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院1971年至1994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97例(不包括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58例,女39例。年龄10~66岁,20~40岁之青壮年为多,平均34.7岁。畸脂类肿瘤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24.2岁。神经源性肿瘤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34.5岁。胸腺瘤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33岁。1.2肿瘤类别性质及部位见表1。30例畸胎痛中,包括实质性畸胎瘤20例,囊性畸胎瘤7例,囊实混合性畸胎瘤3例。26例神经源性肿瘤中,包括神经纤维瘤14例,恶性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1…  相似文献   

2.
纵隔肿瘤及囊肿126例中神经源性肿瘤54例(42.9%),畸类瘤39例,胸腺肿瘤13例,其它肿瘤20例,X线检查109例,其它检查17例。肿瘤全切除119例,部分切除3例,切除率96.8%,无1例死亡,选择良好的手术径路及术中情况的充分估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27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特别是术中防治意外损伤及保证手术安全的技术问题。方法:对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2例中神经源性肿瘤占28.3%。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7.6%)和畸胎样瘤(20.l2%);X线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基本符合眩为73.9%(201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266例,经颈部手术4例,颈胸分别切口同期手术2例;手术方式包括肿瘤或囊肿完全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术中上腔静脉损伤4例。其中1例经右心耳上腔静脉插管后修补 ,二期(术后2周)拔除上腔静脉插管治愈。手术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为2.2%。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瘤;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操作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Ding CH  Zhang LB  Sun YE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1360-1361
神经源性肿瘤是后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起源于胸腔内神经鞘、自主神经节和副神经节细胞,其中以神经鞘瘤最为常见。大部分神经源性肿瘤位于胸腔内椎管外,部分病例的肿瘤可以突入到椎间孔和椎管内,呈哑铃型,并可以伴有或轻或重的脊髓或脊神经压迫症状。现对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2例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我院1977年3月~1985年1月经手术证实的5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多为胸腺瘤,其中恶性5例(10.2%)。X线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外科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除3例恶性胸腺瘤及各1例支气管囊肿和胸腺瘤与奇静脉和腔静脉紧密粘连无法切除外,其余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本文还讨论了纵隔畸胎瘤合并感染及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在处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与囊肿52例。纵隔及心包的包虫囊肿的超声波发现液平段,包虫液试验阳性,血嗜伊红细胞直接计数明显升高我们称为“三联诊断法”,与其他良性囊肿可作为鉴诊的手段。由于纵隔肿瘤周围涉及许多重要器官,手术应谨慎细心,以防误伤。对手术进路问題多采用后外侧切口,但也应根据肿瘤在纵隔内所处的不同位置,而灵活选择以充分显露肿瘤、有利于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143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在胸腔镜下除纵隔肿瘤1例,肿瘤活检及胸膜固定术1例;单纯肿瘤切除122例;肿瘤切除合并肺楔形切除8例,心包部分切除4列,无名静脉部分切除1例;将右位主动脉弓误诊为纵隔肿瘤而手术1例;肿瘤未能切除7例。结果 术后死亡3例(死于呼吸衰竭2例,心肌梗死1例);出现脓胸2例,均治愈。术后病理诊断胸腺肿瘤62例(43.4%),其中恶性胸腺瘤12例;神经源性肿瘤37例(25.9%),畸胎瘤24例(16.8%),其他肿瘤20例(14.0%)。结论 CT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应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应注意围术期处理、切口选择,病变的探查要仔细,肿瘤应尽量切除但也不应勉强,术后应彻底止血。  相似文献   

8.
我院近10年治疗纵隔肿瘤及囊肿100例,认为其病理有着多样性及复杂性,本组以畸胎类肿瘤、胸腺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为主,共占70%。纵隔肿瘤的诊断目前仍以X线、CT、MRI及肿瘤穿刺活检、纵隔镜等为主要手段。本文就手术适应症及手术进路、对巨大肿瘤处理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提出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 198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治疗纵隔肿瘤 10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5例 ,女 31例 ,年龄 8~ 6 2岁 ,平均 38岁。肿瘤位于前上纵隔 6 6例 ,中纵隔 8例 ,后纵隔 32例。肿瘤类别 :畸胎样瘤 38例 ;神经源肿瘤 30例 ;胸腺类肿瘤及囊肿 18例 ;胸内甲状腺 8例 ;间叶组织肿瘤 7例 ,其中脂肪瘤 2例、纤维瘤 1例、纤维肉瘤 1例、淋巴肉瘤 2例、血管瘤 1例 ;其他类肿瘤及囊肿 5例 ,包括气管囊肿 2例、心包囊肿 2例、单纯囊肿 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咳嗽、气短、重症肌无力 ,Horner氏式上腔静脉综合征等。手术治疗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外科治疗。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手术治疗的9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5例中神经源性肿瘤27例,占28.4%;其次为胸腺肿瘤或囊肿24例,占25.3%和畸胎样瘤20例,占21.1%。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其中开胸手术43例,胸腔镜下手术46例,经颈部手术6例;手术方式包括完整切除、大部切除和开胸探查等。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首位,其次为胸腺瘤和畸胎样瘤;胸部X线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手术切口,在手术操作中防治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994年1月~2005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74例纵隔肿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中胸腺肿瘤89例,神经原性类肿瘤43例,畸胎瘤21例,纵隔囊肿9例,胸骨后甲状腺6例,淋巴瘤5例,血管瘤1例。其中恶性肿瘤共23例。手术切除166例(95.4%),姑息性切除2例,剖胸探查6例。随访3个月~3年。良性肿瘤无复发,恶性肿瘤出现远处转移7例,3年死亡6例,3年存活率73.9%。结论胸部X线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手术中防止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07年5月我院5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8例病例中,单纯肿瘤切除42例(72.4%),扩大切除13例(22.4%),单纯探查3例(5.2%).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3.4%.结论:病史、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尽早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19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19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在病理类型中 ,以胸腺瘤 (占 42 0 % )、畸胎瘤 (占 2 0 1% )和神经源性肿瘤 (占 16 5 % )最为常见 ,三者合计占所有病例的78 5 %。重点分析了该类肿瘤的临床特点 ,病理类型与其在纵隔部位的关系 ,手术治疗结果及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吴小涛  刘茂良 《现代医学》1989,17(6):335-337
报道了自1961年4月至1987年5月收治的33例骨囊肿。孤立性骨囊肿好发于儿童、青少年的长管状骨,本组16例在11~20岁之间。骨囊肿首选手术治疗,以囊肿刮除加植骨为优。手术关键在于彻底刮除囊肿,冲洗囊腔,紧密植骨。本组30例行囊肿刮除加植骨术,3例行单纯刮除术。29例得访,随访时间最长26年,最1(1/2)年。25例囊肿全部消失,占86.2%;2例有残留缺损,2例复发,总复发率13.8%。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3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经胸部X线平片及CT诊断为原发性纵隔肿瘤138例,均行外科手术并做病理组织检查。结果:138例术后病检:畸胎类肿瘤39例,胸腺肿瘤44例,神经源性肿瘤29例,纵隔囊肿11例,胸骨后甲状腺肿5例,其它纵隔肿瘤10例。手术完全切除130例,姑息切除1例,切除率949%,手术未能切除7例,手术后死亡2例。结论:胸部X线平片和CT是诊断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宜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李秋芬 《中外医疗》2014,(23):31-32
目的 探讨和分析妇科卵巢囊肿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次所收治的98例妇科囊肿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 经过该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性激素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性激素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32.05±6.95)mL、(3.12±2.61)d、(18.01±7.96)d、(97.3±9.3)min与对照组(85.67±9.02)mL、(6.32±1.97)d、(39.96±8.06)d、(105.2±8.9)min比较(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卵巢囊肿患者,其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小,同时具有微创等优点,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子术(VATS)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从1 998年4月至2000年6月为16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了VATS均获成功,6例辅助小切口,无手术死亡和围术期并发症.肿瘤切除病例随访4~22个月无复发.结果提示VATS是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的一种新的微创外科方法,尤其适用于中、后纵隔囊状或良性病变的切除和不明病因的肿瘤活检.  相似文献   

18.
外科治疗原发性肝癌1102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膜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相关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医院于2013~2017年期间收住治疗6例经骨科、影像科及病理科共同诊断治疗的骨膜下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男性5例,女性1例,患者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3.3岁;左侧股骨远端4例,右侧股骨远端2例。1例患者因病变瘤体巨大采用双切口,余患者均采用病变部位正中切口,均采用延病变瘤体基底部完整切除肿瘤、瘤腔灭活术。6例患者均未值骨或用钢板固定。结果 患者X线及CT检查均可见囊状溶骨性改变,病变位于皮质或骨膜下未侵及髓腔,病变部位呈"蜂窝状"改变。MRI可见混杂信号的囊性改变,可见液液平面。本组病例中5例患者术中出血约100ml,1例患者肿瘤巨大术中出血约2000ml,术中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90min。患者术后回访均未见复发。结论 骨膜下动脉瘤样骨囊肿是ABC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上罕见。因其未侵及髓腔,故手术时可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后,沿瘤体基底部完整剥除病变组织,且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