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4,(7):905-907
目的:比较诺和龙联合地特胰岛素或诺和龙(NPH)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安全性及对体重的影响。方法: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联合诺和龙治疗组(观察组)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联合诺和龙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诺和龙联合地特胰岛素或NPH治疗T2DM,比较治疗12周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睡前22:00时血糖、空腹C肽值、低血糖发生例数及体重指数(BMI)。结果:①观察组空腹血糖、HbA1c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无差别,观察组空腹C肽值明显升高,22:00时平均血糖明显下降;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很少发生低血糖;③观察组对患者体重影响小。结论:与NPH联合诺和龙比较,地特胰岛素联合诺和龙不但能够有效的控制T2DM患者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并且低血糖发生少,不会明显增加患者体重。  相似文献   

2.
古东海  罗宁 《河北医学》2006,12(7):602-604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30例经磺脲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治疗2个月以上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二甲双胍组:加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②对照组:加用安慰剂。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均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R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二甲双胍组血清CRP、FBG、FINS及HOMA-IR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二甲双胍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降低T2DM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能够降低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性。  相似文献   

3.
张安  赵芳  王昉 《陕西医学杂志》2013,(9):1179-1181
目的:探讨早期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减少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联合强化治疗组(22例)和口服药物治疗组(20例),强化治疗组接受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口服药物组接受瑞格列奈或加用其他降糖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和3个月时空腹血糖(FBG)、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和血小板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达正常指标,控制良好;但强化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明显低于口服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糖代谢人群一相胰岛素分泌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糖耐量(N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水平差异。方法:NGT11例,IFG10例、IGT19例,新诊断T2DM54例。采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测定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水平、血糖、血脂,计算Homa-β、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10min时4组间胰岛素分泌水平差异无显著性;1、2、4、6、10min时NGT、IFG、IGT各组和T2DM组差异具有显著性;2、4、6min时NGT和IGT组也有显著性差异。2T2DM组0min时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另三组,4组血糖高峰均出现于1min,NGT组10min内血糖下降迅速,T2DM组血糖水平下降最迟缓。3Homa-βNGT、IFG、IGT组分别和T2DM组差异具有显著性,4组间Homa-IR和ISI差异无显著性。4HDL水平依葡萄糖代谢的恶化而逐渐降低。结论:NGT、IGT及新诊断T2DM一相胰岛素分泌依次递减,存在明显差异。IVGTT各组胰岛素峰值不随血糖峰值迁移,分泌模式一致,血糖峰值出现于1min,而胰岛素峰值出现于2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将T2DM202例根据踝肱比(ABI)分成两组:ABI≤0.9为外周动脉疾病(PAD)组,ABI>0.9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病程、纤维蛋白原(FIB)、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2DM并发PAD组血浆FIB水平升高,与年龄、血压、LDL-C均是T2DM并发PAD的危险因素。FIB等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与T2DM病程、PAD、LDL-C具有相关性。结论:T2DM患者并发PAD时血浆FIB水平升高,因此应重视对FIB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强化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6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CSII和MDI进行短期强化达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血糖达标天数、达标时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CSII组Homa IR及Homaβ、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与MD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促进短期血糖达标。但与MDI相比,CSII治疗可显著恢复胰岛细胞功能,并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格列美脲或格列吡嗪合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72名T2DM患者随机分配,分别接受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或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年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HOMA模型中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LAI)的变化,分析不同磺脲类降糖药合用二甲双胍对T2DM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PBG、HbA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格列美脲组的下降幅度比格列吡嗪组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的HOMA-IR及IAI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01),且格列美脲组较格列吡嗪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格列美脲组体重指数(BMI)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水平均有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格列美脲合用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合用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IR,且前者的作用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辛伐他汀短期干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对血清hsCRP、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14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72例)和常规治疗组(70例),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40mg/d),治疗前和治疗3d后检测血清hsCRP、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患者hsCRP、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0.05),干预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清hsCRP浓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但血清hsCRP浓度与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与血脂的变化无明显相关。结论:辛伐他汀短期干预治疗显著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纤维蛋白原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RSG)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格列美脲2mg,二甲双胍85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RSG4mg,每日1次。并观察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RSG3个月后,其FPG、2hPG、HbA1c及FIns与试验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SG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络活喜、心痛定、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 ( EH)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 97例 EH患者随机分为 3组分别用络活喜、心痛定、卡托普利治疗 ,在治疗前、治疗后 2周、4周、6周分别测定空腹血糖、血胰岛素、糖负荷试验 60 min、1 2 0 min血糖、血胰岛素并进行比较。结果 :心痛定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胰岛素及糖负荷试验后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络活喜组治疗 4周、6周后糖负荷试验后 60 min、 1 2 0 min血糖水平下降 ( P<0 .0 5 ,P<0 .0 1 ) ,空腹胰岛素、糖负荷试验后 60 min、1 2 0 min胰岛素水平下降 ( P<0 .0 1 ) ;卡托普利组治疗 4周、6周后 ,空腹胰岛素、糖负荷试验 60 min、1 2 0 min胰岛素水平下降明显 ( P<0 .0 5~ 0 .0 0 1 ) ,4周、6周后糖负荷试验 60 min、1 2 0 min血糖水平低于治疗前 ( P<0 .0 1 )。结论 :卡托普利、络活喜在降压的同时 ,降低 EH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而心痛定则对 EH患者的代谢紊乱无明显正、反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初发2型糖尿病90例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胰岛功能变化,治疗前后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血糖明显下降,而各时点血浆胰岛素均明显升高。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明显增加。结论:胰岛素强化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尤其是胰岛素快速相分泌,治疗后的部分病例胰岛恢复正常分泌功能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不同组合成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及其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方法115例MS患者,按组成成份不同分为MS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组(40例)、MS合并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组(41例)和MS非糖尿病组(34例).同期检测3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用B超高频探头测量颈动脉IMT.结果MS各亚组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P〈0.05),M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IMT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FPG、2hPG、SBP、TG、LDL-C呈正相关.MS组血清C-RP、血浆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S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随MS组分数量的增多,IMT、C-RP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对MS患者应常规检测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13.
吴晓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156-2158
目的:观察初发的2型糖尿病病人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改用口服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以及药物成本分析。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28例,随机分为两组,疗程12个月。强化组在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达标后改口服药物。对照组初发一直口服药物控制血糖。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每月药费。结果:两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强化治疗前无显著差异。强化治疗后强化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未经强化)明显改善,每月的药费花销也明显较对照组少,而对照组的药物种类、药量、给药次数明显要比强化组多。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还可以降低药物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免疫比浊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0名)、单纯糖尿病组(32例)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1例)血浆Hcy和CRP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血浆Hcy和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纯糖尿病组Hcy和CRP均显著低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cy和CRP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Hcy 和CRP水平明显升高,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减轻体质量、控制血糖、纠正脂代谢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血压等综合治疗可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14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和性状及血生化检查,包括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浆肌酐、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度(PAG)。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内动脉粥样斑块77.5%与对照组21.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高血压、糖尿病更易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高血压、糖尿病在斑块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影响动脉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孕妇血糖血脂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孕妇152例,依据有无糖尿病分成正常妊娠组(82例)和妊娠糖尿病(GDM)组(70例),另设同期在本院体检未怀孕健康妇女77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妊娠组TC、TG和LDL—C浓度均高于对照组,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中GDM组TC、TG和LDL—C浓度高于正常妊娠组,而HDL—C浓度要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经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血脂除HDL—C高于治疗前,其他如TG、TC和LDL—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的血脂水平比未孕妇女高,GDM患者血脂水平高于同期正常妊娠妇女,G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同时伴有高血脂和脂代谢紊乱,GDM经治疗后血糖浓度得到明显控制,血脂紊乱得到有效纠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其中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诊断为冠心病的164例患者,按照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组(n=68)和血糖正常组(n=96)。对两组同时进行hsCRP水平的测定。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和hsCRP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hsCRP水平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比较表明,随着hsCRP水平的升高,糖尿病组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在hsCRP〉3.0μg/ml时,这种差异尤其明显。结论:hsCRP可以作为预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每周3~4次有氧运动,训练45 min。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4,6,8周检测各项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重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亦下降(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对糖尿病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血清CA242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试剂盒化学发光法测量血清CA242水平;对2009~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408例T2DM患者,按血清CA242水平分为CA242阴性组(〈10 IU/ml)和CA242阳性组(≥10 IU/ml),比较两组之间的空腹血糖、病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尿素氮、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有无显著差异,对可能影响CA242水平与T2DM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比较各变量对CA242的影响程度。结果: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CA242阳性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A242阴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CA242阴性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A242与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存在线性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367(P=0.000)和0.410(P=0.000)。结论:血清CA242升高与T2DM存在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CA242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贾学元 《河北医学》2013,19(10):1505-1508
目的: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LGI)对社区早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代谢的干预影响。方法:选取某社区早期糖尿病患者162例,分为对照组76例和干预组86例,干预组接受LGI知识教育,对照组仅给予糖尿病的饮食和糖尿病一般性知识讲解。患者入组后1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较入组前均下降(P〈0.05),但是干预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LGI干预可有效控制社区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改善营养摄入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