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开发利用正常胎儿脐血作为LAK细胞免疫治疗的细胞来源,方法: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培养脐血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脐血LAK)并作脐血LA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6例培养25d的脐血LAK细胞平时扩增速度为134.39倍,在效靶比例为20:1时,培养10d的脐血LAK细胞作用下不同的肿瘤细胞(黑色素瘤2例,卵巢囊腺癌1例及其癌性腹水1份,大网膜转移性腺癌1例及癌性腹水1份)杀伤率38  相似文献   

2.
3.
4.
以 观上当瑟一淋巴细胞体外扩增速度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肿瘤组织经处理后,用淋巴细胞分液可分离得到TIL,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IL,并作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论:TIL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中可大量扩增,TIL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与效靶比例 及培养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单克隆抗体分离主要的淋巴细胞亚群NK、CD_+~4、CD_8~+、B细胞,分别测定其对K_(562)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及各亚群细胞的协同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除NK细胞外,CD_4~+、CD_8~+、B细胞均能单独杀伤肿瘤细胞,各亚群的对比无显著差异。淋巴细胞中除某一亚群的混合细胞杀伤力大于该亚群本身,并提示T细胞系统在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离活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BCG)的有效组分,分析其有效组分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酶裂解法和超声波破碎法对活BCG进行裂解,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对其有效组分进行分离及分子量的测定,用SDS-PAGE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测定BCG有效组分BCGE2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BCGE2可体外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对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的杀伤作用,在效靶比为20:1时对T24细胞的抑制率为42.31%,而对照组仅为13.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CGE2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的杀伤作用很显著,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9.
用电镜观察了胃镜TIL细胞杀伤MKN45人胃癌细胞株的形态学变化。发现TIL细胞先向靶细胞靠近并伸出伪足与之接触,随后靶细胞开始出现结构破坏,6h后靶细胞破碎死亡。研究证实了胃癌TIL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观察目前常规分离纯化步骤对淋巴细胞的影响,研究红细胞对淋巴细胞的体外扩增及杀伤活性的影响。自体红细胞与淋巴细胞共育可显著促进淋巴细胞的扩增与杀伤活性,用作免疫疗法时,淋巴细胞纯化步骤可以省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T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在脂质体介导下将慢病毒包装系统的包装结构基因pCMVΔ8.2、包膜基因pCMV.VSVG、目的基因pHR'CS.GFP或pHR'CS.CDglytk导入病毒包装细胞293T,包装成病毒后,收集病毒上清,浓缩后转染T淋巴细胞,荧光显微镜及RT-PCR检测基因的整合及表达。给予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和/或无环鸟苷(GCV)后,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慢病毒的3种质粒可高效转染入293T细胞。对照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的绿色荧光,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许多病毒颗粒。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在T淋巴细胞中高效、稳定表达,单独使用GCV或5-FC对T细胞/CD+tk的存活率与未转染T细胞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单独使用5-FC或GCV比较,联合使用5-FC和GCV时T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可高效稳定转染T淋巴细胞,双自杀基因系统较单一自杀基因系统(CD/5-FC或HSV-tk/GCV)对T淋巴细胞的杀伤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慧芳  李彪如 《上海医学》1995,18(5):268-270
本实验以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及粘液性囊腺癌TIL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卵巢浆液性细胞及K562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单个细胞毒实验法,连续观察了效应细胞和靶细胞的结合及杀伤过程,发现TIL杀伤K562细胞及新鲜分离的肿瘤细胞具有相信心的形态变化过程,但是变化速存在着差异,其中浆液性囊腺癌TIL细胞杀伤自体肿瘤细胞形态变化最快,其次是杀伤本同一组织类型细胞,最差的粘液性囊腺癌的TIL细胞杀伤异体浆液性囊腺癌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光镜和电镜对鼻咽癌中淋巴细胞的杀伤现象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淋巴细胞的杀伤现象很普遍,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对癌细胞膜和胞核的直接破坏,出现胞质和胞核新月状缺损和溶癌现象。淋巴细胞的杀伤机理迄今还不清楚,可能与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毒素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4.
脐血淋巴细胞生物性状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利用正常胎儿脐血作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免疫治疗的细胞来源。本实验研究了脐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NK活性及细胞表型等。  相似文献   

15.
周敏仪  祁岩超  黄建云 《广东医学》2012,33(16):2444-2446
目的比较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自身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健康人来源的CIK细胞对肺癌细胞株A549杀伤作用的差异,初步探讨差异形成的机制,为临床应用健康人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来源PBMC及CIK细胞对A549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及NK细胞活化受体(NKG2D)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患者及健康人血浆游离MHCⅠ类相关链A分子(sMICA)水平。结果健康人来源的CIK细胞各亚群有更高的NKG2D受体表达,而血浆游离MICA浓度较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低,表现出更有效的抗肿瘤作用。结论健康人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扩增速度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肿瘤组织经处理后,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可分离得到TIL,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IL,并作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结果:培养40d的黑色素瘤TIL,扩增达9773倍。TIL对黑色素瘤、卵巢囊腺癌、大网膜转移性腺癌和癌性腹水等自体瘤细胞的效靶比例为40∶1时,培养15d的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高于20∶1;当效靶比例相同(20∶1)时,培养20d的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高于15d,而在40∶1时培养20d与15d的杀伤率无差别。TIL对K562肿瘤细胞株也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结论:TIL在含rIL2的完全培养基中可大量扩增,TI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与效靶比例及培养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May—Giemsa柒色法观察了27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LGL的百分率。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外周血LGL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进一步分析发现,IDDM患者LGL百分率降低优为明显,而NIDDM患者LGL百分率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提示NK细胞活性缺陷在ID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杀伤活性.方法: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抗原激活DC,然后用DC来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DC激活的TIL具有很高的对自体肝癌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89.39±3.05)%,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D激活的T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T淋巴细胞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能诱导TIL产生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相似文献   

19.
周晓宏  童春容 《河北医学》2003,9(4):306-308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简称CIK)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效果。方法: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的单个核细胞(PBMNC),再用抗CD3单抗(MabCD3)、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培养10d,经洗涤后分两次回输给患者。结果:22例接受CIK治疗的B—ALL完全缓解率(CCR)为78%,中位生存期为24月。其中7例骨髓存在残留异常基因或异常染色体的患者经CIK治疗2—3疗程后有6例消失。结论: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疗效显著,可清除微小残留白血病,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0.
<正> 肿瘤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肿瘤的治疗是急待解决的问题。1976年由Morgan等首次发现白细胞介素-2(简称LI-2)以后,肿瘤治疗有了新的进展。1980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Rosenberg实验室首次报道了荷瘤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含有IL-2的培养液中短期培养,可诱生出一种能杀伤新鲜分离的实体瘤细胞和体外培养的多种瘤细胞的杀伤细胞,并将其定名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antivated killer cell)简称LAK细胞。此细胞能杀伤自体的、同种的或同系的多种瘤细胞,其杀伤作用无特异性,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