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张秀玲 《临床肺科杂志》2014,19(4):762-763,766
目的探究预注射双点监测法对肺动静脉CT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2例疑似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进行预注射肺动、静脉双点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血管成像,分析成像效果及其运用价值。结果肺动脉对比剂达峰时间为(9.8±1.7)s,肺静脉对比剂达峰时间为(14.9±3.0)s,肺动静脉分支血管可得到有效显示,其中109例确诊PE;CTPA及CTPV检测结果显示,各层面肺动、静脉CT值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注射双点监测法能够清晰、明确地显示肺动静脉CT血管成像结果,且可同时对肺动、静脉进行监测,达到诊断肺动脉栓塞、测量观察房颤的效果,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干预措施,是一种安全、快捷、可靠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确诊的PE患者29例,均采用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结果 29例患者中25例(86.2%)显示PE、3例显示叶段肺不张、1例显示肺动静脉畸形。结论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PE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梅早仙  王勇  李丽  吴琦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9):1175-1177
目的 探讨合理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5例急性PE患者采用CT肺血管成像、导管碎栓及导管溶栓.以诊断和治疗PE.结果 25例患者CT造影检查有阳性表现.所有患者均成功插管至肺动脉.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16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发脑出血并死亡1例.结论 CT肺血管成像、肺动脉造影、经导管栓子除去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是诊断、治疗和预防急性PE安全、迅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老年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对66例老年PE患者行肺动脉增强扫描,其中多层、单层螺旋CT(MSCT,SCT)肺动脉造影检查者各为21和45例。结果分析66例老年PE患者的2728支肺动脉,MSCT、S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926支肺动脉受累。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部分型充盈缺损、完全性阻塞、附壁性充盈缺损,约占33.9%;1206支段以上肺动脉中,依据直接征象MSCT、SCT分别检出240支/384支(62.5%)和481支/822支(58.5%),共721支/1206支,两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37);1522支亚段肺动脉中,MSCT、SCT分别检出121支/484支(25.0%)和84支/1038支(8.1%),共205支/1522支,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P=0.632)。平扫示间接征象共125例次。结论MSCT、SCT对段以上PE的诊断二者均有较高的准确度,MSCT对亚段PE的诊断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MR肺动脉成像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疾病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病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的CT组和采用MR肺动脉成像诊断的MR组,每组60例,对两组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检查对PE的显示率均为100%,且两组患者栓子栓塞部位比例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PE的间接征象有马赛克征、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肺段梗死、局限性肺纹理稀疏,两组患者具体征象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MR肺动脉成像进行诊断较为方便,准确率也高,是一种简便、快捷、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的MSCT血管成像特点,探讨该检查对P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PAS患儿11例,所有患儿均行DR平片及CT检查。结果本组患儿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及间断发热;DR表现为两肺血增重,两肺斑片影及心影增大;MSC血管成像显示主肺动脉扩张,左肺动脉起自右肺动脉,沿左主支气管后壁向后外侧延伸。结论 MSCT血管成像可直观、准确的显示心外大血管的形态及气管受压程度,对本病的临床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为参照,评价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23例可疑PE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检测,并以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为诊断标准,评估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诊断肺动脉栓塞临床价值。结果 23例患者460个有效肺段中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显示128个肺段出现V/Q失衡,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124个肺段动脉血管充盈缺损。以NLVPS为参考,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敏感性为0.95(95%CI:0.89-0.98),特异性为0.96(95%CI:0.94-0.98),阳性似然比为26.33(95%CI:14.71-47.12),阴性似然比为0.06(95%CI:0.03-0.11),诊断优势比为475.06(95%CI:179.99-1253.91)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8。结论 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无创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 对15例经MSCT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肺动脉栓塞10例,其中双侧多发7例,左侧多发1例,右侧多发2例;单发肺动脉栓塞5例,其中肺动脉干2例,叶动脉1例,段动脉2例.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充盈缺损、肺动脉段面细小及管腔内不均匀密度减低;间接征象可以有肺内"马赛克征"、楔形影或索条状影、胸腔积液或胸膜肥厚.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可以代替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洁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77-47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20位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准直1.0 mm,螺距1.25进行扫描,将得到的原始数据行层厚1.25 mm、3.0 mm轴面重建,MIP 2 mm、5 mm多视角多平面重组及MPR重组。不同后处理技术的检出栓塞动脉支数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共累及肺动脉血管232支,以上5种重建方法对肺动脉主干及叶动脉的栓塞,显示检出结果一致。对段及亚段动脉的栓塞MPR优于其它后处理方法(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肺栓塞安全、敏感性且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是近几年出现的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技术,即应用增强螺旋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经重建可三维显示肺血管的一种影像技术,CTPA对于所有血管内PE诊断的特异性为75%~100%~([1])。因其具有无创、快速等特点,是目前临床诊断及评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zn,PE)最有效最可靠方法。为了给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图像质量的优化不容忽视,一套安全、有效、科学的量化标准体系做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Donabedian等~([2])提出医疗质量概念的三维内涵:结构-过程-结果,从而建立了各国沿用至今的医疗治疗评估模式。结构维度,即护理环境属性,反映医院为护理工作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PE)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成像技术及对栓子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2月的24例PE患者〔其中包括10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分别采用4层和16层螺旋CT进行肺动脉和下肢静脉的联合成像检查技术,比较不同的扫描条件及后处理技术对于栓子、周围动脉和静脉的显示能力。结果与4层螺旋CT比较,16层螺旋CT发现22例PE患者,计栓子77处,栓子均显示清晰;DVT 10例,计栓子36处。延迟90s时,两种扫描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120s、180s、240s时,两种扫描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层及16层螺旋CT联合扫描对肺动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16层螺旋CT,在对PE和DVT联合扫描中,静脉成像延迟扫描时间以120s~180s最佳,为PE和DVT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10月收治的52例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予以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其PE分布部位及CT征象。结果本组PE患者中肺动脉或者分支栓塞共148支,CT的间接征象为右心室增大及肺动脉增宽6例(11.54%),心包积液或胸膜腔积液10例(19.23%),双肺斑片状实变影和渗出灶12例(23.08%);直接征象附壁环型12例,附壁型24例,中心型10例,完全阻塞型6例。结论 64排螺旋CT对PE具有积极诊断价值,其能够清晰显示PE的部位,且具准确、快速及无创伤优势,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疑为肺栓塞的病人使用GELightSpeed16型多层螺旋CT设备行CT平扫和对比剂增强扫描检查,并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 在18例病人中肺动脉分支栓塞者6例,肺段及段以下动脉栓塞者12例,且可见11支亚段肺动脉栓塞,18例病例中单支肺动脉栓塞者4例,2支及多支栓塞者14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SCTA)的直接征像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和完全阻塞。结论 16排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可能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血管形态改变,并探讨MS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41例直径≤3 cm SPN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层厚为2.5mm螺旋靶扫描,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方法,重点显示SPN相关的血管形态改变,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1)41例恶性SPN中SPN-血管关系形态改变如下:Ⅰ型肺血管于SPN边缘被截断,一支或多支末端呈杵状增粗.Ⅱ型显示为血管切迹征.Ⅲ型肺血管延伸进入或穿过SPN.结论采用MSCT薄层螺旋靶扫描,结合MPR、CPR、VR等重组方法能准确显示恶性SPN-血管形态改变,对恶性SPN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塞病并发肺血管病变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诊断要素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收治的13例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和CT表现的特点。结果 13例患者CT显示肺血管栓塞11例(10例同时合并肺动脉瘤)、弥漫性肺小管炎1例、肺出血1例,其中9例合并心包积液、6例合并胸腔积液、8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心脏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胸部MSCT结合肺动脉造影(CTPA)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地显示以上病变的各种表现:肺动脉瘤表现为肺动脉的局限性扩张,扩张部分的强化程度和方式与正常肺动脉相仿;肺血管栓塞表现为强化的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影;弥漫性肺小血管炎表现为多发棉絮状磨玻璃影;肺出血表现为以出血部位为中心的磨玻璃影。结论 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的CT表现多样,MSCT对诊断白塞病合并肺血管病变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检查与常规随访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及三维重建(3D)成像技术在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4例病理证实为小肺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比对分析患者的MSCT表现、HRCT表现及各自的病变分布特点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棘突征、短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以及细支气管气相的显示率方面,HRCT要显著优于MSCT(P0.05),虽然HRCT在叶间胸膜破坏征的显示率方面稍高于MSCT,但是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HRCT及3D成像技术是临床诊断小肺癌的敏感方法,其结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8月—2013年10月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6例,均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扫描机,扫描完成将图像重建后,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清晰显示病灶与异常血管关系。结果 6例肺隔离症患者的异常体动脉供血在血管重建成像后处理图像中均清晰显示其供血动脉的起源与行程及引流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及血管成像能同时显示肺内病变以及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对肺隔离症的准确诊断及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新莲  王珍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48-1450
目的研究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的影像表现,探讨与肺动脉栓塞表现相似疾病的鉴别,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21例肺动脉栓塞(1例为瘤栓)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图像采用10mm层厚,10mm层间距,和1.25层厚,0.625mm层间距进行重建,所获的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运用MPR、MIP、VR技术后处理。结果20例中(不包括1例肺动脉肿瘤),双侧肺动脉受累18例,单侧2例,病变累及131支肺动脉及分支。其中发生于左及右肺动脉远端18支,肺叶动脉38支、肺段动脉50支、肺段以下25支,CT显示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及分支血管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增强扫描不强化。充盈缺损依形态可分为4种:中心型(25支)、偏心型(61支)、附壁型(25支)、完全闭塞型(20支)。并存间接征象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增宽,局限性肺内灌注不均匀,肺梗死,胸腔积液及右房、右室增大。结论肺动脉栓塞在CT图像上形态多样,病变范围广泛,双侧发病多于单侧,主肺动脉受累少见。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对本病的诊断有独特的优势,该方法能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335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64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男218例,女117例,年龄1 d~37岁,中位年龄4岁.其中152例曾行手术治疗,另42例同时行血管造影术(cardioangiography,CAG)检查,对比其结果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经手术证实肺血管共有271处畸形.64排MSCT确诊258处畸形,符合率95.2%(258/271).42例患者经手术证实109处畸形,64排MSCT确诊102处畸形,符合率93.6%(102/109);CAG确诊106处畸形,符合率97.2%(106/109).MSCT和CAG对比,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MSCT对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血管畸形的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且快捷、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与核素肺灌注/通气(V/Q)显像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4例疑似PE患者的肺V/Q显像和CTPA结果进行比较,比较两者对P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TPA诊断PE的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V/Q显像(81.2%vs 57.8%,87.5%vs 71.2%,74.6%vs 69%,均P<0.01)。结论核素肺V/Q显像相比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PE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是PE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