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们对25例肌腱损伤断裂后回缩,采用常规方法无法找到近端断端的病例,通过克氏针结合输液管自制肌腱导针轻易找到断端,并实施修复手术,获得较好效果. 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5 ~ 62岁.肌腱损伤后采用常规方法在原切口无法掏出20例,肌腱自肌腹处撕脱、拇指撕脱离断5例. 二、方法 (一)肌腱导针的制作:无菌输液管1套、1.0克氏针1根,术中根据肌腱两切口的距离截取输液管的长度,将1.0克氏针一头弯曲成圆弧状,以避免克氏针头对软组织造成的损伤,将克氏针插入输液管作为导针(图1).  相似文献   

2.
党华伸  石玉莉 《中国骨伤》2002,15(12):744-744
拇长屈肌腱断裂后近端均有不同程度回缩,有时寻找极其困难.我们于1997年至今以经腕横韧带近侧切口肌腱向远侧递推法显露拇长屈肌腱近侧断端13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拇长屈肌腱断裂在手外伤中十分常见,而断裂肌腱近侧的断端回缩是临床医生在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棘手.自2008年2月始,我院对14例开放性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患者,采用一次性输尿管作为媒介从原断裂口引出回缩的拇长屈肌腱近端进行修复,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内窥镜下寻找断伤后回缩的指屈肌腱近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内窥镜寻找断伤后回缩的指屈肌腱近端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4月,对2具尸体应用内窥镜寻找拇长屈肌腱,指深、浅屈肌腱,证实了该术式的解剖依据。临床对Ⅱ区指屈肌腱损伤10例11指,在内窥镜镜视下找到指屈肌腱回缩的近端后拉出至远断端创面内,在直视下进行肌腱修复。结果 在内窥镜镜视下能寻到回缩的指屈肌腱并能将其拉至远断端。结论 临床上,直视下不能找到回缩的指屈肌腱近端时,内窥镜不失为一种寻找回缩指屈肌腱近断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鸡跖骨骨折4种内固定方法对肌腱损伤后粘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鸡跖骨骨折伴肌腱断裂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对肌腱粘连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鸡 3 3只 ,分成 4组 ,人为造成第三跖骨骨折并切断伸、屈趾肌腱。骨折处分别采用克氏针纵行贯穿、交叉、单根斜向及钢丝十字四种内固定方法 ,同时修复伸、屈趾肌腱并石膏外固定。术后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八周后取材 ,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骨折大部分愈合 ,除钢丝组及交叉克氏针组外其余组均见有旋转或成角畸形发生 ,纵行克氏针固定组有关节面损伤及关节僵直。屈伸肌腱均完全愈合 ,纵行克氏针固定组与其他各组比较 ,从肌腱滑动度、屈肌腱粘连带长度测定、模拟TAM评分结果可看出 ,肌腱粘连程度相对重 ,功能差 ,经统计学处理P <0 0 5。结论 临床宜选用牢固的、不通过关节的内固定方法 ,有利于预防肌腱粘连 ,促进伤指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指浅屈肌腱束修复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应用指浅屈肌腱束加强修复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1987年以来,对23例23指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采用部分指浅屈肌腱显微技术加强修复。用细克氏针在侧副韧带起点外向健侧钻两个相距2~3mm骨孔穿过钢丝,切开屈肌腱鞘,从指浅屈肌腱一侧近端切取所需长度肌腱束,此肌腱束穿过钢丝孔,保持肌腱束的合适张力,用5/0~7/0无创线缝合于浅腱止点,应用8/0针结将肌腱束缝合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简易肌腱引导器在手Ⅱ区屈肌腱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92指手Ⅱ区屈肌腱开放断裂的患者,利用改良简易肌腱引导器将断裂回缩手Ⅱ区屈肌腱导入鞘管,从伤口引出,然后进行肌腱端端修复。结果80例获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根据ATM标准:优38指,良46指,中8指,优良率91.3%。结论改良简易肌腱引导器制作简单,可将断裂回缩的Ⅱ区屈肌腱快捷、正确地导入鞘管,组织损伤小,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张力带纵向加压治疗掌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张力带纵向加压治疗掌骨骨折26例.骨折部位:掌骨颈、掌骨中段、掌骨基底部,其中11例为多发性骨折.6例合并肌腱断裂,其中5例9根肌腱断裂予以直接缝合,1例2根肌腱缺损行掌长肌腱移植;5例伴软组织缺损,其中2例行骨间背侧皮瓣修复,3例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自体取皮植皮术.结果 术后回访,X线片显示均愈合.未发现骨折移位及畸形愈合,无针道感染发炎.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优良率80.6%.结论 应用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横向固定张力带纵向加压治疗掌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骨折复位固定牢靠,不限制关节活动,有利于功能锻炼,材料价廉,免除二次手术痛苦,是一种方便、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踝关节镜后方共轴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改进的踝关节镜后方共轴入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20具防腐冷冻踝关节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具。第一组先模仿Acevedo等设计的共轴入路穿入克氏针,然后再建立改进的共轴入路:以平踝关节后方关节线的胫后肌腱鞘处为克氏针入口,切开皮肤、皮下与胫后肌腱鞘,牵开胫后肌腱,寻找后方关节间隙,将克氏针穿入关节后室,并在进入关节腔后紧贴距骨后缘推进,克氏针从腓骨后缘穿出皮肤。第二组分别在高于外踝最下极1.5cm和2.5cm两个平面建立改进的共轴入路。测量克氏针与踝关节后室重要解剖结构的距离。在5具新鲜标本上模拟实际手术建立改进的踝关节后方共轴入路。结果改进的共轴入路与小隐静脉、!长屈肌腱和胫神经的距离分别是(22.07+2.82)mm、(5.39+1.47)mm和(6.27+1.84)mm;原共轴入路与小隐静脉、!长屈肌腱和胫神经的距离分别是(8.54+2.76)mm、(3.62+1.37)mm和(4.40+1.40)mm。不同高度的共轴入路的静态安全性接近。!长屈肌腱和趾长屈肌腱为踝关节镜操作的安全性“内标志”。结论与原共轴入路相比,改进的踝关节镜后方共轴入路具有安全性更高、操作更简单和易重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1988年3月,收治2例机器压伤后拇指末节断离,断端不整齐,远端血管撕脱,无可供吻合的血管,不能行传统断指再植术。采用近残端切除部分指骨,远侧指端切除部分皮肤。克氏针固定指骨,修复屈拇长肌腱、伸拇长肌腱及指神经。利用近端多余皮肤覆盖断端指骨,并将近端指血管植入远端皮下,缝合皮肤。术后早期,断端皮肤轻微暗  相似文献   

11.
患者青年男性,司机。因左小指不能完全屈曲6天而入院。于6天前持工具操作时,突感左手有“弹响”,即出现小指发麻,不能完全屈曲,但无明显疼痛、肿胀。当时未作任何处理,6天后因小指不能完全屈曲、影响工作而前来就诊(否认有手外伤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左小指无红肿,关节活动度MP、PIP、DIP分别为80度、90度、0度,感觉正常,小鱼际掌侧中部有压痛,未及包块。手术探查:手掌小鱼际中部距掌指关节约3cm处发现指深屈肌腱断裂,断端欠整齐,呈浅灰色,近端回缩略显膨大,质脆(病理:慢性无菌性炎性改变)。因无法行断端直接吻合,故修整后把远端指深屈肌腱和同指近端指浅屈肌腱行肌腱吻合术,术后以石膏托固定于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2002年3月收治1例示指背侧组织块完全离断患者,应用吻合静脉的方法再植成功,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因刀具伤致左示指背侧组织离断1小时后入院。查体:面色苍白,左手示指自近节中段以远与中节指骨、指伸、屈肌腱缺损。掌侧皮肤完整,示指远节血运可,感觉存在。离断组织块包括指背皮肤、指伸肌腱、近节指骨大部及中节指骨,指深、浅屈肌腱。X摄片示:左手示指自近节中段以远与中节指骨缺损。急诊在臂丛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常规清创后,克氏针固定指骨,修补指伸肌腱、指深屈肌腱,显微镜下吻合近端两根静脉,远端一根静脉。术后予以…  相似文献   

13.
1997年 2月~ 1999年 8月 ,我们对 7例儿童小指旋转撕脱性断指进行再植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7例 ,男性 3例 ,女性 4例 ;年龄 7~ 13岁 ,平均 10岁。致伤原因 :机器皮带轮伤 4指 ,摩托车链条伤 3指 ,均为单指完全离断。受伤平面 :中节 4指 ,近节 3指。1. 2 手术方法(1)骨、关节修复 :7个手指骨缩短 0 5cm~ 0 8cm ,重建骨支架采用纵行克氏针或交叉克氏针固定 ,其中远侧指间关节融合 2指 (2 )肌腱修复 :屈肌腱缝合用kessler法 ,伸肌腱用褥式法。其中环指浅屈肌腱转位修复指深屈肌腱 3指 …  相似文献   

14.
拇长屈肌腱断裂修复方法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拇长屈肌腱断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共治疗拇长屈肌腱断裂15例,拇长屈肌腱断裂残端小于0.5cm,则给予切除,末节指骨钻孔钢丝缝合固定;肌腱断裂部位距掌指关节1cm以内,应用肌腱劈开延长,吻合口避开拇长屈肌腱鞘狭窄区;其余行直接吻接。[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无术肌腱粘连和断离的发生。[结论]本方法修复肌腱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发性拇长屈肌腱断裂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环指浅肌腱移位修复拇指屈肌腱.结果术后拇指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自发性拇长屈肌腱断裂后行环指浅肌腱移位修复,对环指功能无影响,可早期行功能练习,拇指愈后佳.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8年10月~2003年9月,采用可抽出式钢丝及克氏针治疗指伸、屈肌腱止点撕脱及撕脱骨折2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17岁, 因电车车轮摩擦伤致左手环指远指间关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同时伴有部分指伸肌腱以及止点处部分骨质同时缺损, 远节呈锤状指状态。一期行清创、消毒, 5 d后在全身麻醉下行游离腕横纹皮瓣携带部分桡侧腕屈肌腱-舟骨组织重建手指伴有肌腱止点缺损的组织缺损。根据缺损面积, 设计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营养血管的腕横纹皮瓣, 根据伸肌腱缺损长度, 同时携带部分桡侧腕屈肌腱及部分舟骨结节骨皮质, 一枚直径1.0 mm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伸直位, 将皮瓣内舟骨结节骨块置于骨缺损处, 一枚直径0.8 mm克氏针固定, 同时远节指骨基底置入强生1.3 mm螺纹缝线锚钉, 加固缝合皮瓣内的桡侧腕屈肌腱, 重建伸肌腱止点, 应用4-0不可吸收线修复肌腱近端与伸肌腱残端, 同时将游离腕横纹皮瓣覆盖在缺损处, 桡动脉掌浅支与环指尺侧指动脉端端吻合, 皮瓣掌浅支伴行静脉与掌侧皮下浅静脉吻合, 皮瓣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术后皮瓣无动、静脉危象, 顺利存活。术后6周拔出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远指间关节活动度为1°~85°, 接近正常。手指功能恢复良好, 腕关节活动正常, 患者较为满意(图1~1...  相似文献   

18.
介绍指浅屈肌腱腱条修复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3 例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 采用部分指浅屈肌腱修复。用细克氏针在侧副韧带起点处向健侧钻2 个相距2-0 ~3-0 m m 骨孔并穿过钢丝。从指浅屈肌腱相邻侧近端切取所需长度肌腱条, 此肌腱条穿过钢丝孔, 调整好张力, 用5 - 0 或7 - 0 无创线缝合于浅腱止点, 用8 - 0 无创性针线将腱条缝合于韧带止点上。术后伸直位夹板固定4 ~6 周。结果: 优15 指, 良6 指,可2 指, 优良率91-34 % 。结论: 本手术损伤小, 就地取材, 是一种较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8年10月~2003年9月,采用可抽出式钢丝及克氏针治疗指伸、屈肌腱止点撕脱及撕脱骨折2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上期连载文章刊登于本刊2014年第6期573页)5特殊检查5.1手部肌腱检查当手部被锐利物体(玻璃、刀等)损伤时,可发生肌腱的切断伤。如果指浅屈肌腱断裂,指深屈肌仍能完成手指的屈曲活动。当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同时断裂时,由于骨间肌与蚓状肌的作用,仍能做出掌指关节的部分屈曲活动,因此必须按受损部位,仔细检查肌腱情况。检查手指肌腱断裂的方法:5.1.1指深屈肌腱检查法固定伤指的中节指骨,让病人屈曲远指间关节,在正常情况下,远指间关节应活动良好(图1),当指深屈肌腱断裂时,远指间关节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