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养正消瘢方对人胃癌MGC-803细胞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抑瘤率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取胃癌MGC-803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制备裸鼠移植性胃癌模型。32只BALB/c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5-Fu,2.5 mg/kg)灌胃,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分别以85、43 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10天。观察健脾养正消瘢方对裸鼠皮下移植瘤抑瘤率的影响;采用RT-PCR法观察该复方对移植瘤中Bax、Bcl-2、Fas、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该复方对移植瘤中procaspase-3、procaspase-8和procaspase-9、cleavedPARP、Beclin-1和LC3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瘤重明显减轻(P0.05),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瘤重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2)RT-PCR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Bax表达上调,Bcl-2、Cyclin D1、Cyclin D2和Cyclin D3表达下调(均P0.05),阳性对照组及健脾养正消瘢方高剂量组Fas表达上调(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Fas、Bax表达均下调,Bcl-2、Cyclin D2和Cyclin D3表达上调(均P0.05),健脾养正消瘢方高剂量组Cyclin D1下调,低剂量组Cyclin D1上调(均P0.05)。(3)Western blot显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健脾养正消瘢方高、低剂量组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蛋白表达下调,cleaved-PARP、Beclin-1、LC3BⅡ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阳性对照组procaspase-3、procaspase-8、procaspase-9和LC3BⅡ蛋白表达下调,cleaved-PARP、Beclin-1和LC3BⅠ蛋白表达上调(均P0.05)。结论健脾养正消瘢方对胃癌MGC-80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激活凋亡、自噬相关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健脾温肾、软坚散结中药对裸鼠人肺癌NCI-H460细胞皮下移植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接种于32只裸鼠皮下,成瘤后随机分为健脾温肾组、益气养阴组、软坚散结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接种1个月起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健脾温肾方、益气养阴方、软坚散结方药物浓度分别为1.1、1.9、1.8 g/ml,每日1次,每次0.3ml,共15天。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计算抑瘤率,PCR检测肺癌皮下移植瘤中MicroRNA-21、MicroRNA-218的表达。结果给药10天时各组小鼠瘤体积均较给药前明显增大,给药15天时益气养阴组、软坚散结组、生理盐水组小鼠瘤体积较给药前增大(P0.05)。温肾健脾组、益气养阴组、软坚散结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9.9%、16.3%、11.8%,各组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养阴组瘤重、MicroRNA-21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可以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下调致癌基因相关微小RNA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孙宁  霍磊  刘芬霞 《河南中医》2010,30(10):967-969
目的:通过比较各组肿瘤的体积和重量,观察氧化苦参碱对MGC-803细胞系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IR%)。方法:体外培养MGC-803细胞,采用皮下移植法接种于BALB/c-nu裸鼠皮下造成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将造模后的30只裸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氧化苦参碱组3组,均按照公斤体重腹腔注射给药,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氧化苦参碱组给予氧化苦参碱。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体积和重量,分析氧化苦参碱对MGC-80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结果:氧化苦参碱组小鼠瘤体总重量及平均重量、体积均小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苦参碱组平均抑瘤率为43.20%。结论:氧化苦参碱对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方对人结肠癌移植瘤生长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结肠癌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裸鼠腋下接种人结肠癌细胞,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和补肾健脾方低、中、高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3周。各组处死6只荷瘤鼠,测量瘤体质量,计算相对抑瘤率;ELISA测定血清VEGF及MMP-7表达;剩余荷瘤鼠用于观察生存时间。结果补肾健脾方各剂量组瘤体质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荷瘤鼠生存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延长;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健脾方各剂量组VEGF、MMP-7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补肾健脾方可抑制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延长荷瘤鼠生存时间,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MMP-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结肠癌HT29细胞皮下移植瘤的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三叶青在临床上应用于结肠癌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HT-29结肠癌细胞荷瘤裸鼠为模型。实验分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三叶青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各组裸鼠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14 d。观察各组裸鼠的一般情况,以及对HT29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HE染色后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组织内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三叶青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瘤重较模型组减轻(P0.05),阳性组瘤重最轻;中药各组随着剂量的增加,抑瘤率上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荷瘤鼠瘤细胞凋亡程度增强;三叶青提取物中、高剂量组瘤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结肠癌HT29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作用机制之一为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诱导结肠癌HT29细胞皮下移植瘤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增效作用及其对移植瘤铂类耐药相关铜转运蛋白ATP7A、ATP7B表达的影响,揭示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增效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奥沙利铂组、健脾解毒方组、健脾解毒方联合奥沙利铂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S-P法、Western-blot检测移植瘤中ATP7A、ATP7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为53.6%,是单用奥沙利铂组的4.25倍;(2)奥沙利铂组裸鼠反复腹腔注射L-OHP后,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奥沙利铂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有增效作用,其增效作用可能与下调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奥沙利铂药物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祛湿方通过干预水通道蛋白9(AQP9)蛋白靶点调控线粒体细胞凋亡途径对H22肝癌移植瘤裸鼠的影响。方法采用H22肝癌移植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CTX)对照组、健脾活血祛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后,观察裸鼠一般情况,测量移植瘤、脾脏重量、计算抑瘤率和脾指数;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肿瘤细胞AQP9表达;检测Cty-C、Caspase-3活性;TUNEL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各组成瘤裸鼠生存状态基本良好,与空白组相比,药物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抑瘤率明显增高(P0.05),脾指数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AQP9高表达且肝癌细胞呈现凋亡趋势,高剂量组的Cty-C、Caspase-3活性显著增强(P0.05),TUNEL显示高剂量组的凋亡细胞数增多(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AQP9、Cty-C和Caspase-3的活性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以上均提示阳性对照组和药物高剂量组有效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结论健脾活血祛湿方可诱导AQP9高表达,调节线粒体细胞凋亡通路中相关凋亡因子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AQP9在线粒体细胞凋亡通路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增效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奥沙利铂组、健脾解毒方组、健脾解毒方联合奥沙利铂组(联合用药组),观察各组抑瘤率、裸鼠体重及生存期;采用MTT法检测治疗后移植瘤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变化。结果:(1)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为53.6%,是单用奥沙利铂组的4.25倍。(2)治疗后,健脾解毒方组和联合用药组体重较对照组增加(P0.05)。(3)健脾解毒方组和联合用药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和奥沙利铂组(P0.05)。(4)奥沙利铂组对L-OHP、5-Fu、HCPT和THP的耐药指数分别为7.59、4.28、5.78和4.50;联合用药组对L-OHP、5-Fu、HCPT和THP的逆转指数分别为6.57、2.61、4.97和3.10。结论: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有增效作用,其增效作用可能与健脾解毒方部分逆转移植瘤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方在体内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测算抑瘤率,并采用Real-time q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健脾化瘀方对侵袭转移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结果健脾化瘀方能抑制人胃癌MGC-803荷瘤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并能诱导原位移植瘤瘤体及肝转移灶MMP-2、MMP-9、MMP-14、VEGF基因表达下调,RECK基因表达上调;p-STAT3、MMP-2、MMP-9、MMP-14、VEGF蛋白表达量下降,RECK蛋白表达量上升,且均呈现量效关系。结论健脾化瘀方在体内环境下具有抑制人胃癌MGC-803侵袭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豆蔻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和对环氧合酶-2(Cyclooz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豆蔻组、5-FU组、联合组,各组按设计剂量给药。测定移植瘤体积、质量及抑瘤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瘤体中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豆蔻组、5-FU组、联合组的平均瘤质量和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抑瘤率分别为45.83%、63.67%、79.25%。联合组瘤体中COX-2表达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豆蔻提取物可抑制胃癌移植瘤的生长,与5-FU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瘤灶中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健脾复方对大肠癌移植瘤裸小鼠肿瘤前列腺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40只BALB/C裸小鼠建立大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健脾复方组、塞来昔布组、5-Fu组、模型对照组,另取10只为空白对照组。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肿瘤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H2(PGH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浓度。结果健脾复方组、空白对照组的PGE2浓度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5-Fu组与模型对照组、塞来昔布组之间PGH2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GF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复方可能是通过PGE依赖途径抑制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对胰腺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其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该组方的抗肿瘤机制。方法:40只胰腺癌移植瘤裸鼠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各组对移植瘤瘤重的影响,并计算抑瘤率,并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NF-κB的相对含量,比较各组对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的抑瘤率分别为36.29%、45.72%、57.53%,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②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NF-κBmRNA相对表达分别为1.64±0.39、1.14±0.41、0.62±0.38,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NF-κB表达具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下调NF-κB基因的表达是其抗肿瘤机制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清幽汤治疗HP感染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用健脾化瘀清幽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丽珠得乐胶囊和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两组HP转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化瘀清幽汤治疗HP感染性慢性胃炎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胃清煎剂对奥沙利铂(L-OHP)治疗结肠癌耐药细胞皮下移植瘤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接种构建结肠癌耐药细胞HCT116/L-OHP及敏感细胞HCT116异位瘤模型,运用中药复方肠胃清煎剂及1/2最大耐受剂量的L-OHP干预后,观察L-OHP对移植瘤体积及裸鼠体重的影响、中药复方作用后L-OHP治疗效果的变化。结果肠胃清煎剂及肠胃清煎剂联合L-OHP组荷瘤鼠体重减轻影响均少于单纯L-OHP组(P<0.01)。肠胃清煎剂低、高剂量联合L-OHP组肿瘤体积分别为53.75%、48.32%,同单纯中药或L-OHP比较,减小明显(P<0.01)。结论肠胃清煎剂具有一定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在联合化疗药物作用下,其抑制效果明显,在有效治疗剂量中,与肠胃清煎剂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肠安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p-AKT及Twist蛋白表达影响。方法:将30只人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生理盐水0.3 mL灌胃,1次/d;胃肠安组予胃肠安煎剂0.3 mL灌胃,1次/d;5-氟尿嘧啶(5-Fu)组予5-Fu注射液2 mg腹腔注射,1次/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p-AKT及Twis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肠安作用后,SGC-7901裸鼠移植瘤p-AKT及Twist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胃肠安可抑制SGC-7901裸鼠移植瘤AKT磷酸化以及下调Twist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健脾方对胃黏膜异型增生模型大鼠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Thbs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解毒化瘀健脾方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低浓度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的综合造模方法,建立实验性胃黏膜异型增生大鼠模型;分模型对照组、西药维甲酸治疗组、解毒化瘀健脾方治疗组,并选择正常大鼠作为阳性对照组;应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检测大鼠胃黏膜THBS1、E-cad基因甲基化状态;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hbs1和E-cad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胃黏膜异型增生细胞Thbs1的甲基化阳性检出率为25.0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0%(P0.05);模型组E-cad基因的甲基化阳性检出率(33.33%)高于正常对照组(16.67%),但差异不显著(P0.05);解毒化瘀健脾方组Thbs1及E-cad甲基化阳性检出率相比,模型组显著降低为0.00%(P0.05);解毒化瘀健脾方组Thbs1和E-cad mRNA(P0.05,P0.01)和蛋白表达(P0.05,P0.01)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解毒化瘀健脾方可能通过对异型增生胃黏膜细胞Thbs1、E-cad基因的去甲基化和诱导蛋白表达量的增加,实现对胃黏膜异型增生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健脾复方对人大肠癌移植瘤裸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方法对60只BALB/C裸小鼠建立人大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按1:1:1:1:1随机分为健脾复方+5-Fu组、健脾复方组、塞来昔布组、5-Fu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处理8周。分别观察VEGFmRNA(采用RT—PCR法)和MVD(免疫组化法)的表达,并对影响其表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复方+5-Fu、健脾复方、塞来昔布和5-Fu的治疗均可降低VEGFmRNA的表达(P〈0.01),健脾复方+5-Fu、健脾复方可进一步降低MVD表达,且与5.Fu组和模型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VEGFmRNA和MVD的表达与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相关性。结论健脾复方单独使用或联合5-Fu,均可显著抑制大肠癌瘤块VEGFmRNA和MVD的表达,提示健脾复方有抑制肿瘤生长、复发、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健脾益肺化淤方对小鼠Lewis肺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脾益肺化淤方对肺癌的抑制和对化疗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选择小鼠移植性Lew is肺癌为模型,观察健脾益肺化淤方以及与化疗药物顺铂(DDP)联合应用时的抑瘤率。结果健脾益肺化淤方对小鼠移植性Lew is肺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能显著增强DDP对小鼠Lew is肺癌的抑瘤作用(P<0.01)。结论健脾益肺化淤方对小鼠Lew is肺癌有抑制和对化疗药物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苏宏  叶江琳  刘慧  梁晓海 《新中医》2011,(12):111-113
目的:观察参芪化瘀方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参芪化瘀方对H22肝癌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将H22肝癌荷瘤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各10只:参芪化瘀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环磷酰胺注射用粉针剂(CTX)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参芪化瘀方高、中、低剂量组予以0.4mL中药(浓度分别为4.16g/mL、2.08g/mL、1.04g/mL)灌胃,CTX对照组予以0.2mL[小鼠给药剂量为20mg/(kg·d)]腹腔注射,模型组予以0.4mL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给药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p53基因的表达,并观察其对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肿瘤抑制率。结果:高、中、低剂量参芪化瘀方都能降低H22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且能升高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结论:参芪化瘀方对H22肝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能保护小鼠的免疫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