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清 《重庆医学》2015,(26):3634-3636
目的:观察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 IL-13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并对血清 IL-6和 IL-13细胞来源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 HFMD 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中 IL-6和 IL-13水平,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 HFMD 患者血清中 IL-6和 IL-13水平,并同时检测 HFMD 患者治疗后血清IL-6和 IL-13水平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单核细胞分泌 IL-6和 T 细胞分泌 IL-13的情况。EV71病毒感染健康人单核细胞和 T 细胞后,FCM 检测单核细胞分泌 IL-6和 T 细胞分泌 IL-13变化情况。结果EV71感染 HFMD 患者血清 IL-6和 IL-13水平分别为(79.63±29.45)pg/mL 和(36.45±15.13)pg/mL,健康对照组血清 IL-6和 IL-13水平分别为(27.26±7.82)pg/mL 和(13.46±3.14)pg/mL,HFMD 患者血清 IL-6和 IL-1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 <0.01),同时,随着 HFMD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 IL-6和 IL-13水平亦逐渐升高(P <0.01)。治疗后 HFMD 患者血清中 IL-6和 IL-13水平分别为(48.23±23.14)pg/mL 和(23.25±9.63)pg/mL,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 <0.01)。HFMD 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 IL-6水平和 T 细胞分泌 IL-13的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显著升高;EV71病毒处理健康人单核细胞和 T 细胞后单核细胞和 T 细胞分泌 IL-6和 IL-13能力显著升高。结论EV71病毒可能时通过促进单核细胞分泌 IL-6和 T 细胞分泌 IL-13,致使血清 IL-6和 IL-13水平升高,从而参与 HFMD 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IL-23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感染性腹泻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17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1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例感染性腹泻、13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荸个核细胞;ELISA方法检测IL-23刺激前后各组PBMCs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结果:束经IL-23刺激的各组PBMCs上清液中IL-17的水平分别为(29.492±6.631)pg/ml、(18.183±3.110)pg/ml、(16.848±3.903)pg/ml,其中UC组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IL-23可促进各组PBMCs分泌IL-17,且UC组(63.631±11.793)pg/ml较感染性腹泻组(27.868±8.314)pg/ml及健康对照组(26.533±6.422)pg/ml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IL-23可能通过诱导IL-17的分泌而使后者在UC的慢性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23/IL-17免疫通路失调可能破坏机体免疫耐受而导致UC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 R)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变化.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6、sIL-6 R及IL-1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20.18±2.59)pg/ml]及sIL-6 R[(33.87±16.51)p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血浆IL-13[(16.15±11.98)p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41±18.26)pg/ml](P <0.05);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IL-6[(21.04±1.72)pg/ml]及sIL-6 R[(32.83±15.72)pg/ml]水平均高于阳性组,其中阴性组患者IL-6显著高于阳性组[(18.28±3.22)pg/ml](P <0.05),阴性组患者血浆IL-13[(12.72±9.01)pg/ml]水平显著低于阳性组[(19.82±7.83)pg/ml](P <0.05);未发现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IL-6、sIL-6 R及IL-13之间的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6、IL-13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血浆IL-6水平升高、IL-13水平降低可能是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特征性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柴芩承气汤(Chai Qin Cheng Qi Decoction,CQCQD)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小鼠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胰腺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NP组及CQCQD组,每组10只。ANP模型采用8%L-精氨酸溶液腹腔注射,4.0mg·g-1·1h-1×2制作。CQCQD组予以CQCQD制剂0.1ml/10g灌胃,1次/2h,观察其第6h的血清IL-6、IL-10水平及胰腺病理改变。结果 ANP组血清IL-6水平(1589.63±377.28)pg/ml高于对照组(927.46±210.42)pg/ml,P<0.05,也高于CQCQD组(1107.73±351.62)pg/ml,P<0.05,对照组血清IL-6水平与CQCQD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NP组血清IL-10水平(920.64±101.68)pg/ml与对照组(1083.77±142.85)pg/ml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NP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CQCQD组(1177.84±201.72)pg/ml,P<0.05,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与CQCQD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NP组胰腺病理评分(6.20±1.65)高于对照组(1.00±1.11),P<0.01,也高于CQCQD组(4.50±0.54),P<0.05。对照组胰腺病理评分低于CQCQD组(P<0.01)。结论 CQCQD可降低ANP小鼠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减轻ANP小鼠胰腺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小儿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8例小儿难治性癫痫患者癫痫发作后血清和脑脊液中IL-6的含量变化。结果癫痫发作1、6 h后,癫痫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分别为(8.23±0.58)、(11.63±1.35)pg/ml,与正常对照组(0.75±0.48)pg/ml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癫痫发作1、6 h后,脑脊液中IL-6水平亦逐渐升高,分别为(10.35±3.06)、(19.55±2.32)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7±0.65)pg/ml,P<0.01];而发作后12 h,癫痫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IL-6含量趋于正常[分别为(1.05±0.66)、(3.54±1.31)p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癫痫发作可诱导血清和脑脊液中IL-6表达水平的上调,这可能促进炎性损伤的进一步加重,可能与小儿难治性癫痫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尿中IL-8、IL-1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5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及尿中IL-8、IL-13水平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口服强地松(1mg/kg)8~12w后再次测定血清及尿中IL-8、IL-13水平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治疗前血清、尿IL-8水平[(31.08±3.07)pg/ml、(46.22±1.83)pg/ml]较正常对照[(22.99±2.29)pg/ml、(24.61±1.04)pg/ml]显著升高(P<0.05),血清、尿IL-13水平[(31.05±2.71)pg/ml、(65.80±12.50)pg/ml]较正常对照[(25.61=2.52)pg/ml、(53.5±6.41)pg/ml]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血清、尿IL-8水平[(23.06±2.60)pg/ml、(25.85±4.01)pg/m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尿IL-13水平[(27.40±7.09)pg/ml、(50.31±11.13)pg/m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及尿中IL-8、IL-13水平升高,两者均参与炎症过程,并在疾病的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激素治疗在控制病情的同时,可降低IL-8、IL-13水平,故IL-8、IL-13水平变化一定程度上可提示病情变化,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腹腔液中EMAb、IL-6、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EM患者和10例正常妇女的血清、腹腔液,采用ELISA法测定EMAb,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IL-6、IL-8.结果:EM患者血清中EMAb、IL-6含量[(0.26±0.08)OD450 nm,(207.32±72.3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10±0.04)OD450 nm,(121.51±50.96)pg/mL,P<0.01].腹腔液中IL-6含量(215.77±58.39)pg/mL高于对照组167.90±52.12,P<0.05,IL-8含量(0.55±0.2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31±0.12)ng/mL,P<0.01.结论:EM患者腹腔液中异常水平的IL-6、IL-8是腹腔免疫动态环境失衡的部分原因.EMAb的产生,是机体免疫系统失常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6,(5):546-549
目的通过检测广西骨关节结核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2016年2~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43例广西骨关节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血清IL-4和IL-17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观察组血清IL-4和IL-17水平的线性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10±6.77)pg/ml vs(19.06±3.29)pg/ml和(58.63±7.88)pg/ml vs(20.57±4.2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IL-4与IL-17的表达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0.001)。结论广西骨关节结核患者血清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骨关节结核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7及IL-10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慢性乙肝患者(HBeAg阳性与阴性各24例;HBV DNA阴性21例,HBV DNA阳性27例)作为试验组,2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血清中MIF、IL-17及IL-10的含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MIF[(67.50±9.21)μg/Lvs(25.21±7.08)μg/L]和IL-17[(70.93±2.24)vs(26.78±1.58)μg/L]明显升高,IL-10[(192.88±20.74)vs(240.32±28.33)μg/L]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与阳性组、HBV DNA阴性与阳性组中MIF、IL-17及IL-10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F、IL-17的含量与ALT呈正相关(r=0.693,P<0.01;r=0.897,P<0.001),而IL-10与ALT呈负相关(r=-0.285,P=0.037)。结论 MIF、IL-17及IL-10可能参与慢性乙肝的发病过程,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在梅毒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3例治疗前梅毒患者及其中15例治疗后二期梅毒患者血清中IL-12(p40)和IFN-γ的水平,并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23例梅毒患者血清中IL-12I、FN-γ的中位数(M)水平分别为21.32pg/ml、1.01pg/ml,分别与正常对照组(0.52pg/ml、0.17pg/ml)比较显著升高(P<0.01,P<0.01);15例二期梅毒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12和IFN-γ的中位数水平分别为28.32pg/ml、7.99pg/ml,与治疗后(2.36pg/ml、0.77pg/ml)比较显著升高(P<0.01,P<0.01);治疗后IL-12和IFN-γ的中位数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P<0.01)。结论IL-12和IFN-γ参与了梅毒螺旋体进入体内后的免疫过程,可能在梅毒螺旋体的清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28和白细胞介素-29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细胞介素-28(IL-28A、IL-28B)和白细胞介素-29(IL-29)是一组由病毒或双链RNA诱导的多种细胞产生的新型白细胞介素,它们能结合一种由IL-10RB和IL-28Rα组成的异二聚体型Ⅱ类细胞因子受体,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而发挥其抗病毒或其他防御功能。作者就IL-28与IL-29的分子结构、编码蛋白、受体与生物学活性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HIV的复制,但却不能完全恢复CD4+T细胞的数量.即使病毒血清学指标得到良好控制的病人,CD4+T细胞数也很难达到正常水平.目前研究表明:γ链细胞因子在始动、维持及调节免疫稳态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γ链细胞因子具有多重功能,如在健康及疾病中作为调节和效应分子发挥作用,因此,该家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T辅助细胞1(Th1)和Th2细胞及细胞因子IL-12和IL-4的含量及意义。方法标本取自30例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和20例行鼻中隔手术患者的正常中鼻甲黏膜(对照组)。新鲜鼻息肉手术标本和正常中鼻甲黏膜制备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测定Th1和Th2细胞的百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IL-12和IL-4在冰冻鼻息肉标本和正常中鼻甲黏膜的含量。结果鼻息肉组织以Th1细胞亚群为主,且其中Th1和Th2细胞亚群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鼻息肉组织IL-12、IL-4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h1细胞百分率与IL-12的水平正相关(P〈0.05),Th2细胞百分率与IL-4的水平正相关(P〈0.05),IL-12的水平与IL-4负相关(P〈0.05)。结论鼻息肉中Th细胞在IL-12和IL-4作用下分化为Th1和Th2,二者共同参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和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15.
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IL-2、IL-4、IL-6和IL-8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观察白细胞介素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该文分别对哮喘发作期20例。缓解期12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10例进行了血清IL-2、IL-4、IL-6和IL-8的测定。结果发现,发作期患者血清IL-2水平下降,而IL-4、IL-6和IL-8水平均增高,缓解期均增高,缓解期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在哮喘哪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杉林  秦飞  郑江海  代梅 《海南医学》2016,(21):3455-345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4(-34C/T和-590C/T)、6(-174G/C和-572C/G)、13(-1112C/T和+1923C/T)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为CP组,另选取健康受试者120名作为对照组,选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特点。结果两组受检者IL-4-34位点、IL-4-590位点、IL-6-572位点、IL-13+1923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6-572位点、IL-13-1112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34位点/-590位点、IL-6-572位点、IL-13+192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无关;IL-6-572位点、IL-13-111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比值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16例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实验组)和116例老年非肥胖高血压患者(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18、IL-10等浓度变化。结果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浆IL-18、IL-10水平及其比值明显高于老年非肥胖高血压患者(P〈0.01或P〈0.05)。结论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浆IL-18升高,IL-18与抗炎因子IL-10比例失调,可能加重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12、13水平对儿童哮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8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经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IL-12和IL-13水平,同时用肺功能仪测定其1s用力呼吸容积(FEVL0),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IL-12水平与FEVL0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1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治疗前IL-12水平与FEV1.0pre均明显低于治疗后,IL-1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均P<0.05)。IL-12水平与FEV1.0pre呈正相关(P<0.05,r=0.495),与IL-13水平呈负相关(P<0.05,r=-0.519);IL-13水平与FEV1.0pre呈负相关(P<0.05,r=-0.527)。结论IL-12与IL-13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可为哮喘的诊断及判断病情提供较好的实验室参数。  相似文献   

19.
IL-9和IL-5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9(IL-9)和白细胞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痰液4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IL-9、IL-5及IL-8浓度.结果 哮喘发作期组IL-9、嗜酸性粒细胞(EOS)、IL-5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组(P<0.01);哮喘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的IL-9、IL-5、EO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哮喘发作期组IL-9浓度分别与EOS和IL-5浓度呈正相关(r=0.39,P=0.025;r=0.542,P=0.001),哮喘发作期组IL-8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881,P<0.001);在哮喘发作期的中、重度患者中,IL-9与IIL-8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02).结论 IL-9与哮喘气道内的EOS、IL-5密切相关,在哮喘发作期尤为明显,表明IL-9和IL-5参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等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组(45例)、缓解期组(3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缓解期组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均显著高于急性发作组(P<0.01).急性发作组IL-17、IL-5、IL-4、IL-6、IL-8、IFN-γ、IgE值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IL-2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 0.05);缓解期组IL-17、IL-5、IL-4、IL-8、IFN-γ、Ig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CD3+、CD4+、CD4+/CD8+测定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急性发作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差异显著,提示免疫功能紊乱、炎症介质分泌增加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