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笔者从虚劳的病因病机探讨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病机。癌因性疲乏患者或因内伤或因外损,多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且可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出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故其辨治需辨别其主要矛盾是虚或实、其病位所在脏腑及其病性之气血阴阳不足。  相似文献   

2.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力  沈舒文 《陕西中医》2002,23(8):754-755
高血压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 ,它的最大危害是损伤终端器官 ,引发心血管事件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治疗愈加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 ,其病理基础是肝肾本亏 ,阳亢失度。病性有虚实之别 ,虚证多为阴精亏损 ,气血虚乏或阴阳两虚 ;实证多为风、火、痰、瘀内生。病理特征为本虚标实 ,风火痰瘀标实症状往往是在肝肾阴亏的基础上产生的。治疗总宜补虚泻实 ,平调脏腑阴阳气血。若属肝阳偏亢 ,风火上旋 ,治当平潜肝阳 ,清化风火 ;若肝肾阴亏 ,风阳内动 ,治当滋阴潜阳 ,平熄肝风 ;若阴阳两虚 ,风痰阻络 ,治当…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便秘辨治与气虚、气滞、血虚、血瘀、津液亏虚密切相关,临床上并不仅仅以单一因素存在,往往气血津液兼并致秘,如气血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虚津亏均可兼夹引起便秘,则需采用相应益气补血、补气活血、理气活血、益气养阴之法治之。此外,气血津液失调导致便秘往往离不开脏腑的失衡、阴阳的失调,临证需综合考虑、全面调节、审证求因、审因论治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4.
中风又叫脑卒中,相当于西医学的脑溢血、脑梗死等疾病,系平素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等致气血运行受阻或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致气血逆乱所致.  相似文献   

5.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结合中医理论,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不外本虚标实,本虚责之气血阴阳亏虚,标实责之气滞、痰浊、寒凝、血瘀,痹阻脉络、不通则痛。因此,每至发病,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治拟理气、化痰、温阳、逐瘀通络。丹参作为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之  相似文献   

6.
"不通则痛"是中医对痛症病机的高度概括,在不通则痛的理论指导下,临床多以"通法"治疗痛症.然痛有虚实,治有补泻,因实致痛者固多,痛由虚致者亦不少;诸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均可导致气血不通,邪气留滞,经络失养而致痛.余遇此类痛症,多从治本入手,遵清代医家程钟龄"若届虚痛,应当  相似文献   

7.
经行头痛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的机理,可将经行头痛分为虚实两端,其病机为气、火、痰、虚、瘀等侵袭脑窍而致脑髓失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治以祛邪通络,滋养脏腑,以平为期,并将宁心安神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方祝元教授认为室性期前收缩病机总属"不和",气血阴阳亏虚、痰瘀互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多从"和法"辨治,通过益气和血、调和营卫、平衡阴阳、交通心肾、心肝同治等方法共同调治,获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补虚法在痛症中的临床应用吴忠贤湖北省通城县里港卫生所437402补虚治痛法主要用于某些因素导致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经脉失去充运、营养、濡润、温煦,而产生因虚致痛的病理状态。笔者将此法应用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益气升阳、养血柔肝治愈肝病胁病李...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肾病综合征之频复发与正气亏虚、易感外邪密切相关。肺肾两脏在生理病理上互资互传,从"肺肾相关"理论探讨其防治,应把握病因病机,注意补其肺气,固肾之阴阳,清咽之伏毒,使阴阳气血平衡。辨治上轻重兼顾,标本兼施,调其体质,增强机体调节能力,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尤峰 《四川中医》2012,(8):29-30
老年顽固性失眠,临床上必须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来辨治。归纳起来,总由脏腑亏虚,运化减退,代谢紊乱,痰瘀内生而致脑府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治疗上需标本兼顾,注重化痰祛瘀。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属"中风病"范畴。中医认为,中风的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查阅近代相关文献,将之概括整理,综合各医家学派的观点,认为"元气亏虚为本,气虚生瘀,血瘀生痰,痰郁化火,火极生风,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其病理机制,即由"虚、瘀、痰、火、风、气"六端相互作用而致。并据此论述了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虚者助之使通",是明代医家王师文在《医学薪传》中,提出的治疗虚痛之法则.痛证因虚者,虽有气血阴阳虚之别,然临床则多以虚与寒,或虚与热并见.虚且寒者,治当补而兼温;虚且热者,治宜补而兼清.其用补益为助,促使气血和调,经脉畅通之法,可谓"助之使通"之意也.现举治例四则,以试验其说.  相似文献   

14.
心衰主脏在心,涉及他脏,心衰辨证总属本虚标实,其本虽有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治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临床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林佳  宁晓军  王蓉 《国医论坛》2022,37(1):55-57
宁晓军主任医师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外因责之于风寒湿等外邪侵犯机体,或单独致病,或夹杂跌仆损伤合而为病,内因责之于气血、阴阳亏虚,因内伤致筋脉肉骨无化生之源,因虚发病,同时阳气亏虚,不能温煦机体,难以驱邪外出,迁延难愈.宁主任将针刺、刺血、艾灸、正骨及中药汤剂等多种治疗手段相互结合,气血阴阳筋骨六者同治,针药相合,各得其...  相似文献   

16.
探讨《伤寒论》有关心悸的辨证规律。《伤寒论》不仅首次提出心悸病名,而且从心阳不足、心阴阳两虚、气血亏虚、水饮内停、阳郁气滞、枢机不利、误治等方面分别论述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所治处方,灵活多变,至今为临床所常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探讨眩晕的证治。因风致眩,有肝阳化风、阴虚生风之别;因火致眩,有肝郁化火、痰火上扰之分;因痰致眩,有风痰、痰饮、热痰、湿痰之异;因瘀致眩,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阻络之差;因虚致眩,有气虚清阳不升、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肾精不足之不同。治疗应把握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分清标本,权衡缓急;动态观察,圆机活法:病证结合,随证治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从临证特色、施治及病案举例三方面介绍祝光礼教授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经验。临证特色主要有从肝肾亏虚论治、从阴阳两虚论治、从气血亏虚论治,补虚为要,顾护脾胃。因需采用膏方治疗,在膏方制作时,注重基质及矫味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乌头地马汤治疗坐骨神经痛68例湖南省安化县木榴乡卫生院(413506)韩向郎主题词坐骨神经痛/中医药疗法笔者经过多年来的临症治疗观察,发现坐骨神经痛多因气血亏虚于内,外感风寒湿而引起,经久失治或反复发生则痰瘀渐生,形成以气血亏虚、痰瘀阻络为本,风寒湿...  相似文献   

20.
总结丁学民老师治疗抑郁症经验。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气机郁滞、五脏阴阳气血失和;治疗宜疏导气机为先,结合脏腑气血阴阳盛亏灵活辨治;临床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气滞痰阻、气滞血瘀、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及肝肾阴虚;擅用经方及花类药物治疗。并举验案1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