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胃脘痛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经过三十余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分析,认为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肝胃郁热,火邪犯胃;久病入络,胃络破损;脾胃虚寒,中阳不运;郁热伤阴,胃络失养为临床常见证型,并提出前述五种证型的治疗方法,具有执简驭繁之佳径,可显著提高该病的辨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中西医缺乏特效治疗方法。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西医对本病的研究成果,从病因、病机、生理、病理入手,提出利胆和胃、酸收和胃、化郁排邪和胃、化瘀通络和胃、健脾升阳和胃五法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合补阳还五汤对脾肾阳虚兼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治疗组予附子理中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胃半排空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1),且治疗组的腹胀和GCSI平均分得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0. 01);治疗后两组的胃半排空时间明显缩短(P 0. 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 0. 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附子理中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杨氏3+疗法"胃五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胃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78.7%;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五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明显优于口服药物治疗,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从《黄帝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意展开,对以"胃不和"为主要病机的不寐的治疗,从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消食导滞、益气温中、养阴清热和胃安神法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为临床辨治"胃不和"引起的不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徐景藩论治残胃炎症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残胃炎症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吾师徐景藩教授于长期医疗实践中潜心研究,在本病的形成机理、辨证论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证遣方,每获良效。1关于病机1.1中虚邪伐为致病之根本《难经·四十二难》载:“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此乃古代对正常人胃的大小、形态、容量的描述。胃有“横屈受水谷”、“纤曲屈伸”的特点,有利于食物在胃中停留一定时间以便充分磨谷腐熟。然而残胃病人,胃已大部分切除,残留的胃较正常胃明显变小,形态明显改变。由于胃体已小,胃腑受纳、腐熟的饮食水谷必然相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记载有温胆汤的古籍、现代学者论述温胆汤的专著及论文,对温胆汤方义及临床应用进行考证与分析发现,古今医家赋予温胆汤五种方义,即清热化痰论、解郁化痰论、达胆和胃论、和胃降胆论、分消走泄论。阐释其产生五种方义的原因为:方中每种药物有多种功效,医家对药物功效的着眼点不同。温胆汤在其五个方义的指导下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及各个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60-1861
作者采用跨年度样本方法,对运用中医五行辨证治疗泄泻124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得出泄泻病的中医五行辨治特色是:1临床泄泻病的整体性;2五行辨证模式集中在脾、肝、心、胃、胃(肠)脏腑的母子乘侮辨证上;3五行治法用药在于损有余,补不足恢复脏腑五行制化关系。由此可完善泄泻的五行辨治系统。  相似文献   

9.
査安生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査安生教授认为GERD患者主要病因为现代人易发焦虑和抑郁至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而犯胃,或暴饮暴食、饮食厚腻,损伤脾胃;其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治疗强调疏肝健脾和胃。临床分为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痰瘀互结证五种证型论治。  相似文献   

10.
复方胃乃安的药理学研究——一、主要药效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乃安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有较好的疗效。在五种胃溃疡动物病理模型中,胃乃安灌胃给药,可明显抑制小鼠应激性和利血平溃疡的形成。对大鼠幽门结扎型、慢性乙酸烧灼型及无水乙醇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无明显的影响。对醋酸腹腔注射引起的疼痛模型表现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庆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庆其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积有经验。根据临床观察,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病机总由气机升降失常,具体病机可概括为:胆胃不和,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脾胃虚弱,气滞血瘀五个方面。采用辛开苦降、虫类搜剔、相反相成等方法,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五磨饮子调节大鼠胃运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德师  李乐军  邵祖燕 《陕西中医》2006,27(11):1436-1437
目的:观察五磨饮子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应力传感器记录灌服五磨饮子前后在体大鼠胃运动波的改变。结果:五磨饮子与生理盐水比较,可明显促进胃运动振幅(P<0.01);新斯的明可促进五磨饮子兴奋胃运动作用(P<0.05);阿托品可完全阻断五磨饮子促进胃运动的作用(P<0.01);五磨饮子不影响胃运动频率(P>0.05)。提示:五磨饮子能明显增强在体大鼠胃运动振幅但不影响胃运动频率,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兴奋大鼠迷走神经有关。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目前公认的难治性疾病,西医至今认为胃黏膜的萎缩性病变难以逆转,但中医对治疗本病持乐观态度。大量临床病例证实了中医药对CAG的确切疗效。故就近十年临床上频见的五个cAG证型(胃阴不足型、肝胃不和型、胃府蕴热型、脾胃虚弱型、胃络瘀血型)的中药治疗方法作一综述,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肝胃百合汤是湖南中医学院夏度衡教授的经验方[1]。夏老认为胃脘痛病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情志因素 ,二是饮食因素。但其基本病机就是肝胃气机失调。笔者多年临床亦体会到 ,消化性溃疡多由忧思、恼怒引起肝胃不和或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而致土虚木乘 ,终致胃络损伤而成。近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五丹胃福汤的胃粘膜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hay方法造成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灌服五丹胃福汤、思密达、生理盐水后大鼠损伤指数、溃疡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五丹胃福汤、思密达均可降低Shay大鼠的损伤指数、溃疡发生率(P均〈0.01),五丹胃福汤保护胃粘膜作用较思密达为优。结论:五丹胃福汤具有保护胃粘膜作用,作用机理可能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正虚邪实、脏气衰败是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理。按气滞血瘀、湿热瘀毒、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五型辨证;分别以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和温补脾肾五法治疗,临床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针刺疗法以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不足.现就近五年来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综述如下,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嘈杂”、“胃痛”等范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七情所致,特别是忧思恼怒,引起肝胃不和、土虚木乘、气滞血瘀以及长期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不调,临床常辨证分型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胃络瘀血,脾胃虚弱,胃阴不足五型,五型并非独立,可随病情迁延,逐渐演变或相互掺杂。我们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证分型之后,灵活选配诸药,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总结章文庚名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概括为五种和胃方法,即:疏风散寒和胃、疏肝解郁和胃、益气补中和胃、制酸护膜和胃、苦降辛开和胃。  相似文献   

20.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属于中医学"吐酸""嘈杂"等范畴,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质子泵抑制剂作为其临床治疗首选药物,疗效并不理想。本文就近五年中医药在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