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个月内接受运动疗法康复,对照组3~6月内接受运动疗法康复,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AD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早期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预防异常姿势,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络拍打综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康复科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一对一"的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40例,实施经络拍打综合运动疗法;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FMA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络拍打综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以及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药熨及推拿等中医综合疗法.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后期康复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采用神经科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同时进行良姿位摆放、被动运动,低中频治疗、针灸等综合康复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Brunnstrom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结果:在发病后50天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而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ADL提高,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的致残率,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晓莉 《新中医》2020,52(21):162-164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6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2 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前,2 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较护理前升高,CSS 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物质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配合中医护理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脑卒中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中医综合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3d、入院1个月、入院3个月时评价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入院1个月和3个月时BI评分和FM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runnstrom和FI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观察组即行早期规范化肢体功能训练。结果:观察组经系统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针刺运动疗法与肢体功能训练用于偏瘫患者治疗中,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该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偏瘫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给予肢体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运动疗法,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步行能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联合肢体功能训练用于偏瘫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促进其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眼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以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46.66%,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眼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坐位式太极十式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作用。方法:将158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太极组76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太极组采用坐位式太极十式运动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运动。两组经四周对照和观察再判断疗效。结果: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患者在肢体平衡协调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坐位式锻炼太极十式运动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和平衡功能的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增强抗跌倒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医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疗法,分别比较两组肢体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4wk与8wk的Berg评分、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功能均有改善作用,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孙伟燕 《新中医》2021,53(20):171-174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8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 组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84.0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Fugl-Meyer 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巴氏指数(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MA、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采取耳穴埋豆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神经功能重建仪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良肢位摆放、肌肉按摩、针灸、肢体运动疗法),治疗组则结合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外,早期结合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肢肌力恢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和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组,并给予相应治疗,疗程4周。观察痉挛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评定表(运动部分)评分变化。结果中药熏蒸结合运动疗法组患肢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Fugl-Meyer运动功能和FIM(运动部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蒸熏结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提高其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针剌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首次发病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MBI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及安全性。结果:干预后改良Barthel指数、Fugl-Meyer、FAC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步行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晓玲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67-106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98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于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ADL进行评定。结果4周后两组患者间偏瘫肢体运动功能ADL评分、微型精神状况检查(MMSE)总分等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较好地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功能恢复,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短波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Ⅰ期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遗留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超短波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肢体肿胀评分、食指近端指间关节屈曲角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短波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Ⅰ期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肢体运动能力,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电针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电针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UA评分、BMI评分。结果:干预前,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UE评分、BM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评分、BMI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电针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