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及传播途径,探讨预防控制对策. 方法 对2008年10月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8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ICU13 d内陆续发生8例患者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8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7例患者使用呼吸机,2例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同一克隆株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结论 ICU布局流程不合理、个别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无菌操作执行不严格、手卫生落实不到位和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等因素可能引起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处理方法的分析,为医院感染发生后的临床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6例发生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综合应用隔离,增强患者抵抗力、缩窄抗菌谱、选留针对性的敏感抗菌药物等措施,控制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结果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所致医院感染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发病前曾使用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显示,其对亚胺堵南、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5例痰培养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转阴,1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明显好转.结论 综合应用隔离、增强患者抵抗力以及缩窄抗菌谱,选留针对性敏感抗菌药物等措施,可以控制N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暴发的原因,提出感染控制措施,以减少该类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2月4-14日ICU 8例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并对患者采取严格隔离、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消毒等一系列措施控制感染暴发。结果 2013年2月4-14日ICU 23例住院患者中8例检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罹患率为34.8%,共19株鲍氏不动杆菌,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谱一致;患者高龄、伴严重基础疾病、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等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医务人员手及病区物体表面均检出鲍氏不动杆菌。结论手卫生和环境消毒落实不到位是该次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重要原因;采取多部门协作,促进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落实到位,能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5例患儿在2004年7月8~26日期间发生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在心外科ICU15d内陆续出现5例患儿发生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其中4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 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布局不合理、部分人员无菌观念淡薄、无菌操作执行不严格和患儿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过长,可能是引起5例患儿发生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暴发流行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3年1月29日重症监护病房报告该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有5例住院患者、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有1例住院患者先后4 d内连续发生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病房4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暴发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与经过,为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重症监护病房于2009年2月11-16日,陆续发生的4例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结果 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停用自动清洗消毒机、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环境物体表面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有效地控制了感染.结论 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手卫生较差、环境物体表面与医疗设备物体表面污染严重,是造成该次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以减少类似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前瞻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年10月15-31日陆续发生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7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ICU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结果 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罹患率28.0%;ICU环境存在污染,痰培养鲍氏不动杆菌与环境中分离鲍氏不动杆菌药敏试验耐药谱相似。结论 ICU环境污染导致该次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暴发,环境清洁能够控制鲍氏不动杆菌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监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某重症监护病房(ICU)一周内发生的医院感染,与病房环境中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征和同源性.方法 用K-B法检测17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检测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病房内环境分离出12株鲍氏不动杆菌,其中人携带分离出3株;ICU内物体表面分离出9株,其中11株为多药耐药菌,且耐药表型与患者的5株感染菌完全一致;RAPD分析患者感染菌3株、环境分离菌8株为同一基因型.结论 该病房存在着某一基因型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某院住院危重患者发生感染暴发流行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感染聚集的原因与干预方式,旨在为预防和控制院内MDR-AB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调查2017年6月1-7日7例住院危重患者MDR-AB感染聚集病例鲍氏不动杆菌分离与感染情况,采集患者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患者病床环境及医护人员的手等部位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 7例MDR-AB感染病例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使用呼吸机时间12~30d,感染时间集中在2017年6月1-7日;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呼吸道痰液标本分离出的7株MDR-AB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美罗培南等14种药物均耐药,耐药率100.00%;对阿米卡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四环素部分耐药,耐药率分别为71.43%、57.14%、42.86%;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多黏菌素E均敏感或中度敏感;环境采样培养共分离出25株MDR-AB,与患者呼吸道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的7株MDR-AB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5株来自1、2、5、6、7号病例医护人员的手,5株来自2、3、4、5、7号病例的呼吸机管道,4株来自1、2、3、6号病例的床栏,4株来自2、4、5、6号病例的被褥,3株来自3、4、5号病例的治疗车,2株来自4、7号病例的床头柜,2株来自1、5号病例的呼吸机进出口。结论医院环境因素与医护人员因素是本次MDR-AB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通过严格的环境消毒与手卫生可以有效避免MDR-AB感染。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与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多药耐药或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阻断病原菌在医院的定植传播,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采取了预防控制措施。1病例2009年12月收治2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肺炎患者,入院后进行病原学检查,从患者肺部感染的痰标本中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1例男性68岁,为脑梗死,在其他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与转座子、插入序列等遗传原件之间的关系。方法 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PCR进行转座子、插入序列遗传标记检测,并测序。结果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头孢噻肟78.9%、头孢他啶63.1%、头孢吡肟78.9%、头孢西丁100.0%、亚胺培南73.7%、美罗培南73.7%、氨苄西林/舒巴坦78.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8.9%、阿米卡星52.6%、庆大霉素57.8%、环丙沙星78.9%、四环素78.9%;转座子tnp513和插入序列遗传标记ISaba1、IS26检出率分别为47.4%、78.9%、47.4%。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转座子和插入序列遗传标记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并采取有效控制感染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11月ICU住院的32例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区内环境卫生学检测分析;采取环境消毒、隔离防护、加强手卫生等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控制感染暴发。结果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或定植10例,患者罹患率达31.25%,例次感染率为50.00%,日感染率28.74‰;患者基础疾病严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呼吸机辅助呼吸、住院时间长等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病房空气、地面、部分公用医疗器械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50.00%,医务人员手和工作服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30.00%。结论病房环境鲍氏不动杆菌污染严重、医务人员接触传播可能是造成此次鲍氏不动杆菌流行的重要原因;彻底病房环境消毒、手卫生依从性提高等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的长期执行,在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暴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室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验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 一起下呼吸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杆菌暴发流行事件进行调查.结果 该医院重症监护室2010年8月24日~12月13日期间连续发生了6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经药敏试验证明,所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22种抗菌药物中的20余种耐药,且耐药谱相同或相近.经对室内空气及环境表面采样检验,在床具栏杆、呼吸机面板、护士办公室电话机表面等均检出(PDR-AB).结论 此次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来源于RICU环境污染,呈广泛耐药性,经医护人员手传播,经过积极治疗病人,采用消毒隔离,强化环境清洁与消毒措施,有效控制了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临床分离株的亲缘性。方法在2007年11月~2008年2月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62株MDR-AB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含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喹诺酮类、利福平、四环素、氯霉素、磺胺类耐药基因,多种药物外排泵基因以及质粒、转座子、整合子遗传标记等68种基因,并以该68种基因为分子标记,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62株中TEM、ADC、OXA-23、gyrA突变、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aph(3′)-Ⅱb、tetB、mdf A、tehA、qacE△1-sul1、intⅠ1、tnpU和tnp513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2.2%、58.1%、80.6%、83.9%、12.9%、35.5%、35.5%、30.6%、3.2%、74.2%、100.0%、12.9%、58.1%、54.8%、54.8%和56.4%,聚类分析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有两个流行株,并已发生衍化。结论调查MDR-ABA多药耐药表型与基因检测状况相符,MDR-ABA可导致克隆传播医院感染,多基因聚类分析法是判断医院感染流行株的可靠方法,对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调查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3~11月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7种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碳青酶烯酶和AmpC酶等基因。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检测到TEM阳性15株(75%),PER阳性3株(15%),ADC阳性17株(85%),且14株TEM和ADC同时阳性(70%),但是其余14种基因均未检出;1号株ADC基因是新亚型,密码子由CCA(编码脯氨酸)变为ACA(编码苏氨酸),暂以ADC-like命名。结论调查结果表明,鲍氏不动杆菌携带TEM、PER和ADC基因是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发现ADC-like基因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分析医院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总结医院2006~2008年分离的428株鲍氏不动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资料。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最敏感药物为亚胺培南,耐药率在11.3%~34.0%;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29.8%~49.5%;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在57.7%~91.0%;对含酶抑制剂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为54.0%~74.5%;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泊肟、头孢西丁高度耐受,耐药率均91.0%,且呈多药耐药。结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多黏菌素B是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的碳青酶烯酶及整合酶基因。方法从70株对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中用PCR方法测定碳青酶烯酶OXA23类、OXA24类、OXA51类和OXA58类基因及Ⅰ类和Ⅱ类整合酶基因,对扩增阳性的碳青酶烯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获得OXA-23类基因阳性56株,占80.0%,OXA-58类基因阳性1株,仅1株菌OXA51类基因阴性;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61株,占87.1%,未测得OXA24类碳青酶烯酶和Ⅱ类整合酶基因;序列分析提示分离的CRAba为OXA-23型和OXA-58型,所测菌株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耐药,对多黏菌素B一致性敏感。结论新近出现的CRAba菌株主要是以Ⅰ类整合子携带的OXA-23型碳青酶烯酶。  相似文献   

18.
23例次烧伤病房创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通过对23例次烧伤创面鲍氏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感染原因,指导药物治疗和采取预防措施. 方法对23例次不同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培养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十分严重,仅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稍高,分别为52.2%和30.4%;于6~9月间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检出次数最多,为15次. 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被褥消毒、强化洗手等是减少烧伤病区内交叉感染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经标本送检证实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4例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9例为医院感染,34例MDRP感染者病死率67.7%,有30例合并有1~5种基础疾病,≥2种细菌混合感染者26例。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发生于年老、合并基础疾病及混合细菌感染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原因,探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ICU7月1-29日12例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及环境微生物监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实施预防控制.结果 除病情危重、年龄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危险因素外,还存在ICU环境污染,在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物体表面和手共采集标本73份,有16份标本中分离到鲍氏不动杆菌,有13株DNA(RAPD)基因分型为同一型,采取综合措施后.使ICU下呼吸道痰标本中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逐渐下降,从7月份的30.0%下降至12月份的12.0%.结论 对ICU患者进行隔离,对病室环境及医疗器械特别是呼吸器具进行彻底消毒,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是降低外源性感染、控制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