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丽  张斌 《光明中医》2013,28(5):1081-108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肝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为进一步明确认识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机制,探求NAFLD临床最佳疗效依据,本文对近年来NAFL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发现NAFLD的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二次打击",同时还有各种损害因子,包括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lc和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性内毒素等细胞因子,共同促使了NAFLD的发展。针对发病机制临床治疗通常采用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代谢外,还包括肝细胞保护剂、抗氧化剂等。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其中NASH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而言,目前普遍认同的是“二次打击学说”.第1次打击为胰岛素抵抗,是NAFLD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1];第2次打击为在肝脏脂肪沉积基础上所发生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是导致NASH的关键[2].近些年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具有防治NASH的疗效,可从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因子等方面发挥作用.现就中药防治大鼠NASH的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中药治疗NAFLD有效果显著。本文将近几年来单味中药(包括其活性成分及其制剂)防治脂肪肝NAFLD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像虎杖苷、大黄素等既能通过调节血脂,改善肝功能等作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由此可见中药在治疗NAFLD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ease,FLD)是一种以肝细胞内脂质含量过多而造成的疾病,根据其致病因素,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目前,西医对脂肪肝的病机研究指出其发病的关键环节为胰岛素抵抗(IR)及氧化应激。现有研究表明,NAFLD的发病机制与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高居不下而产生的活性氧(ROS)将线粒体作为首要攻击靶点密切相关~([1])。同时,也有相关研  相似文献   

5.
陈伟  谢军  王井妹 《中医临床研究》2012,(19):28+31-28,3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对肝功能、体重指数、血脂、瘦素、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对35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血脂、瘦素、脂联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治疗前后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35例患者治疗后肝功能、血脂、瘦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脂联素明显升高。结论: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可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调节血脂代谢,达到治疗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认识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机制,寻求NAFLD临床最佳疗效依据,本文作者对近年来NAFL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整理,发现NAFLD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在两次打击中,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ROS为中心环节,并在一系列相关因素如瘦素抵抗、caspase-3、Fas及其配体、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环氧合酶2、代谢性核受体、肝细胞铁沉积、铁蛋白、结合珠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4、肠道菌群失调、线粒体功能失调以及内质网压力的作用下,共同促进了NAFLD的进展。针对发病机制,临床治疗除常规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改善脂质代谢外,还可采用核代谢配体或激活剂、铁螯合剂以及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近年来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活性成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与其激活AMPK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PPARγ活性和表达,抗氧化应激,抗炎,调节肠道菌群等有关。该文将归纳总结近年来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靶点,为今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肝组织脂肪积蓄过多所致的肝脏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痰证”、“积聚”、“胁痛”、“肥气”等范畴。胰岛素抵抗(IR)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为NAFLD重要的发病基础。脂肪肝大体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种,我国日益增多的脂肪肝患者主要为与IR密切相关的NAFLD。过去NAFLD多以脾虚痰湿为本,从健脾化浊论治,笔者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表明,NAFLD为痰浊血瘀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均复杂,胰岛素抵抗(IR)、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物可能是其病因的关键环节,其他因素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炎性改变及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文章对此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肝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改变。肝脂肪堆积、肝脏内脂质代谢紊乱是引起肝脂肪变性的主要机制~[1]。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疗效较好,逐渐受到患者青睐。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