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鼠膀胱癌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诱癌剂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发Wistar大鼠膀胱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探讨建立膀胱癌动物模型的合适方法。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用MNU(2mg/2周)定期作膀胱内灌注,实验周期为14周,按计划处死大鼠,观察不同阶段动物膀胱癌的发生情况。结果60只大鼠中58只完成了实验,2只中途死亡,诱癌组(MNU组)存活39只大鼠中,病理证实为膀胱癌者37只,占92.5%,2只为不典型增生,占5%。在病理确诊的39只大鼠中,有33只联合使用尿HE染色 AO染色诊断为膀胱肿瘤,阳性率89.2%。结论MNU经膀胱灌注诱发膀胱肿瘤动物模型方法简单、药物用量少、诱瘤时间短、致癌率高,其诱发的膀胱肿瘤在组织学和病理学特征上和人的膀胱肿瘤十分相似,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在动物实验中用尿HE染色 AO染色诊断膀胱肿瘤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卡介苗对膀胱肿瘤细胞及代谢产物的作用和影响,对卡介苗治疗膀胱肿瘤细胞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通过膀胱灌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并建立大鼠的膀胱肿瘤模型,将膀胱肿瘤细胞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按照培养液的不同成分将其分为5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利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卡介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浓度。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灌注的15只大鼠中,2只大鼠在灌注2次后死亡,3只大鼠灌注3次后死亡,解剖死亡大鼠均未发现明显的肿瘤。再对其余10只大鼠完成膀胱灌注后,其中8只大鼠解剖后发现有明显的肿瘤。MTT结果显示:卡介苗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卡介苗的浓度呈现正相关。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浓度在B组为(160.654±5.775)ng/L,D组为(124.443±4.972)ng/L的浓度,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IL-10浓度在B组为(16.973±3.428)ng/L,E组为(20.327±2.721)ng/L,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各组细胞均未发现细胞凋亡。对原代膀胱肿瘤细胞的鉴定显示:利用HE染色可发现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浆比增高,有的可发现细胞核仁数目增加,有的细胞核呈现墨水滴样,核仁比较明显。结论卡介苗对大鼠膀胱肿瘤细胞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没有发生细胞凋亡,且肿瘤细胞自身分泌的IL-10、TNF-α可以参与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华蟾素对SD大鼠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0只大鼠膀胱灌注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UN),每3周1次,共4次;于第14周将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丝裂霉素组(5 mkg)、低浓度华蟾素组(5 mg/kg)及高浓度华蟾素组(20 mg/kg),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5次,计算抑瘤率,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MNU膀胱灌注成功建立膀胱肿瘤动物模型,以膀胱肿瘤质量计算高浓度华蟾素组的抑瘤率为76.7%,高浓度华蟾素组抑瘤率较丝裂霉素组及低浓度华蟾素组高;TUNEL法检测高浓度华蟾素组AI值为(24.21±1.24)%,较其他各组AI值明显增高,提示高浓度华蟾素组凋亡指数高于丝裂霉素及低浓度华蟾素组.结论 华蟾素对膀胱肿瘤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作用,且高浓度时抑瘤作用及促凋亡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华蟾素对SD大鼠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0只大鼠膀胱灌注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UN),每3周1次,共4次;于第14周将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丝裂霉素组(5 mg/kg)、低浓度华蟾素组(5 mg/kg)及高浓度华蟾素组(20 mg/kg),每周灌注1次,连续灌注5次,计算抑瘤率,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MNU膀胱灌注成功建立膀胱肿瘤动物模型,以膀胱肿瘤质量计算高浓度华蟾素组的抑瘤率为76.7%,高浓度华蟾素组抑瘤率较丝裂霉素组及低浓度华蟾素组高;TUNEL法检测高浓度华蟾素组AI值为(24.21±1.24)%,较其他各组AI值明显增高,提示高浓度华蟾素组凋亡指数高于丝裂霉素及低浓度华蟾素组。结论华蟾素对膀胱肿瘤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作用,且高浓度时抑瘤作用及促凋亡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5.
<正> 膀胱癌绝大多数(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并以浅表性(Ⅰ—Ⅱ级、O—A 期)膀胱移行细胞癌为最常见。此种肿瘤手术后的再发率达30—80%。根据文献报道:动物实验及临床报告均表明卡介苗膀胱内灌注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术后再发。至今,膀胱内卡介苗免疫治疗是预防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再发最成功的方法。现综述如下:动物实验1982年Pang 等用小白鼠作实验,观察卡介苗对肿瘤生长的预防和抑制作用。他们随机将8—12周的CEH/HeN 雌小白鼠分为3组。1组动物19只单纯接种肿瘤细胞(MBT  相似文献   

6.
研究膀胱灌注青藤碱对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大鼠膀胱癌的肿瘤免疫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青藤碱组、青藤碱+1/2BCG组、卡介苗(BCG)组等5组,建立大鼠膀胱癌模型,检测大鼠CTLA-4、PD-1、B7-H3的水平,评估大鼠膀胱病理结果。结果提示青藤碱组、青藤碱+1/2BCG组CTLA-4、PD-1均显著低于模型组,青藤碱+1/2BCG组、BCG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膀胱炎症及HE染色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果表明青藤碱能显著抑制大鼠膀胱癌CTLA-4、PD-1的表达,降低膀胱炎症及HE染色评分,抑制膀胱癌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SD大鼠下焦湿热证尿血——膀胱癌(BC)模型的造模过程和成模率。方法 通过膀胱灌注MNU的方法在造模前、造模中、造模后共计6个时间点进行分批次样品采集,并对膀胱组织进行HE染色以了解膀胱原位癌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结果 实验过程顺利,在操作过程中大鼠未出现明显尿路损伤现象。通过本造模手法模型组大鼠膀胱内有明显的上皮增生、破损及大面积肿瘤形成和尿血现象。结论 MNU可以成功诱导SD大鼠下焦湿热证尿血模型(膀胱癌),且成模明显,死亡率低,实验数据可为膀胱癌模型的建立、改良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膀胱灌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F344大鼠膀胱肿瘤模型。方法选取F344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对照组),第2组膀胱灌注MNU(MNU组),每2周1次,共5次;于第14周处死动物,取血清测干扰素(INF-γ),膀胱肿瘤组织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MHC-I)及病理观察。结果MNU组出现膀胱肿瘤,对照组无1例肿瘤;对照组血清INF-γ为(9.620±7.256)pg/ml,实验组为(0.898±0.323)pg/ml,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膀胱肿瘤的MHC-I表达较高(58.60%~93.80%)。结论MNU可成功诱导F344大鼠膀胱肿瘤,该模型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9.
罗春丽  胡宏波  蔡晓钟  赵培  吴小候 《重庆医学》2007,36(14):1352-1354
目的 在原位建立膀胱肿瘤的大鼠模型.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55只,对照组10只,N-甲基亚硝基脲(MNU)对模型组SD大鼠进行膀胱灌注,于首次灌注MNU后第3、6、9周分别每次处死模型组10只大鼠以及对照组2只大鼠,在病变明显处多处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实验的12周处死剩余的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诱癌期间两组大鼠毛色、食量、营养状况及体重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对照组大鼠膀胱黏膜未见病变,12周时,所有模型组大鼠均有肿瘤形成且大多呈多发性,肿瘤大小不一;对照组大鼠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有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模型组均发生程度不等病变,12周时肿瘤细胞浸润可达深肌层,肿瘤细胞异型明显,细胞核较大且极性紊乱或消失,核分裂相明显.结论 成功在原位建立膀胱肿瘤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大蒜素联合顺铂治疗SD大鼠膀胱肿瘤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膀胱灌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建立SD大鼠膀胱肿瘤模型,于第14周对5组荷瘤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牛理盐水,顺铂,不同浓度大蒜素,顺铂 大蒜素.每次注射0.2ml,隔日1次.共7次,其间观察实验动物生存状态.全部注射完毕后处死大鼠,称取膀胱总重量,对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不同浓度大蒜素组、顺铂 大蒜素组的大鼠体重均随鼠龄的增长而增加,而顺铂组大鼠在停药后随鼠龄的增长体重明显降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顺铂 大蒜素组大鼠膀胱的总重量显著小于其他各组.TUNEL法原位检测发现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凋亡,大蒜素 顺铂组尤为明显.结论:大蒜素联合顺铂可共同诱导细胞凋亡发挥协同效应,抑制膀胱肿瘤的生长.并且能改善大鼠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膀胱癌模型进行无创诊断的价值。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分为实验组45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大鼠定期膀胱灌注MNU,每次2mg,每2周1次,共4次。对照组大鼠同时膀胱灌注生理盐水,每次0.2mL。于第14周末麻醉大鼠后进行MRI扫描检测,检测后处死大鼠,取膀胱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实验组45只大鼠14周末存活43只,死亡2只,存活率95.6%,死亡率4.4%;经MRI扫描膀胱均见异常信号,提示肿瘤形成,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存活大鼠成瘤率为100%。对照组15只大鼠14周末存活14只,死亡1只,存活率93.3%,死亡率6.7%;经MRI检查未发现膀胱肿瘤,病理检查未见膀胱癌,成瘤率为0。2组大鼠成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NU膀胱灌注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方法简便、可靠;MRI扫描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致,可作为该模型的无创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晶磊  何朝宏  许长宝 《重庆医学》2012,41(19):1957-1958,1961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SD大鼠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用MNU诱导成膀胱肿瘤,实验1组和实验2组分别经腹腔注射金雀异黄素0.5、1.0mg/kg,每两日1次;对照组用同样的方式注射生理盐水。利用统计方法和病理分级来分析金雀异黄素对MNU诱导的SD大鼠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实验1组和实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体质量减少值、肿瘤个数、抑瘤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和实验2组的癌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对大鼠膀胱肿瘤有抑制作用,剂量越大,对肿瘤癌变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3.
本刊创刊于1981年,原名《上海实验动物科学》,为国内第一本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05年经主管部门批准更名为《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8年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经过近30年的发展,杂志为上海和全国的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柳建军  李建昌 《医学争鸣》2009,(20):2146-2149
目的:建立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UN)膀胱灌注诱发的SD大鼠膀胱肿瘤动物模型,检测其肿瘤HER-2表达情况.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实验组膀胱灌注MNU,3wk/次,共4次,MNU总量为10mg;于第1次灌注后第11周切开膀胱取标本,以光镜、免疫组化及RT—PCR为观察手段,对其诱发的膀胱肿瘤进行检测.结果:第11周对照组无肿瘤,实验组诱发膀胱肿瘤率95%,其组织学形态及病理特征与人膀胱肿瘤相似,免疫组化显示部分肿瘤HER-2蛋白阳性表达,RT-PCR显示其HER-2mRNA阳性.结论:MNU膀胱灌注可成功建立HER-2阳性表达的膀胱肿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应激对大鼠海马CREB、ER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的应激对大鼠海马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应激1次组(B)、应激1周组(C)、应激2周组(D)和应激4周组(E),每组动物6只。应激模型为强迫大鼠游泳,每天15min。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REB、ERK的磷酸化及总蛋白(p-CREB和t-CREB、p-ERK/MAPK和ERK/MAPK)水平。结果B和C组大鼠海马组织的p-CRE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和E组大鼠海马组织的p-CRE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应激组t-CRE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C、D和E组大鼠海马p-ERK44和p-ERK42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B组大鼠海马p-ERK44和p-ERK42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应激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ERK44和ERK42的总蛋白水平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应激降低大鼠海马CREB的活性,短时间和慢性应激均能降低大鼠海马ERK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早期应用雌激素干预,观察其膀胱的成瘤情况、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有无影响。方法给切除卵巢的SD大鼠行N-甲基亚硝基脲(MNU)膀胱灌注,每次2mg/R,1次/2周,共4次,以制备大鼠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随机分成雌激素提前干预、雌激素非提前干预和仅灌注MNU三组相比较。结果应用雌激素干预的二组与仅灌注MNU组相比较,在成瘤率、肿瘤大小及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激素提前干预和雌激素非提前干预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雌激素提前干预组肿瘤发生率更低。结论化学致癌剂N-甲基亚硝基脲(MNU)经膀胱灌注可成功建立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经雌激素提前干预明显降低膀胱癌的成瘤率及抑制肿瘤生长,为膀胱癌内分泌治疗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SD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动态过程。方法MNU大鼠膀胱灌注每2周1次,每次2mg,共4次。随机观察实验第3、6、9、12、14周膀胱黏膜的改变,并在9、12和10周膀胱灌注^125I-UdR后行SPECT平面显像。结果膀胱灌注3周出现不典型增生,6周有原位癌改变,9周膀胱内有明显癌性肿块,12~14周膀胱内均出现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9周的致癌率100.0%,组织学改变及病理学特征与人膀胱癌十分相似。SPECT显像见^125I-UdR膀胱灌注3d后诱癌组大鼠膀胱区放射性浓集。结论MNU灌注诱导大鼠膀胱癌模型为一理想的动物模型。致癌过程经历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形成和癌变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壮骨止痛方提取物对去势骨质疏松症雌鼠血清雌激素(E2)和骨钙素(BGP)的影响。方法: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壮骨止痛方提取物组(D组)四组,15只/组,除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去势(去卵巢)后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假手术组则去除卵巢周边相应体积的脂肪。大鼠皆灌胃13周后处死取材,测定血清中E2、BGP的含量并观察股骨头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D组大鼠E2水平明显升高,同时血清BGP的水平降低,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病理形态学镜下观察C组骨小梁稀疏、破坏,骨髓腔扩大,骨小梁密度明显下降,A组与B组骨小梁分布均匀,股骨骨小梁密度正常,D组骨小梁密度分布比较均匀,骨小梁密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壮骨止痛方提取物不仅能促进雌激素分泌,而且可以通过调节BGP以降低骨转换率,减少骨量丢失,达到抗骨质疏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赫赛汀对大鼠膀胱肿瘤靶向治疗的体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赫赛汀(Herceptin)对大鼠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实验组膀胱灌注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UN),每3周1次,共4次,MNU总量为10mg;于灌注后第11周切开膀胱取标本,用光镜、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对其诱发的膀胱肿瘤进行检测。筛选HER-2阳性表达的SD大鼠膀胱癌动物随机分为治疗组(Herceptin按20mg/kg腹腔注射)和非治疗组,检测赫赛汀作用后肿瘤大小、形态,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ER-2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析赫赛汀对膀胱肿瘤的作用。结果抑瘤率结果提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相比抑瘤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S-P法结果提示赫赛汀作用后HER-2蛋白表达下降;TUNEL原位凋亡结果提示治疗组凋亡指数(64.0±6.3)%高于非治疗组(47.9±5.4)%(P<0.05)。结论赫赛汀对HER-2阳性的实验性膀胱肿瘤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