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资料 患者:李玉霞,女,51岁,以"渐进性肥胖、乏力5个月、皮肤紫癜1周余"在2011年5月1 1日入内分泌科.无明显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等不适.检查发现:血压145/90 mmHg,轻度满月脸及肥胖体型,皮肤散在少量淤紫斑点,见图1.心肺腹查体无明显异常.垂体CT、MRI未见异常改变.胸部增强CT:前纵隔巨大肿瘤,约16 cm×19cm大小,肿瘤包膜不完整,边界尚清,呈椭圆形,密度欠均匀,与纵隔、上腔静脉等大血管关系密切,并向胸腔侵润生长.影像学诊断:胸腺瘤(恶性可能性大).双肾MRI示肾上腺实质弥漫性增大,见图2A.血清钾离子:.1.8mmol/L.血糖:6.3mmol/L.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羟)78 nmol/24 h,尿游离皮质醇352 nmol/24 h.入院诊断为:Cushing(库欣)综合征、胸腺瘤(侵袭性).  相似文献   

2.
3.
4.
5.
胸腺瘤通常位于前上纵隔,而位于其它部位者则称为异位胸腺瘤,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异位胸腺瘤主要发生于肺内、胸膜、膈肌、颈部、甲状腺、心包以及纵隔内。异位胸腺瘤临床少见,大多无特异性症状,临床经常被误诊。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心包异位胸腺瘤,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6.
0引言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胸腺肿瘤,约占所有胸腺肿瘤的1%,国内仅有6例报道[1-4],对其生物学行为了解有限。对我院收治的1例MNT进行了形态学分析及相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胸骨后阵发性疼痛,心悸1年.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出现阵发性胸骨后疼痛,放射感不明显,伴有心悸,一般体力活动时症状无加重.  相似文献   

8.
恶性胸腺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总结恶性胸腺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venacavasyndrome,SVCS)的外科治疗经验,回顾性分析30例恶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劈开切口;术中尽量切尽肿瘤及受侵组织;术后局部放疗加含DDP的全身化疗。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失访3例,5例分别于术后20~31个月死亡,22例存活至今。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手术治疗是恶性胸腺瘤合并SVCS的首选方法,术后应辅助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9.
惠增骞  段炜 《肿瘤学杂志》2011,17(2):147-149
胸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首选CT;MRI对于侵犯周边大血管或心脏的胸腺瘤的显像较为直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能预测胸腺上皮肿瘤恶性程度。手术切除是胸腺瘤首选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胸腺全切术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式有待进一步多中心、长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林亚  宋巧丽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2):720-720
患者,女,46岁,2008年3月入院.高血压3年余,浮肿1年,正规服用降压药,控制欠佳.轻度向心性肥胖及水牛背,血皮质醇上午8时725.79nmol/L(240~618nmol/L),ACTH128ng/(0~46.0ng/L),下午4时526.92nmol/L(0~276nmol/L),ACTH 123ng/L(0~46.0ng/L).午夜血皮质醇浓度696.53nmol/L,小剂量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受抑制.CT提示双侧肾上腺皮质偏粗.B超右侧卵巢畸胎瘤51mm×49 mm×30 mm,左侧卵巢5 mm×8 mm×9 mm,回声偏强.  相似文献   

11.
12.
肖秀丽  向桂书  江绪明  唐红 《癌症》2000,19(1):16-16
食管癌与胸腺瘤重复癌十分罕见,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华伟 《四川肿瘤防治》2003,16(3):157-157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2 9岁。胸骨后阵发性疼痛 ,心悸 1年。 1年前 ,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出现阵发性胸骨后疼痛 ,放射感不明显 ,伴有心悸 ,一般体力活动时症状无加重。心电图检查示ST T改变、阵发性房早搏 ,心肌酶谱无异常 ,胸片检查双肺清晰、心影及双侧肋膈角正常。初诊为“心肌炎” ,给予休息、对症治疗 ,能量合剂治疗 1月 ,症状似有缓解。以后每遇情绪激动或劳累 ,即出现胸骨后明显疼痛 ,伴心悸及多汗 ,又两次心电图检查为阵发性房早搏 ,作TT3 、TT4 、TSH检查正常 ,拟诊为“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予精神安慰及开导、对症治疗 ,但病情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16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6例胸腺瘤合并重肌无力的临床资料。结果 23.88%(16/67)的胸腺瘤病人合并重症肌无力,应用抗胆碱酯酶药及机械辅助呼吸,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较常见,宜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积极防治并发症及危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综合治疗浸润性胸腺瘤对手术切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 2例浸润性胸腺瘤按照Masaoka分期 :Ⅲ期 19例 ,Ⅳ期3例 ,采用术前AEP方案化疗、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放疗的综合治疗。结果 术前化疗完全缓解 12例 ,部分缓解 10例。 14例手术完全切除 ,8例大部分切除 ,手术完全切除率 63 6% ( 14 /2 2 ) ,高于不行术前化疗的同期胸腺瘤病人。化疗完全缓解者术后标本未见肿瘤细胞。结论 术前AEP方案化疗 ,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放疗的综合治疗 ,能提高浸润性胸腺瘤手术切除率。由于随诊资料不全 ,无法进一步判定病人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并无困难,但治疗方法存在争议且尚无明确治疗原则.多数学者认为,胸腺瘤合并MG患者应首选手术,对于不宜手术者可以考虑放疗及化疗,同时配合抗胆碱酯酶药及类固醇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男性,50岁,以反复乏力,皮疹6年8个月为主诉入院。该患者自1996年3月出现乏力,体重下降,皮疹。影像学示:胰腺肿物。血胰高糖素632.7pg/ml(正常值:40-130pg/ml)。行胰腺肿物及胰体尾切除术。病理:瘤细胞呈不规则条索状或团块状分布,细胞大小较一致,体积大,呈圆形或多角形,间质富于血管,诊为胰高糖素瘤。术后症状缓解,血胰高糖素降  相似文献   

18.
恶性胸腺瘤多无特殊临床表现。传统的病理诊断对胸腺瘤良、恶性鉴别帮助不大,而术中检查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是否向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可为良恶性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恶性胸腺瘤均予术后放疗以提高生存率。本组28例恶性胸腺瘤外科治疗经验,其中7例合并重症肌无力,占25%。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2%和40%,生存率和分期相关(P<0.05)。我们认为Masaoka分期法是一种较实用的分期法,其分期情况对指导术后治疗和判断予后有重要参考价值。手术切除虽是胸腺瘤首选治疗,但对于术中发现肿块和大血管关系密切,手术危险性极大时,要行姑息性切除,术后放疗仍可有较好疗效。对于合并重症肌无力者,强调经胸骨正中切口,以达到彻底切除胸腺及全部脂肪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 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43例,胸前外侧切口15例;41例肿瘤完全切除,14例肿瘤姑息切除,3例仅行病理活检;其中36例肿瘤扩大切除,包括纵隔胸膜及心包部分切除27例,肺楔形切除7例,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部分切除加成形修补9例,上腔静脉置换4例;17例Ⅲ、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或取活检术。残余肿瘤组织予以放射性质子粒(碘125)植入14例,射频透热治疗1例。全组病例无死亡。41例根治性切除患者,除1例行上腔静脉置换术后颜面部浮肿消除不满意外,其余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患者生存质量较高。23例患者生存时间大于3年,3年生存率为39.7%。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侵袭性胸腺瘤的重要手段。手术病例应尽可能做到根治性切除,并注意纵隔脂肪的清扫以减少复发机会。对于瘤体巨大不能根治性切除病例要酌情结合术前或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来提高切除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胸腺合并重症肌无力临床虽不少见,而正确处理并非易事。须熟悉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围术期处理原则,防治重症肌无力危象和胆碱能危象。自1985年2月至1997年10月我们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2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