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透析膜对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使用不同透析器膜材料的血透患者血浆IL-1和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梅  杨菁  刘平 《中华内科杂志》1998,37(6):415-415
支链氨基酸(BCAA)和芳香氨基酸(AAA)在体内存在一定含量和比例。它们在通过血脑屏障时具有竞争性。BCAA减少或者BCAA与AAA比例失调不仅影响机体蛋白质的代谢,还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我们旨在研究应用不同透析膜对病人进行透析时,血浆BCA...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成铜仿膜(CUP)组、血仿膜(HE)组、聚砜膜(F6)组,各20例。另选取尿毒症非透析患者20例作为非透析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监测透析前、后血炎症因子CRP、IL-6、TNF-α的水平。结果:非透析组及透析组透析前患者血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UP组透析后CRP、IL-6、TNF-α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HE组及F6组透析后CRP、IL-6、TNF-α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血液透析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5.
透析膜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透析膜的吸附特性龚德华综述季大玺审校关键词血液透析透析膜吸附特性中图法分类号R4595自60年代始铜仿膜(CU)广泛用于血液透析后,人们发现膜与血液接触后导致大量补体迅速激活、白细胞减少和细胞因子释放等不利反应[1],因此提出“生物不相容性膜(BI...  相似文献   

6.
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10例MHD患者通过自身对照,先后给予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以及醋酸膜(CA)、聚砜膜(PS)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分为UFH-CA组、UFH-PS组、LMWH-CA组、LMWH-PS组等四组,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GMP-140及APTT、血清BUN水平。结果透析前各组血浆D-二聚体、GMP-140水平及APTT间差异均不显著。透析后,各组血浆D-二聚体及GMP-140显著升高(P<0.05),其中GMP-140升高幅度UFH-CA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APTT明显延长(P<0.05)。透析器复用三次后,KT/V均明显下降(P<0.01),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PS膜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弱于CA膜;与UFH相比,LMWH抗凝对纤溶系统、血小板及APTT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剂及透析膜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止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10例MHD患者自身对照,先后给予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以及醋酸膜(CA)聚砜膜(PS)进行140及APTT、血清BUN水平。结果:透析前各组血浆D-二聚体、GMP-140水平及APTT间差异均不显著。透析后,各组血浆D-二聚体及GMP-140显著升高(P<0.05),其中GMP-140升高度UFH-CA组显著于其他三组(P<0.05),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APTT明显延长(P<0.05)。透析器复用三次后,KT/V均明显下降(P<0.01),UFH抗凝组较LMWH抗凝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PS膜血小板的活化作用弱于CA膜/与UFH相比,LMWH抗凝对纤溶系统、血小板及APTT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改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和减少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8.
不同透析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sCD2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毒症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紊乱[1] 。血液透析 (HD)不仅不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而且一些相关因素如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性等也可介导免疫功能障碍 ,并导致一系列急、慢性炎症反应[2 ] 。目前研究发现 ,CD2 3/sCD2 3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是多功能受体分子[3 ,4] 。sCD2 3是CD2 3的水解片段 ,通过对尿毒症患者及HD患者的sCD2 3水平检测 ,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5] 。因此 ,我们通过观察不同膜材料透析器初用、复用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血清sCD2 3的影响 ,探讨它们对MHD患者B淋巴细胞免疫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干扰素(IFN)γ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6例肝衰竭患者,分别在血浆置换术前及多次治疗后的次日清晨采集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IFNγ的含量,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36例肝衰竭患者TNFα、IL-6、IFNγ治疗前分别为(381.23±190.57)ng/L、(77.9±83.09)ng/L、(534.65±471.19)ng/L,治疗后分别为(274.12±212.30)ng/L、(54.8±63.32)ng/L、(259.65±312.26)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又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结果发现,IL-6、TNFα在早、中、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FNγ早、中、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IFNγ早期组与晚期组、中期组与晚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其中有29例肝衰竭患者好转痊愈,余7例恶化,TNFα、IL-6、IFNγ在好转痊愈组降低程度分别为(122.58±57.64)ng/L、(26.93±7.25)ng/L、(284.06±94.31)ng/L,均显著高于恶化组下降水平(P值均0.05)。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66.67%,亚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85.71%,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86.36%,慢性肝衰竭有效率为50.00%。结论连续的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能有效清除肝衰竭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时 ,血液与透析膜接触可引起血小板活化和凝血 ,导致血管通路堵塞及血栓形成 ,从而影响透析效果。以往的研究多注重生化指标的检测 ,而对透析器中空纤维表面血栓形成及细胞聚集的形态学异常却少见报道。本组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及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水平的检测 ,比较分析不同抗凝剂对不同透析膜凝血活性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MHD患者 10例 ,均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 ,平均年龄 5 4岁 ,透析龄 1~ 3年。整体尿素清除率 (KT/V)为1 0 %~ 1 6 % ,红细胞压积 >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方法:细胞和不同透析膜孵育后采用原位杂交检测mRNA水平,单个核细胞培养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细胞总蛋白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VitE修饰的透析膜 (CL E)对血透患者红细胞生成素 (rH EPO)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 40名血透患者停EPO一个月 ,并随机分为二组 ,A组 ( 2 0例 )用CL E ;B组 ( 2 0例 )用常规透析膜 ,观察 6周。实验开始时两组同时给与同样剂量 (每周 15 0IU/kg)rH EPO治疗 ,分别于实验第 1、4、7、10、13、16、19次透析前测血常规 ,第 7、19次透析前取空腹血 ,测定血浆和红细胞中丙二醛 (MDA)、VitE及红细胞中谷胱甘肽 (GSH)、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浓度。结果 实验结束时A组血浆VitE水平比实验前明显升高 ,MDA明显下降 ;红细胞中VitE、GSH及SOD明显升高 ,MDA明显下降 (P均 <0 .0 5 )。B组实验前后无明显变化。A组Hb水平在实验 4周时较实验前明显提高(P <0 .0 5 ) ,B组在 6周时发现 ,A组Hct水平在实验 3周时较实验前明显提高 (P <0 .0 5 ) ,B组在 5周时才出现。结论 CL E有抗氧化作用 ,使rH EPO的升血作用提前出现 ,促进其升血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维生素E修饰的透析膜抗氧化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维生素E(VitE)修饰的透析膜 (Cl E)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选择 2 0 0 3- 0 5~ 2 0 0 3- 0 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住院的 5 7名血透患者随机分为 3组。A组Cl E ;B组常规透析膜同时服VitE(每天4 0 0mg) ;C组常规透析膜 ,观察 4周。第 1、13次透析前抽血 ,测血浆和红细胞中丙二醛 (MDA )、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过氧化物歧酶 (SOD)、VitE及血浆晚期氧化蛋白质终末产物 (AOPP)。结果 A组观察结束后血浆和红细胞中VitE、GSH px、GSH及SOD比观察前升高 ,MDA及AOPP(红细胞中未测 )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B组红细胞中VitE比观察前升高 ,血浆和红细胞中MDA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C组实验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透析患者使用VitE有抗氧化作用 ,用Cl E透析比口服VitE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E修饰的透析膜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用维生素E修饰的透析膜透析,对照组用纤维素透析膜透析,观察2个月.于第1、24次透析前采血测定血浆和红细胞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E及血浆晚期氧化蛋白质终末产物(AOPP)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和红细胞中维生素E、GSH-px、GSH及SOD明显升高,MDA及AOPP明显下降,P均<0.05.对照组实验前后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提示维生素E修饰的透析膜具有抗氧化作用,其可通过减少脂质氧化而降低透析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使用连续性血浆透析滤过(CPDF)和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4月西京医院收治的ACLF患者92例,其中46例接受常规护肝和支持治疗,另4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CPDF和PE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采用脂多糖法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使用L-8800氨基酸自动检测仪测定血清芳香族和支链氨基酸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8.9±43.3) pg/ml对(89.7±39.5) pg/ml、(53.3±39.7) pg/ml 对(69.4±41.2) pg/ml和(271.7±135.4) pg/ml 对 (307.6±147.2) pg/ml,P<0.05];观察组血清内毒素水平为0.2(0.2,0.4) EU/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0.8,1.7) EU/mL,P<0.05】,血氨水平为(64.8±19.4)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80.3±31.1) μg/L,P<0.05】,芳香氨基酸水平为2.1(1.5,2.7) mg/dL,显著低于对照组【(2.3(1.8,2.5) mg/dL,P<0.05】,而支链氨基酸水平为(2.6±0.5)mg/dL,显著高于对照组【(2.1±0.1) mg/dL,P<0.05】;在治疗6个月末,观察组死亡15例(32.6%),而对照组死亡20例(43.5%,P>0.05)。结论 使用PE联合CPDF治疗ACLF患者能降低血清毒素和细胞因子水平,短期改善肝功能指标,但是否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还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随着病程的发展必然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CHF)是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CHF的发生机制在不断深入研究,已知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在促进CHF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本题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治疗CHF患者,并对其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透析膜血液透析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细胞原位杂交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方法。结果:在分组设计与拉丁交叉设计中,IL-1β、TNF-α及IL-6血浆水平无论铜仿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或聚砜膜血透时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值均>0.05);IL-1β、TNF-α与IL-6mRNA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无表达,而尿毒症未透析患者和血透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血透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尿毒症未透析患者。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细胞原位杂交检测发现铜仿膜血透时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PMMA与聚砜膜(P<0.001),而PMMA与聚砜膜间无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未透析)及血透均可激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从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看,铜仿膜生物相容性较PMMA与聚砜膜差。作者认为这一方法在评价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上优于血浆水平测定。  相似文献   

20.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改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Xie J  Han Y  Li TS  Qiu ZF  Ma XJ  Fan HW  Lü W  Liu ZY  Wang Z  Wang HL  Deng GH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9):643-645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肺部严重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 2 4例本院确诊的SARS患者 ,于发病第 1、第 2、第 3~ 4周及康复出院后 1个月 (发病 8~ 9周 )收集抗凝静脉血 ,以定量ELISA法检测其血浆白细胞介素 (IL) 1β、IL 2、IL 4、IL 8、IL 10、IL 12 p70、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病程中的改变。并选择 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数据以中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 )表示 ,与正常对照组 [IL 8:6 2 8ng/L( 3 4 3ng/L) ;TNFα :3 77ng/L( 3 4 0ng/L) ]相比 ,所有SARS病人在发病第 1周血浆IL 8浓度明显升高 [31 2 3ng/L( 78 5 1ng/L) ],P <0 0 1,75 % ( 18/2 4 )的病人在发病 3~ 4周达到最高峰 14 9 6 5ng/L( 2 4 5 97ng/L) ,P <0 0 1,至出院后 1个月 (发病 8~ 9周 )平均血浆IL 8浓度降至 8 2 3ng/L( 8 0 7ng/L)。血浆TNFα浓度也有异常升高 ,在发病第 2周为 2 3 12ng/L( 2 6 7 33ng/L) ,P <0 0 1,发病 3~ 4周达到高峰136 35ng/L( 4 76 83ng/L) ,P <0 0 5 ,出院后 1个月下降至 94 88ng/L( 2 77 18ng/L) ,仍高于正常水平 (P <0 0 1)。其他 6种细胞因子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ARS病人体内发生着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性连锁反应 ,由此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