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全瓷贴面修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完成修复1~8年的25例患者133个贴面进行复查,对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边缘染色、继发龋、颜色匹配、解剖形态、牙髓活力、隐裂、折断和脱落9项指标进行评估。以绝对失败贴面数来描述存留率,用绝对失败和相对失败的贴面总数来描述成功率,寿命表法计算全瓷贴面1~8年的存留率和成功率。结果全瓷贴面1~8年存留率分别为100.0%、99.2%、97.6%、96.7%、94.7%、93.2%、89.3%和89.3%,1~8年成功率分别为100.0%、98.5%、96.1%、94.4%、90.5%、84.5%、80.9%和80.9%。结论全瓷贴面近期和远期的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全瓷贴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全瓷贴面用于变色前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8例患,共制作全瓷贴面152颗,随诊30个月,通过临床检查和患主观评价,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检查修复效果显,患主观感觉光滑舒适,无牙龈炎症,无牙髓反应,结论:全瓷贴面修复效果好,是较为理想的变色前牙美容修复体。  相似文献   

3.
全瓷贴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瓷贴面在前牙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收集67颗全瓷贴面修复的患牙,12~24个月定期复诊,详细记录患者对颜色的满意度、边缘的适合性及修复体着色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67颗全瓷贴面牙,失败5颗,成功率为92.53%。结论全瓷贴面对四环素牙、氟斑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钙化不全、牙列稀疏(间隙小于3mm)、轻度错位牙、覆在正常范围内的轻度上颌前突牙等具有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美国DENMAT公司的全瓷贴面对变色前牙进行修复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变色牙的美容修复——全瓷贴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传雨 《口腔医学》2002,22(2):108-109
<正>恒前牙变色治疗方法有漂白法、磨除法、光敏复合树脂覆盖、塑料贴面、全冠、金属烤瓷冠等,但都有各自的缺点和局限性。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瓷贴面的应用为变色牙的治疗提供了满意的修复手段,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优越性:(1)逼真的色泽;(2)强度高;(3)超薄;(4)表面不着色;(5)表面不磨损;(6)牙体组织磨除少;(7)不易脱落;(8)不刺激牙龈组织;(9)无牙髓反应。我们与美国Den-Mat牙科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97颗前牙,全瓷贴面修复,并进行2年的随访,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97颗全瓷贴面在修复完成后6个月,六项评价指标均达到A级;修复完成后1年,修复体周围龋:2颗达到B级;修复完成后2年,2例患者(3颗牙)失访,修复体周围龋:2颗B级、1颗C级,修复体折断:1颗B级,基牙松动:2颗B级。结论: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贴面修复畸形前牙的美学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畸形前牙拟行美学修复患者,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实验组(60例)采用全瓷微贴面修复,对照组(60例)采用微创超薄贴面修复。比较2组修复后6、12、24个月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USPHS)评分。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24个月,2组USPHS评分中修复体完整性、颜色、边缘密合性、半透明性达标率和边缘着色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对修复体美观度满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1.60% ∶ 93.83%,P<0.05),随访期间修复体破损、脱落、继发龋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3% ∶ 11.11%,P<0.05)。结论 2种修复方法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全瓷微贴面技术并发症少,易崩瓷,唇侧边缘易着色,但牙体预备量小,后期修复体破损、脱落、继发龋齿发生率低。微创超薄贴面技术美观度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美学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8.
瓷贴面修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瓷贴面广泛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领域,其临床设计、牙体预备直接关系到修复后的美观效果和成功率。而最终美学修复效果受瓷贴面的厚度、基牙的颜色、粘结系统的遮色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对瓷贴面的类型、适应证的选择、牙体预备的方式及粘结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9.
牙医经常面临治疗方式的选择,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尽可能多地保留自然牙齿组织,维持并促进牙列健康。这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从所有传统的治疗方法中首选对牙齿操作最小的方法,比如漂白、嵌体、贴面等微创美学治疗技术。贴面修复是把牙齿表面磨去一层(只需去除0.5~0.8mm),然后再用修复材料直接或间接粘结覆盖,  相似文献   

10.
贴面是指覆盖后牙面所有牙尖,以粘接固位为主的修复体.随着口腔粘接技术和修复材料的发展,口腔微创理念和技术的普及,贴面修复为后牙面缺损提供了一种相较于全冠更能保存剩余牙体组织的修复方法,尤其适用于酸蚀磨耗引起的面表浅缺损的活髓后牙.本文就贴面的定义、适应证与禁忌证、材料选择、牙体预备、粘接技术、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薄贴面与常规贴面的临床效果,为超薄贴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超薄贴面20例与常规贴面修复患者45例,基牙分别为72、120颗,3、6、12、24、36个月后随访,依据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贴面评价分类标准进行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统计留存率和成功率。结果经过3年观察,超薄贴面和常规贴面在继发龋、边缘适合性、边缘变色、颜色适合性和结构形态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表现,留存率及成功率均大于90%,经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贴面可以获得与常规贴面相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牙齿美容修复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其他美容修复技术而言,瓷贴面修复技术具有磨切牙体组织少、生物相容性好、颜色稳定等优点,这使得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然而瓷贴面最终美学效果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就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的历史、适应证和禁忌证的选择、材料的种类、牙体预备方式以及粘接系统的选择等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3.
14.
瓷贴面美容性修复四环素牙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较理想修复四环素牙的方法。方法:应用瓷贴面修复中度四环素牙114颗。唇面均匀磨除0.5mm,终止线位于龈下0.5mm。在耐火代型上制作瓷贴面,粘结面用氢氟酸超声酸蚀30秒。用Cerinate烤瓷贴面专用粘结剂粘固。结果:114个贴面经3年观察,总成功率95.6%。结论:瓷贴面具有脱落率低,美观,耐磨损,抗着色及对牙龈组织无刺激等优点,是修复四环素牙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价IPSe.max铸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患者(总计63颗)行IPS e.max铸瓷贴面修复。1个月、3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复诊检查,根据改良Ryge评价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63例瓷贴面均完整未脱落;1例出现边缘渗漏着色;3颗患牙出现牙本质敏感现象。结论:IPS e.max铸瓷贴面是前牙较理想的美学修复方法,能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超薄瓷贴面的临床应用具体是指在没有或者极少量的牙齿预备基础上仅通过0.3~0.5 mm厚的瓷贴面来改善牙齿的美学效果,已成为前牙美学修复的主流,因其对牙齿的损伤极小而备受患者青睐,临床医生也越来越关注超薄瓷贴面的修复过程及远期疗效。该文将从发展过程、适应证、牙体预备以及瓷材料与粘接剂的选择方面对超薄瓷贴面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贴面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前牙美容的修复方法。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瓷贴面设计及操作方面的生物力学研究成果,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that two guides to tooth preparation had on an operator's ability to appropriately and consistently prepare teeth for 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s. STUDY DESIGN: In-vitro study.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rty typodont central incisor teeth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hree groups and a general dental practitioner was asked to prepare the teeth for 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s. Group A were prepared freehand while Groups B and C were prepared with the assistance of a silicone index and depth preparation bur respectively. Images of the prepared teeth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mean labial depth of preparation and incisal reduction of teeth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 mean labial reduction for Groups A, B and C was 0.37 mm (SD 0.13), 0.62 mm (SD 0.17) and 0.61 mm (SD 0.15) and the mean incisal reduction for Groups A, B and C was 1.0 mm (SD 0.28), 1.0 mm (SD 0.38) and 1.03 mm (SD 0.2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consideration be given to the use of a silicone index or depth gauge bur when teeth are prepared for 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