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电针四关穴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5例,脱落2例)和西药组(55例,脱落2例)。电针组予电针四关穴(合谷、太冲)治疗,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0.1~1 mA,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发作天数以及治疗前后偏头痛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及随访1、3、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和头痛发作天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电针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电针组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结论:电针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降低头痛强度、减少头痛发作天数及改善偏头痛症状方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假穴(足背第3、4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头痛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改善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电泳时间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减少头痛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本经取穴及非经非穴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8例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经穴组14例,针刺患侧角孙、外关、阳陵泉及丘墟四穴,非经非穴组14例,针刺患侧四个非经非穴点,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10次,治疗前后及入组3个月分别以视觉/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偏头痛患者生活品质问卷(MSQ)评价。结果 (l)近期疗效:两组头痛VAS计分、MSQ计分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显示,经穴组VAS计分、MSQ计分均优于非经非穴组(P<0.05);(2)远期疗效:入组3个月随访经穴组VAS计分、MSQ计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非经非穴组则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结论该经取穴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即时、远期疗效均优于非经非穴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发作性CH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脱落3例)、针刺组(60例,脱落2例)和蝶腭组(60例,脱落2例、剔除1例)。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穴取头维、印堂、阳白、合谷等,每日1次,每周6次;蝶腭组针刺蝶腭神经节,隔日1次,每周3次;综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隔日针刺蝶腭神经节。各组均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观察各组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各组患者头痛VAS评分、每周头痛发作次数、每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MS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综合组除每周头痛发作次数低于蝶腭组(P<0.01)外,综合组以上其余指标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3.0%(53/57),高于针刺组的75.9%(44/58)和蝶腭组的73.7%(42/57,P<0.05,P&l...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平衡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评价者盲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脱落1例,各19例。观察组穴取头痛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对照组取对应的假穴位(足背第3、4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两组采用相同刺法,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和治疗后4周随访时进行患者综合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综合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累计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每月发作次数亦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但随访时VAS评分高于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治疗前与随访时差值综合评分与VAS评分组间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后与随访时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平衡针疗法针刺头痛穴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针刺头维和厉兑穴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94%,头痛程度VAS积分由治疗前的(7.68±1.10)分降至治疗后的(2.04±0.73)分(P<0.01)。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回医烙灸与单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刺配合回医烙灸督脉组(治疗组)和针刺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取太阳、丝竹空透率谷、风池、阿是穴、外关、侠溪等,治疗组在上述穴位毫针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回医烙灸督脉;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针刺1周5次,烙灸1周2次,1周为1疗程,共治疗4周,治疗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明显降低、SF-36问卷总体健康评分提升,且治疗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回医烙灸督脉治疗偏头痛可提高疗效,能够有效缓解头痛强度,减轻偏头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4例予镇肝熄风汤治疗,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放血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2、3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及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血清CGRP、PGE2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63/64),对照组总有效率89.1%(57/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3周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1、2、3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ID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2组血清CGRP、PGE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6个月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且治疗后1、3、6个月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可抑制血清CGRP及PGE2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4例,脱落3例)。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igrai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MSQ)、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浓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随访时VAS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后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SQ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随访时MSQ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MS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对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配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治疗。2周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记录用药后2 h内偏头痛缓解程度,记录治疗后24 h、3 d、1周、2周、4周、8周VAS评分、治疗起始及结束时偏头痛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 h治疗组总缓解率77.08%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3 d后VAS评分差别不大(均P0.05),治疗后1、2、4、8周,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两组治疗前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差别不大(P0.05),但持续时间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天麻白术汤能有效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2 h内头痛程度,减轻偏头痛恢复期疼痛程度,并降低复发频率和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镇痛疗效。方法将14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镇痛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VAS计分及VAS加权值。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VAS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计分及治疗前后VAS计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止痛效果佳,镇痛疗效优于口服镇痛药。  相似文献   

12.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分型与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源性头痛的临床分型、及其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对颈源性头痛患者镇痛效应。方法:将64例确诊为颈源性头痛患者试分为肌肉筋膜型、关节紊乱型和混合型。所有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根据此临床分型予以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对照组32例,予牵引和药物治疗。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月发作次数,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及月发作次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评分及月发作次数下降(6.2±1.9)分和(8.1±1.4)天,较对照组的(3.9±2.6)分和(4.7±1.9)天明显,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1.3%,好转率为15.6%,无效率为3.1%;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7.5%,好转率为31.3%,无效率为31.3%,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对颈源性头痛进行分型,采取相应的枕颈部个体化手法治疗,疗效显著,患者头痛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较牵引加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体针配穴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采用头体针配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在头痛指数评定方面,治疗后两组的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头痛指数和差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治疗组在缓解头痛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在总体疗效评定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配穴疗法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且优于对照组。头体针配穴疗法治疗偏头痛在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舌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舌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舌针(肝穴、脾穴、肾穴)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药物西比灵,共4个疗程;两组均在疗程结束及治疗后6个月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疼痛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6个月时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舌针治疗偏头痛,在疼痛及伴随症状等方面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丹胶囊治疗中重度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6例明确诊断的中重度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双丹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脑血流速度、血浆ET-1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73.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每月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VAS评分、脑血管血流速度、血浆ET-1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双丹胶囊能改善中重度偏头痛患者脑血管血流异常,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和VA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ET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高压氧治疗基底型偏头痛,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收集基底型偏头痛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收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治疗方案:采用密封式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0.2 MPa(2.0ATA),稳压65min,期间面罩吸纯氧30min&#215;2,中间吸空气5min,降压25min,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10mg每日晚睡前口服。通过一个疗程10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VAS、VRS及非疼痛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 VAS、VRS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非疼痛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并且治疗组(P〈0.01)改善的程度比对照组(P〈0.05)明显。(2)TCD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Vs、Vm、Vd、和PI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A的Vs、Vm、Vd均有增加,并且治疗组(P〈0.01)改善的程度比对照组(P〈0.05)明显,治疗组 PI 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均能够显著改善基底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时头痛程度及发作频度,改善患者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且高压氧治疗优于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基底型偏头痛有效,其机理之一可能为高压氧能够抑制炎性介质及血小板释放,增加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祛风活血方(黄燕教授头痛经验方)防治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中药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口服祛风活血方(黄燕教授头痛经验方),1次/d;对照组发作期和和缓解期均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睡前服。两组疗程均3个月。结果:两组病例的年龄、病程,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均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对比,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偏头痛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发作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头痛程度,治疗前后头痛强度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发作频率及头痛程度、治疗前后头痛强度差值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结论:祛风活血方(黄燕教授头痛经验方)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合针刺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18例门诊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比灵配合丹参滴丸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头痛宁胶囊合针刺治疗,2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2组在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头痛强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并比较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晚睡前口服10mg)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每日3次,每次4g,温水冲服)治疗,疗程均为1月.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价患者的头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痛程度和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均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5%vs73.9%,x^2﹦7.202,P﹦0.027).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患者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正天丸治疗颈椎病型头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颈椎病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正天丸治疗,对照组口服正天丸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间VAS评分,根据治疗前后头痛指数变化,采用尼莫地平法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5);在中医症候体征的改善方面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正天丸冶疗颈椎病型头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服用正天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