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艺丛 《国医论坛》1994,9(5):34-34
泄泻是一种常见病,按一般的认识多责之于四虚湿盛,故有“湿多成五泄”、“无温不成泻”之说.就其性质而言,《内经)有“漏泄”、“洞泄”、“饱泄”、“注泄”等,《难经》有“胃泄”、“成泄”、“大肠泄”、“小肠泄”、“大浪泄”等.现今教材有关泄泻的辨证施治大致分为“感受外邪”、“食滞肠胃”、“肝气乘牌”、“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等证型.笔者认为,泄泻之病本为明波不足,“衡阳失彼”为其基本证型。吃陈管见如次。泄泻之病,无论新久,无有不伤明先液者。新病暴泻者,往往暴伤明波;久病缓泄者,阴液渐伤。《景岳全书…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形状异常等临床表现的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尚缺乏特效药物,常应用一些对症处理的药物。中医上没有“肠易激综合征”记载,然而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的“腹痛”、“便秘”、“泻泄”、“肠郁”等范畴。在临床上实施合理的护理对IBS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依据中医药理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护理,做到了个体化护理,针对性更强,临床效果亦更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探讨张震“一体两翼、疏调气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作用机制。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疾病,以腹痛和排便异常为主要表现。目前机制尚不明确,认为胃肠动力改变、脑-肠轴调节异常、低度黏膜炎症、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诱发该病。“一体两翼”即肝脾肾与IBS的发病有着紧密的联系,临床以“疏调气机”为治法治疗该病疗效明显。文章从肠道菌群与IBS的相关性及对IBS发病机制的影响出发,推测以“一体两翼、疏调气机”为指导治疗IBS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实现。将名老中医学术结晶与西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以期为临床运用及科研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五更泄之名最早见于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五更泄者,肾泄也”,既间接地揭示了五更泄的病机,又把五更泄与肾泄等同起来。至明末秦景明《症因脉治》对其病因及治疗均有了详细的论述:“五更泄泻,多属肾虚,然亦有酒积、寒积、食积、肝火之不同。”然后世医家并未引起充分重视,仍常与肾泄混称。笔者认为五更泄以发作时间言,肾泄以病理部位名,二者不可等同视之,特五更泄之中肾泄为多耳,故当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从与IBS有关的情志因素、情志因素在IBS发病中的可能机制、IBS患者的精神心理(情志)治疗、中医对情志因素与IBS关系的认识四个方面,对中西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与情志因素关系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肠道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组包括腹胀、腹痛、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但无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的症候群。IBS病因大多与精神因素、食物不耐受及药物因素有关,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本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根据罗马Ⅲ标准,IBS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未分型[1]。笔者应用培土泄木法治疗腹泻型IBS,并与已证明对IBS有效的肠胃节律双向调节剂马来酸曲美布汀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腹泻型IBS罗马Ⅲ诊断标准者71例,年龄18~65岁。排除有严重的胃肠器质性疾病,严重肝病或腹部手术史者;功能性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目前发现该病的患者对多种致病因素高度敏感,而这些因素对常人不足以致病。另有部分患者甚至在无明显外界因素作用下亦能发病,故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该病的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笔者发现,该病的患者有明显的体质倾向,多属于肝郁质。并且,不同的体质与IBS的分型也密切相关。通过调理其体质的偏颇。可达到防治IBS的目的。目前,体质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把体质引入IBS的研究,对我们深化对IBS的认识,提高其防治的效果,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泄痢”是古人对腹泻症的一种称谓 ,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结肠过敏等病症。古籍中对此还有“注泄”、“洞泄”、“肠氵辟”、“泄泻”、“泄利”、“下痢”、“下利”、“痢疾”等名称描述。由于古文中“利”、“痢”两字时有通用 ,概念不很明确。证诸临床 ,又有先泄转痢者 ,有先痢转泄者 ,有泄痢互见者。因而 ,在古文献中“泄”与“痢”很难绝对区分 ,故本文予以一并讨论。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 ,针灸能治疗各种泄痢 ,并有显著疗效。但由于各家依据的文献记载不同 ,故临床的治疗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9.
拂郁痛泄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自拟拂郁痛泄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IBS患者随机分为自拟拂郁痛泄要方治疗组(42例)及思密达对照组(2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5%和83.33%(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拂郁痛泄要方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答:姜春华生前一再强调:肝炎病人(包括肝硬化)忌房禁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向病人交待清楚。由于该病的发病过程所出现的许多症状与体征,与中医对“肝”的认识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从中医角度来认识与治疗肝炎,离不开对中医肝脏的生理与病理的分析。肝藏血,肾藏精,乙癸同源,肝肾相关,张璐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精血”。若施泄无制,淫欲不禁,则耗精伤肾,而可致肝血匮乏,不利于肝病的康复,尤其当今最为棘手的“慢活肝”“慢迁肝”“慢乙肝”,病毒感  相似文献   

11.
王红  刘宝山 《光明中医》2016,(13):1869-187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发病率高,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IBS有确切疗效,而中医在IBS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现主要从中医方面总结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组成、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介绍刘宝山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辨证思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郑寿昌 《养生月刊》2004,25(10):910-910
补可养生,多知常行;“泄”亦养生,鲜知少行。“泄”亦养生,内容颇丰。集医理及实践之经验,笔者认为有生理、心理和生理心理交融之“泄”。  相似文献   

13.
《医方考》所载六和汤被教课书方剂学列为藿香正气散之附方。有健脾化湿,升清降浊的作用。主治夏月饮食不调,湿伤脾胃,清浊不分,霍乱吐泻,胸膈痞满,舌苔白滑等证。但笔者认为加减可治疗五泄,试论如下。1病因病机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前人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以夏秋两季为多见。《内经》有“濡泄”、“飧泄”、“注泄”之称。《难经》五泄之分,汉唐时称“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泄”。《景岳全…  相似文献   

14.
逍遥散加味治疗不射精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逍遥散加味治疗不射精87例门波河南省中医院(450002)主题词逍遥散/治疗应用性机能障碍/中医药疗法不射精症是男科的一种常见症。祖国医学对此症早有一定的认识。《诸症源候论》有“精不射出,但聚于阴头,亦无子”,《备急千金要方》有“能交接而不施泄”,《...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肠道动力学与内脏感觉异常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中医属”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IBS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今将研究成果加以归纳,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6.
乌梅丸方治疗腹泄型肠易激综合征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且无器质性疾病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分为腹泄型、便秘型、腹泄便秘交替型.腹泄型IBS中医辨证多属"腹痛"、"泄泻"、"滞下"等范畴,病机为脾肾两虚、湿热阻滞.2005-06- 2006-12,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仲景乌梅丸汤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67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医常“泄泻”并称,指泄泻病证,但在中医典籍中“泄”“泻”两字基本是独立使用,各有所指。“泄”除了主要表示便泄外,另有五义,其基本义是排出,如“炅则气泄”,另还指“以苦泄之”的药食法和“满者泄之”的针刺法等。而“泻”字则有四义,除了一义与“泄”相近指腹泻病证外,主要用于“实则泻之”的补泻法,此外还指“藏而不泻”的输泻功能和泽泻药名。泄、泻两字音同义异,中医典籍译家以及中医术语标准中或有用一词翻译多义的,或有将两字混为一译的,对于这两种一概而译和交叉混译的倾向须进一步辨明两字差异,以求在译文中体现其中医内涵。  相似文献   

18.
腹泻又称泄泻,指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本证在《内经》称为泄,有“濡泄”、“洞泄”、“飧泄”、“注泄”等。临床又有暴泻与久泻之分。  相似文献   

19.
泄泻,是一个症。它可见于多种病证中,亦可单独构成一种病,故医籍中每以“泄泻”名篇。泄泻,有飧泄,洞泄,濡泄等之别。泻下清谷者谓之“飧泄”;泻下清水者谓之“洞泄”;泻下稀  相似文献   

20.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它与阑尾炎、胆石症、溃疡病穿孔并称常见四大急腹症。发病急剧,并发症多,有时造成诊治困难,在外科临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性生理上的紊乱,临床病相复杂多变。近年来,随着对其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在治疗、护理方面的不断改进,但手术率仍居高不下,需要及时的观察和处理。祖国医学认为:大小肠功能是“泄而不藏”以通为用,以“泄塞上逆”为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