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阿魏是中、蒙、藏、傣以及维医药学的常用药.本文从阿魏的性味、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探讨阿魏在中医药学、蒙医药学、藏医药学、傣医药学及维医药学中的临床应用异同,希冀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宽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姜黄、郁金、莪术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社利  安秀群 《陕西中医》2004,25(5):454-456
姜黄、郁金、莪术为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三者均来源于姜科姜黄属植物,基源相近,性状相似,很容易混淆。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多有相近之处。为了更好地反映3味药物的特点,现从其植物基源、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试作以比较。1 植物基源 姜黄、郁金、莪术的原植物基源非常相似,均来源于姜科姜黄属植物。最早曾以姜黄Curcumalonga L.的根茎作郁金入药。而姜黄、莪术不分,以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Val.、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C.Ling、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C.F.L iang的根茎入药。随着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肉桂是中、藏、蒙以及维吾尔医药学常用药。本文从肉桂的性味、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肉桂在中医药学、蒙医药学、藏医药学以及维医药学中的临床应用异同,希望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展应用,使之发挥其更全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麻黄是传统的药用植物,在传统中医药和民族药中均有广泛应用.从麻黄的药性理论、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麻黄在中医药学、蒙医药学、藏医药学及维医药学中的临床应用异同,并列举麻黄的一些现代用法,希冀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宽麻黄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苏木作为传统中药在蒙、傣医药学中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本文比较中医药学和蒙、傣医药学对苏木的药性理论、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等方面应用异同,希望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促进传统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6.
姜茜 《新疆中医药》2005,23(5):50-51
通过对来源性状、加工炮制、主要成份、临床应用上的比较,说明片姜黄与姜黄、温莪术之间存在着差别,防止临床混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姜黄的抗癌、抗氧化等活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方法采用微波提取、蒸馏法、醇提水沉法、柱层析等方法对姜黄中的抗癌、抗氧化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在姜黄中,CUR-1、CUR-2以及CUR-3的含量比较均明显不同(P均<0.05)。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在100μg/m L的条件下,其3种物质对于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含量均明显不同(P均<0.05)。并且在姜黄中发现许多抗氧化、抗癌的活性成分,如α-姜黄烯、α-姜烯、芳姜黄酮、α-姜黄酮等。结论姜黄诸多的抗癌和抗氧化等活性成分在医疗界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临床上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对片姜黄和片子姜黄的名称以及来源进行考辨,为现代临床正确应用古方提供依据。在古代方书中,片姜黄和片子姜黄常互称互代,作为同一种药应用;而在古代本草文献中,两者常常在姜黄名下作为同一品种载述。片姜黄和姜黄在古代方书中亦互称互代,作为同一种药应用;在古代本草文献中在姜黄名下载述片姜黄的功效及形态特征。古代方药文献对于片姜黄的记载基本一致,现代文献对片姜黄来源记载的不一致,与现代对姜黄、郁金以及莪术的来源记载变化有关。笔者认为,片姜黄即古之片子姜黄;在古代其与姜黄系指同一药物,来源亦如姜黄一样并非一种;在现时其与姜黄已作为2种药物,来源单指原植物温郁金;应用古方需了解姜黄与片姜黄古同今异的变化,在临床中正确选药。  相似文献   

9.
片姜黄因其治疗风寒湿痹疗效显著而为临床所常用。对于片姜黄的来源,中国药典记载数度变化,2015年版载原植物为温郁金;同时将姜黄的来源载为原植物姜黄。然据考证,在古代,无论从临床著作记载,或本草论述,片姜黄与姜黄系指同一药物,二者在明清以前的本草记载中来源有多种,其中原植物姜黄和郁金(或温郁金)均是其来源之一;现代中国药典不能因古代记载的原植物温郁金为片姜黄的来源而将原植物姜黄排除于片姜黄的来源之外。将原植物姜黄作为片姜黄的来源之一符合古代临床应用片姜黄的实际。因此,建议中国药典将原植物姜黄和温郁金均作为片姜黄的来源,此对于正确应用古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香附为中、藏、蒙、维以及傣医药学的常用药。本文主要从香附的性味、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比较香附在中医药学、藏医药学、蒙医药学、维医药学以及傣医药学中的应用异同,希冀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以拓宽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蔡永敏  郭文静  郝鹏飞 《中草药》2016,47(1):183-186
姜黄是临床常用药物,在古代方剂中常作为活血行气之要药被广泛应用。但文献记载姜黄的原植物却不尽一致。初载温郁金为其主要的原植物,后将温郁金排除于原植物之外。通过古今文献考证温郁金药用的历史沿革及姜黄和莪术功能主治的异同,表明温郁金从唐宋始载为姜黄的原植物之一,至清代、民国被一直沿用;现代文献中也多将温郁金作为姜黄的原植物之一,其根茎的纵切片——片姜黄在功能主治上与莪术有异,与姜黄则完全相同。将温郁金作为姜黄的原植物符合古今文献记载以及药物功效规律和临床应用实际,有利于临床对古方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姜黄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在肿瘤、慢性肝病、糖尿病、肾病、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上体现出了优势。然而,姜黄的作用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临床副作用研究也有待跟进。今后应进一步对姜黄进行深度开发,以满足临床需求,拓宽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姜黄、郁金、莪术源于同科同属植物,系同种植物的不同药用部位,形态、性状、成分及功能作用方面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从来源、产地、性状及加工方法等方面可对三种药材比较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姜黄、郁金、莪术中姜黄素含量测定,姜黄、郁金及莪术药材中均含有一定量的姜黄素,姜黄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片姜黄与姜黄、温莪术在性味、归经、功效上相类似,临床使用常易混淆。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笔者就三者之间在来源、加工、成分、功效上的区别作一比较。1来源性状片姜黄:系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venyujin Y.H.chenet c.ling)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常在冬季茎叶枯萎后采  相似文献   

15.
傣医药学作为四大少数民族药学之一,其医药理论及用药方法有着固有的民族特色,而且相对独立。水杨柳在傣医药学中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比较傣医药学和中医药学对水杨柳药用及炮制、化学成分、药性理论、临床应用等各方面的异同,希冀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拓宽临床应用,使之更好为临床病人服务;同时全面认识自然界药用植物,更有利于促进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姜黄与片姜黄异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宇  杨培龙  张亮  杜菊园 《四川中医》2007,25(10):33-35
姜黄和片姜黄是中医临床上非常常用的药材,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姜黄与片姜黄的异同,从古溯今,由博反约,该文对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临床应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关姜黄药性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李果  张廷模 《四川中医》2006,24(9):38-39
本文从植物基源、历代本草、方书的论述、化学成分及现代临床应用方面,论述了姜黄药性为寒的观点。将有利于姜黄的应用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8.
HPLC法测定姜黄、莪术、郁金中三种姜黄色素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炳先  周欣  王道平  罗文武 《中药材》2004,27(11):813-81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的姜黄、莪术、郁金中3种姜黄色素成分即姜黄素(Ⅰ)、脱甲氧基姜黄素(Ⅱ)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Ⅲ)含量.  相似文献   

19.
<正>姜黄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瘀气滞诸证,以及胸腹胁痛、妇女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等。在长期应用姜黄的过程中,关于姜黄的寒热药性属性,历代医家颇有争议,对此进行系统考证研究,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姜黄的临床功效,提高其疗效,而且对于正确理解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传统医药学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当地的传统医药学治疗方法;二是传入的传统医药学治疗方法,如中医针灸、中药及藏医等治疗方法。综述了俄罗斯传统医学的源流、科研学术、临床应用等。根据俄罗斯目前传统医药学的实际状况与俄政府有关政策法规、医疗市场的需求,在传统医药学领域对俄合作具有一定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