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2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利用40%CCl4油剂诱导形成肝纤维化模型,于6周及9周观测肝标本的病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蛋白表达。结果①肝组织病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产生。模型组纤维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GF—β1/Smad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中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I型受体(TβR—I)、Smad2、3、Smad,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模型组大鼠肝脏TGF—β1、TβR-I、Smad。和Smad,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或0.01);模型组大鼠肝脏纤维化分级与TGF—β1、TβR—I、Smad2/3和Smad,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或0.01)。结论肝组织TGF—β1/Smad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TGF-β1/Smad信号的增强可能促进了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2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利用40% CCl4油剂诱导形成肝纤维化模型,于6周及9周观测肝标本的病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蛋白表达.结果 ①肝组织病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产生.模型组纤维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GF-β1/Smad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中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Smad2/3、Smad7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模型组大鼠肝脏TGF-β1、TβR-Ⅰ、Smad2/3和Smad7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 <0.05或0.01);模型组大鼠肝脏纤维化分级与TGF-β1、TβR-Ⅰ、Smad2/3和Smad7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或0.01).结论 肝组织TGF-β1/Smad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TGF-β1/Smad信号的增强可能促进了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实验性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TGFβ1,CTGF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采用10%的CCL4橄榄油腹腔注射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共造模8周。观察血清ALT、HA水平,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对肝组织α-SMA、TGFβ1、TGFβRⅡ、Smad3,Smad7,CTGF蛋白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肝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及H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α-SMA、TGFβ1、TGFβRII、Smad3、CTGF蛋白表达和TGFβ1、Smad3、CT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模型组肝组织Smad7蛋白和Smad7 mRNA表达较对照组小鼠显著降低。结论 TGFβ1和CTGF信号转导通路过度活化,Smad7表达和负调节TGFβ、CTGF信号转导通路的功能被抑制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加味四逆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致肝纤维化的方法对健康雄性SD大鼠进行造模,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组。经加味四逆散治疗4周后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C—Ⅳ)水平,并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同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加味四逆散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血清ALT(P〈0.01)、ALP(P〈0.01)、GGT(P〈0.05)、HA(P〈0.01)、C-Ⅳ(P〈0.05)及肝组织HyP(P〈0.01),升高TP(P〈0.05)及ALB(P〈0.01)。肝组织病理切片表明,用药后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加味四逆散对实验性大鼠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芪益肝颗粒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其对Leptin、TGF—β1和IL-13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柴芪益肝颗粒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秋水仙碱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肝纤四项,液相芯片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芪益肝颗粒组肝脏病理变化显著减轻,肝小叶结构基本清晰,细胞索、肝窦无明显异常;与模型组比较,透明质酸(P=0.001)、层粘连蛋白(P=0.005)和Ⅳ型胶原(P=0.000)水平显著降低,瘦素(P=0.012)、转化生长因子131(TGF-β1)(P=0.000)和白介素13(IL-13)(P=0.016)水平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芪益肝颗粒显著改善肝纤维化,可能与其通过降低瘦素、TGF—β1和IL-13水平,抑制细胞外基质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大鼠2,4,6-三硝基苯甲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phonic acids,TNBS)结肠炎肠壁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TNBS灌肠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后,治疗组每日给予沙利度胺灌胃。28d后处死所有大鼠取病变结肠组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和评估结肠损伤及纤维化程度。Elisa及Western印迹检测TGF-β1,Ⅰ型及Ⅲ胶原,MMP-2,MMP-9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纤维化改变,TIMP-1,TGF-β1,Ⅰ型及Ⅲ胶原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O.05);MMP-2及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均P〈O.05)。治疗组大鼠结肠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显著改善,TIMP-1,TGF-β1,Ⅰ型及Ⅲ胶原水平较模型组下降(均P〈0.051;MMP.2及MMP-9蛋白水平较模型组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沙利度胺能够明显减轻大鼠TNBS结肠炎的肠壁纤维化程度,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从而抑制胶原的生成,并调节细胞外基质的生成降解平衡而达到抑制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苦参、茯苓两种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将苦参和茯苓两种中药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含量;MTT法检测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处理组的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含量减少(P〈0.05);肝组织TIMP-1、TGFβ1及PDGF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两种中药均能减缓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这些中药能下调TGFβ1及PDGF表达、抑制HSC增殖活化、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肝纤维结缔组织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TGF—β1/Smad的表达,探求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子痫前期(轻、重度)和正常孕妇15例正常妊娠妇女胎盘中TGF-β1以及Smad3、Smad4、Smad7的分布和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三组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TGF-β以及Smad2、Smad3、Smad4、Smad7在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的滋养细胞、内皮细胞、基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以滋养细胞表达为主。TGF-β1以及Smad3、Smad4在正常妊娠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和重度组的表达强度及范围均呈逐渐升高趋势,Smad7在正常妊娠组、子痫前期轻度和重度组表达强度及范围依次呈逐渐下降趋势。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的滋养细胞、内皮细胞、基质细胞均存在凋亡,以滋养细胞凋亡为主。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滋养细胞凋亡(1.02)%显著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0.73)%,子痫前期轻度组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0.38)%,P〈0.05。滋养细胞TGF—β1的表达与滋养细胞凋亡具有相关性(r=0.96,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TGF—β1可能是通过Smad信号转导蛋白抑制滋养细胞浸润,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制剂丹芍化纤胶囊治疗大鼠CCl4中毒性肝纤维化对HSC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探讨丹芍化纤胶囊可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采用CCl4、饮酒、高脂低蛋白饮食等复合病因刺激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8周,然后给予丹芍化纤胶囊(1g/kg)灌胃治疗8周。实验结束时测定肝脏指数、血清透明质酸(HA)及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检测尿羟脯氨酸(Hyp)排出量,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肝星状细胞(HSC)凋亡并分析细胞周期各期细胞比例。 结果: 治疗组大鼠的肝脏指数、血清HA、ALT含量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肝纤维化模型组;尿Hyp排出量显著高于肝纤维化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HSC细胞凋亡、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肝纤维化模型组(分别为7.81±0.47/0.28±0.05,94.30±1.33/68.40±6.47,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分别为3.11±1.27,9.83±1.81,11.87±1.92,P<0.05)。 结论: 丹芍化纤胶囊对大鼠CCl4中毒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这种治疗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HSC细胞增殖及促进HSC细胞凋亡而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腹腔注射人血清白蛋白建立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10—120g,皮下多点注射人血清白蛋白(共4次。分别间隔14、10、10d)。10d后,腹腔注射人血清白蛋白(每周2次,共8周,剂量从5mg逐渐增至20mg)。在攻击前、攻击后15、30、60d和停止攻击后30、60、90、120d,分别留取肝组织和血清标本,进行肝病理检查和肝羟脯氨酸生化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纤维化血清指标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含量。结果 攻击后。肝纤维化分级、肝羟脯氨酸含量、血清HA、LN均升高(P〈0.05)。随造模时间延长,肝纤维化分级逐渐加重(P〈0.05)、肝羟脯氨酸含量、血清HA逐渐升高(P〈0.01)。停止造模后,肝羟脯氨酸含量、血清HA明显降低(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纤维化形成率为100%,纤维化持续时间120d以上。结论 此造模方法简单,肝纤维化成功率高,维持时间长,可用于抗纤维化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Rho激酶(ROCK I)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初始对照组、栓塞3d组、1周组、2周组、4周组、8周组、12周组、终末对照组。采血制备血栓,颈静脉注入,2周后第2次栓塞,全程腹腔注射氨甲环酸。达实验设定日期后,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AMT)、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右室肥厚指数(RVHI),原位杂交检测ROCK I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栓塞4周组至12周组大鼠随时间延长mPAP明显增高(均P〈0.01);PAMT、WA/TA在4周后随时间延长显著增高(4周组P〈0.05,8周、12周组P〈0.01);8周后RVH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8周组P〈0.05,12周组P〈0.01);栓塞后ROCK I mRNA原位杂交染色强度随时间延长出现增高趋势(3d组至2周组P〈0.05,4周组至12周组P〈0.01),TGF—β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随时间延长出现增高趋势(1周组、2周组P〈0.05,4周组至12周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ROCK I mRNA及TGF—β1蛋白与mPAP、RVHI及血管重构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1);ROCKImRNA与TGF—β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12,P〈0.01)。结论:ROCKI和TGF—β1均可能参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此过程中Rho/Rho激酶信号通路可能是TGF—β1发挥生物学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GFβR-Ⅰ)对组织纤维化的形成及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阻断人成纤维细胞系HFL-Ⅰ细胞的TGFβR-Ⅰ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RNA干扰前后TGFβR-Ⅰ的表达水平,MTT法分析干扰前后的细胞生长状态,采用动物模型结合HE染色观察RNA干扰阻断TGFβR-Ⅰ表达前后的中毒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特异性TGFβR-Ⅰ干扰RNA能有效抑制TGFβR-Ⅰ蛋白质合成和成纤维细胞株HFL-Ⅰ细胞的生长,正常鼠肝组织处于纤维化S0期,中毒性肝纤维化模型鼠肝组织处于纤维化S2期,特异性TGFβR-Ⅰ干扰RNA治疗组模型鼠肝组织则呈现纤维化S1期特征。结论抑制TGFβR-Ⅰ的表达可明显减轻中毒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对进一步优化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根皮苷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随机将未感染和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昆明小鼠分成4组A—D,每组10只:未感染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复方鳖甲软肝片阳性组(C)、根皮苷治疗(40mg/(kg·d))组(D)。感染后第42d,B、C、D组均用吡喹酮驱虫治疗500113tg/(kg·d),2日疗法,之后各组开始灌胃给药持续治疗60d,A和B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实验结束处死小鼠,留取肝脏组织和血清,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含量,计算肝体指数,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苏木素-伊红和Mas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变性、虫卵肉芽肿与胶原沉积等病理改变。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C、D组小鼠肝脏有明显虫卵肉芽肿形成、胶原沉积与肝纤维化,伴有不同程度肝细胞炎性损伤坏死。血清中ALT、AST、HA和肝组织中HY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B组相比,根皮苷组ALT、AST、HA和HYP含量和肝体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坏死与胶原沉积明显减轻,虫卵肉芽肿面积减小。结果表明根皮苷具有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及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以34只13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即高剂量组(A组)、低剂量组(B组)及对照组(C组)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每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00条,感染后12—13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清肝13服液(DHT)进行干预治疗;感染后18周,按吡喹酮剂量300mg/kg体重对3组动物进行杀虫治疗,以病理学和血清HYP、HA水平作为模型评估指标。结果感染后第12~13周,肝纤维化模型形成。从病理学结果、生化指标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A组、B组干预治疗后血清中的HYP/HA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肝纤维化程度依次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P〈0.01),且血清HYP、HA含量随着病理肝纤维化程度增高而升高。结论检测血清HYP和HA水平是评价和考核肝纤维化治疗效果的简便、快速、可靠、又无损伤的指标,而且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Gu L  Chen J  Liu T  Li L  Lu Z  Luo Y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30(6):439-44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通路中Smad4蛋白,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的关系及它们在胰腺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份石蜡包埋人胰腺癌标本Smad4蛋白,TGFβ1和TβRⅡ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56份胰腺癌组织Smad4,TGFβ1和TβRII阳性率分别为58.93%(33),66.07%(37)和60.71(34),对应正常胰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89.29%(50),25.00%(14)和25.00%(14),TGFβ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的有无转移相关(P<0.05),TGFβ1和TβRII之间也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Smad4表达降低,TGFβ1与TβRII则呈过表达,TGFβ1和TβRII对胰腺癌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Smad在TGF-β诱导基因表达调控和随后的生长抑制中是关键的转录因子,但TGFβ有时也可能以与Smad4无关的形式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丹芍化纤胶囊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Smad2/3、Smad4和Smad7表达的影响,从而评价Smad分子作为抗纤维化靶点的应用价值。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8只分为正常组(n=16)、肝纤维化模型组(n=16)、丹芍化纤胶囊治疗组(n=16),除正常组外,其余采用CCl4、饮酒、高脂低蛋白饮食等复合病因刺激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8周,然后治疗组予以丹芍化纤胶囊(1 g/kg)灌胃治疗8周。实验结束后测定肝脏指数、血清透明质酸(HA)及谷丙转氨酶(ALT),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检测尿羟脯氨酸(Hyp)排出量,同时用免疫组化SABC法、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 法检测肝组织中Smad2/3、Smad4和Smad7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肝脏指数、血清HA及ALT显著下降,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尿Hyp排出明显增加。治疗组肝组织中Smad7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均显著增高,而Smad2/3、Smad4的蛋白表达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则明显降低,但mRNA水平仅轻度下降,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中药丹芍化纤胶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Smad7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从而发挥其反馈性抑制TGF-β/Smad促纤维化信号转导作用,这可能是丹芍化纤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Smad7可能是丹芍化纤胶囊作用的一个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透明质酸(HA)复合物对大鼠放射性溃疡创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SCs,以HA为载体构建复合物,观察复合物中MSCs的分化特性。选取30只SD大鼠以Sr-90皮肤敷贴器制作皮肤放射性溃疡模型,臀部对称制作2个直径1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MSCs-HA组:创面涂布200μlMSCs—HA;HA组:创面涂布200μlHA;对照组:创面涂布200μlDMEM培养基。比较各组制创术后第1、2、3、4周的创面愈合率,Ⅷ因子免疫组化微血管计数,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所有大鼠MSCs与HA共培养后生长良好,复合物中的MSCs可保持其特性:向脂肪细胞分化。制创术后第1周,MSCs.HA组、HA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2.20±1.34)%、(34.20±2.06)%,均高于对照组的(23.45±1.66)%(P〈0.05),制创术后第2、3周NMSCs—HA组高于HA组及对照组(P〈0.05),制创术后第4周MSCs—HA组、HA组创面完全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创术后第2周,MSCs—HA组、HA组的微血管计数分别为(24.27±2.84)%、(20.54±2.55)%,均高于对照组的(16.11±2.30)%(P〈0.05),制创术后第3、4周MSCs.HA组微血管计数高于HA组及对照组(P〈0.05)。制创术后第2周,MSCs—HA组、HA组的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24.52±0.60)%、(19.41±0.58)%,均高于对照组的(14.19±0.65)%(P〈0.05),制创术后第3、4NMSCs—HA组羟脯氨酸含量高于HA组及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制创术后第4周MSCs—HA组表皮层厚度(6~7层)大于HA组(4—5层)及对照组(2~3层)。结论HA与MSCs可促进创面微血管及胶原的增生,MSCs—HA复合物可促进大鼠放射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绝经期前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OPG-RANKL系统的关系以及骨灵汤对IGF-1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例OP患者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每组各40例,均给予抗OP中药骨灵汤(骨碎补、鹿角胶、菟丝子等)治疗。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GFβ1、OPG和RANKL。采用包被放免法(IRMA)检测血清IGF-1。结果绝经后组血清IGF和RANKL的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前组(P〈0.01),绝经后组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前组(P〈0.01);血清IGF-1、TGFβ1浓度与血清OPG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003、P=-0.622和r=0.000、P=-0.713;血清IGF-1、TGFβ1浓度与血清RANKL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012、P=0.549和r=0.001、P=0.667;绝经前妇女骨灵汤治疗后,血清IGF和TGFβ1水平升高(P〈0.05),OPG水平明显升高(P〈0.01),RANKL浓度下降(P〈0.05);绝经后妇女骨灵汤治疗后IGF、TGFβ和OPG水平升高(P〈0.05),RANKL浓度下降(P〈0.05)。结论骨灵汤可以通过上调IGF-1和TGFβ1的表达,影响OPG-RANKL系统,从而调节骨代谢,达到防治OP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大黄蟅虫传统丸剂与超微粉剂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传统丸剂组(0.54g/kg/d)、超微粉剂组(0.27g/kg/d)4组。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复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用大黄蟅虫传统丸剂与超微粉剂进行干预,观察不同剂型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功能指标、血清纤维化指标、病理组织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肌酐(Cr)、尿素氮(Urea)、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Ⅲ)显著升高(P〈0.01),肾间质纤维化明显。与模型组相比,大黄蟅虫传统丸剂组与超微粉剂组血清Cr、Urea、HA、LN、PCⅢ、Ⅳ—C降低(P〈0.01),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与传统丸剂组相比,超微粉剂组血清Cr、Urea较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蟅虫传统丸剂与超微粉剂对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降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改善肾功能;在改善肾功能方面,超微粉剂型优于传统丸剂型。复方“大黄蟅虫”药材超微粉碎后减少药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药效,有利于剂型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乌司他丁减轻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B、C组禁食1h后经口一次灌胃百草枯75mg/kg制作PQ大鼠肺纤维化模型,A组经口一次性注人等量生理盐水;c组造模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00U/d,同时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万U,共14d,A、B组给予0.2ml/d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分别于造模后1、3、7、14、28d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并取肺组织做HE染色。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清TGF-β1第3天始明显升高(P〈0.01),血清MMP-9于第7天逐渐上升(P〈0.05),第28天明显升高(P〈0.01);与B组各相同时间点比较,C组MMP-9水平下降,至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出现明显下降(P〈0.01);而血清TGF.131在第14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P〈0.01)。B组于造模后早期即出现肺泡壁增厚,炎症细胞浸润明显,毛细血管充血、水肿等,14d肉眼可见肺表面溃疡形成,镜下可见肺泡间隔成纤维母细胞、肌纤维细胞增生,肺泡塌陷;C组于14d时镜下可见有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较B组轻,肺纤维化程度也有所减轻。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乌司他丁可减少MMP-9的合成,从而减轻大鼠纤维化程度,其途径可能通过减少TGF.Bl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