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风寒劳累,肝肾亏虚,痰湿阻络,气血亏损,气滞血瘀致头目眩晕,筋骨失养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颈椎病中医分型可分为风寒湿型、痰湿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等五型。现将笔者按上述标准纳入的100例颈椎病人的X线、CT、MRI特征相关性进行对比、总结,以求对颈椎病中医辨证论治提出更多的影像学依据,为临床选择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选项。  相似文献   

2.
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radiculopathy,CSR)辨证分型多属总结个人经验,急需统计学的验证与完善,提供规范和标准依据。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统计,初步确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型。结果:本次研究发现所采集病例的基本病机以"邪实"(寒凝、气滞、血瘀、痰湿)为主,"正虚"(气、血、阴、阳及肝脾肾)为辅。通过统计学分析初步得出CSR分六证型:寒湿痹阻,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痰湿阻络,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结论:通过对证候群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拟定CSR中医证候按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寒湿痹阻、气滞血瘀、气血两虚、痰湿阻络、肝肾亏虚、脾肾阳虚,为中医药辨证论治CSR提供较为客观的证型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积茂老师辨治颈椎病经验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积茂老师认为颈椎病之病因有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外伤、体位不正、劳逸失度、饮食失宜、七情内伤等.临床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诸型,治以葛根汤、蠲痹汤、温胆汤、加味十补丸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病CT、MRI影像学表现与中医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比分析60例颈椎病患者的中医分型与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颈椎病主要表现为眩晕、颈背疼痛,四肢麻痛、耳鸣等症状。风寒湿型以颈部生理曲度改变、韧带钙化、关节增生为主;气滞血瘀型以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受压为主;痰湿阻络型以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弯曲移位为主;肝肾不足型以横突孔狭窄、椎动脉受压扭曲为主;气血亏虚型以椎体排列不稳为主。结论:CT、MRI对颈椎病中医分型具有重要价值,对指导中医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风寒劳累,肝肾亏虚,痰湿阻络,气血亏损,气滞血瘀致头目眩晕,筋骨失养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文中以桂枝加葛根汤系列方、颈胸夹脊穴、颈胸一体整脊手法、颈胸一体整脊保健操综合治疗预防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筛选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收录的有明确中医证型和发病原因的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原因、中医证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一般结果。共纳入股骨头坏死病例483例,男380例、女103例;年龄(47.12±13.38)岁;单病因(创伤、酒精、激素中的1种)433例。②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48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单一证型320例、2种或2种以上复合证型163例。在单一证型的患者中,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及气血虚弱证;二证复合的患者中,经脉痹阻、肝肾亏虚证最多;三证复合的患者中,痰瘀阻络、经脉痹阻、肝肾亏虚证最多;还有3例患者为四证复合。③不同性别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男248例、女72例。男性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女性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男女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51,P=0.227)。④不同年龄段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年龄19~39岁106例、40~59岁162例、≥60岁52例。年龄19~39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症、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年龄40~59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症、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气血虚弱证;年龄≥60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气血虚弱证;不同年龄段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35,P=0.098)。⑤不同病因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因创伤、酒精、激素单一病因致病277例,其中创伤64例、酒精145例、激素68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血虚弱证;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不同病因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54,P=0.000)。结论: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可为单一证型,也可为2种或2种以上的复合证型,其中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为常见证型;这些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间的分布并没有差异;但在创伤、酒精、激素不同病因致病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间,这些证型的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俞竹青 《光明中医》2004,19(3):20-20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6例患者中,男2 6例,女3 0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2 6年。临床分型:神经根型2 2例,椎底脉型15例,交感神经型11例,混合型颈椎病8例。所有病例均以临床症状,体征或CT检查为依据。1 2 治疗标准 根据1992年10月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的脉型、交感型和其它型等6型。中医辨证分为风寒阻络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气血不足证。肝阳上亢证等5型。经确诊的颈椎病患者,均附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分型。疗效标准按照国家中…  相似文献   

8.
罗本华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60-226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疾病分型、证型的疗效和痊愈疗程。方法:从疾病分型和证型上对133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痊愈病例疗程评价,比较两型的证型构成。结果:总病例的治愈率为45.86%,好转率为45.11%,总好转率为90.97%。在痊愈天数上,颈型为(12.50±5.34)天,神经根型为(16.59±4.66)天;且风寒湿阻最短,痰湿阻络其次,气血虚弱、气滞血瘀、肝肾不足较长。在疗效上,颈型比神经根型要好,痊愈率分别58.67%,29.31%;风寒湿阻型最好,痰湿阻络其次,肝肾不足型最差。证型构成上,颈型与神经根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疾病分型、证型及证型构成对疗效、疗程及愈后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气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痰湿阻络-化痰除湿通络,肝肾不足-滋养肝肾、活血通络,气血虚弱-补养气血,舒筋通络。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气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痰湿阻络-化痰除湿通络,肝肾不足-滋养肝肾、活血通络,气血虚弱-补养气血,舒筋通络。  相似文献   

11.
旷惠桃教授以经方当归四逆汤为基础,创制养血通痹汤,临床随证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寒湿阻络之尪痹;阳虚体质,感受寒邪之痛痹;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滞肩臂之肩痹;血虚寒凝,寒湿痹阻肢末,气滞血瘀之脉痹;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感寒邪,阻滞局部关节之骨痹等,皆获佳效。体现了其"温养治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法初步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候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患者236例,结合其中医诊断、体格检查等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CSA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调查,归纳出CSA症状类变量29个,舌象变量6个,脉象变量5个。因子分析方法显示CSA的中医证候分类可分为5类,即气血亏虚型、痰湿中阻型、肝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肝阳上亢型。其中气血亏虚是CSA发病的核心病机,而其余四类是CSA的中医基本证型。结论因子分析法能够对以中医四诊为基础的症状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在中医证候的研究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临床以眩晕、头痛或猝倒、颈项板硬、疼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虽然《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将该病分为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三个证型,然本病病机多以痰湿变化为基础,故在临床治疗上笔者从痰湿论治,结合脏腑虚损、气血病机等变化而进行相关用药调整,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证型特点,并反推其病机特点。方法:对12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的证型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基本证型和复合证型各有15种;30种证型中占比例较高的前5种依次是: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肝肾亏虚并寒湿阻络证,寒湿阻络证,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证。所统计的4种证类按占比例高低排列依次是:肝肾亏虚证类,气滞血瘀证类,风寒湿热证类,气血亏虚证类。结论:气滞血瘀证(或证类)与肝肾亏虚证(或证类)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种最常见的证型(或证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以及风寒湿热阻络,其核心是经气不利。  相似文献   

15.
强直性脊柱炎(ankyiosing spondylitis,AS)属中医“痹病”、“骨痹”范畴,主要是由于肝肾气血不足,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外邪流注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可将其分为肝肾亏虚、湿热阻络、寒湿阻络、痰瘀阻络4个证型。西医认为这是一种累及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2005~2006年,以自拟经验方颈康灵汤治疗颈椎病9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男30例,女68例;年龄30~75岁,平均46.4岁;病程1年以内25例,1~3年31例,3年以上42例,平均2.6年;颈型22例,神经根型47例,脊髓型6例,椎动脉型11例,交感神经型12例;按中医证候分风寒湿痹型36例,气滞血瘀型18例,痰湿阻络型14例,肝肾不足型17例,气血亏虚型13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诊治133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35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每份病例的基本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虚实证型、治疗方法选择及治疗效果的分布情况。结果:1335例病例的辨证分型以肝肾亏虚、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分别占44.3%、29.4%及13.9%。将上述辨证从虚实归类,其中虚实夹杂包括肝肾亏虚、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脾虚湿瘀互结等证型;实证包括气滞血瘀、湿瘀阻络、湿热瘀阻3种证型;虚证包括肝肾不足、肝肾亏虚、肝肾阴虚3种证型。不同年龄阶段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分布不同,在46~75岁的年龄阶段,虚实夹杂的病例数比单纯实证、单纯虚证多。1335例患者临床治愈683例(51.2%),显效484例(36.3%),有效163例(12.2%),无效4例(0.3%),其他1例(0.1%)。结论:对不同阶段的腰椎管狭窄症,应采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综合治疗颈椎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劲松  余峥 《针刺研究》1998,23(3):206-207
自1992年以来,采用针刺颈部夹脊穴加灸配合牵引推拿的方法,治疗颈椎病68例,疗效满意。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21~76岁;病程1个月一25年。有关症候属风寒湿型20例,气滞血瘀型14例,痰湿阻络型8例,肝肾不足型11例,气血亏虚型15例。所有病例均以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为诊断依据,具体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而定。治疗方法针刺:局部取穴以颈夹脊3~7为主穴,配合远道及辨证取穴。风寒湿型加风池、列缺、外关;气滞血瘀型加血海、足三里;痰湿阻络型加丰隆、阴陵泉;肝肾不足型加太冲、太溪;气血…  相似文献   

19.
胡志亮  赖惠梅 《新中医》2017,49(7):23-25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中医证候与心室率和左房内径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29例在本院诊断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分别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并根据临床症状及舌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以气滞血瘀证和痰浊阻滞证居多,分别为65例(28.38%)和64例(27.95%)。虚证组快速型心室率发生率为34.67%,实证组快速型心室率发生率为59.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虚证组左房内径(36.63±1.84)mm,实证组左房内径(28.35±2.17)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脾两虚证与水饮凌心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滞证患者的左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阳不振证与肝肾亏虚证、水饮凌心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滞证患者的左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肝肾亏虚证与水饮凌心证、气滞血瘀证、痰浊阻滞证患者的左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饮凌心证与气滞血瘀证、痰浊阻滞证患者的左房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中医证候主要以气滞血瘀证及痰浊阻滞证为主,虚证患者的左房内径长于实证患者。各证型中,肝肾亏虚证患者左房内径最长,气滞血瘀证患者左房内径最短。  相似文献   

20.
岳跃兵  洪梦婕 《河南中医》2019,39(3):368-371
目的:探讨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甲状腺功能情况。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制定病例报告表,并记录中医证候,运用聚类分析统计学方法对40例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辨证分型。结果: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基本证候为: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比例为50.0%;中医证候符合肝郁气滞证的比例为32.5%。结论:TPO抗体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初步分为: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中医证候符合肝郁气滞证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