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柱 《系统医学》2021,(9):75-77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9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分组法将患者划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参照组进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康复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36-437
目的分析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椎管组和全麻组各55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椎管组患者恢复情况均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组对麻醉方式满意度显著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采取椎管麻醉,可显著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麻醉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其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采用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切口Ⅰ期愈合,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1个月.疗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马遇伯 《中国临床康复》2014,(53):8542-8546
背景:老年髋关节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选择非常困难,内固定还是关节置换各有利弊,目前临床上比较内固定和关节置换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较为多见,有研究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是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首选。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差异。方法:选择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骨二科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年龄65-87岁,按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固定入路。结果与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相比,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增高,Harris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固定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髋部畸形率均减少(P〈0.05)。结果说明,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Gamma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01/2008-01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31例,男39例,女92例,年龄70-81岁,平均76岁.骨折类型按AO分型系统:A1型56例,A2型75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Gamma组和股骨近端髓内组(n=66).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置入过程中置入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术后9个月两组患者患肢功能变化.结果:13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获得9个月的随访,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置入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置入过程中并发症、置入后并发症中,股骨近端髓内钉组6例(8.5%)出现伤口处表皮感染,其中2例为合并糖尿病患者;无固定物切出股骨头、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断裂、脱钉等现象.全部骨折均在9个月随访时间内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骨不连或骨折延迟愈合,无患肢短缩病例.结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Gamma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80例70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显著优于动力髋螺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 (P手术时间 < 0.001,P术中出血量< 0.000 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 < 0.000 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蒋积满 《大医生》2022,(6):33-35
目的 探讨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桂平市中医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进行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近端组与动力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近端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70岁)股骨近端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2年中169例病例,按照病人及其家属意愿,72例行手术治疗,97例保守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组病人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残疾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生存质量较非手术组明显提高.结论 对于高龄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只要没有手术禁忌证,手术治疗应当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年龄不应当成为手术的禁忌.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认为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的患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和人工髋关节组,其中动力髋螺钉组45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40例,人工髋关节组35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愈率高等优点,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方法:将15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75例,循证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实施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情况。结果:循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P<0.01);循证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对患者康复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背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植物有传统的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然而目前哪种内植物治疗方法较好仍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3种内植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差别。结果与结论:①置入后1周、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②置入后3,6,12个月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9-06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2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直视下牵引骨折复位,保持正常颈干角,选择合适长度的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骨折部。结果:骨折处均愈合,无切口感染、退钉、髋内翻畸形发生。黄公怡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92%。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肯定满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术后恢复效果及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均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延长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阻滞时间,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PFNA组)和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DHS组给予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PFNA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人工髋关节疗效(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可有效缩短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路径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康复,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提高了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8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研究组(n=39).对照组开展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开展PFN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均为某院收治的股骨头粗隆间骨折患者,选择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24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动力髋螺钉组(80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80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80例),观察三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动力髋螺钉组优良率为70.0%,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72.5%,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良率为88.8%,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动力髋螺钉组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指标均明显少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恢复量表(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17.5%、5.0%,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明显低于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更适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背景:针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10/2009-06入选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79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34例,年龄65~81岁;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年龄67~94岁。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79例固定/置换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5±4.9)个月。两组在住院时间,固定/置换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较股骨头置换有较大优势(P手术时间〈0.001,P术中出血量〈0.0001),但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下地时间较股骨头置换组晚(P〈0.0001)。结果表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但卧床时间较长。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8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其中42例采用PFNA手术治疗,47例采用DHS手术治疗,随访9~15个月。比较2组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均优于DHS组(P<0.05)。结论 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微创小切口PFNA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创伤、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DHS比较,更适用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