癌、淋巴瘤、息肉、平滑肌瘤、黄色瘤、克罗恩病、非特异性炎症、蛔虫症、鞭虫症、异物及血管畸形等。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检查成功率高,对小肠黏膜、血管及黏膜下等病变的检出能力较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为高,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胶囊内镜的最大缺点是观察不能重复,不能获得组织学诊断和较为准确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期间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完成胶囊内镜检查116例,共行116次检查,阳性检出率53.5%(62/116)。共发现小肠病变49例,小肠病变阳性率为42.2%(49/116),其中82例腹痛患者发现小肠病变33例(40.2%),12例腹泻患者发现小肠病变4例(33.3%),1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现小肠病变12例(70.6%)。其中炎性病变、隆起性病变最为常见。9例患者胶囊内镜胃内通过迟缓,1例患者胶囊内镜完全停滞于胃内,未至小肠,直至电池耗竭;3例胶囊内镜通过小肠迟缓;胶囊内镜在小肠内运行平均时间为369min。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胶囊内镜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并疑似小肠疾病的就诊患者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简单、安全,并发症及风险小,依从性好。检查前充分肠道准备可提高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11.
小肠肿瘤诊断:双气囊小肠镜与其他检查手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与小肠稀钡灌注和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诊断率和准确率。方法对59例临床怀疑小肠肿瘤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有34例和17例患者分别同期行插管法小肠稀钡灌注或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分别由专职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比较。结果34例小肠稀钡灌注检查者中,19例诊断为小肠肿瘤或怀疑小肠肿瘤,诊断率为55.9%,最终经双气囊小肠镜确诊为12例,诊断准确率为63.2%(12/19例);在15例小肠稀钡灌注阴性者中,双气囊小肠镜发现肿瘤3例。17例胶囊内镜检查者中,8例检查结果为小肠肿瘤或怀疑小肠肿瘤,诊断率为47.1%,最终经双气囊小肠镜确诊为4例,诊断准确率为4/8例;在9例胶囊内镜阴性者中,双气囊小肠镜发现小肠肿瘤2例。59例患者中,经一侧进镜检查后(经口或经肛)发现小肠肿瘤36例,完成双侧检查后发现肿瘤16例。7例患者在双侧检查后未发现任何病变。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88.1%,并经病理和临床随访确诊。上述三项检查中未见明显的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肿瘤诊断率及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小肠稀钡灌注和胶囊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是指结肠镜和上消化道内镜未发现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5%。由于OGIB的出血部位多位于小肠,常规内镜和传统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有限。而诊断率较高的双气囊小肠镜,不仅操作费时、患者耐受性差、并发症多,而且全小肠检查成功率也仅62.5%。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的小肠检查方式,患者无痛苦,亦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OGIB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及随访结果,探讨其在OGIB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M2A胶囊内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22例经过电子胃镜、结肠镜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明确出血部位;另5例未做过任何检查。结果27例患者中,经M2A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病变20例,检出率为74.1%。检出病变主要为空肠血管发育不良6例,小肠多发息肉4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小肠占位性病变4例,小肠黏膜溃疡7例,小肠黏膜糜烂9例,小肠憩室1例,胃内小动脉出血2例,胃内黏膜糜烂、溃疡5例。有12例患者同时伴有2处或以上的病变。结论M2A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部位有较高的检出率,是一种非侵人性的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4.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肠疾病很难诊断,现有的诊断技术又不尽如人意,而胶囊内镜能发现整个小肠内的微小病变。为此,我们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03年9月,我们对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钡灌造影、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的79例疑患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56例。结果:75例完成最终研究。75例患中经胶囊内镜检查共发现异常63例,检出率为84%;其中能明确解释临床病因50例,诊断率为66.6%,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21例、小肠炎症性肠病16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1例(该患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淋巴瘤1例、粘膜下肿瘤3例及憩室1例。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各段小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受检者行严格小肠肠道清洁,采用以色列GIVEN公司的SB胶囊内镜行全小肠检查。根据小肠肠腔特点和Given定位系统,将小肠分为3段。统计各段小肠的肠道清洁度、病变检出率和评价病灶表面特征的观察效果,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部受检者完成检查。47例受检者完成全小肠观察,10例受检者共发现13处观察效果不佳,约占总受检病例数的18.9%;其中第1、第2和第3段小肠发现清洁欠清晰数分别为4、1和8,分别约占总数的31.8%、7.7%和61.5%。42例受检者发现病变,共发现病灶约75处,部分病灶表面特征观察效果欠佳。3段小肠总病灶数无明显差异,但3段小肠的非炎症病灶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6.7%、50.0%和33.3%。结论胶囊内镜检测第2段小肠有良好观察效果及病变检出率;改进检查条件有助提高胶囊内镜在第1段和第3段小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PY囊内镜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能否在电池耗尽前完全通过小肠是决定胶囊内镜检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消化道转运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华西医院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426例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胶囊内镜胃转运时间(GTF)和小肠转运时间(SBTT)的影响因素。结果:319例受检者完成全段小肠检查,检出病变317例,中位GTT和SBTT分别为33.3min和330.5min。在性别、年龄、小肠清洁程度和阳性诊断四个变量中,年龄与GTT呈正相关(OR=1.007,95%CI:1.001~1.013,P=0.032),小肠清洁程度与GTF(OR=0.874,95%CI:0.768-0.994,P=0.040)和SBTT(OR=0.769,95%CI:0.640-0.924,P=0.005)呈负相关。62例受检者胶囊内镜滞留于胃中,其中61例经口服多潘立酮片或胃镜推送后进入小肠。结论:较好的小肠清洁程度能缩短胶囊内镜的消化道转运时间。检查中应实时监测胶囊内镜通过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口服促动力药或胃镜推送以获得更短的转运时间。  相似文献   

17.
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比较双气囊内镜、胶囊内镜及全消化道造影对小肠出血病灶的总体检出率;通过自身对照,比较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分析胶囊内镜对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的影响。结果105例小肠出血患者中,双气囊内镜检出克罗恩病24例,腺癌15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2例,不明原因小肠溃疡10例,小肠间质肿瘤8例,小肠息肉8例,小肠血管畸形出血6例,钩虫病5例,麦克尔憩室及多发憩室5例,小肠淋巴瘤3例,无明显异常9例,阳性率91.4%(96/105)。其中40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病变检出率75.0%(30/40);75例患者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33.3%(25/75)。根据胶囊内镜结果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90.0%(36/40),而根据临床特征及消化道造影结果1次双气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率69.2%(45/65)。结论小肠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小肠良性溃疡(包括克罗恩病)、肿瘤、慢性炎症,其次是息肉、血管畸形、寄生虫感染、麦克尔憩室及淋巴瘤等。双气囊内镜对小肠出血诊断率高于胶囊内镜,胶囊内镜能提高1次双气囊内镜明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评价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目的 比较胶囊内镜与推进式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3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及3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结果,上述患者均经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小肠钡剂灌肠、血管造影或核素扫描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的32例中共发现异常26例,检出率为8l%。其中能明确解释出血原因者2l例,包括消化道血管病变8例,小肠炎症性肠病5例,小肠息肉4例,小肠恶性间质肿瘤2例,小肠类癌l例(该患者同时伴升结肠脂肪瘤)及出血性胃炎l例;疑诊5例。推进式小肠镜检查的36例明确出血原因9例,即诊断率为25%,包括空肠上段血管畸形2例,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瘤、腺瘤性息肉、克罗恩病、壶腹部腺癌及淋巴瘤各l例;疑诊2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检查效果及方法明显优于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可明显简化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检查步骤.应成为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莉 《内科》2009,4(1):91-93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由于传统的检查手段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很低。胶囊内镜的问世突破了传统内镜机械插入法的思维,它能观察以往内镜不易达到的小肠部位,操作简单,无需镇静,对胃肠动力影响小。自2001年8月胶囊内镜通过美国FDA获准临床应用以来,全世界胶囊内镜检查已超过50万例次,胶囊内镜已成为目前诊断小肠疾病的一线工具。本文对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促胃肠动力药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对胶囊内镜检查中胃肠转运时间、检查完成率及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间因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服药组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10mg,对照组则不服药物。记录胶囊内镜检查中的胃肠转运时间,比较两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诊断阳性率。结果服药组平均胃排空时间为29min(2~133min),短于对照组的54min(2~275min)(P=0.035);两组小肠通过时间(248min vs.28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2);服药组完成全小肠检查率(93.3%)高于对照组(66.7%)(P=0.021);服药组胶囊内镜诊断率(73.3%)与对照组(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能缩短胃排空时间,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