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芳  罗珊  都冬梅  赵丹  张蝶  张敏  唐婵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270-2272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康复、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辨证施护。结果:试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能够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施凯莉 《光明中医》2014,29(11):2411-2412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运用的效果。方法对50例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辨证施护前后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辨证施护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中运用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
高惠艳 《光明中医》2016,(20):3016-3018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缺血性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3例缺血性中风后失眠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41例予以西医常规护理,并给予地西泮2.5~5mg,1次/日睡前口服;治疗组42例在常规西医护理基础之上予以中医辨证施护,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改善情况(PSQI),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05%。治疗组在临床疗效、PSQI、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施护较常规护理临床疗效满意,睡眠质量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马向花  陈莉 《光明中医》2012,27(11):2303-2305
目的探讨辨证施护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康复训练及辨证施护。结果两组患者不同阶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对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中风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之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病位在脑,涉及肝、肾[1]。中风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西医学脑出血、颅内血栓形成、颅内栓塞、  相似文献   

6.
在中风患者临床救治中应重点加强对患者情志、饮食、起居等护理,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复发率,效果满意,现将辨证施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中风患者临床救治中应重点加强对患者情志、饮食、起居等护理,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复发率,效果满意,现将辨证施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特色,也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辨证施护"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我们结合"责任制护理"和"辨证施护"的特色做了初步的尝试,要求对所有入院患者制定出辨证施护计划,根据计划实施护理病人,对其进行护理评价以达到临床中医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病历的书写及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2000年以来采用辨证施护并加强一般护理的方法护理中风急性期辨证属痰热腑实患者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统称为中风,或脑卒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世纪在人类健康的十大杀手中,中风位居第二,全世界每年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多达510万。本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以突然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甚至骤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证。  相似文献   

11.
中风中经络是以病人突然发生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痰涎壅盛、言语蹇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致残率高的特点,加强护理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病残率的重要环节。我科近两年来对收治的212例中风中经络病人,在做好一...  相似文献   

12.
曾红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5):333-333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疾患,也是中医内科常见病之一.我院近年收治中风患者4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姝 《河北中医》2003,25(6):468-468
中风是以卒然昏倒 ,不省人事 ,伴口眼斜 ,语言不利 ,半身不遂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起病急骤 ,证见多端 ,变化迅速。经治疗后 ,病情好转 ,乃致痊愈 ,但部分患者遗留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等后遗症。因此 ,提高中风病证的治愈率 ,减少病残越来越引起普遍重视 ,加强对中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无疑有益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因证施护在护理上应突出中医特色 ,避免不辨证笼统护理 ,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 ,以达到预期的施护效果。中风患者首先应辨别是中脏腑还是中经络 ,二者的施护措施不同 ,中经络者意识一般清楚。…  相似文献   

14.
中风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风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在临床对中风患者从多方面进行辨证施护收到较好效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沈敏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04-104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语謇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症的常见急性病症,属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范畴,如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以及脑血管痉挛及其后遗症等。我院近年对收治的中风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在稳定病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郝玉巧 《河北中医》2003,25(7):543-543
中风是以卒然仆倒 ,不醒人事 ,伴有口眼斜 ,语言不清 ,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病证。由于本病起病急骤 ,证见多端 ,变化迅速 ,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运用中医理论指导其辨证施护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 辨病位 ,分型护理对中风患者 ,首先应辨别是中脏腑 ,还是中经络。中脏腑患者的施护也不尽相同。如果患者以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二便闭、肢体强痉为主 ,则为中风闭证。如果患者兼见躁动不安、颜面潮红、呼吸气粗、舌绛而躁、大便干、脉弦滑而数 ,为阳闭 ,可用针刺方法或鼻饲安宫牛黄丸、至宝丹速开其闭 ;如果中风闭证患者出现静…  相似文献   

17.
中风,临床一般以有无神识昏迷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兹就这两方面辨证施护浅述之:1 密切观察病情中风病人的护理应建立特护记录(项目包括:时间、意识、瞳孔、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眼球表象、生理反射、病理反射、肌张力、抽搐、呕吐、尿量、入水量、舌象、脉象、辨证施护、用药及处理、记录人等),及时准确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重点观察昏迷是否加深或变浅,瞳孔是否等大等圆。注意呼吸的频率、节率及形式和脉象、血压的变化,若血压低于16.0/11.6kPa 或高于26.6/16.0kPa 应及时报告医生。还应注意有汗无汗,汗液性质,呕吐物性状及两便情况,若体温超过39℃以上可物理降  相似文献   

18.
中风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在急性期要先辨病位证型.按照中络、中脏、中经、中腑分证进行动态观察.属于中络者.治疗护理得当.三五日即可进人恢复期.半月左右即可痊愈。中脏腑者病情比较严重.直接出现症状,或治疗不当,由中经、中络化火人里而成,对中脏腑者宜分清闭证.脱证进行施护.如果病人是以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为主.则为中脏腑的闭证。如中风闭证的病人兼见躁动不安.颜面潮红,呼吸气粗,舌绛身热,大便干燥为阳闭证。常用针刺法或灌服牛黄安宫丸、至宝丹速开其闭。  相似文献   

19.
中风的临床特征是猝然昏倒 ,不省人事 ,口眼斜 ,半身不遂 ,轻者仅有口歪、半身不遂 ,或兼语言蹇涩 ,为涉及现代医学的脑溢血、脑动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脑动脉栓塞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的疾患。本病多有肝肾阴虚、肝阳易亢的病理基础 ,复加情志失畅、酒食不节、起居失常等因素而诱发。其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痰、火、瘀 ,病理表现一般以标实为主 ,或标实本虚 ,严重者则可从实转虚。现将中风的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护理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搬动 ,床边加床栏 ,以防跌扑。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如神志、血压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风是以猝然晕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疾病,属于现代医学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范畴.多由于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饮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偏盛偏衰,气血逆乱而发病.根据《中医诊断学》,中风临床上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位浅、病情轻;中脏腑者病位深、病情重,多见于脑出血,其发病骤然,变化迅速,发病率、病残率、病死率均较高.正确的诊断治疗和系统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对提高中风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中风科2011年1月至今共收治中风患者100例,经住院抢救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100例中风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性75例,女性25例;年龄28~84岁,中位年龄59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压病史平均为21年;中经络85例,中脏腑15例;住院3~105d,平均41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