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性培训方法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2000-01起,我院120急救中心对本市公众急救意识及知识进行了调查,并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急救知识培训,以探索小城市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性培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掌握的现状,寻求有效提高公众院前(现场)急救意识、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方法 市紧急救援中心联合新余市红十字会对4 997人进行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采用自制问卷对客运司机、机关干部、社区居民、中学生999人进行院前急救知识现场调查,比较培训前后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的知晓率。 结果 培训后公众对院前急救认识显著提高;培训后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培训前。 结论 应加快普及提高公众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近年青岛市普通市民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效果,探讨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普及培训的必要性及其价值.方法 以青岛市院前急救市民健康教育基地所培训的普通市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对被调查人员的年龄、学历及对应的培训前后的问卷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完成年度培训的市民进行抽样统计分析.结果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市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市民参与急救的意识.结论 以健康教育基地为平台,开展市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提高市民急救知识水平的一项很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适合东莞市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模式.方法:采取随机一整群抽样方法进行调查.2007年9至11月及2008年9至11月分别进行了两次不同人群的公众急救知识第一次和第二次调查.结果:公众急救知识总合格率第二次调查比第一次调查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东莞市建立以"急救中心为主,深入社会,免费培训"的急救培训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警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及接受急救培训情况的调查,评价警务人员社会急救意识、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情况、存在问题及引发原因,为进一步加强对警务人员社会急救培训与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方法选取296名警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测试,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自我评价及急救培训相关调查三部分.结果 警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测试的总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下,及格率仅39.2%,近五年有71.3%的警务人员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急救培训.结论 警务人员普遍缺乏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尤其心肺复苏技术相对更为薄弱,更新警务人员观念是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关键,应基于研究结果合理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患者家属对急救常识的需求并开展院前急救常识普及活动,以提高患者家属急救意识,普及院前急救常识。方法在培训前进行的患者家属对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需求调查中,100%认为参加院前急救常识培训很有必要。针对此,在院内15个科室20个病区组织133名患者家属参加院前急救常识普及活动。由护理人员对培训者讲授院前急救常识,包括展示现场急救知识展版,给每位培训者发放现场急救知识图片1套,理论讲授知识点,如现代救护观念、幼儿烫伤现场急救、中风的自救互救、心肺复苏、气道梗阻;演示急救技能;采用体验式教学,分组练习,手把手教,一对一指导练习。结果通过培训,全部对象操作合格。1次操作通过率6.8%(9人),2次操作通过率47.4%(63人),3次操作通过率31.5%(42人),4次操作通过率14.3%(19人)。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院前急救常识普及,可提高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到达前的抢救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培训模式对湖南省某县某村居民院前急救认知程度及急救知识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某县某村村民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培训方式包括情景授课、急救技能现场模拟表演、角色扮演、现场示范、互动练习及有奖知识竞赛等途径向当地村民宣传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结果]培训后当地农村居民对急救知识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结论]急救知识培训能提高农村居民的急救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安阳市区域内急救常识和急救服务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安阳市区域内1494人的急救常识和急救服务状况的调查,旨在找出一条适合安阳市区急救事业发展、提高全民急救意识的有效方法。方法 一标准和提问方式填写调查表,根据安阳市所辖一市四县四区共1494份(人次),每处调查166人次,所填表格当场收回。结果 安阳市区域内的人群自救自护知识严重匮乏,且文化程度越低,就业程度越小,“120”急救电话知晓率越低,经χ^2检验,P<0.005,差异显著;安阳市急救网络不完善,设备落后,严重影响了院前急救质量。结论 应广泛开展社区服务,利用板报、上街服务、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多种手段大规模宣传急救知识,让“120”急救电话家喻户晓,提高市民自救自护能力。尤其对特种行业人员如司机、警察、消防人员进行必要的急救知识培训。向上级部门呼吁,尽快完善安阳市区急救网络,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中学生开展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普及中学生院前急救知识,以点带面,提高民众急救能力和生存率.方法 选择宁波市四所重点中学,其中高二年级组2所、初二年级组2所,共计学生2050人,通过调查培训,并进行两次调查对比.结果 中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知之甚少,通过培训,心肺复苏、毒蛇咬伤紧急处理、溺水处理、化学灼伤现场处理、高处坠落者搬运等条目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及中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是公共卫生体系亟待开展的项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中小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和需求现状,为进一步开展适应其认知水平的系统性、规范化急救培训课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中小学生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现状调查问卷,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全国8个省市地区的302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总体平均知晓率低于50%;知晓率最高的是对急救电话的拨打方法,达78.67%;参加过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学生仅为36.67%;98%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结论 中小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现状令人堪忧,亟待在家长监督、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和社区参与等方面采取对策,加强中小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公众急救意识、掌握CPR技术情况、接受相关培训的意愿与倾向;据此探讨有效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和CPR技能的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对580名广州公众进行CPR急救知识等方面的现场面访调查.结果:现场有陌生人倒地时,多达400人(69.0%)选择只拨打急救电话(120),而选择并上前检查伤势或进行急救的仅有86人(14.8%);但当倒地的是朋友或亲人时,则有421人(73.6%)选择拨打急救电话并检查伤势或进行急救.如被调查者接受过CPR培训,有高达336人(57.9%)愿意对需要的人进行CPR.仅有4.8%的被调查者熟悉CPR技术.52.6%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愿意参加CPR培训.绝大多数人都只愿意在短期假日(48.9%)或周末(45.5%)接受培训;多数希望通过公司或学校组织(279人次)及红十字会组织(201人次)培训CPR;培训方式倾向于现场演示(382人次)和培训人员实际指导(297人次).结论:公众具有较好的急救意愿,但多不具备CPR技能,不过愿意参加CPR培训,社会应有针对性开展有效的CPR培训,提高公众CPR技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120”外伤救护状况,提出完善外伤急救的个人体会,方法 对本科参与的1583次“120”外伤急救进行回顾总结,从伤情分布和到现场施救所需时间上入手,分析“120”外伤救护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外伤急救重伤员占75.5%;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施救所需时间在20min之内占68.5%,在10min之内仅占15.3%。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意识,知识,技术,改善公路交通状况,在社会上普及“120”医疗急救知识,使在救护车到达前开展群众性的自救和互救,是完善外伤急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护士实行台风灾害救护技能培训的内容及方法。方法对102名护士进行台风灾害救护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台风知识、台风灾害现场救护技能、心理危机干预;采用集中理论授课、急救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的形式;比较培训前后护士对台风灾害知识、救护技能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掌握情况,并调查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护士对台风灾害知识的认知、救护技能明显提高(P0.01),培训后护士心理危机干预认知的考核,除心理咨询外,其他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本次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80.39%。结论通过培训能够提高护士对台风灾害的认识及台风灾害救护的能力,但应重视护士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并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培训任务。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raffic crashes constitute a major, worldwide public-health problem that cause disabilities, life-long suffering,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 When a person is injured in a traffic crash, actions taken by bystanders often are of crucial importance. To perform first-aid actions in a correct manner, bystanders, often laypersons, need both the courage and the knowledge to do so. For preventive purposes, society spends large resources to inform and educate the public in order to enhance people's ability to take correct actions. However, there only is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rate in a population of persons who have had first-aid training, have been bystanders at a traffic crash, on the actions taken by such persons, and on effects of first-aid training on patient care.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cquire knowledge about: (1) the prevalence of first-aid training; (2) the incidence of being a bystander and of the first aid provided at traffic crashes and other emergencies; and (3) the impact of first-aid training on the risks people take in road traffic.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2,800 randomly selected persons aged 18-74 years.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was 67.5%. During the previous five years, 39% of the population had received first-aid training, with a higher rate among younger individuals and those with a higher education. After training, 30% of the respondents had used their skills, and 41% took fewer risks in traffic, particularly those who were older or had a lower level of education. Fourteen percent of those with training (significantly more men) had been bystanders at a traffic crash. At 20% of the crashes, a bystander had administered first aid, and one-third of those who provided such assistance had had use of their training. CONCLUSION: Intensified first-aid training of the general public could lead to citizens who are more cautious in traffic and to bystanders who provide more immediate and adequate first aid at traffic crashes and other emergenc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低年资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培训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院255名低年资护士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由我院6位专业的BLS/ACLS导师对她们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AHA培训方法,比较两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掌握情况。结果:两组培训后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总体掌握情况不理想,采用AHA的培训方法,能明显提高其掌握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急救知识与急救相关经历的关系,探讨普及高校教职工急救知识的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58名高校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职工的急救知识及相关经历。[结果]急救知识总分得分率为51.56%,其中日常生活的被调查者接受过急救知识短期培维度得分率最高,为57.98%;10.6%训,71.5%的被调查者生活中遇到过危重事件,11.5%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公众抢救事件,当周围发生意外伤害时,10.1%的高校教职工拨打“120”后会进行初步的急救;急救知识得分与急救经历呈正相关。[结论]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高校教职工的急救意识,普及急救知识,提高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突发事件救援急救能力及培训需求。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我校2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6.94%的医学生之前学习过突发事件救援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能够完全掌握熟练操作每项急救技术的学生仅为8.57%18.78%。34.69%的学生将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急救作为首选学习项目;67.76%的学生将生动现场演示作为首选学习途径。结论医学生是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救援的后续有生力量,要推进医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紧急救援的知识普及和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心脏疾病患者家属心脏急救知识的认知情况及需求程度的调查,探讨如何对其进行心脏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00例心脏疾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院外心脏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和院外心脏急救知识获得途径。结果患者家属整体认知水平较差,居住于城镇者认知水平高于居住于农村者;文化水平越高,对于心脏急救术的知晓度越高;居住于城镇者对培训的需求高于居住于农村者。结论加强心脏疾病患者家属对于心脏急救技能的培训教育,可充分运用社区、医院的有利条件,结合多媒体开展培训活动。在患者家属中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其急救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