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菏泽市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分布特征及献血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菏泽市从1996年开始推行无偿献血工作、1998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使无偿献血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到2001年自愿无偿献血全部满足临床供血需要,经历了3个阶段。为了总结经验,笔者对本市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分布特征及其献血情况开展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做好宣传和预防工作对于艾滋病的防控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目前的社会工作实践中积极的强调艾滋病的宣传有突出的现实价值。无偿献血在我国的各大城市均有宣传,而且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其对于献血的接受度也在明显的提升。现阶段,我国的无偿献血工作开展正在积极的招募自愿无偿献血者,这些献血者不仅可以成为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者,也可以成为传染病预防的宣传者,所以在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招募活动中开展艾滋病的宣传,使更多的人度艾滋病有科学的认知,这于实践而言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镇江市近7年机采血小板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为机采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镇江市3749例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的资料,采用汕头穿越安全输血标准化系统软件和Excel2003软件统计资料。结果7年中献1次血小板的献血人数占60.2%,机采血小板采集双份率为20.7%。人均献血小板频次3.71次。结论提高献血者的重复献血率,留住机采血小板捐献者是建立稳定的机采血小板捐献队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本市互助献血者转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基本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由互助献血者向自愿无偿献血者转变的工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收集本市捐献全血的互助献血者2 035例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35例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捐献全血的互助献血者,截止2015年6月底,有432例转变为自愿无偿献血者,转变率为21.23%,此转变率有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文化程度越高、体重越大和每次献血量越多,转变率越高。公务员、教师和医护人员的转化率最高(40.00%)。结论本市互助献血者转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比例与献血者年龄、体重、文化程度、职业和每次献血量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2~2019年山东省无偿献血者人口学分布的变化趋势,为完善招募策略,促进无偿献血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山东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全省无偿献血者的人口学信息,分析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及学历分布.基于山东省地区人均GDP指标,定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比较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献血者人口学特征的...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与人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目的了解成都市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1月~2005年6月的献血者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及其血液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①45270名献血者血液检测阳检率(3.11%)随着年龄增长、文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与献血者的职业相关;②献血者中为18~30岁的年轻人占76.7%,随着年龄增加,参与献血的女性明显少于男性;③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占81.6%,其阳检率远低于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献血者;④献血者中农民阳检率最高(6.63%),其次为工人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医生和学生;⑤献血者中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不明(记录不完整)的“未知”组血液阳检率远高于资料完整的献血者。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策略中的重要环节;年轻人、高文化程度者和学生是较安全的献血者,应针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献血者和农民开展无偿献血、献血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7.
固定无偿献血者的征募及稳定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达州市位于川东北,地处大巴山腹地。辖1市1区5县,420个乡镇,人口630万,其中农业人口530万。占84%,非农业人口100万,占16%。非农业人口中在职职工达41万.又占其中41%,其他人口(含学生)为59万,占59%全市现有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13所,一级医院90昕。临床用血每年高达570余万m1,成分输血达484.5万m1,占  相似文献   

8.
影响公民自愿无偿献血的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目的了解影响公民无偿献血的各种因素以及公民决定献血的重点因素,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策略。方法依照知、信、行(KAP)理论设计调查表,对成都市2385名献血与未献血的公民做现场问卷调查,通过对其无偿献血的知识、态度、行为的研究来做相关分析。结果①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成都地区公民对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的知晓率较高(87.5%),但对无偿献血常识和危险行为方式总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9.4%、32.5%),其中献血者(1349名)对无偿献血常识和危险行为方式总的知晓率(分别为33.4%、38.1%)均高于未献血者(1036名)(分别为24.2%、25.1%)(P<0.05);文化程度越低,对献血常识和危险行为的知晓率越低,职业分布以医生的知晓率最高,农民的最低。②了解渠道:献血者通过人际传播的渠道了解的比例高于未献血者(P<0.05)。③献血动机:未献血者、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愿意献血的主要原因是“献爱心”,但献血动机比较多样,街头献血的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人道主义”、“同伴招募”和“健康检查”是促使公民初次献血的因素,而影响初次献血的重点因素是“便利和勇气”;再次献血的公民主要是“献爱心、没什么特别原因和享受用血优惠”。④关注信息:未献血者如果打算献血,最希望了解的依次为“献血后是否影响身体”、“是否会感染疾病”、“血液相关知识”、“相关疾病知识”、“献血后优惠”、“献血时间地点”和“其他“。⑤对待献血的态度和行为:认为献血不影响身体的公民占73.5%,献血者(76.3%)的比例高于未献血者(70%)(P<0.05);献血者愿意继续献血的占93.3%,重复献血者(97.1%)高于初次献血者(91.1%)(P<0.05);77.3%的献血者表示“如有危险行为时选择放弃献血”。结论动机、认知、态度、个性及职业与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献血法律法规、献血宣传方式、献血服务过程等环境因素亦都会影响公民献血。献血者招募的策略,首先应研究不同人群对献血不同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公民献血;其次,应为献血者提供安全、舒适和方便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存在不同的心理,对其进行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减少无偿献血者献血时的不良反应,保证无偿献血者成功献血。方法通过电话回访和当面交谈对6 105名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进行分析总结,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大大减少,保证无偿献血者成功献血,促进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不断壮大,2次以上献血者人数占献血总人数由2009年47.5%,2010年上升到58.5%,2011年上升到71.5%。结论献血前后的护理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持献血时愉快的心情,保证无偿献血者成功献血,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首次献血者的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与固定献血者的不合格率比较,采取有效途径或方法使献血者自愿成为固定献血者。方法本站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两年里,不同献血次数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最终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共献血例数15 964例,合格15 486例,不合格478例。其中首次共4 297例,合格4 015例,不合格285例,不合格率6.63%,再次或固定献血者共11 667例,合格11 474例,不合格193例,不合格率1.65%。结论再次或固定献血者合格率明显高于首次献血者,由此可以看出发展再次献血者并动员其成为固定献血者,对保障献血安全和临床用血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不同季节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异常结果分布的特点,以利于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血源采集成本。方法统计2005~2007年度菏泽市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如ALT、HBsAg、HCV-Ab、HIV-Ab、TP中异常指标在不同季度的分布几率。结果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存在季节性差异,第三、四季度血液报废率较高,尤其是第三季度与全年报废率有显著差异性,且报废率基本上从高到低依次是ALT、HBsAg、TP、HCV-Ab、HIV-Ab。结论针对自愿无偿献血者季节性血液检测不合格特点,而采取有效措施,是减少采血成本的一个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速率法ALT升高的非病理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非病理因素与ALT之间的关系,为降低因ALT升高引起的血液报废率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地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非病理影响因素资料及6 305人份速率法ALT检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LT结果的非病理因素。结果 6 305人份标本中检测出595份标本ALT升高,占献血者总数的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病理因素中性别、年龄、BMI、饮酒、睡眠、献血情况、药物及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等因素与ALT升高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饮酒、睡眠情况、剧烈运动及重体力运动是ALT升高的危险因素,而献血行为是ALT升高的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的结果为血站体检医生了解献血者ALT升高的影响因素,为排除因ALT升高的献血者提供参考,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及血站的成本,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3.
机器单采血小板具有高纯度、高浓度和利于保存的优点,临床输注疗效好,见效快,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其用量逐年增加。为满足临床需求,必须招募大量的无偿血小板献血者。由于采用了正确的招募策略和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2月,建立了血小板献血者档案305人,无偿捐献血小板481人次,提前实现了机采血小板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单采血小板献血服务质量,扩大建立1支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方法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固定队伍的因素,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改善了单采献血服务环境,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单采血小板服务质量和水平。结论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固定队伍人次和献血者服务满意度,确保了临床血小板的供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快速推广应用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的完善与普及,近年来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呈普遍增加趋势,使临床血液需求量快速上升。同时从疾病谱的变化分析,需化疗的肿瘤患者、血液患者、复合重症创伤患者以及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大众对献血认知程度的加深,单采成分血献血在无偿献血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同时越来越多的无偿献血者加入到固定单采成分血捐献队伍中来。笔者通过对本中心2007~2009年度内固定单采成分献血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为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提供借鉴,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7.
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建立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十多年来,无偿献血工作有了较大发展,经历了从有偿献血到计划献血、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当前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较安全的血液成为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固定无偿献血队伍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安全献血模式.近年来,各地在建立固定献血队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这项工作还在初始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总结.我们结合本单位的实践,对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建立和管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无偿献血者未能成为固定献血者的原因。方法根据献血者登记资料的电话号码对一般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询问其未能成为固定献血者的原因。结果电话回访2 801人,成功2 016人,没有时间、畏惧针刺疼痛、再次献血时未通过献血前筛查是阻碍无偿献血者未能成为固定献血者的主要原因。结论影响无偿献血者未能成为固定献血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为无偿献血者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更好的服务、更多的尊重才能让更多的无偿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愿无偿与亲属互助两种方式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初筛情况,建立合理的机采招募模式。方法统计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站1 523例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初筛检测结果,其中自愿无偿献血者714例,亲属互助献血者809例。将两种模式献血者血液初筛结果分别按照ALT、PLT、RBC计数、WBC计数、HCT、乳糜血和HBs Ag共7项和男性、女性不合格率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初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愿无偿机采献血者初筛总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PLT、乳糜血是初筛结果不合格率最高的3项,且自愿无偿机采献血者的ALT、PLT、乳糜血3项指标的初筛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愿无偿机采献血者初筛男性、女性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亲属互助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各项结果远高于自愿无偿献血者,ALT和PLT计数不合格及乳糜血是血液初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不断扩大自愿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队伍,尽可能减少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对采供血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临沂市固定无偿捐献成分血队伍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O制定的血液安全策略指出,要从低危人群的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随着《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已深入人心,自2005年10月份以来,本市结束了成分血的部分补贴和无偿捐献并存的局面,实现了单采成分血全部来自自愿无偿捐献的目标,建立了一支约2500余人的固定自愿无偿捐献成分血队伍。现将本站近两年来,建立和发展固定无偿捐献成分血的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