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包扎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颅内压力的影响.方法 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术中留置颅内压监护传感器探头,分别于术后即时、术后72 h、术后120 h和术后168 h分别采用弹力帽、敷贴2种不同包扎方法,监测并记录颅内压数值.结果 术后即时、术后72 h、术后120 h和术后168 h组患者弹力网帽包扎后颅内压较敷贴贴敷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不同时间组弹力网帽包扎后颅内压均较敷贴贴敷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Hunt&Hess分级Ⅲ-Ⅴ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早中期显微手术夹闭的疗效,并探讨其积极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入院,且手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Ⅴ级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瘤手术夹闭,脑压高者同时去骨瓣减压(0~12d),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结果随访出院后3月,35例患者(76%)预后良好(mRS 0~3分)并返院行颅骨修补术,7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结论Hunt&Hess分级Ⅲ~Ⅴ级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积极手术夹闭动脉瘤并去骨瓣减压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Hunt&Hess分级Ⅲ-V级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早中期显微手术夹闭的疗效,并探讨其积极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46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入院,且手术前Hunt&Hess分级Ⅲ--V级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动脉瘤手术夹闭,脑压高者同时去骨瓣减压(0~12d),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结果随访出院后3月,35例患者(76%)预后良好(mRS 0~3分)并返院行颅骨修补术,7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结论 Hunt&Hess分级Ⅲ~V级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积极手术夹闭动脉瘤并去骨瓣减压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后常出现脑内血肿,脑室出血,病情危重,需要急诊外科处理.单纯夹闭动脉瘤后脑水肿严重,效果不满意,需要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玉溪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5例,经扩大翼点人路,开颅,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术中清除脑内血肿,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监测颅内压力参数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平均压力反应指数(Pressure reactivity index, PRx)、平均颅内压波幅(Mean wave amplitude, MWA)对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记录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对比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临床资料及颅内压力参数ICP、PRx、MWA。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颅内压力参数ICP、PRx及MWA三者联合对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9.67%。预后不良组大骨窗占比、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颅内压力参数ICP、PRx、MW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患者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临床经验。方法 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患者均急诊行动脉瘤夹闭+去骨瓣减压术。10例术前明确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的患者,16例怀疑为动脉瘤性。结果颈动脉动脉瘤4例,中动脉动脉瘤15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动脉瘤夹闭及去骨瓣减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3~6个月,根据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5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5例。结论对于术前可以明确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的患者应积极行急诊动脉瘤夹闭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于怀疑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的患者应仔细分析CT后积极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4例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减压同侧硬膜下积液23例、减压对侧积液26例、合并纵裂镰旁积液或单纯纵裂镰旁积液21例,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例经钻孔引流+早期颅骨修补治愈,40例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腰大池置管引流治愈,3例经钻孔引流治愈。结论硬膜下积液是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经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腰大池置管引流、钻孔引流+早期颅骨修补等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与常规大骨瓣减压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ICP、GOS及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3天及术后1周ICP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脑池引流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患者早期应用弹力绷带适度加压包扎的护理效果。方法入组对象为2011年12月~2014年10月入住我院的6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均经CT、MRI等影像学手段确诊。将其按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降颅压、控制感染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弹力绷带适度加压包扎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脑膨出情况、ICP、CPP、临床疗效。结果 (1)观察组脑膨出发生率、脑膨出程度及ICP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P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头痛、头晕/眩晕、骨窗膨隆发生率及骨窗塌陷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弹力绷带适度加压包扎,可有效降低脑膨出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急性期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3年我科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的65例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预后。结果:本组65例患者共成功夹闭67个动脉瘤,其中2例多发动脉瘤均1期同时夹闭,术后骨瓣减压36例。按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5分22例,4分20例,3分10例,2分8例,1分5例。结论:合并颅内血肿的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血肿,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颅内动脉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该科从2010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诊治的8 例青少年(年龄为14~20 岁)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其结果。结果男性6 例,女性2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内血肿4 例,单纯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者4 例,发现8 个动脉瘤,位于大脑中5个,前交通动脉瘤3 个,动脉瘤的直径<15 mm 3个,≥15 mm 5个,其中2 个>25 mm,属于巨大动脉瘤。8 例均开颅动脉瘤夹闭,4 例并清除血肿(其中3 例去骨瓣),1 例因脑肿胀去骨瓣,2 例大脑中巨大且复杂动脉瘤行 动脉瘤塑形后再行夹闭;死亡2 例,6 例经6~40 个月的随访,2 例一侧肢体偏瘫,其余恢复尚可(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为4~5 分)。结论大脑中动脉是青少年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巨大型动脉瘤比例较高;大部分青少年动脉瘤破裂多合并脑内血肿,Hunt-Huss分级高,大部分手术需清除血肿并夹闭动脉瘤,部分需去骨瓣减压,特别巨大且复杂动脉瘤需行动脉瘤塑形后再行夹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假性成分为主的"葫芦状"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内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复合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脑实质内血肿。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提示颅内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3D-DSA重建提示动脉瘤由大、小两部分构成,均为小母囊上发出较大的子囊。本组5例前交通动脉瘤均行弹簧圈栓塞术,2例术后出现严重脑组织肿胀,1例急诊行去骨瓣减压及动脉瘤夹闭术后逐渐恢复,1例死亡;大脑中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2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病理均提示假性动脉瘤成分。5例出院患者预后良好,均随访3个月,临床症状稳定。结论葫芦状动脉瘤是一种以假性动脉瘤成分为主的特殊形态的动脉瘤复合体,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像学特点,治疗上强调根据个体情况及动脉瘤形态学特点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尽早修复动脉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运动头带加压包扎处理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分为实验组(n=38)与对照组(n=40)。实验组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运动头带加压包扎去颅骨骨瓣部位,对照组未使用运动头带加压包扎去颅骨骨瓣部位,比较两组硬膜下积液转化成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缓解吸收、死亡率以及预后。结果实验组硬膜下积液转化成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硬膜下积液自行吸收率高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使用运动头带加压固定,处理硬膜下积液效果显著,有效降低脑积水发生率。术后脑压下降后应早期予以加压包扎,避免出现去骨瓣减压相关性脑积水及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破裂前循环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的治疗策略和经验。方法通过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35例,于超早期、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同时夹闭责任动脉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35例均成功夹闭。手术效果按GOS评分:V级22例,IV级6例,III级3例,II级2例,I级2例。结论超早期手术,合理设计手术切口,必要时去骨瓣减压,术中操作得当,可使破裂前循环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得到满意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效。方法运用翼点手术入路早期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98例。结果瘤颈夹闭92例,动脉瘤孤立6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术后患者预后按格拉斯哥评分(GOS)预后评分标准,良好91例,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应及早选择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Ⅳ级和Ⅴ级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的 探讨Ⅳ,Ⅴ级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的有效措施。(2)方法 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病人34例,全部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其中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7例,术前因脑室系统积血行脑室外引流术6例。(3)结果 治愈(正常工作 部分工作)15例(44%),好转(生活自理)6例(18%),植物生存2例,死亡11例(32%)。(4)结论 Ⅳ,Ⅴ级颅内动脉瘤应争取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手术技巧及术前,术后处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例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16例行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手术,对两者的预后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按GOS评分评定预后。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的患者恢复良好5例,生活自理1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行分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恢复良好1例,生活自理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6例。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双侧分次去骨瓣减压患者。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及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压效果充分,并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王惠君  廖媛媛  程蕾 《中外医疗》2010,29(34):164-16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的护理管理。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107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在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资料,总结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在神经外科ICU的护理管理经验,重点介绍麻醉未清醒期护理、水肿期护理、预防再出血的护理、预防血管痉挛的护理等几个重要环节的护理经验。结果本组89例患者恢复良好,发生颅内出血8例,2例死亡,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4例第二次行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后好转;发生呼吸道感染15例,发生癫痫5例,发生血管痉挛43例,均因及时的发现及积极抢救,患者成功度过了危险期。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成功与否,不仅依靠高超的手术技巧,积极有效的神经外科ICU的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均急诊行开颅动脉瘤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基底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并行腰蛛网膜下腔引流5~7天。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均经CTA或DSA检查证实,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1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8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1例。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合理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假性成分为主的“葫芦状”动脉瘤的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内真性动脉瘤-假性
动脉瘤复合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 例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脑实质内血肿。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或者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提示颅内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瘤;3D-DSA
重建提示动脉瘤由大、小两部分构成,均为小母囊上发出较大的子囊。本组5例前交通动脉瘤均行弹簧圈栓塞术,2例术后出现
严重脑组织肿胀,1例急诊行去骨瓣减压及动脉瘤夹闭术后逐渐恢复,1例死亡;大脑中动脉瘤行开颅夹闭术。2例开颅手术患
者术后病理均提示假性动脉瘤成分。5例出院患者预后良好,均随访3个月,临床症状稳定。结论葫芦状动脉瘤是一种以假性
动脉瘤成分为主的特殊形态的动脉瘤复合体,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像学特点,治疗上强调根据个体情况及动脉瘤形态
学特点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尽早修复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