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评价明胶交联程度的指标及不同留样时间的软胶囊产品进行考察,以检验各指标在反映交联程度中的变化规律以及软胶囊产品随时间延长产品质量的变化趋势,探讨可能的原因和机理。方法:用甲醛处理明胶胶片模拟交联反应,对明胶交联程度的评价指标如氨基酸残基含量(Y)、平衡溶胀量(Seq)、囊皮溶解速率(K)、崩解时间(D)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考察;对番茄红素软胶囊、AD软胶囊、前列卫士软胶囊、共轭亚油酸软胶囊、茶多酚软胶囊、多维软胶囊产品的3种指标Y、Seq、D进行测定。结果:随甲醛浓度的增加,明胶的Y、Seq、K均下降,D延长;明胶发生交联反应后Y、Seq、K、D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番茄红素软胶囊、AD软胶囊、前列卫士软胶囊、共轭亚油酸软胶囊、茶多酚软胶囊、多维软胶囊6种产品均随贮存时间的延长Y、Seq减小,D延长。结论:软胶囊产品在贮存期内有随时间延长交联程度增大的趋势,而明胶的自氧化交联和低分子醛类物质交联是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尼莫地平软胶囊的稳定性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室温放置的尼莫地平软胶囊的稳定性及体外溶出与体内生物利用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软胶囊的崩解时限、溶出度、平衡溶胀量、氨基酸残基含量和甲醛含量进行测定,并用HPLC法测定家兔口服软胶囊后的血药浓度,研究体外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尼莫地平软胶囊在人工胃液中的崩解时限和溶出度(45min)与在蒸馏水和盐酸溶液(9→1000)相比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氨基酸残基的含量、明胶的平衡溶胀量及甲醛含量与溶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放置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的软胶囊的cmax依次降低,tmax依次延长,但12个月、18个月软胶囊的AUC与新制软胶囊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人工胃液为介质的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25)。结论:尼莫地平软胶囊体外崩解时限和溶出度测定结果与实验所用的介质有关,以人工胃液为介质所得的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之间有良好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软胶囊的经验配方及制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软胶囊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密闭性好,含量准确,外形美观等特点[1].以中草药提取物生产的软胶囊也逐渐成为我国软胶囊的主要品种[2].在中药软胶囊内容物制备方面,聚乙二醇400(PEG400)作为水溶性药物的分散介质,尤其适用于中药软胶囊.但存在一些稳定性问题,容易发生物质迁移,在干燥和贮存期间,囊壳中的水分极易转移到内容物中,PEG400对囊壳还有硬化作用,影响崩解等,使制剂开发出现困难[3,4].目前,有关软胶囊辅料、工艺研究的报道并不多.本文尝试采用玉米油作为分散介质,将银杏叶软胶囊内容物制成触变胶,现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维拉帕米脉冲控释片的设计和制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针对高血压、心绞痛常在凌晨发作的特点,研制夜间服药、凌晨释放的维拉帕米(VR)脉冲控释片。方法:全面考察影响药物释放滞后时间的因素。选用3种强崩解剂的不同用量,考察片芯崩解剂对时滞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实验考察外层包衣的组成和片剂的硬度,多元回归筛选最优处方,并考察不同溶出条件对控释效果的影响。结果:片芯所用的3种崩解剂以羧甲基淀粉钠的崩解性能较好,用量设计在25%左右。外层包衣处方中PEG 6000增加,氢化蓖麻油(HCO)、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用量减少,硬度减小,释放滞后时间减少。由此确定释放滞后时间为3和5h的两个基本处方。结论:VR压制包衣片在体外溶出实验中能实现脉冲释药,并能通过调节辅料用量实现不同控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参舒心软胶囊制备的最适方法。方法:通过对软胶囊生产工艺进行考察,以内容物的均一性、流动性和稳定性为考察指标,确定内容物比例和处方;以囊壳的性状和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确定囊壳的处方。结果:通过试验,确定提取物与大豆油1∶1比例,囊壳中明胶∶甘油∶水的比例为1∶0.4∶1对于软胶囊的性质比较适合。结论:该工艺质量可控也比较简便,适合实际实验操作,得到的产品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6.
不同冻力明胶的溶胀动力学和交联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冻力明胶的溶胀动力学和稳定性差异,探讨影响明胶冻力和交联活性的组分。采用SDS-PAGE法测定不同冻力明胶中各组分的含量,用CM52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得明胶α,β和γ组分,并利用甲醛交联模拟实验考察α,β和γ组分的交联活性,同时以平衡膨胀率(Seq)和ε-氨基酸残基含量为指标,对不同冻力明胶进行溶胀动力学和交联稳定性的考察。结果表明,随着明胶α组分含量增大,明胶的冻力升高,而其平衡膨胀率数值却减小;α,β和γ组分的ε-氨基酸残基含量及交联活性均以α>β>γ的顺序下降;随着明胶冻力的增大,ε-氨基酸残基含量逐渐升高,加速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高冻力明胶较为不稳定,贮存过程中易发生交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甲醛浸渍法制备肠溶软胶囊的制备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甲醛浓度、浸渍时间和搅拌速度对软胶囊肠溶性能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甲醛浓度为1%、时间为60min时软胶囊具有较好肠溶性,而搅拌速度对肠溶性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甲醛浸渍法在优化条件下制备肠溶软胶囊,肠溶性能稳定可靠,是制备肠溶软胶囊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复方双花泡腾喷雾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复方双花泡腾喷雾剂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用对比试验法优选喷雾用泡腾片的处方及辅料配比,并考察制剂的成型性、引湿性及崩解性能;以绿原酸为指标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确定了复方双花泡腾喷雾剂的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结论:该制备工艺重现性好,适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鱼腥草素钠分散片的处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均匀设计法及相关分析拟研制鱼腥草素钠分散片,研究其最优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以不同处方配比的崩解剂、粘合剂、填充剂、润滑剂为载药辅料,以分散片的外观、片重、硬度、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及溶出度等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及相关分析筛选最优处方并进行溶出度试验。结果:最佳分散片处方为CMS-Na、L-HPC、PVPP为联合崩解剂,MCC为填充剂,5%L-HPC醇溶液为粘合剂,硬脂酸镁、滑石粉和微粉硅胶为润滑剂。结论:鱼腥草素钠分散片的外观、片重差异、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含量等均符合要求。采用上述处方可制备出优良的鱼腥草素钠分散片,满足速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贞芪扶正泡腾片的处方。方法本实验用酒石酸为酸源,NaHCO3为碱源,崩解时限、口感等为考察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酸碱比例,通过正交试验筛选酸碱总量、药粉总量以及崩解剂,采用HPLC 测定泡腾片中特女贞苷的含量。结果贞芪扶正泡腾片的最佳处方:药粉15%、酒石酸17.78%、NaHCO322.22%、PEG600011.11%、PVPP 3.5%、α-乳糖30.14%、硬脂酸镁0.25%,以蒸馏水作为润湿剂,用酸碱分开的方式制粒。所得泡腾片口感好、硬度适中、片重差异小、脆碎度、崩解时限以及含量符合规定。结论该处方合理,制成的泡腾片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11.
莪术油、冰片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莪术油、冰片软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经过系统的工艺研究,筛选囊皮的组成、内容物中的稀释剂、主药与稀释剂的比例,筛选软胶囊的干燥条件,从而确定制备工艺。结果:莪术油、冰片软胶囊的制备工艺为:取聚乙二醇400加热至80℃,将冰片加入,待完全溶解后加入聚乙二醇4000搅拌至溶解,温度降至40~50℃时加入莪术油,搅拌均匀,待温度降至25~30℃时过胶体磨,制成内容物,保温条件下,灌封于软胶囊中,在35℃、相对湿度为30%左右的条件下干燥6 h,即得。结论:所确定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复方甘草软胶囊内容物的处方及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方法和正交试验L9(34)法,以内容物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为考察指标,确定复方甘草软胶囊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以PEG400为分散介质,药材冻干粉粉末过120目筛,助悬剂选择蜂蜡,润湿剂选择大豆卵磷脂;药粉与聚乙二醇400用量比为1:1.25,蜂蜡用量为2%,大豆卵磷脂用量为0.4%时,制得的内容物混悬液最为稳定。结论:该方法制得的软胶囊内容物均匀、稳定、流动性好。  相似文献   

13.
rugconstantreleaseisnotalwaysthedesiredsolutionforcontrolleddrugadministration.Infact,formanydrugs,suchasantiathmatic,anti-histaminic,psychotropic,anaesthetic,cardiovas-cularactivedrugs,etc.,significantdailyvaria-tionsinpharmacokineticsand/ordrugeffectshavebeenshowninman,dependingonphysiologicaland/orphysiopathologicalchangesofcircadianrhythmicity['j-Insomehypertensiondiseasesthepressurevalueishigherduringthedaytime,whileadecreaseoccursduringthenight.Verapamilhy-drochlorideisawell-knownandwide…  相似文献   

14.
刘伟星  李宁  高崇凯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12):1568-1573
目的 制备葛根素自微乳化渗透泵缓控释胶囊,通过微孔渗透泵制剂控释难溶性药物的释放,以期提高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构建葛根素自微乳化体系及渗透泵控释胶囊的制备,采用微乳色谱法进行定量测定。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对药物释放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促渗剂氯化钠的用量、包衣增重、致孔剂聚乙二醇(PEG)400用量,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和效应面优化,预测了最优处方。结果 葛根素自乳化渗透泵缓控释胶囊的处方为葛根素0.07 g、油酸乙酯0.25 g、聚山梨酯80 0.45 g、PEG 400 0.3 g、甘露醇1.07 g、氯化钠1.07 g;通过对制备处方和预测处方在4、8、12 h的释放度的考察,发现该缓控释胶囊符合零级释放模型。结论 自微乳化渗透泵胶囊可以解决难溶性药物的控释制剂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Solid dispersions of silymarin were prepared by the fusion method with the intention of improving the dissolution properties of silymarin. Polyethylene glycol 6000 (PEG 6000) was used as the inert hydrophilic matrix. The dissolution studies of the solid dispersions were performed in vitro.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silymarin was considerably improved when formulated in solid dispersions with PEG 6000 as compared to original drug, and the increased dissolution rate might be favorable for further oral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厂家加替沙星片剂与胶囊剂体外溶出度差异。方法:采用转蓝法,以9→1000盐酸为溶出介质,转速50r/min,温度(37±0.5)℃,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63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并对溶出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厂家加替沙星片剂与胶囊剂体外溶出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进行溶出度检查有助于控制药品质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自制盐酸氨溴索(Amb)缓释胶囊的体外质量,并研究人体内吸刷与体外释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转法考察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常温留样和加速实验观察制剂稳定性,并进行PH时间的三维释放实验和健康人体内单剂量生物利用度实验,计算累积释药分数并根据Wagner-Nelson法计算体内药物吸收分数,经回归显示相关性。结果:Amb缓释胶囊释药受介质PH影响较小,且不受转速的影响。制剂贮存3个月,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晶状体前囊染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理想的晶状体前囊染色方法和染色剂 ,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其应用的安全性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 3种晶状体前囊染色技术 (气泡下染色法、囊膜下染色法、软贝壳染色法 )和 2种染色剂 (吲哚青绿、台盼蓝 )交叉配对 ,探讨其对眼内组织的毒性损伤作用。每只动物右眼为实验组 ,左眼为对照组 ,于术前、术后 12 h、术后 2 4h监测眼压 ,并于术后 2 4h处死动物行房水总蛋白含量测定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计数。结果 实验组均见前囊膜着色 ,使用气泡下染色法的实验组前囊膜着色较使用囊膜下染色法和软贝壳染色法的实验组颜色淡。术后 2 4h各组眼压均恢复正常 (均为 P>0 .0 5 )。各实验组房水总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均为 P>0 .0 5 )。使用气泡下染色法的实验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 ( P<0 .0 5 )。使用相同染色技术不同染色剂的实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利用吲哚青绿和台盼蓝溶液进行晶状体前囊染色是安全有效的。气泡下染色法由于空气泡不稳定 ,易造成角膜内皮损伤 ,且染色较淡 ;而囊膜下染色法和软贝壳染色法对眼内组织损伤小 ,染色效果好 ,是较理想的染色技术  相似文献   

19.
HPMC胶囊壳对干粉吸入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筛选新型的干粉吸入剂用胶囊壳.方法:以HPMC胶囊壳和明胶胶囊壳进行对照,考察不同条件下胶囊壳稳定性、不同条件下胶囊壳内粉体性质,并进行碎片发生率实验.结果:HPMC胶囊壳的稳定性、对粉体的保护能力均优于明胶胶囊壳,且碎片发生率低于明胶胶囊壳.结论:HPMC胶囊壳与明胶胶囊壳相比,更适合用于干粉吸入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