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136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二甲双胍组按0.04g/kg灌胃,穴位注射组取肾俞、足三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60天后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呈现日趋加重的神经细胞损伤,二甲双胍组和穴位注射组治疗后,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P<0.01),而2个治疗组间比较,穴位注射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法能有效改善DPN大鼠的病理损伤,促进周围神经病变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温经活血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Nrf2/HO-1/NQO1信号通路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构建DPN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选择60只DPN大鼠随机分成DPN模型组、温经活血方低剂量组、温经活血方中剂量组、温经活血方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2只,并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另取12只大鼠作为对照组。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SOD、MDA和GPH-Px水平;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坐骨神经中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坐骨神经结构正常,DPN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中轴突萎缩变性、髓鞘溶解,温经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DPN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机械截断阈值和热截断阈值,血清中SOD和GSH-Px水平,以及坐骨神经中Nrf2、HO-1、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血糖水平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DPN模型组比较,温经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通活血乳膏外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及高糖高脂饲料诱导的DP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五组: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E)、辣椒碱组+二甲双胍组(L+E)、温通活血乳膏+二甲双胍组(W+E)。分别给药处理,连续用药4周,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血糖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用Western Blot检测坐骨神经中Bax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坐骨神经中Bax mRNA和Bcl-2 mRNA。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各造模组大鼠坐骨神经细胞Bax表达明显增高,Bcl-2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坐骨神经细胞Bax mRNA及Bax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Bcl-2 mRNA及Bcl-2蛋白的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温通活血乳膏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抑制DPN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为其对DPN坐骨神经损伤进行分子保护的调控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九虫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九虫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血清T-SOD,MDA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左下腹单次注射的Wistar大鼠作为DPN模型,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弥可保组、九虫丹组。每组10只。8周后观察大鼠血糖、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血清T-SOD、MDA的变化。结果:九虫丹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MDA含量、提高T-SOD活性,与二甲双胍组及弥可保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九虫丹能提高DPN模型大鼠血清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变化,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通活血乳膏外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3只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后肢涂抹空白乳膏(0.8 g/只)和蒸馏水1 ml/100 g灌胃]、二甲双胍组[涂抹空白乳膏和二甲双胍片0.18 g/(kg·d)灌胃]、辣椒碱+二甲双胍组[涂抹复方辣椒碱乳膏0.2 g/只和二甲双胍片灌胃]、温通活血乳膏+二甲双胍组[涂抹温通活血乳膏0.8g/只和二甲双胍片灌胃]。每天1次,连续4周。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包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HE染色观察背根神经节病理结构,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蛋白激酶B(AKT)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缩短;感觉神经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P<0.05或P<0.01);光镜下背根神经节中神经元胞体萎缩、胞质内尼氏体溶解、部分胞核溶解、消失;背根神经节中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温通活血乳膏+二甲双胍组较模型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背根神经节结构改善,背根神经节中p-AKT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温通活血乳膏+二甲双胍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二甲双胍组及辣椒碱+二甲双胍组加快(P<0.05或P<0.01)。各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活血乳膏可能通过上调背根神经节中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通活血乳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ERK1/2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75只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 mg/kg(STZ)腹腔注射而诱发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的糖尿病大鼠继续高糖高脂饲料饲养8周,制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通活血乳膏高剂量+二甲双胍组、温通活血乳膏中剂量+二甲双胍组、温通活血乳膏低剂量+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组、辣椒碱+二甲双胍组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期、热缩足潜伏期、冷缩足持续时间,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DRG中ERK1/2及p-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温通高、中、低+二甲双胍组较模型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感觉神经潜伏期缩短,热缩足潜伏期、冷缩足持续时间延长(P0.05),DRG中p-ERK1/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温通活血乳膏可通过抑制DRG中ERK1/2发生磷酸化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通络糖泰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神经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8周龄GK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通络糖泰高剂量组、通络糖泰中剂量组、通络糖泰低剂量组、西药(二甲双胍+甲钴胺)组。高脂饲料连续饲养12周,建立DPN模型。造模后予不同浓度通络糖泰方及西药二甲双胍、甲钴胺分别干预通络糖泰各组和西药组,疗程均为4周。监测动物血糖、体重。第4周末麻醉后检测全部动物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并做HE染色、TUNEL细胞凋亡检测及RT-PCR检测IGF-1mRNA的表达。结果:通络糖泰方可改善DPN大鼠血糖、神经传导速度,修复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抑制坐骨神经雪旺细胞凋亡,上调IGF-1mRNA的表达。结论:长期高脂饲料喂养的GK大鼠是DPN研究的良好模型;通络糖泰方对DPN大鼠具有明确的神经修复作用,其中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上调了坐骨神经中IGF-1的表达有关,从而抑制了雪旺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针药结合治疗对实验性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大鼠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针药结合组,运用链脲佐菌素造成实验性DPN大鼠模型,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观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用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 针药结合治疗组与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相比,感觉传导速度(SNCV)、运动传导速度(MNCV)均有所改善(P<0.05),但未达到正常组的水平;针药结合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轴突变性、脱髓鞘程度有所减轻.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法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痛麻杞宁方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饲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DP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200 mg/kg组、痛麻杞宁方30g生药/kg、15 g生药/kg和7. 5 g生药/kg组,另设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足迹步态和坐骨神经SNCV;取坐骨神经HE染色;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大鼠血浆FPG、GHb水平、血清FINS、TC、TG、LDL-C、HDL-C、ET-1和NO水平、RT-PCR法测定大鼠肝细胞膜InsR和坐骨神经e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痛麻杞宁方30 g生药/kg组能明显增加DPN模型大鼠后足PL和TS值,明显提高大鼠坐骨神经SNCV,改善坐骨神经病变,使大鼠血浆FPG水平出现下降趋势,明显降低血浆GHb及血清FINS水平,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及ET-1水平,明显提高血清HDL-C和NO水平,显著上调肝细胞膜InsR和坐骨神经组织中eNOS mRNA的表达。结论:痛麻杞宁方对大鼠实验性DPN具有改善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糖、血脂水平和血管舒张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明选  旷云祥 《河南中医》2010,30(4):354-357
目的:观察通络糖泰方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以100mg/kg隔日腹腔注射2%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按血糖值随机分为中药高、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通络糖泰浸膏和二甲双胍灌胃治疗,1次/d。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血脂、空腹血糖、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糖化血清蛋白(GSP)和血清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1),血清血脂和TNF-α、GSP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通络糖泰方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调节作用,能有效改善实验性DPN大鼠神经功能.抗糖尿痛慢性炎症,改善糖脂代谢,从而起到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其对DPN大鼠的综合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络糖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清CRP、TNF-α、IL-6变化与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通络糖泰方对DPN的短期干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以120mg/kg体重隔日腹腔注射2%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制备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中药(通络糖泰)高、低剂量组,西药(弥可保二甲双胍)组,模型组,另设鼠龄、体重相匹配的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的通络糖泰浸膏、弥可保、二甲双胍灌胃和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给药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CRP、TNF-α、IL-6和神经电生理传导速度。结果: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组明显减慢(P0.01),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通络糖泰高剂量能降低大鼠CRP、TNF-α、IL-6水平,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通络糖泰能有效改善实验性DPN大鼠神经传导功能,可能是通过改善DPN的慢性炎症状态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的表达情况和运脾和络颗粒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TZ加高糖高脂造模糖尿病大鼠被随机分成了模型组,运脾和络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糖脉康组,甲钴胺组和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VEGF表达的情况。结果:运脾和络颗粒高、中剂量组与甲钴胺组能明显下调模型大鼠坐骨神经组织VEGF的蛋白与基因表达(P<0.01,P<0.05),运脾和络颗粒高剂量和甲钴胺的功效相当。结论:VEGF在DPN大鼠坐骨神经的表达增高;运脾和络颗粒能够下调DPN大鼠VEGF的蛋白和基因表达,调节神经传导速度,对DPN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络糖泰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GK大鼠,高脂饲料饲养造模12周,按血糖值随机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二甲双胍和弥可保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的通络糖泰浸膏、二甲双胍和弥可保、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次/d。治疗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坐骨神经病理切片、坐骨神经电生理、坐骨神经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P0.01),并且组织结构出现异常,坐骨神经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各治疗组均可下调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P0.01),以通络糖泰方中高组与中中组的效果最好(P0.01,P0.05)。结论通络泰方治疗DPN的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下调Caspase-3激酶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实现对DPN进行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电针与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保护作用的效应特点。方法 13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建立大鼠DPN动物模型。电针组取肾俞、足三里,穴位注射组取穴相同,注入弥可保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20 d、40 d、60 d后进行空腹血糖、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检测。结果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及良好的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的作用,其降糖效应以电针法为优(P<0.01),在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以穴位注射法为佳(P<0.01),对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作用两组基本一致(P>0.05)。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能提高DPN大鼠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治疗60天时穴位注射的提高幅度优于电针组(P<0.05)。结论电针和穴位注射法均具有抗本病神经损伤的作用,但对血糖、神经传导速度、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存在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周围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诱导形成DPN模型,艾灸大鼠"胰俞"、"足三里"穴,每日1次,每穴15 min,连续治疗56天.通过血糖、尿糖、体重、饮食量等的监测,结合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神经传导速度,评价艾灸对DPN的治疗效应;HE染色、光镜观察坐骨神经组织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坐骨神经NGF含量.结果 治疗后,艾灸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病理形态较模型组有改善;艾灸组NGF含量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1.艾灸能有效改善DPN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2.艾灸改善DPN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症状的效应可能与提高NGF含量,促进周围神经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络糖泰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坐骨神经JNK信号转导通路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由高脂饲料喂养的DPN大鼠模型。实验分6组,正常组,模型组,通络糖泰方高、中、低剂量组,西药(二甲双胍+弥可保)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4周后以神经电生理检测大鼠坐骨神经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坐骨神经组织p-JNK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JNKm 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通络糖泰方能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一定程度下调p-JNK及JNKm RNA的表达水平,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的水平。结论:通络糖泰方能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减轻DPN大鼠机体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周围神经保护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诱导形成DPN模型,艾灸大鼠胰俞、足三里穴,每日1次,每穴15min,连续治疗56d。通过血糖、尿糖、体重、饮食量等的监测,结合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神经传导速度,评价艾灸对DPN的治疗效应;HE染色、光镜观察坐骨神经组织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坐骨神经NGF含量。结果:治疗后,艾灸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模型组(P〈0.01);艾灸纽病理形态改变较模型纽明显;艾灸组NGF含量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艾灸能有效改善DPN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艾灸改善DPN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症状的效应可能与提高NGF含量,促进周围神经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通饮及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可能的作用机理及途径,为临床治疗及优选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包括穴埋组、中药组和药埋组),通过高能量饲料喂养联合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0.1%链脲佐菌霉素的方法建立DP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根据分组进行相应治疗。治疗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NGF、血清TGF-β1、FBG、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NGF含量、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各治疗组大鼠FBG、血清TGF-β1含量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其中药埋组改善较为明显。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较正常组有明显改变,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糖通饮和穴位埋线能通过降低血糖,增加NGF含量,减少TGF-β1含量来达到延缓DPN病程进展的目的,两者合用时效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清CRP、TNF-a 和IL-6 水平与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观察通络糖泰方进行短期干预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SD 大鼠,采用两次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法诱发DM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另以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弥可保、二甲双胍和通络糖泰方浸膏灌胃治疗.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CRP、TNF-a、IL-6 和血脂水平.结果:通络糖泰方能降低血清CRP、TNF-a、IL-6 和血脂水平,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通络糖泰方能改善实验性DPN 大鼠神经功能.抗糖尿病慢性炎症,改善糖、脂代谢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通络糖泰(Tong luo tang tai,TLTT)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GK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只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LTT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进行高脂饲养制备DPN大鼠模型,15周后制备DPN模型成功,对各组大鼠进行灌胃治疗。TLTT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中药TLTT 28 g·kg-1、14 g·kg-1、7 g·kg-1,西药组给予二甲双胍100 mg·kg-1和弥可保0.2 mg·kg-1剂量灌胃。各组大鼠每天1次,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BS)、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组织的病理改变,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