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髂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畸形的探讨:附2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髂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畸形的探讨(附240例报告)张俊峰,陈艺新,彭少英,张汇林,王兰,陈克洲,贾湘谦,张云强,肖杰,袁平髂骨延长术为改良式Salter手术,国外1979年Millis首先报道[1],国内1980年逐步开展。现估计超过8000例[2]...  相似文献   

2.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的骨外固定技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6年6月采用骨外固定技术治疗62例(68侧)患者资料。肢体短缩4。16cm,平均5.7cm。其中,单纯短缩9侧(短缩4~8cm,平均5.3cm),短缩伴骨不连21侧(短缩4~7cm,平均5.6cm),短缩伴骨缺损38侧(短缩4~16cm,平均7.2cm;骨缺损2~11cm,平均3.8cm),18侧合并感染。分别采用干骺端截骨延长、骨端端加压结合肢体延长和骨节段性转位延长术。结果68侧经1.5~5.0年(平均3.5年)随访,所有骨不连3~7个月内愈合(平均5.0个月),肢体长度恢复,延长区平均骨愈合指数37d/cm,感染病例无复发,外固定器针道感染率7.3%。结论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方法简便,既可修复骨缺损又能恢复肢体长度,并可同时治疗骨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骨延长治疗肢体短缩畸形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各种原因如因感染、外伤以及先天性或发育异常引起的肢体短缩畸形较为常见。掌骨和手指的缺损直接影响手的功能 ;下肢的一侧肢体的短缩 ,会使患者骨盆倾斜 ,步态不稳 ,髋、膝关节的屈曲畸形 ,足部的畸形 ,久之 ,脊柱产生代偿性侧弯 ,会严重影响下肢的功能。骨延长术是目前治疗肢体短缩畸形 ,恢复或改善肢体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作者就骨延长术治疗肢体缩短畸形的进展谈以下几个方面。1 国内开展延长术的简要情况国外 190 5年Codivilla首次报道粗隆下截骨和用跟骨牵引延长下肢为骨延长术的开始[1] 。而我…  相似文献   

4.
半环式外固定架骨延长治疗儿童下肢短缩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应用半环式外固定架渐进性骨牵伸/加压技术治疗儿童下肢短缩的经验。方法:单纯下肢短缩采用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横行截骨,半环式外固定架牵伸延长,胫骨骨缺损、骨不连性肢体短缩除截骨延长外,还将假关节端修整丰杨互嵌合的“V”形并加压。结果:16例患儿骨延长4~8cm,平均4.7cm,均达预期长度。结论:半环式外固定架骨延长治疗儿童下肢短缩畸形疗效满意。合并骨缺损、骨不连的肢体短缩是应用半式或外回定  相似文献   

5.
髂骨截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附10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髂骨截骨延长术后的治疗效果。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1983年-2001年3月髂骨截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共109例。结果:术后双下肢完全均衡或差距明显缩小89例。占81.65%。步态改善19例。占17.43%。延长失败1例。占0.92%。结论:改进截骨方式,把握截骨平面,有效控制同侧骶髂关节的稳定性;对发育欠佳的同侧尽量不作为植骨源,如采用钢板内固定,避免截骨端的回缩。  相似文献   

6.
髓内植骨一次性延长治疗下肢骨不连肢体短缩畸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总结下肢骨不连肢体短缩畸形治疗经验,采用自体半侧腓骨髓内植骨,髂骨充填骨缺损区,梯型加压钢板固定术式一次性延长下肢骨不连后肢体短缩畸形16例16个骨。平均随访22个月,结果显示股骨平均为3.5cm,胫骨1.8cm,平均骨愈合时间14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骨不愈合产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同侧上下肢短缩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肢体不等长,是姿态畸形,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致病原因很多,如骨骺早闭,关节脱位,骨折重叠愈合,骨与关节结核或骨髓炎等。目前国内占首位的是小儿麻痹后遗症。本例患儿出生时即被发现左侧上下肢较右侧短小,并且随年龄增长,畸形加重,属先天性,病因不明,临床上罕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半环槽式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畸形及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畸形及骨缺损的手术方式和经验。方法单纯下肢短缩畸形者,分别采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胫骨远端干骺端横行截骨,半环槽式外固定架缓慢牵伸逐渐延长;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肢体短缩者,除行干骺端截骨延长外,还必须将假关节处两骨端予以修整,使之略成“V”形互相对合嵌插,并加压固定。结果20例患者骨延长3~17cm,平均延长7.5cm,合并成角畸形者同时得到纠正,其中7例有骨缺损、骨不连、假关节形成者均得到良好愈合。结论半环槽式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畸形及骨缺损,具有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不需要植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应用半环式外固定架渐进性骨牵伸延长并同期行跟腱延长术治疗合并马蹄足的下肢短缩畸形的经验。方法:36例合并马蹄足的下肢短缩患者同期行跟腱延长及胫骨延长术,骨延长采用胫骨上端舌型截骨或胫骨上端骨骺牵开。半环式外固定架缓慢延长。结果:36例患者骨延长4-9cm,平均6.5cm。均达预期长度,马蹄足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达到术前设计的矫正效果。结论:本术式能减少合并马蹄足的下肢短缩畸形矫正手术次数和术后畸形发生,并有利于术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模式胫骨延长矫正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肢短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7年7月采用肱骨髓内钉联合外固定架小腿延长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5例采用胫骨干骺端横形截骨(横形组),25例采用胫骨干骺端-倒V形截骨(V形组)。比较两组治疗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延长手术。V形组在下地行走时间[(129.5±5.7)d vs (146.2±4.2)d, P<0.05]、带架时间[(67.2±1.3)d vs (69.9±2.3)d, P<0.05]、骨愈合指数[(51.2±6.4)d/cm vs (53.9±4.4)d/cm, P<0.05]、力线偏移率[0(0.0%) vs 4 (16.0%), P<0.05]、膝关节屈曲挛缩率[1(4.0%) vs 6(24.0%), P<0.05]均显著优于横形组;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胫骨延长的长度、延长率、牵张指数、成骨不佳、钉道感染、足下垂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时...  相似文献   

12.
半环槽架外固定胫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人下肢短缩畸形极为常见 ,为使这类病人得到矫治 ,我院 1988年 8月至2 0 0 1年 6月采用半环槽架外固定器行胫骨延长术76例 ,经过全面护理和有效的功能锻练指导 ,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76例中 ,男 2 9例、女 4 7例 ,年龄 9~2 8岁 ,平均 15 2岁。左下肢短缩 34例 ,右下肢短缩 4 2例 ;短缩 4 1~ 9 3cm。均为脊髓灰质炎所致。手术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两种术式。①胫骨上端骨骺延长术。此法适用于骨骺即将闭合的9~ 14岁病人 (以X线摄片为准 ) ,本组 2 3例。方法为在电视X线透视下在胫…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解决一次性延长因血管、等并发症难以达到延长目的,而逐渐性延长治疗时间持续太长等问题。方法 肌下干骺端行“L”形坎骨,术中延长2 ̄3cm,剩余部分术后继续逐渐延长。结果 18例延长的和蔗为3.0 ̄8.5cm。步态正常者9例,膝关节活动正常8例。平均住院日为34.5天,远低于逐渐性延长组56.7天。结论一瓷生和逐渐性相结合延长的方法并发症少、治疗疗程明显缩短,最较理想的截骨延长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肢体延长的临床经验,探讨肢体延长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对策。方法 采用Ilizrov外固定延长架对14例小儿下肢短缩畸形进行15侧肢体延长,其中股骨下端截骨延长3例,胫骨上端截骨延长9例,胫骨下端截骨延长2例。结果 随访1-6年,平均2年3个月。延长幅度3.0-10.0cm,平均6.5cm。延长率达原骨长度的12.5%_45.5%,平均22.9%。  相似文献   

17.
全髋置换术对下肢短缩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肢体短缩的纠正。方法:2000年2月~2002年12月,将30例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进行了研究:男19例,女12例。术前通过临床及对骨盆前后位X线片的测量评估双下肢不等长的程度,然后利用模板预测髋臼及股骨假体的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的截骨水平以维持双下肢等长。术中先标记并测量股骨近端至髋臼上方两标记之间的距离,而后在术前估计的位置进行股骨颈截骨。置入假体试模之后再次测量两标记之间的距离和检查髋周软组织的张力、关节活动和drop-kick试验。最后通过调整股骨头假体颈部或头部长度进一步进行纠正。结果:22例肢体短缩2cm以上的病人中。术后双下肢等长(双下肢相差在1cm内)20例,2例仍有短缩,1例短3cm,另1例短1.5cm。8例肢体短缩在1~2cm的病人术后肢体完全等长。全部病人没有髋关节的僵硬和疼痛,活动范围恢复75%以上26例,恢复50%~75%4例。结论:通过术前测量评估,术中定位测量。术中软组织充分松解,置入假体试模后再次测量和检查髋周软组织的张力、关节活动和drop-kick试验,可以有效地治疗下肢的短缩。  相似文献   

18.
舌系带短缩畸形手术整复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舌系带短缩畸形手术整复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时机。方法:回顾2007年04月~2011年01月接受舌系带短缩治疗的516例患儿,通过分析治疗效果、治疗过程等各项目,以探讨其治疗方法、治疗时机的合理性。结果:绝大多数患儿(94.4%)术后随访6个月~4年,舌活动良好,发音清晰。结论:舌系带短缩畸形应早期及时治疗,早期门诊行系带延长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短股骨颈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避免下肢延长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10年12月接受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38例先天性短股骨颈患者临床资料。男26例,女12例;年龄45~78岁,平均62.3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1例,骨关节炎17例,股骨颈骨折10例。术前29例双下肢不等长,临床测量肢体短缩10~24 mm,平均14.5 mm;X线片测量肢体短缩11~25 mm,平均14.7 mm。术前Harris评分为(44.0±3.6)分。结果术后1 d临床及X线片测量示3例患者下肢延长,其余35例双下肢差异均<10 mm,视为等长;总等长率为92.1%(35/38)。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1例下肢延长16 mm患者步态异常,经增加足跟垫矫正后仍有轻度跛行;其余2例不等长患者有轻度跛行。其余患者行走正常,髋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3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68个月,平均43.8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6.7±2.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0,P=0.031)。X线片复查示假体无松动与下沉。结论对先天性短股骨颈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应注意下肢长度测量和截骨平面确定,并使用带领假体,可有效避免下肢延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支架以一期手术、渐进矫形的方法治疗儿童创伤后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的可行性以及根据畸形的病理变化正确组装支架的方法.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间收治的6例创伤后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患儿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术前常规拍摄双下肢全长站立位X线片,测量患肢短缩和成角畸形的程度并确定成角旋转中心的位置.术中安装支架时,铰链安置在成角旋转中心水平.术后7 d开始通过调整支架螺杆渐进矫正成角和短缩畸形并且每2周拍摄X线片观察畸形矫正和新骨生长情况.全长X线片证实恢复了下肢机械轴线和长度后停止调整支架,每月拍摄X线片复查,待新生骨痂矿化满意后去除外固定支架.随访中记录肢体长度、畸形有无复发以及关节活动范围,并根据X线片观察下肢力线、关节水平线与机械轴线角度以及新牛骨塑形情况.结果 6例患儿中除1例于骨折畸形愈合部位截骨矫形,邻近骨段延长外,余5例均利用微创截骨部位完成矫形与延长.术后平均矫正成角畸形34.8°(20°~58°),平均延长5.3 cm(3.5~6.5 cm).所有患儿下肢机械力线恢 复,相关关节角度恢复至正常范围,双下肢等长.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延长骨痂愈合良好.结论 应 用Ilizarov支架一期矫正儿童下肢成角伴短缩畸形安全、可靠,可精确恢复下肢长度与机械轴线.术前 须科学分析畸形的病理变化,正确设计支架铰链的水平与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