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湿,属六气之一。湿证是指具有湿之特性的各种不同证候。近年来,湿证是中医证候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证候的构建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桥梁和纽带。构建能客观体现及反映湿证的动物模型是进一步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立足点。目前,已有很多的中医湿证实验室研究报道,尤其在各种中医湿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及相关指标的检测。现对中医湿证的理论源流、湿证动物模型分类及湿证模型检测指标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为中医湿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优化研究提供参考及启示,以期为湿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及湿证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汗证的辨证论治多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邪热偏盛等方面论治,本文初步探讨汗证从湿论治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以期对临床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湿证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证具有缠绵难愈、症状繁杂、不易辨治的特点,其成因虽与季节气候变化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受先天禀赋、喜生冷油腻食物、嗜好烟酒等影响.笔者现就湿证的特点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4.
耳聋病根据病因病机通常分为风热耳聋、痰火耳聋、肾虚耳聋等诸多证型,六气之中的湿气通常没有被看作是耳聋病的致病因素。从临床病例以及古医案的整理情况来看,外感或内生湿浊所引发的耳聋在出现的几率上较其它证型的耳聋要少,因此古代诸贤未将此型耳聋定名。为了论述方便,无论外湿为因还是内湿为因,本文姑且称其为湿证耳聋。  相似文献   

5.
湿阻中焦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阻中焦证乃中医湿证之一,有医家认为,慢性胃炎与湿阻中焦证相关性最大,故从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病机、病理形态学与防治药物以及方法等方面概括了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湿阻中焦证病因,辨证分型、治疗方药;湿阻中焦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中医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为临床防治湿阻中焦病证以及该证的实验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自 5 0年代末期开始的证的研究至今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应该承认迄今未能获得有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某个证特异性实验指标 ,而证的临床研究似乎也不太乐观。因为无论实验研究还是临床研究最终目的是要发展理论 ,提高临床疗效。就现状而言 ,收效不大。下面就其原因简要谈几点。1 证在一定程度上受病的制约随着科研的进行 ,人们逐渐发现对于某一具体的疾病来说 ,多数存在着主方和主药 ,固然 ,随着天时地理的不同 ,体质性格的各异 ,病情病程的改变 ,方药需要有所变化 ,但是 ,总的来说 ,在多数情况下 ,主方主药属于主流。清代徐灵…  相似文献   

7.
李卫青  高春红  邱茗  廖文生 《山西中医》2010,26(10):39-41,4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湿瘀证与非湿瘀证量化诊断方法.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择120例CR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辨证分型,对比湿瘀证与非湿瘀证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肾功能(BUN、Scr)、血脂(TC、TG、LDL-C、Aop-B)、血清总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瘦素(Leptin)、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浆抗凝蛋白C(PC)、抗凝蛋白S(PS)等,依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判别分析;以中医证型作为因变量(Y),以病情程度、症状、体征以及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作为自变量(X),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Leptin(X5)、LDL-C/Aop-B比值(X10)与湿瘀证与非湿瘀证的回归方程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F1=-3.675+0.465X5+0.140X10,F2=-10.296+1.799X5+0.047X10,F1〉F2即湿瘀证.结论:中医辨证在传统辨证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技方法促进辨证的定量化,最终可能建立一种较完善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辨证方法乃至新的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8.
9.
<正>肝属木,应于春气,在志为怒。主疏泄,调节气机,其性喜条达、恶抑郁。肝气郁结即肝气不得条达,是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所有肝病几乎都与肝气郁结相关,或表现出肝气郁结的证候。资料显示,在五脏病证中,中医肝病证占40%[1]。而肝郁证是肝病的一个核心证候,也是中医肝病发病学的主要环节。肝气郁结证是中医肝病常见证候,常由七情内伤,情志不遂,或肝失疏泄,导致气机郁滞。情志致病因素是肝气郁结证最常见病因,同时肝气郁结证的主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然而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常会出现因脾虚湿盛所致的肠道反应。我科从1998年~ 2 0 0 1年 ,运用辨证施护方法治疗和护理因使用抗生素致脾虚湿盛证患者 30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表现30例均有急性或慢性疾患 ,脾气本虚。大量使用抗生素后 ,脾气更损 ,运化失常 ,消化迟缓 ,不能输布水谷精微 ,导致寒湿内生 ,脾阳被遇 ,症见脘腹痞满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大便稀溏 ,肠鸣。湿郁日久化热 ,湿热内蕴者 ,可见恶心欲吐 ,口苦口干 ,脘腹胀满 ,大便干。2 辨证施护2 .1 心理护理古人云 :喜伤心 ,…  相似文献   

11.
证的本质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叙述证的概念,接着讨论证的发展史、证的发生学基础,最后讨论证的特点。揭示出证的概念和理论除具有生物学基础外,还具有整体联系性、主客一体性、动态时序性、模型性、模糊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湿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湿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前人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湿阻证动物模型的规范化设想,包括模型证候分型、造模方法、实验指标、反证药物等几个方面,为今后湿阻证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阴虚夹湿证临床较常见,其为本虚标实,既有脏腑阴亏的一面,又有水湿淫邪之内停,病机较为复杂,临证治疗亦颇棘手,滋阴虑其助湿,除湿又恐伤阴,故须分清病情之先后、缓急,分而治之.鉴于此,笔者拟从临床病例入手,浅谈辨证施治之体会。  相似文献   

14.
毛开颜 《河南中医》2005,25(5):19-20
民国名医陈其昌(1855~1938年),字兆隆,河南省获嘉县后寺村人。陈氏早年束发穷经,曾为晚清贡生,品学兼优,蜚声学界。后在家乡教私塾。年四十方攻读岐黄,以医德之高、医术之精而享誉百里。他“积半世之揣摩,凭数年之心悟”,著成《湿证发微》,对于湿证一门,独具见解,别有发明,时为中州医界所推崇。晚年又于行医之暇探河图洛书之秘,著有《玄灯化棒录》,惜已失传。《湿证发微》分上、下两卷,上卷论医理,下卷述证治,计五万余言。全书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为纲,以病因证候为目,系统论述了湿病的发病特点、证治规律。上卷主题突出,层次清晰,论理精当;下卷条文简明,方证合拍,简炼实用。  相似文献   

15.
(一)■温(病毒性脑炎)郑某某,男,47岁。麻阳县人。住院号:359。因头昏目胀,胸闷脘痞,恶心欲呕4天,于1990年4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曾先后2次在我院门诊诊为重感冒,经服中西药罔效。入院时症见发热,恶寒,头目胀痛,头重如衮,胸脘痞闷,恶心欲呕,身重倦怠,小便黄短,大便溏,苔白腻,脉濡缓。  相似文献   

16.
17.
《伤寒论》虽无湿温病名,但确有类似后世湿温病证的记载,如219条云:"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三阳合病-按近世"合病"概念认为: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的,并不见数经证候,数经证候同见时,却往往无合病帽  相似文献   

18.
19.
试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8 0年代以来 ,随着中医学术建设的发展及临床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 ,中医规范化已成为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证候是中医立法处方的依据 ,证候诊断客观化、标准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基础 ,因此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在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 ,在思路和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对中医证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为临床诊治提供了许多客观依据。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有进行总结分析的必要。1 中医证候规范化的提出的必然性古代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不断发展的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矛盾的深化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景岳全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湿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进行整理研究,探析张景岳在湿证方面的理论和临床特色,为现代临床中湿证的治疗提供借鉴。张景岳认为,湿邪为湿证的病因,脾肾亏虚最易生湿。湿证有在皮肤肌表、经络、肌肉、脏腑的不同,湿邪易生杂病。其治疗湿证之法可概括为健脾温阳化湿法、清热利下化湿法、滋阴化湿法。特别是张景岳认为阴虚亦可化湿,对湿证的治疗提出独具特色的滋阴化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