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愈疡汤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疗效及对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诱导制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改良愈疡汤治疗组、西药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均灌肠给药,西药组予柳氮磺吡啶(SASP)0.30g/kg,溶于2ml生理盐水,中药组给予2ml/天的改良愈疡汤原液,其余给予生理盐水2ml/天,均每日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3日开始,连续14日。造模后第18日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粘附分子ICAM-1的变化。结果: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优于西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愈疡汤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疗效确切,优于西药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帅  翟军鹏  周滔  王丽华  陈誩 《北京中医药》2010,29(12):950-952
目的 探讨三黄汤灌肠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采用TNBS(0.1 g·kg-1TNBS加50%乙醇0.25 mL)诱导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中药组各12只,并选正常大鼠12只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SASP)灌肠液按成人日用药量的6倍给药,即0.05 g·mL-1;中药组予三黄汤浓煎剂按成人日用药量的6倍给药,即6 g·mL-1.从造模后第3日开始,各组均按10 mL·kg-1每日灌肠给药1次,连续7日.第11日采集结肠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肠中IL-1β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结肠中IL-1β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结肠中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肠黏膜病理损伤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三黄汤灌肠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可能是通过抑制IL-1β在结肠中的表达,从而改善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芩汤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NBS结肠炎组、TNBS+黄芩汤治疗组(1.2 g·kg-1)、TNBS+美沙拉嗪治疗组(10 mL·kg-1,ig),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建立结肠炎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组分别按设计剂量连续给药1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水平,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L-17,IL-17R,IL-23,IL-23R,RORγt的mRNA水平。结果:黄芩汤治疗能有效降低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血清中IL-17(262.75±17.19 ng·L-1和IL-23(56.75±6.20)ng·L-1的蛋白水平,降低结肠组织中IL-17(2.606±0.8),IL-17R(5.33±1.10),IL-23(2.16±0.19),IL-23R(3.34±0.70),RORγt(0.74±0.17)的mRNA水平。结论:黄芩汤能有效的调节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IL-23/IL-17通路,这可能是其治疗结肠炎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帅  翟军鹏  周滔  王丽华  陈誩 《北京中医》2010,(12):950-952
目的探讨三黄汤灌肠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0.1 g·kg^-1TNBS加50%乙醇0.25 mL)诱导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中药组各12只,并选正常大鼠12只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SASP)灌肠液按成人日用药量的6倍给药,即0.05 g·mL^-1;中药组予三黄汤浓煎剂按成人日用药量的6倍给药,即6 g·mL^-1。从造模后第3日开始,各组均按10 mL·kg^-1每日灌肠给药1次,连续7日。第11日采集结肠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肠中IL-1β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结肠中IL-1β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结肠中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肠黏膜病理损伤明显改善(P〈0.05)。结论三黄汤灌肠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可能是通过抑制IL-1β在结肠中的表达,从而改善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10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中药泄浊解毒方低、高剂量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放射免疫法测定IL-10。结果:泄浊解毒方可明显升高CD+8含量,降低CD4+的水平,使CD4+/CD+8的比值保持一定比例,并能明显增加IL-10含量。结论:泄浊解毒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失衡,增加IL-10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IL-4、IL-6的影响,以期用现代医学探讨该方治疗UC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按照空白组(BK)、模型组(MK)、柳氮磺胺吡啶组(SK)、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LK)、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HK)分成5组。放射免疫法检测UC大鼠血清IL-4、IL-6。结果:泄浊解毒方可降低UC大鼠血清IL-6含量,升高血清IL-4含量。结论: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IL-4含量,加强其抑制炎症的作用;降低血清IL-6含量,减弱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2,4,6-三硝基苯磺酸(TBNS)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方法:大鼠经结肠注入不同剂量的2,4,6-三硝基苯磺酸,分别于给药后1、3及7 d处死大鼠取出结肠,肉眼观察后进行组织学切片然后镜下观察。结果:各组大鼠体质量于造模3 d后开始下降,50 mg·kg-1组体质量于7 d后开始出现回升,100 mg·kg-1组和150 mg·kg-1组体质量则没有恢复;造模时间不是影响UC(溃疡性结肠炎)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病理切片结果表明,50 mg·kg-1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未出现肠腺肿胀及黏膜脱落现象,符合UC(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特征。结论:TNBS造模7 d内,UC(溃疡性结肠炎)的造模成功与否与给药天数无关,而与剂量密切关联,以50 mg·kg-1的大鼠给药剂量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黏膜异型增生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采用2种方法制备模型。二甲肼(DMH)刺激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经直肠制备结肠炎模型后采用皮下注射DMH刺激造模;TNBS持续刺激法:TNBS经直肠诱导结肠炎2周后,采用尾静脉注射TNBS刺激,造模周期10周。结果模型组动物前期均出现腹泻、脓血黏液便,造模10周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可见瘢痕、粘连,结肠长度缩短;血清中TNF-α、IL-6浓度较正常组动物显著增高;病理观察可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表现:上皮细胞结构改变,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充血;肌层增厚;杯状细胞消失,腺体排列紊乱,异型增生出现。结论该模型可模拟结肠慢性炎症到异型增生这一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毛叶勤  陈琳  吴育  陈刚 《中成药》2022,(3):752-757
目的 通过建立乙醇-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研究蒲公英水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灌肠给予奥沙拉嗪(200 mg/kg)和蒲公英水提物(100、200 mg/kg),通过检测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探讨建立模型的操作规范。[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除正常对照(NC)组,其余大鼠用100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溶液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模型,在造模10 d后,当所有模型大鼠便潜血转为"1+"时,随机抽取模型大鼠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学改变,剩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PC)组、UC组,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致炎诱导结肠炎复发,造模后观察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实验终点期处死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组饮DSS后再次出现结肠炎发作,DAI及CMDI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阳性对照组逐渐好转;病理组织学改变亦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TNBS/乙醇溶液首次致炎,用DSS间断进行诱导复发,可以模拟UC急性期与缓解期交替发作的特点,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人类相似。  相似文献   

11.
贾艳秋  赵艳君  朱叶珊 《陕西中医》2013,34(8):1078-1079
目的:观察抗风湿中药复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混合溶液灌肠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中药组;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CM-DI评分),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结果:抗风湿中药复方可明显降低大鼠结肠CMDI评分,降低TNF-α的含量。结论:抗风湿中药复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对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5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白头翁汤高剂量组、白头翁汤低剂量组。造模3 d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给药14 d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观察结肠HE染色病理切片,检测血清IL-10及IL-17A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DAI评分均低于模型组,结肠HE染色病理显示炎症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IL-17A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头翁汤可以明显改善UC大鼠症状、结肠病理形态,并通过降低IL-17A水平,升高IL-10水平,达到抑制炎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隔姜灸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影响.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rintrot-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进行隔姜灸实验性治疗,于第3周测定结肠VIP、IL-10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结肠VIP明显增高,隔姜灸组较模型组合量明显降低(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结肠IL-10明显降低,隔姜灸组较模型组含量明显增高(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隔姜灸可能通过降低大鼠结肠VIP、增加大鼠结肠IL-10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Wistar鼠分成正常注制备UC大鼠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模型组各10只.用5%乙酸和三硝基苯磺酸(TNBS)经结肠灌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10mL/kg,中药组、西药组每天灌服丹参素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1次,每次2mL,3周后处死.按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中、西药物组TNF-α和IL-1β分别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显著,而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素可以显著降低UC大鼠TNF-α和IL-1β的水平,有治疗UC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解毒化湿健脾法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 solution,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17,Th17)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2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以TNBs/乙醇法诱导获得UC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指数及IL-17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结肠黏膜IL-17的表达及血清IL-17、IL-23等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大鼠各指标均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中药组各指标的下降较西药组更为明显,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结肠Th17细胞表达水平较正常组高(P0.05),而中药组、西药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表达水平降低(P0.05),其中中药组大鼠降低尤为明显。结论解毒化湿健脾法通过抑制结肠IL-17、IL-23等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下调了Th17细胞表达,从而抑制肠道炎症,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丹  江伟 《山西中医》2012,28(6):43-45
目的:研究清肠健脾愈疡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MIF、IL-6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采用高脂饮食、白酒加湿热环境干预结合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法复制湿热型UC模型,模型复制后给药2周,检测大鼠结肠黏膜MIF表达含量及血清IL-6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胺吡啶组、清肠健脾愈疡汤灌肠组、灌胃组以及灌肠加灌胃组大鼠MIF表达及IL-6的参数显著降低(P<0.01);与SASP组比较,中药灌肠组(P<0.05)、灌肠加灌胃组(P<0.01)大鼠MIF表达参数含量显著降低,中药灌胃组(P<0.05)、清肠健脾愈疡汤灌肠组(P<0.01)、灌肠加灌胃组(P<0.01)大鼠IL-6的参数显著降低;清肠健脾愈疡汤3组中,灌肠加灌胃组大鼠MIF表达及IL-6的参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清肠健脾愈疡汤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MIF的表达,进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6,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且不同的给药方法治疗效果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芍药汤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从菌群紊乱角度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抗生素组、芍药汤组和美沙拉嗪组,每组10只.采用5%TNBS+50%乙醇联合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第8日开始每日对应给予生理盐水、抗生素、芍药汤、美沙拉嗪灌胃7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安肠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中IL-6、IL-13含量及NF-κB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安肠愈疡汤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均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组别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实验药物,连续给药3周后,进行结肠组织肉眼形态评分,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6、IL-13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安肠愈疡汤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修复、溃疡愈合(P0.01或P0.05),其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组,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L-6方面,安肠愈疡汤低、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组(P0.01),但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L-13方面,安肠愈疡汤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P0.01或P0.05),尤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与美沙拉嗪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F-κB表达方面,安肠愈疡汤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好,但与美沙拉嗪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肠愈疡汤具有较好的抗炎和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致炎因子IL-6,上调抗炎因子IL-13,同时降低NF-κB表达,从而起到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TLR2/IκB-α/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泄浊解毒方小剂量组、泄浊解毒方大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混合溶液灌肠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经药物处理后各组大鼠结肠组织TLR2、IκB-α和血清IL-1β的表达。结果:泄浊解毒方可明显减少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TLR2、IκB-α和血清IL-1β的表达。结论:泄浊解毒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LR2/IκB-α/IL-1β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侗药五味止泻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白介素-4(IL-4)和组织核因子(NF)-κB p65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10天后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IL-4的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NF-κB p65表达.结果 侗药五味止泻汤能降低大鼠结肠结肠DAI及CMDI评分(P<0.01),提高大鼠血清IL-4水平(P<0.01),并且降低NF-κB p65的表达(P<0.01).结论 侗药五味止泻汤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IL-4含量和抑制NF-κB p65的激活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